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中IL-2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中IL-2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用流式荧光免疫微球分析技术(Flow Fluorenscence Immunmicrobeads Amay,FFIA)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Th1型细胞因子包括IL-2、TNF-α、IFN-γ,Th2型细胞因子包括IL-4、IL-5、IL-10。结果 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L-2水平在检测线以下(IL-2=0)的分别为34.1%(15/44)和42.8%(20/47),明显不同于其他细胞因子。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清IL-2=0组,IFN-γ、IL-4、IL-5、IL-10水平均相应较低,与血清IL-2〉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肿瘤中,IL-2水平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相关性。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L-2水平可能影响IFN-γ、IL-4、IL-5、IL-10表达,在乳腺恶性肿瘤中IL-2水平状态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球蛋白E(IgE)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清中IL-4、IL-12、IFN-γ及IgE水平,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IgE分别与IL-4、IL-12、IFN-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2、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水平与IL-4呈正相关(r=0.683),与IL-12、IFN-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1,r=-0.579。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IgE升高与IL-4分泌过多及IL-12、IFN-γ分泌受抑制,即Th1/Th2细胞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LSA法检测60例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出现药物性肝炎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炎组)血清IL-10、IFN-γ水平。选择20例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未出现肝损害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作对照。结果药物性肝炎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ALT200~400U·L^-1组、ALTM00U·L^-1组血清IL—10水平与ALT〈200U·L^-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LT200—400U·L^-1组、ALT〉400U·L^-1组血清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ALT〈200U·L^-1组(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出现肝功能损害时服用抗结核药的时间与血清IL-10、IFN-γ水平均无相关性(r=-0.45、0.03,均P〉0.05)。结论1)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出现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紊乱有关。2)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时服用抗结核药的时间长短与血清IL-10、IFN-γ水平无相关性。3)检测血清IL-10、IFN-γ水平有助于了解肝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发病与Th1/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FLISA)测定32名狼疮性肾炎患者和10名健康人PBMC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IL-2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FN-γ水平3组间无显著性(P〉0.05)。结论Th2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活动期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Th1细胞因子的细胞活化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Th1/Th2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Grave病(GD)21例、甲亢甲炎(GDⅢ)11例、桥本甲亢(HTL)11例、桥本甲状腺炎(HT)16例、20名正常人,通过酶免法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1L-4)的含量。结果IFN-γ水平HT〉HTL〉GDm〉GD,IL-4水平GD〉GDⅢ〉HTL〉HT。GDⅢ和HTL组IFN-γ和IL-4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反映了AITD的病理改变和免疫功能紊乱,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相结合可成为AITD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心肌梗死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方法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高血压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为A(病例1)组,非高血压心肌梗死患者42例为B(病例2)组,冠状动脉造影无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48例为C(病例3)组,常规体验健康者20例为D(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1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①病例1、2、3组Ang-Ⅱ[(94.3±35.4)、(74.4±31.2)ng/L和(63.4±28.9)ng/L]及IFN-γ[(24.3±5.4)、(19.4±3.9)ng/L和(12.1±3.8)]ng/L]较对照组Ang-Ⅱ[(43.4±11.2)ng/L]及IFN-γ[(4.1±1.4)ng/L]水平升高(P〈0.05,P〈0.01);②病例1组IL-4水平[(14.4±10.7)ng/L与2组[(12.4±2.9)ng/L]、3组[(12.3±6.6)ng/L]及对照组[(11.4±3.9)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例1、2和3组IFN-1与IL-4比值(0.77±0.33)、(0.62±0.24)和(0.58±0.26)较对照组(0.36±0.19)增大(P〈0.01,P〈0.05);④Ang-Ⅱ水平与IFN-γ呈正相关(r=0.52,P〈0.01),而与IL-4水平无相关性(r=0.19,P〉0.05)。结论高血压和非高血压心肌梗死均具有较高的Ang-Ⅱ、IFN—γ及IL-4水平,但高血压心肌梗死Ang-Ⅱ、IFN-γ及IL4水平更高,这是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功能失衡的表现;高血压心肌梗死与Th1/Th2失衡,Th1细胞功能亢进密切相关,系统免疫状态和炎性内环境的改变可能对疾病的进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TNF—α、IFN-γ、IL-12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核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肺结核并HBsAg阳性患者21例(A组),单纯肺结核患者30例(B组),健康对照组30例(C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血清中TNF-α、IFN-γ、IL-12浓度水平。