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作者曾报道2,4-二氨基-5-甲基-6-取代苄氨基喹唑啉衍生物有较好的抗疟和抗肿瘤作用。鉴于在2,4-二氨基-6-取代苄氨基喹唑啉的6位侧链氨基上引入甲基,可使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因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2,4-二氨基-5-甲基-6-(N-甲基取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2,4-二氨基-5-氟-6-取代苄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疟、抗肿瘤和抗菌活性,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是由5-氟-2,4,6-三氨基喹唑啉(6a)与取代苯甲醛缩合成Schiff碱,然后经还原、甲酰化、亚硝化或甲基化制得。5-氟-2,4,6-三氨基喹唑啉(6a)尚未见文献报道,由5-氟-2,4-二氨基喹唑啉(4)经硝化生成异构体5a和5b分离得5a后再经还原制得。经对伯氏鼠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抑制性治疗筛选,有6个化合物I2,4.5,6和II5,6以每日1mg·kg-1,给药4天,抑制率为100%;体外抗肿瘤活性以I4最强,对L1210白血病细胞的IC50为9.86×10-4μg·mL-1,优于氨甲蝶呤(MTX);经对18种常见菌进行体外筛选,发现对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药学学报》2009,44(4):366-370
为了寻找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的新型头孢菌素类化合物,本研究以2-(2-氨基噻唑-4-基)-(Z)-2-甲氧亚氨基乙酸乙酯(1)为原料,经酰化、取代、水解、活泼酯化、缩合、成盐得到目标化合物(N1-N9)。所合成的9个新型第四代头孢菌素的结构经红外、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体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它们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总体上相当于或优于硫酸头孢匹罗,特别是对金葡菌、表皮葡球菌表现出比硫酸头孢匹罗更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标题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疟、抗肿瘤和抗菌活性,该类化合物是以5-氯-2,4, 6-三氨基喹唑啉与各种取代苯甲醛缩合成相应的Schiff碱,然后经NaBH4还原,再甲酰化或亚硝化制得.经对感染伯氏疟原虫(P.berghei)的鼠抑制性治疗筛选,有八个化合物剂量20mg/kg×4d时抑制率100%,Ⅰ3,Ⅰ4,Ⅲ4三个化合物剂量5mg/kg×4d时抑制率在90%以上;体外抗肿瘤试验有4个化合物的活性优于MTX和SIPl759,以Ⅰ4最佳。对L1210白血病细胞株的IC50为2.20×10-9 m mol/L;经对18种常用菌株进行体外筛选,发现对肺炎双球菌(D.pneumoniae)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寻找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方法 设计合成7-位具有较强亲水性取代基的7个氟喹诺酮衍生物,测定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化合物10对金葡菌(包括MRSA)和表葡菌(包括MRSE)的活性(MIC:0.06~4μg/mL)与左氧氟沙星和吉米沙星基本相当.化合物11对肺炎链球菌08-2的活性(MIC:0.25μg/mL)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和吉米沙星的128倍和32倍,化合物12对肺炎克雷伯菌09-22和09-23的活性(MIC:1μg/mL)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和吉米沙星的16倍和4倍,但目标物对革兰阴性菌的活性普遍弱于对照药.结论 7-位取代基的水溶性并非决定喹诺酮抗菌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合成新型杂环氨酚类抗疟药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4,7-二氯喹啉和2-甲氧基-7,10-二氯苯并[b]-1,5-萘啶为原料分别与对苯二酚单钾盐缩合得到4-取代芳氧基苯酚,再与多聚甲醛、仲胺在乙醇中发生曼尼希反应得到双曼尼希碱侧链取代的目标化合物.采用Peter's四天抑制实验法进行两类化合物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K173株小鼠体内抗疟活性实验.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杂环氨酚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光谱分析确证.初步抗疟实验表明,化合物Ib,Id具有良好的抗疟活性.  相似文献   

