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4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22例,开腹21例。对比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清扫淋巴结数目。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总的手术时间长(414.0±31.0 min vs.263.8±34.4 min,t=11.634,P0.001),但术中出血量少(176.0±50.4 m L vs.290.8±41.9 m L,t=-6.613,P=0.01),术后肛门排气早(4.9±0.7 d vs.6.7±0.8 d,t=-5.724,P=0.025),术后住院时间短(17.3±2.0 d vs.21.3±3.2 d,t=-3.514,P=0.002),二组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同样遵循肿瘤根治原则,而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在胃间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5年5月接受胃间质瘤腹腔镜切除手术25例和开腹手术2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44例术后病理为低危险,4例中、高危险;腹腔镜组25例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75.6±24.3)min,平均出血量(19.3±14.3)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2±1.3)d;开腹组23例,平均手术时间(123.0±41.1)min,平均出血量(164.0±61.6)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3±3.4)d。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收集15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其中接受腹腔镜标准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 联合结肠系膜部分切除3例, 平均手术时间(336±23)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216±45)ml, 术后发生总体并发症5例,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1±3.7)d。术后病理检查示15例均为恶性肿瘤。对于具有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技术者来说,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方法,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以来完成的16例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过程,分析此手术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结果:16例均行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350~555 min,平均(470.31±61.09)min;术中出血量100~1 200 ml,平均(568.75±298.26)ml。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胰瘘发生率为37.5%(6/16),其中A级胰瘘5例,B级1例。结论: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的分型与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9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43岁,年龄范围为10~78岁。Ⅰ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选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合并胰周假性囊肿行假性囊肿外引流术。Ⅱ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选择行胰体尾+脾切除术、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Ⅲ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选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合并胰周假性囊肿行假性囊肿外引流术。Ⅳ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行胰管盆式内引流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疼痛复发或再发胰腺炎、血糖情况、新发糖尿病及腹泻。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48例Ⅰ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1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6.8±1.9)h,术中出血量为(398±110)mL;8例因胰管不扩张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7±0.8)h,术中出血量为(137±62)mL;25例胰管扩张均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9±1.5)h,术中出血量为(123±58)mL。8例Ⅱ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2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1 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0 mL;6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时间为(2.7±0.8)h,术中出血量为(145±39)mL。49例Ⅲ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7.2±1.4)h,术中出血量为(415±98)mL;45例因胰管扩张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3±1.1)h,术中出血量为(135±47)mL。16例Ⅳ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均行胰管盆式内引流术,手术时间为(3.3±1.3)h,术中出血量为(150±27)mL。(2)术后情况:48例Ⅰ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1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9±1.1)d、(3.5±1.1)d、(14.8±2.7)d;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胃镜下止血后痊愈,1例经介入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无胆瘘发生。8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0.5)d、(2.5±0.4)d、(9.5±2.5)d;术后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胰瘘愈合。25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0.8)d、(2.5±1.3)d、(9.8±3.1)d;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经介入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8例Ⅱ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2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平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0 d、3.5 d、14.0 d;围术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6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0.5)d、(2.5±0.7)d、(8.5±1.5)d;术后2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胰瘘愈合。49例Ⅲ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0.8)d、(4.1±1.2)d、(15.3±2.4)d;术后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无出血、胆瘘发生。45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5±1.6)d、(2.8±0.9)d、(10.1±2.8)d;术后1例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再次手术后愈合,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1例发生B级胰瘘,予以穿刺置管、反复冲洗后愈合。