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8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335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12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401篇
口腔科学   120篇
临床医学   1346篇
内科学   910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253篇
特种医学   3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66篇
综合类   2716篇
预防医学   1065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994篇
  4篇
中国医学   1118篇
肿瘤学   19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569篇
  2010年   527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 研究不同照射方式下核黄素-A波紫外线兔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巩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将兔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选取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为对照眼。麻醉后暴露左眼鼻上方巩膜。在该处巩膜滴加5-磷酸核黄素5 min后,用波长为370 nm的紫外线灯照射。A组的照射时间为30 min,能量密度为3.0 mW·cm-2;B组的照射时间为9 min,能量密度为10.0 mW·cm-2。照射期间,每2 min滴加1次5-磷酸核黄素溶液,以保持巩膜的湿润。术后60 d,处死实验兔,培养实验眼交联部位及对照眼相应部位的巩膜成纤维细胞,用细胞微管吸吮实验检测巩膜成纤维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结果 A、B两组实验眼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均较各自对照眼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A、B两组实验眼间、及对照眼间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以上结果表明,交联术后巩膜细胞的黏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黏弹性显著升高。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巩膜细胞的黏弹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不同的照射方式,均能使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力学性能发生显著增强,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并未见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殖医学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3612例女性初诊患者解脲脲原体(U.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 hominis,Mh)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支原体感染检出率为62.15%(2245/3612),Uu、Mh及混合感染(Uu+Mh)阳性率分别为52.99%、2.13%和7.03%;21-30岁组Uu阳性率最高,≥41岁组Mh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u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85.01%,Mh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98.7%,Uu+Mh混合感染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90.16%。结论生殖医学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Uu为主要感染类型,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7.
8.
9.
姜黄为我国传统中药,味辛、苦,性温,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功效,其用药历史悠久,最早收载于《新修本草》。对姜黄化学成分及主要药理活性进行总结,并基于传统性效及现代研究两方面对姜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对姜黄的芳姜黄酮、α-姜黄酮、β-姜黄酮、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及黄酮类等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开展其所含的萜类和甾醇类等成分化学物质组的深入研究,为明确姜黄的质量标志物和姜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