【结果】A组和B组TNF-α水平均高于C组(P〈0.01);但A组T组和B组之间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IFN-γ、IL-12水平均低于C组(P〈0.05);而A组IFN-γ、IL-12水平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结核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体内,可能存在着显著的Th1细胞免疫应答减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以30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外周血IL-10及IFN-γ的含量,并根据子宫内膜入侵子宫肌层的不同程度对患者进行病理分级,观察外周血IL-10及IFN-γ水平在病例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及不同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t=5.748,P=0.000),IFN-γ明显降低(t=3.217,P=0.002);手术治疗后,患者IL-10水平明显下降(t=2.957,P=0.004),IFN-γ明显上升(t=2.694,P=0.009);血清IL-10水平在不同病理分级患者间具有显著差异,病理分级越高,IL-10水平越高,但血清IFN-γ水平在不同病理分级患者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IL-10及IFN-γ水平明显异常,且IL-10含量与疾病的病理分级明显相关,推测细胞因子紊乱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和疾病进展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杨凯  贺兼斌 《临床医学》2009,29(2):96-9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及30例健康者的血清IL-8、IFN-γ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IL-8、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稳定期血清IL-8、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与IFN-γ共同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银屑病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亚群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0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分别经植物血凝素(PHA)和PHA+黄芪诱导:即病例对照组和病例黄芪组,同时对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经PHA诱导(即正常对照组),各组培养48h,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h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4含量。结果:病例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黄芪组IFN-γ水平低于病例对照组(P〈0.05),而IL-4水平高于病例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显著下调银屑病患者Th1亚群优势状态。促进向Th2亚群转换,改善患者Th1/Th2失衡状态,对银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和IFN-γ及IL-4 mRNA表达的情况。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及RT-PCR方法检测97例哮喘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h1/Th2水平和IFN-γ及IL-4 mRNA表达。结果哮喘组外周血Th1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1),而Th2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PBMCS IFN-γ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的失衡,并提示哮喘属于Th2优势疾病。  相似文献   

12.
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军合  范学政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357-3358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布地夺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方法:7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布地夺德治疗组和滴通鼻炎水治疗组,分别予以布地奈德和滴通鼻炎水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鼻分泌物中的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以及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含量,并与10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分泌物中IL-2、IFN-γ含量显著减少,而IL-4、IL-5含量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IL-2、IFN-γ、IL-4、IL-5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2)布地奈德治疗组治疗2周后患者鼻分泌物中IL-2、IFN-γ含量显著升高,而IL-4、IL-5水平明显降低,与滴通鼻炙水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3)布地奈德治疗组疗效评定也优于滴通鼻炎水治疗组(P〈0.05)。结论:(1)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状态:(2)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可靠,其治疗作用可能与纠正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与干扰素-γ(IFN-γ)水平在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8例AD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和4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IL-13和IFN-γ水平并比较,采用糖皮质激素对AD患者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IL-13、IFN-γ及其特异性IgE水平,并分析IgE水平与IL-13、IFN~7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IL-13水平为(42.37±6.1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5.71±2.32)pg/mL,观察组IFN-γ水平为(45.59±7.0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73.14±5.28)pg/mL,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后IL-13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IFN-γ高于治疗前(P〈0.05),而6个月时这两个指标与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IL-13、IFN-γ水平变化均与IgE成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AD患者外周血中IL-13较健康者显著增高,而IFN-γ显著降低,且两种指标与特异性IgE水平呈明显相关,推测其IL-13、IFN-γ变化可能与AD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辅助 T 淋巴细胞(Th)亚群 Th1/Th2平衡及肠道正常菌群在儿童过敏性哮喘发病中的意义,为临床通过益生菌的早期干预来纠正 Th1/Th2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ELISA 检测165例小儿过敏性哮喘患儿(哮喘组)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且合格的150例儿童(对照组)的血清 IFN-γ与 IL-4水平,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在应用双歧杆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6个月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合临床相关检查资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初入院时血浆 IFN-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4的水平高于对照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6个月的益生菌制剂的调理,哮喘组血浆 