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暖(小虫)”是傣医对机体生理病理和人体组织结构论述中的一个独特概念,它随着形体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结束,于“四塔”的平衡和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雅解(解药)产生的理论基础是“毒”害人体论,在傣医解药理论下对傣医“雅解”的治疗作用及适应证范围、解药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原则,并举例说明了解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论特色傣药——雅解(解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傣医特色傣药雅解(解药)的起源与发展,功能、主治及临床常用傣药解药的单方和复方。  相似文献   

4.
“四塔连心”是傣医学整体恒动观的核心体现,阐释了人体四塔和五蕴、形体与精神、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5.
“四塔”是人体系统功能的划分,“四塔”辨证则是病理条件下机体整体反应状态的概括。通过对患病机体整体反应状态的调节治疗,发挥机体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机能,以改善局部病理损害和祛除原发病因,是“四塔”辨证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傣药“雅解”(解药)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傣医“雅解”(解药)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类方药,其理论依据充分,临床应用组方严谨,灵活多变,疗效肯定,可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方洁  许建新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4):2190-2192
“雅解”为傣语,意译为解药,是傣族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雅解”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未病先解、先解后治“.“雅解”适应面广,作用确切,在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肝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皮肤病等均有肯定的疗效.系统地收集、整理、研究傣医“雅解”,是发展傣族“雅解”理论及开发新药的重要内容.该文主要就雅解的概况及雅解药物研究进展情况作小结,并对雅解的发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介绍傣医理论体系中独特的“解”理论和傣医常用的解药,通过跟师学习和查阅有关傣医药资料,收集、整理、总结解药的药理、药效和化学成分的现代研究成果,为傣医“解”理论和解药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傣医四塔病诊断思路。方法:通过查阅、整理傣医学文献中关于四塔与人体健康及疾病发生关系的论述,探讨傣医对四塔内涵、人体四塔的生理特性及其病理变化的认识,分析影响人体四塔生理、导致疾病的相关因素,探讨傣医诊断四塔病的思路。结果:四塔五蕴失衡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和本质变化,四塔病的诊断遵循了不平则病的观点。结论:傣医以四塔构建人体生理系统,在临床遵循从四塔生理推及病理;辨各塔过盛、不足与衰败;辨季节、年龄、环境对四塔的影响等主要思路完成四塔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傣医四塔病诊断思路.方法:通过查阅、整理傣医学文献中关于四塔与人体健康及疾病发生关系的论述,探讨傣医对四塔内涵、人体四塔的生理特性及其病理变化的认识,分析影响人体四塔生理、导致疾病的相关因素,探讨傣医诊断四塔病的思路.结果:四塔五蕴失衡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和本质变化,四塔病的诊断遵循了不平则病的观点.结论:傣医以四塔构建人体生理系统,在临床遵循从四塔生理推及病理;辨各塔过盛、不足与衰败;辨季节、年龄、环境对四塔的影响等主要思路完成四塔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1傣医十大传统疗法1.1傣医十大传统疗法的起源:傣族传统医学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傣族人民为了生存、发展、繁衍后代,凭借自身的聪明智慧和与疾病抗争的能力,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摸索总结了大量的诊疗治病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形成了以傣医“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三盘”(上、中、下)、“解”理论、“风病论”为核心,创立了富有傣族传统特色的“十大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12.
小乘文化与傣医四塔五蕴学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大量的古文献和傣医药资料,对傣医药起源,小乘佛教传入我国傣族地区的具体年代作了详实考证,肯定了古傣文的创制及其最早经书《贝叶经》的成书在佛教传入之后,通过对傣医“四塔五蕴”与佛教“四大”、“五蕴”的对比研究,得出傣医理论源于小乘文化,是在吸收借鉴古印度“四大”、“五蕴”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人体组织、生理病理、精神意识而逐渐发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布在风塔类、火塔类、水塔类、土塔类和解药类,用于治疗“拢沙龙接火”病的傣药及其方剂,研究其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从343种常用傣药和方剂中,筛选出可用于治疗拢沙龙接火的傣药,比较分析其性味、入塔及功效上的相似性。结果:所筛选出的50种傣药,性味以寒凉药、苦味药为主,且多入塔喃(水塔),有清火解毒功效。结论:傣医治疗“拢沙龙接火”病的用药特点,印证了傣医天人合一观在傣医预防保健、诊疗中的特色作用,为傣医理论在临床上的实用性、有效性提供了相应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民族有效验方傣雅解护肝方对乙硫氨酸致小鼠脂肪肝模型的影响。方法:小鼠用傣雅解护肝方预防性给药7天后,灌服乙硫氨酸造模,24h后检测小鼠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进行组间比较;显微镜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傣雅解护肝方能明显抑制模型小鼠LTC的升高(p〈0.05);明显减少脂肪空泡的数量,缩小脂变的面积。结论:提示该方对乙硫氨酸引起的小鼠肝脏脂肪蓄积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常用傣族药“傣百解”的基原植物进行分类学考证。方法:采用文献查证、形态解剖学、生药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化学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傣百解历史学名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系误定,各项研究结果表明“傣百解”与苦绳从分布区、形态解剖学、生药学、分子生物学和化学成分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与《Flora of China》中记载的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Moon特征相符。结论:“傣百解”原植物为萝藦科通光散M. tenacissima,《中国植物志》中收载的通光散的描述及插图有误,《Flora of China》中M. tenacissima的插图也有错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傣雅解护肝方对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经傣雅解护肝方预防性灌胃给药7天后,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造模,24小时后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显微镜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傣雅解护肝方各剂量组能明显抑制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ALT、AST的升高(P〈O.05或P〈0.01);减轻D-氨基半乳糖对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结论:傣雅解护肝方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傣药雅解片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控制傣药雅解片的质量。方法:采用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主要药材雅解先打(大百解)、那罕(羊耳菊)、嘿别龙(葛根)、沙英(甘草)。结果:显示反应灵敏,特征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品无干扰,重现性好。结论:本质量标准能有效地控制雅解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民族药傣百解抗脓毒症的作用,揭示其抗脓毒症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细菌脂多糖腹腔注射构建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傣百解醇提物100 mg/kg和傣百解醇提物200 mg/kg剂量组,药物干预24 h和48 h后,统计生存率;HE染色检测肺和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TCR+T细胞和B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亚群(Th1、Th17和Treg)表达。结果:与脓毒症模型组比较,傣百解醇提物提高了脓毒症模型小鼠生存率,减少炎症细胞向肺和肝组织浸润,对肺和肝病理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效应;傣百解醇提物药物干预可下调B220+B淋巴细胞表达(P<0.05),然而对脓毒症模型小鼠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TCR+T细胞的比例无明显的影响(P>0.05);可显著上调CD4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傣药“雅解”(百解胶囊)、西药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肠炎灵胶囊)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法:采用傣药“雅解”(百解胶囊)、西药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肠炎灵胶囊)相结合内服,3天为一个疗程进行治疗。结果:好转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结论:傣药“雅解”(百解胶囊)、西药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肠炎灵胶囊)相结合的方法,疗效满意,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搜集傣医解"食物毒"单方、验方57首,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采用频数分析法,分析傣医解"食物毒"的方药及配伍规律。发现傣医解"食物毒"方药用药以解药类药物为主;药性凉,药味苦;多入风塔,擅治疗消化系统病症;配伍以复方为主,遵循寒热并用,调平"四塔"原则。得出傣医解"食物毒"的方药具有独特的用药特色及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