16例Ⅳ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行胰管盆式内引流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0.7)d、(3.3±0.5)d、(10.4±3.0)d;术后1例发生腹腔内少量出血,表现为桥襻引流管引流少量暗红色液体,予以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冲洗后愈合。(3)随访情况:121例患者中,113例(Ⅰ型44例、Ⅱ型7例、Ⅲ型46例、Ⅳ型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5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4个月。随访期间13例(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6例、Ⅳ型1例)术后疼痛复发或再发胰腺炎,55例(Ⅰ型15例、Ⅲ型40例)腹痛明显改善,45例(Ⅰ型24例、Ⅱ型6例、Ⅳ型15例)未诉腹痛。37例(Ⅰ型13例、Ⅱ型2例、Ⅲ型17例、Ⅳ型5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20例(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12例)血糖恢复正常,17例(Ⅰ型7例、Ⅲ型5例、Ⅳ型5例)血糖需要药物控制;术后新增5例(Ⅰ型4例、Ⅲ型1例)糖尿病患者。3例(Ⅱ型1例、Ⅲ型2例)患者术后发生腹泻。2例Ⅲ型患者死亡,其中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8个月因胰腺癌死亡,1例行保留胰十二指肠勺式切除术后5个月因再发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结论慢性钙化性胰腺炎为良性病变,治疗应尽量保留胰腺功能组织;不同类型的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肠吻合方式的选择、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02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术后因胆肠吻合口梗阻再次入院治疗,按胆肠吻合方式分为胆囊空肠吻合组(n=3)与胆管空肠吻合组(n=3),分析两组患者两次手术围手术期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术前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及白细胞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胆囊空肠吻合组首次手术时间平均(260.0±23.9)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8.8±66.8) m L,胆管断端直径平均(4.4±0.9) mm,术后发生胰瘘1例,无胆漏、出血发生,3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良性肿瘤,两次手术中位间隔时间18个月,第二次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原吻合口切除+胆管空肠吻合,第二次术后病理示胆管结石3例,术后无再次吻合口狭窄发生。胆管空肠吻合组首次手术时间平均(280.0±28.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90.7±73.1) m L,胆管断端直径平均(4.5±1.5) mm,术后发生胆漏、腹腔感染各1例,无术后胰瘘、出血患者,术后病理为2例良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两次手术中位间隔时间12个月,第二次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吻合口重建,术后病理示吻合口良性狭窄3例,无一例再次出现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首选胆管空肠吻合,吻合口狭窄形成原因较复杂,胆管口径细小是其原因之一,术中放置胆管支撑管、选择恰当缝线、精细规范操作可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对于腹腔镜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胆肠吻合口重建仍可首选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老年病人的围术期手术疗效,评价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老年组(≥70岁组)和对照组(70岁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以及围术期手术学疗效。结果:82例病人中,男46例,女36例,平均年龄(64.6±10.7)岁,老年组27例,对照组55例。老年组平均手术时间(368±7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0(100~4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2(10~21) d。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363±82)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100~2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1.5(10~16) d。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90 d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老年组术后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40.7%)高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老年病人中可行。由于老年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普通病人,因此,实施时仍需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科接受3D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1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接受2D腹腔镜CME术的23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比两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标本质量、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17.8±35.9 min、清扫淋巴结数目25.0±4.9枚,与2D腹腔镜组223.2±40.0 min、24.0±5.7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96.8±24.2 mL与2D腹腔镜组124.2±43.7 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质量分级方面,两组均无West A级病例;3D腹腔镜组West C级17例,West B级1例;2D腹腔镜组West C级14例;West B级9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D腹腔镜组首次排气时间3.4±0.7 d、平均住院时间13.5±2.3 d、平均住院费5.2±0.7万元,与2D腹腔镜组3.3±0.8 d、12.9±2.3 d、5.4±0.9万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2例,2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与切除术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58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临床资料,将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与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58例中,施行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28例,行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30例,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58例均手术成功,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与切除术两组在术中出血量[(78.2±21.4)mL vs(177.8±73.2)mL]、手术时间[(95.3±19.5)min vs(121.6±26.7)min]、术后住院天数[(6.7±1.4)d vs(9.4±1.6)d]、术后腹腔引流天数[(1.9±0.7)vs(5.5±1.1)d]、术后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3.6%vs 10.0%)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与切除术术后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在术中操作、术后恢复及其安全性上更有优势,且对于旷置术后出现胆胰疾病的患者采取ERCP手术治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逆时针切除法"在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并总结其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胰腺中心收治的8例行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年龄(64.13±15.01)岁。