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律宁片(苦参总碱)抗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是一种传统中药,历代本草多有记述。有清热、燥湿、杀虫、利水之功。苦参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我们对其中的生物碱进行了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证明总生物碱对药物诱发的动物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苦参总碱抗心律失常作用,我们用苦参总碱制成的片剂(心律宁片)对各种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进行了234例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苦参总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苦参总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冠脉结扎,BaCl2肾上腺素,乌头碱,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模型。结果:苦参总碱能明显对抗大鼠冠脉结扎后诱发的早期缺血性心律失常;对BaCl2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缩短静注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增加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剂量;增加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剂量。结论:苦参总碱对多种心律失常模型有预防或治疗作用,其抗心律失常机制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苦参中黄酮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黄酮类化合物是苦参中的一个有效活性成分。许多研究发现,苦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活性及治疗糖尿病、杀虫抗菌、抗心律失常、抗疟疾、抗肿瘤等作用,此外对一些酶,如酪氨酸酶、磷酸二酯酶5(PDE 5)、磷脂酶Crl(PLCrl)、单胺氧化酶、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等酶具有抑制作用。文章对以上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苦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苦参的历史来源、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苦参毒理学、苦参在蒙医药复方中的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得论述,总结出苦参具有抗肿瘤、镇痛、镇静催眠、抗心律失常、免疫调节、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是极具有开发前景得中药材。  相似文献   

5.
苦参总黄酮自苦参根提得,约含0.3%。给小鼠尾静脉注射LD_(50)为103.1±7.66 g/kg。 按Lawson氏法选择吸入氯仿产生心室纤颤阳性率达80%以上的小鼠(体重25~30 g),进行实验。静注苦参总黄酮后,对小鼠吸入氯仿所致心室纤颤有明显地对抗作用,其ED_(50)为28.9±1.1 g/kg,治疗指数为3.56。在同样条件下,硫酸奎尼丁的治疗指数为2.89。 给家兔静注苦参总黄酮8 g和30 g/kg,30~60分钟后,能明显对抗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完全对抗率分别为40%和70%。 给大鼠静注乌头碱引起心律失常,静注苦参总黄酮20~40g/kg,有明显地治疗作用。第一次治疗的有效率达63%,第二次治疗的有效率为84%。 给麻醉大鼠静脉注射苦参总黄酮30 g/kg和60 g/kg,呈现明显地负性自律性作用,负性频率作用和负性传导作用。这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它们可能是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心律宁的成分为苦参总碱。中药苦参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物质。通过20余年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证实苦参总碱对某些心律失常有较好治疗作用。本文报告心律宁治疗冠心病各种早搏的临床研究初步结果。资料和方法本组85例,男54例,女31例,男女之比1.7∶1,年  相似文献   

