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18例囊肿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均为单发病灶;最大者1.9cm×2.1cm,最小者0.5cm×0.6cm;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囊性病变,病灶周围均无水肿,短期内随访无变化。结论:正确认识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MRI具有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对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9例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其中8例行CT检查,5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19例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发生于右侧17例,发生于左侧2例;均为单发病灶;最大者20mm×28mm,最小者3mm×5mm,平均11mm×14mm。呈边界清楚的卵圆形或类圆形水样信号灶,与环池或四叠体池相连,灶周无水肿,5例MR增强扫描病例未见强化。结论:MR具有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明确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并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对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8例MRI诊断为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8例脉络裂囊肿于轴面、冠状面及矢状面MRI扫描像均可明确显示,而以冠状面显示最佳,其中24例(85.71%)位于右侧,发生率显著高于左侧(P0.05),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囊性病变,病灶周围均无水肿,MR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 MR具有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明确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并能够与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7例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其中18例曾行CT检查,5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 27例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水样信号灶,直径约1 cm左右,灶周无水肿,5例MR增强扫描病例未见强化.结论 MR具有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对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CT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间经CT与MRI诊断的脉络膜裂囊肿38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统计其1年的检出率。结果 1年期间21 125例行脑部CT与MRI检查的人群中,共发现脉络膜裂囊肿38例,检出率约为1.8‰;脉络膜裂囊肿在轴位上大部呈圆形或椭圆形,也可呈三角形、楔形、条形及方形,CT表现为边缘清楚、光滑的低密度影,MRI上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呈长T1长T2信号,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低信号,弥散成像(DWI)呈等或稍低信号,CT与MR增强扫描均无强化。结论根据脉络膜裂囊肿特定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CT与MRI可以作出准确诊断,并能与其它囊性病变相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28例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均为单发,起自脉络膜裂。CT平扫为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圆形、卵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均未见强化。MRI均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及DWI序列均呈低信号,其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病灶周围脑实质无异常信号。结论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周建辉  章绪辉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242-2244
目的:分析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MR及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DNT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4例患者均经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其中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4例患者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表现,平均病程为7年。影像上病变主要累及幕上大脑半球脑灰质,位于额叶7例,颞叶4例,顶叶2例,枕叶1例,影像上病灶形态呈三角形、椭圆形及脑回状,部分病灶内见分隔;MR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信号,无明显占位,9例病灶见多囊分隔,5例呈单囊改变,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未见明显强化或见轻度分隔样强化;CT表现为局限性低密度灶,边界尚清,病灶内未见钙化,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结论:DNT影像学表现较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及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在术前一般都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颅内脉络膜裂囊肿属于神经上皮囊肿,其部位比较特殊,文献报道又少,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误认为是颞叶的囊性病变,本病在MR图像上具有特征性表现。作者搜集本院近8年来15例脉络膜裂囊肿,复习脉络膜裂解剖,对其MR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王凡 《华西医学》2007,22(2):233-234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MRI特征。方法对颅脑常规采用MRIT1WI横断面、矢状面及T2WI横断面、冠状面扫描成像。结果MRI上,本组7例病灶位于脉络膜裂内,均呈边缘清楚的类圆形囊样信号,直径约0.5cm左右,灶周无水肿征。结论MRI是脉络膜裂囊肿优良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其MRI表现具有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综合CT与MR影像学在含囊性成分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间60例含囊性成分肾肿瘤的CT与MR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60例患者中采取CT诊断准确率与MR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综合CT与MR影像学,60例患者中有肾癌囊性变31例(51.7%),特征表现为囊性病灶内密度不均,其中41.9%的病灶周围可见包膜(13/31);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1例(18.3%),其中7例(占63.4%)存在明显壁结节,4例呈多房性表现(占36.6%);囊肿伴感染10例(16.7%),均呈形态规则且厚壁圆形灶,囊壁密度均匀;囊性肾瘤8例(13.3%),均呈多房性表现,分隔薄且密度均匀。结论:含囊性成分肾肿瘤的诊断与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综合CT与MR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