十二指肠癌1例,胆管中下段癌2例,胰头癌4例,胰头巨大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本组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27.50±69.44)min,术中出血量为(368.75±162.43)m L,标本切除时间为(241.25±38.71)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8.67±4.00)d。根据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标准,术后发生A级胰瘘3例,B级胰瘘1例;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出血及无胃排空障碍发生,仅有1例患者出现腹腔感染,胰瘘和腹腔感染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所有患者处于正常随访中,现无任何异常情况。结论从本组有限的病例资料初步来看,"逆时针切除法"可能是在完全腹腔镜下一种简便、安全、有效且比较容易掌握的切除法,但这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APD)的近期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施行LAPD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标本切除及小切口辅助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330~490 min,平均(396±42)min;术中出血量150~400 m L,平均(287±74)m L。术后住院时间9~22 d,平均(14.2±3.6)d。术后病理报告:十二指肠乳头癌22例,胆管下段癌17例,胰腺癌10例,壶腹癌5例,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瘤3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恶性肿瘤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4.2±7.6)枚,出现淋巴结转移11例,均为R0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13.3%(8/60),A级胰瘘6例、B级胰瘘2例;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胃排空障碍3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0%。术后48例获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7个月(2~1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LAP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小切口辅助消化道重建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探讨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03月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的80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先后次序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率(增加Trocar或开腹)、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0 d再入院率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不同阶段手术效果。结果: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疾病类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59.2±12.9 min)、术中出血量(19.6±8.0 mL)明显高于B组(46.5±11.2 min,13.5±7.3 mL)、C组(44.3±9.3 min,11.2±5.6 mL)、D组(42.5±8.6 min,10.7±4.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中转率、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0 d再入院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频数由A组的1.5台/月上升到D组的6台/月。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安全、可行,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学习曲线约为2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32例胰体尾部病变行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术前肿物平均直径3.2 cm(1.5~7.5 cm)。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7例行单纯保留脾脏远端胰腺切除术,未保留脾动静脉;25例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远端胰腺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16 min(185~310 min),平均失血量280 m L(120~650 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 d(7~23 d)。3例发生胰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施行腹腔镜保留脾脏远端胰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周围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腹腔镜下不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PPD)的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治疗组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周围疾病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LPD组及LPPPD组。结果本组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5例患者中有25例行LPD,有20例行LPPPD。1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为(472.95±33.47)min,术中出血量为(202.84±108.74)mL,术后ICU监护时间为(1.29±3.04)d,术后住院时间为(15.07±5.48)d。LPD组和LPPP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减压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PPPD组的术后ICU监护时间明显长于LPD组(P=0.028)。2术后并发症情况:有25例(55.56%)患者术后发生了并发症,其中胰瘘10例,胆汁漏1例,胃排空障碍6例,感染3例,吻合口出血2例,肠系膜血栓形成1例,术后腹腔积液1例,乳糜瘘1例。LPD组和LPPP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具体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PPD组术后死亡1例。结论本组研究结果初步提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周围疾病是可行的、安全的;另外LPPPD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幽门切除术后引起的消化液的返流等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PPHR)的血管解剖,并对尸体标本中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进行解剖,为熟练掌握腹腔镜胰头切除术提供条件。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的9例DPPHR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解剖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的构成血管即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及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术期资料。