7.
张宝恒  苏雅  马丽  李勤华 《药学学报》1979,14(8):449-454
苦参总黄酮自苦参根提得,约含0.3%。给小鼠尾静脉注射LD50为103.1±7.66 g/kg。按Lawson氏法选择吸入氯仿产生心室纤颤阳性率达80%以上的小鼠(体重25~30 g),进行实验。静注苦参总黄酮后,对小鼠吸入氯仿所致心室纤颤有明显地对抗作用,其ED50为28.9±1.1 g/kg,治疗指数为3.56。在同样条件下,硫酸奎尼丁的治疗指数为2.89。给家兔静注苦参总黄酮8 g和30 g/kg,30~60分钟后,能明显对抗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完全对抗率分别为40%和70%。给大鼠静注乌头碱引起心律失常,静注苦参总黄酮20~40g/kg,有明显地治疗作用。第一次治疗的有效率达63%,第二次治疗的有效率为84%。给麻醉大鼠静脉注射苦参总黄酮30 g/kg和60 g/kg,呈现明显地负性自律性作用,负性频率作用和负性传导作用。这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它们可能是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苦参生物碱是传统中药苦参的活性成分。在抗炎、抗心律失常、抗肝纤维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抗肿瘤作用是现在研究的热点。现就目前苦参生物碱类在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苦参生物碱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苦参生物碱是传统中药苦参的活性成分.在抗炎、抗心律失常、抗肝纤维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抗肿瘤作用是现在研究的热点.现就目前苦参生物碱类在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苦参性寒味苦,有清热去湿、祛风杀虫等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急性痢疾、头癣、湿疹、皮肤搔痒、滴虫性阴道炎等病。近年来经动物实验和临床证明,苦参制剂对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我们在分析苦参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时发现它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苦参既能清湿热、利尿杀虫,又能祛风邪而止痒,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苦参化学成分复杂多样,是其发挥药理活性的内在基础,且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苦参在抗炎抗菌、抗心律失常、催眠镇静、抗肿瘤、降血糖等多个领域皆发挥一定的药理学效果,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十分明确。本文主要对苦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整理概括作一论述,旨在为中药苦参在今后的临床试验研究中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抗心律失常的中药筛选中,发现苦参总生物硷对由乌头硷、氯仿—肾上腺素、洋地黄甙、氯化钾所致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均有良好的对抗作用。苦参总硷中所含有效成份系苦参硷与金雀花硷,据此,我们又对含有类似化学组分的山豆根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证明山豆根提出物—总生物硷母  相似文献   

13.
苦参生物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为豆科植物槐属苦参的根,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炎、抗心律失常等方面的活性,本文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方法,查阅了国内近十年来有关其所含生物碱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报道,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层次开发和利用苦参这一传统中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苦参生物碱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苦参生物碱是豆科植物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碱是一类具有与苦参次碱-15-酮(matridine-15-ketone)基本化学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属于四环的喹嗪啶类(quinolizidine),分子骨架可看作二个喹嗪啶环的稠合体。苦参生物碱具有调节血脂、抗心律失常、抗肿瘤、抗肝纤维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苦参生物碱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苦参生物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军  梅艳  易丽 《儿科药学》2008,14(1):61-64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为豆科植物槐属苦参的根,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炎、抗心律失常等方面的活性,本文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方法,查阅了国内近十年来有关其所含生物碱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报道,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层次开发和利用苦参这一传统申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黄芪、苦参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 2组 ,均用泛癸利酮 (辅酶Q10 )、维生素C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照组3 7例予极化液iv ,gtt,共 2wk ,治疗组 43例先予黄芪注射液 40mg·d- 1,iv ,gtt,qd× 2wk ,继而予健心冲剂 1包 (黄芪 15 g ,苦参 6g) ,po ,bid和牛磺酸 2g ,po ,tid。结果 :治疗 3mo后 ,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分别为 79%和 88% ,高于对照组的 5 4%及 5 7%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黄芪、苦参联合牛磺酸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苦参生地合剂治疗心律失常11例闽清县第二医院黄敬行笔者数年来以苦参生地合剂治疗11例频发早搏患者,收到满意疗效。一、一般资料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一周。病因分别为冠心,心肌炎,神经宫能症,另有病因未明...  相似文献   

18.
在发掘祖国医药学宝库,从中药领域筛选抗心律失常的研究工作中,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于1974年报道了“苦参抗心律失常”的研究结果。以后,此项发现受到临床、研究和制药部门的普遍重视。许多省、市医院相继做了大量工作,巳取得了显著成  相似文献   

19.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病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不同,作用机制有差异,不良反应也较多,这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了难度。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助于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现将国内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做一总结。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是指服用治疗量或亚治疗量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用药前没  相似文献   

20.
苦参类生物碱的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苦参类生物碱主要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氧化槐果碱等.它们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苦豆子S.Alopecuroides L.及广豆根S.Sub prostrata Chun et T.Chen中,具有抗炎、抗肿瘤、镇痛、抗心律失常、平喘、镇咳、杀菌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在研究和使用苦参类生物碱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了其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功能.是一类很有前途的药物。本文就苦参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