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则下降,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多,与初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童哮喘患儿中,肠道菌群的平衡关系到其免疫是否平衡,两者相互影响,临床应早期进行干预调节肠道菌群和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其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用川芎嗪治疗组,联用川芎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IL-4、IL-5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联用川芎嗪治疗组IL-4、IL-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均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IL-4、IL-5和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联用川芎嗪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2介导的体液免疫,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NF-γ)浓度,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的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实验组)和35名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儿童血清中TNF-α、IL-4及INF-γ浓度。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4浓度分别为(0.61±0.13)ng/L和(5.85±2.88)ng/L,明显高于对照组(0.46±0.16)ng/L和(3.35±2.5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72、3.959,P均〈0.05);而INF-γ实验组(9.80±3.92)ng/L与对照组(8.71±3.60)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7,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4浓度分别为(0.49±0.08)ng/L和(4.21±1.54)ng/L,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7、3.896,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TNF-α、IL-4和IFN-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4、1.49、1.32,P均〉0.05)。结论MPP患儿存在Th1/Th2失衡,Th2反应占优势。因此,对MPP患儿血清IL-4及INF-γ浓度的检测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并对今后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支气管哮喘患儿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8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n=42例)采用对症支持疗法,观察组(n=45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SI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IgE表达及呼吸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血清IFN-γ表达水平及IFN-γ//IL-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4及IgE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症支持的基础上加用SIT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显著提高疗效,促进Th2细胞反应转移到Th1细胞反应,保持Th1/Th2平衡状态,进而改善呼吸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 Th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0例NRDS患儿按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针对性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清IL-6、TNF-α及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与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水平,计算IFN-γ/IL-4比值,分析上述因子在NRDS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结果Ⅱ级患儿IL-6、TNF-α水平高于Ⅰ级,Ⅲ级患儿高于Ⅱ级,Ⅳ级患儿高于Ⅲ级(P 0. 05);不同严重程度分级NRDS患儿IFN-γ、IL-4及IFN-γ/IL-4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Ⅱ级患儿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高于Ⅰ级,IL-4水平低于Ⅰ级,Ⅲ级患儿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高于Ⅱ级,IL-4水平低于Ⅱ级,Ⅳ级患儿FN-γ水平、IFN-γ/IL-4比值高于Ⅲ级,IL-4水平低于Ⅲ级(P 0. 05)。NRDS患儿严重程度分级与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及IFN-γ/IL-4比值呈正相关(P 0. 05)。NRDS患儿治疗后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 05)。结论 NRDS患儿血清TNF-α、IL-6、IFN-γ处于较高水平,而IL-4水平较低,IFN-γ/IL-4比值较高,且上述因子的变化与患儿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49例Hp阳性和36例阴性胃炎患儿的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p阳性组血浆胃动素水平低下Hp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2.604、4.430,P<0.05,P0.01),Hp阳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Hp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3.335、3.821、P值均<0.01)。结论:Hp感染可导致胃炎患儿血中胃动素水平降低和胃泌素水平升高,早期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Breg亚群与CD4+ T细胞数量、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它们在C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选择35例CITP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17、Th22以及Breg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运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PBMNc培养液上清中IFN-γ、IL-17、IL-22以及IL-10水平,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C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比例均升高(P〈0.05),调节性B细胞(Breg)的比例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CITP患者治疗前PBMNC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7、IL-22水平升高,IL-10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Breg细胞的比例变化与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19,P〈0.05),Breg细胞与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变化呈负相关性,IL-10水平与IFN-γ、IL-17、IL-22水平也呈负相关性。结论:调节性B细胞比例及IL-10的水平下调可能参与CITP患者的CD4+T细胞免疫调节紊乱机制,可为其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