7.
2-氨基-3-甲基吡啶(1)是制备多种药物的中间体。文献以2-氰基-3-甲基吡啶为原料、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碱性条件下不完全水解氰基得3-甲基-2-吡啶甲酰胺,再经Hoffman降解得1,总收率74%,此法原料较贵,中间体均须分离纯化,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标题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疟、抗肿瘤和抗菌活性,该类化合物是以5-氯-2,4, 6-三氨基喹唑啉与各种取代苯甲醛缩合成相应的Schiff碱,然后经NaBH_4还原,再甲酰化或亚硝化制得.经对感染伯氏疟原虫(P.berghei)的鼠抑制性治疗筛选,有八个化合物剂量20mg/kg×4d时抑制率100%,Ⅰ_3,Ⅰ_4,Ⅲ_4三个化合物剂量5mg/kg×4d时抑制率在90%以上;体外抗肿瘤试验有4个化合物的活性优于MTX和SIPl759,以Ⅰ_4最佳。对L1210白血病细胞株的IC_(50)为2.20×10~(-9) m mol/L;经对18种常用菌株进行体外筛选,发现对肺炎双球菌(D.pneumoniae)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用反式-L-羟脯氨酸经对甲苯磺酰氯保护、甲酯化、氧化、肟化、四氢铝锂还原、叔丁氧基羰基保护后脱除对甲苯磺酰保护基,与不同的氟喹诺酮中间体缩合,最后经脱除叔丁氧基羰基等反应得到目标物,结构经1HNMR和FAB-MS确证,并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除化合物13对供试的大部分菌株,特别是对链球菌的体外活性相当于或优于对照药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外,其余3个目标物总体活性均低于对照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青霉素G扩环而得的7-苯乙酰氨基-3-甲基-3-头孢烯-4-羧酸(Ⅰ)为原料,合成了12个C3位上有1,2,3-三唑甲基取代的新头孢菌素衍生物(Ⅷ1~12),并经分析确证了各化合物的结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其中6个化合物,即Ⅶ2~4,9~11,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高的抑制作用。而且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硝唑眯(Ⅰ)是六十年代发现的抗曼氏及埃及血吸虫药物。对日本血吸虫也有治疗作用,但毒副反应较大,应用受到限制。考虑到药物分子中氨基经酰化后毒性往往降低的一般规律,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硝唑咪酰化物。  相似文献   

12.
改变呋喃烯唑分子内二唑环的5位取代基,合成了16个新化合物。小鼠日本血吸虫病预防试验表明其中6个化合物具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可逆性胆硷酯酶抑制剂二甲氨基甲酸-5-二氢吲哚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邦华  纪庆娥 《药学学报》1990,25(4):247-252
为了深入研究催醒宁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抑酶活性的关系,设计合成了-系列1-,3-或5-位不同取代的二氢吲哚类衍生物(中间体和终产物共24个新化合物)。中间体1,3-二甲基-5-烷氧基-2-二氢吲哚酮(A)的C3烷化。采用相转移催化方法进行;反应中还分离到三个副产物(Ⅶ~Ⅸ)。初筛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大多有较强的抑酶活性;1,3-或5-位取代基的改变均明显影响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用两条不同路线合成了16个2,4-二氨基-6-(N-甲基-取代苄氨基)喹唑啉衍生物,其中13个未见报道。有4个化合物剂量5mg/kg对小鼠体内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的抑制率达100%,2.5mg/kg的抑制率大于99%;有8个化合物对培养的L1210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相当或优于阳性对照药物甲氨噗呤(MTX)。  相似文献   

15.
张琳萍  计志忠 《药学学报》1992,27(11):817-823
近年研究表明,炎症和癌症都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环氧酶和5-脂氧酶密切相关。据此选择对环氧酶或5-脂氧酶具有抑制作用的苯丙烯酸类化合物作为抗炎、抗癌先导化合物,并对其酯类衍生物及其苯乙烯酮类类似物进行初步探讨。本文作者设计并合成上述类型化合物共十九个,其中十五个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并经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光谱及元素分析等证实其化学结构。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抗炎及抗癌药理活性初步筛选。体内抗炎实验表明,所合成的苯丙烯酸类化合物ⅠA,ⅠB,ⅠC人及其酯类衍生物Ⅱ2A,Ⅱ2C,Ⅱ5C和苯乙烯酮类似物ⅢC对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均有不同程度和抑制作用。体外抗癌作用初步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ⅠB,Ⅱ5A,Ⅱ5C,及ⅢD对HL-60人癌细胞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ⅠB和Ⅱ5C不仅对体外HL-60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巴豆油所致小鼠炎症亦有较强的活性。深入的药理实验还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6.
以1-谷氨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酰化、肼解、叠氮化和酰胺化获得题目化合物I。这些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加以确证。除化合物Ic和Ih外,其余尚未见文献报道。它们将在小鼠中作抗肿瘤活性试验。  相似文献   

17.
The novel hydroxyurea derivatives of l- and d-amino acid amides 5a-l were prepared by aminolysis of N-(1-benzotriazolecarbonyl)-amino acid amides 4a-f with O-benzylhydroxylamine and N-methylhydroxylamine and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viral and cytostatic activity against malignant tumor cell lines and normal human fibroblasts. Compounds 5a, 5c, 5e and 5k showed the highest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against all tumor cell lines tested. The strongest non-specific cytostatic activities against HeLa cells were affected by compounds 5a, 5c, 5e and 5k on MCF-7 cells by 5c, 5e and 5k and MIA PACa-2 cells by 5c and 5k. Differential effects at micromolar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for compounds 5a, 5c, 5e, 5k and 5l in Hep G2 cells, for compounds 5c, 5e, 5k and 5l in PC-3 cells and for compounds 5e, 5k and 5l in SW 620 cells.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18个1-环丙基-6-甲基- 7-取代氨基,8-位为H,Cl,NO2,NH2的6-位非氟吡酮酸类化合物,测定了它们对10株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MIC值,并与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对照,讨论了它们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