通过解剖成人尸体标本62例,从而完整地暴露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的走行与吻合情况,并统计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构成血管的分支及汇合情况。结果:9例腹腔镜或机器人DPPHR胰十二指肠前血管弓显露步骤,解剖胰腺上缘,显露肝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向下寻找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于胰腺下缘的肠系膜上静脉以右探寻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将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予以暴露保护后行DPPHR。手术时间平均(240±4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80±38)mL;术后平均住院(11.2±3.7)d。解剖尸体标本中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的走行与分型。我们提出以下四种分型:胰头动脉前弓型、胰头动脉短路型、胰头动脉小弓型、动脉弓与动脉短路混合型。并提出胰头前方解剖A点、B点及a线、b线的概念。结论:微创外科技术利于DPPHR器官、血管的精细解剖,保留了器官功能,减少了术中出血。熟练掌握胰头十二指肠区域的血管解剖特点有助于微创DPPHR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施行的79例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与97例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LPD组中女41例,男38例,平均(60.8±20.2)岁;OPD组中女38例,男59例,平均(59.4±19.0)岁。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中与术后近期相关指标。结果:TLPD组手术时间[(172.3±47.5)min vs.(196.0±62.1)min,P=0.004]、术中出血量[(192.1±25.2)mL vs.(380.7±76.9)mL,P<0.0001]、下床活动时间[(2.0±0.7)d vs.(3.1±1.1)d,P<0.0001]、排气时间[(4.0±0.5)d vs.(5.7±0.2)d,P<0.0001]、进食时间[(4.8±0.8)d vs.(5.7±1.5)d,P<0.0001]、引流管拔除时间[(9.4±0.9)d vs.(10.3±2.8)d,P=0.001]优于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胰瘘、胆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运用胰肠吻合与双荷包胰胃吻合的近期疗效,探讨胰肠吻合和双荷包胰胃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合理性选择.方法 回顾性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3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胰肠吻合12例,双荷包胰胃吻合26例.结果 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双荷包胰胃吻合组胰瘘发生率(0%)、手术时间[(327.50±32.56) min]、术后住院天数[(10.31±2.44) d]显著少于胰肠吻合组[分别为3/12、(425.83±33.77) min和(14.33±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漏、术后腹腔出血、胃排空延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术中出血量虽然亦低于胰肠吻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荷包胰胃吻合是较胰肠吻合相对安全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前者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在近期疗效上对预防术后胰瘘等并发症具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由同一术者施行的64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41例,肝胆管结石病17例,肝血管瘤6例。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术后胃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64例中,11例行右半肝切除术,21例行左半肝切除术,8例行肝脏Ⅱ、Ⅲ段切除术,6例行肝脏Ⅶ段切除术,5例行肝脏Ⅷ段切除术,7例行肝脏Ⅵ段切除术,6例行局部不规则性切除。5例因出血中转开腹,其中2例行右半肝切除术、2例行左半肝切除术、1例行肝脏Ⅷ段切除术。手术时间88~362 min,平均(227±102)min;术中出血量90~850 ml,平均(373±210)ml;围手术期输血率为9.4%(6/64);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5 d,平均(3.0±0.5)d;术后住院5~12 d,平均(7.0±3.0)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经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作为肝脏疾病的微创治疗手段安全、可行,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各种胰腺手术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以及与传统开腹及腹腔镜辅助下胰腺手术优势的对照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完成的机器人辅助胰腺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中段切除术及胰体尾切除术。并与同期进行的开腹胰腺手术(开腹组)和腹腔镜辅助下胰腺手术(腹腔镜组)患者进行疗效及胰瘘对照分析。结果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下共有135例,完成手术132例,中转开腹3例。完成机器人辅助系统胰腺手术的患者中,4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平均术手术时间(415.6±114.0)min,术中平均出血(442.0±281.9)ml,术中输血11例,术后发生胰瘘8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3.2±11.0天;64例胰体尾切除术平均术手术时间(159.0±84.3)min,术中平均出血(221.3±290.5)ml,术中输血3例,术后发生胰瘘18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0.0±10.7天;24例胰中段切除术平均术手术时间(192.5±52.0)min,术中平均出血(120.0±105.8)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发生胰瘘9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1.2±8.1)天;机器人系统辅助下胰腺手术术后并发症共46例,除4例术后出血、1例吻合口破裂、1例输入袢梗阻以外,其余均经过保守治疗后康复。术后病理示:44例为恶性肿瘤,切缘均阴性;88例为良性肿瘤。与开腹组对比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与以胰体尾切除术为主的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辅助系统优势相对较小。结论对于可切除的胰腺肿瘤,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可以有效降低胰瘘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不同时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并发症比较,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本科156例行PD手术的临床资料,分为早期组54例,近期组102例。结果早期组和近期组的术后主要并发症(21.6%vs 35.2%)、胰瘘(5.9%vs 18.5%)、手术时间[(212.34±66.98)min vs(251.34±67.26)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45±7.11)d vs(22.96±9.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胆瘘、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病死率、再手术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专业化手术可有效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