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体重指数(BMI)的哮喘患儿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157例哮喘患儿根据BMI分为肥胖组(46例)、超重组(50例)和体重正常组(61例),检测所有患儿治疗前及规范化ICS治疗1年后,大气道通气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小气道通气功能指标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结果:治疗前各组患儿行肺功能激发试验,雾化吸入乙酰甲胆碱后肥胖组FVC%、FEV1%、MEF25%及MEF50%下降率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均P<0.01);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后肥胖组FEV1%、MEF25%和MEF50%以及超重组MEF25%和MEF50%改善率均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均P<0.05)。ICS治疗1年后,与治疗前相比,体重正常组FVC%、FEV1%均明显升高,而肥胖组和超重组仅FVC%升高。结论:肥胖能够增加哮喘患儿对乙酰甲胆碱敏感性,而抑制对沙丁胺醇反应性;规律ICS治疗能改善正常体重哮喘患儿大气道通气功能,对小气道通气功能影响较小;肥胖能够抑制ICS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肥胖对不同年龄段初诊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94名初诊哮喘患儿按年龄分为学龄前期组(6岁)及学龄期组(6~12.5岁),并根据不同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哮喘组、超重哮喘组及肥胖哮喘组,检测患儿肺功能,包括大气道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小气道通气功能指标[用力呼气25%、50%及75%流量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即MEF25%、MEF50%、MEF75%]。结果在校正了性别及BMI分组因素后,学龄期组FEV1%、MEF25%、MEF50%低于学龄前期组(P0.05)。两年龄组正常体重患儿间比较,学龄期组基础肺功能FEV1%、MEF25%、MEF50%低于学龄前期组(P0.05);两年龄组超重患儿间比较,学龄期组FVC%及MEF50%低于学龄前期组;两年龄组肥胖患儿间比较,肺功能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学龄前期肥胖组FVC%、FEV1%及MEF75%均低于体重正常组,而学龄期肥胖组仅FVC%和FEV1%与体重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对哮喘患儿基础肺功能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于学龄前期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肺常规通气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 5月至2011年5月确诊为哮喘或CVA的患儿140例,分为哮喘急性发作组(发作组,50例)、哮喘缓解组(缓解组,50例)和CVA组(40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4组儿童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等7项肺功能指标。结果:发作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如大气道指标FVC、FEV1、PEF、FEF25及小气道指标FEF50、FEF75、MMEF75/25的实际值/预计值平均水平均<80%,且以FEF50、FEF75、MMEF75/25等小气道指标下降为著。CVA组患儿小气道指标FEF75、MMEF75/25实际值/预计值的平均水平<80%。发作组各项肺常规通气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缓解组、CVA组FVC、FEV1、FEF25及 MMEF75/25实际值/预计值的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发作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缓解组和CVA组;CVA组与缓解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存在大小气道功能障碍,以小气道功能障碍为主;CVA患儿以小气道功能轻微障碍为主,与哮喘缓解期相似。  相似文献   

4.
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比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规范化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大小呼吸道功能改变及改变时间段.通过对比哮喘患儿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肺功能变化,明确哮喘患儿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及呼吸道狭窄、呼吸道阻塞的可逆性.方法 采用肺功能测定系统对25例哮喘患儿分别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正规治疗后缓解期3个月、6个月、1 a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比较各期实测值与预测值;并从中选出10例患儿于急性发作期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比较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前后其肺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1秒率(FEV 1.0%)、最大呼气流量(PEF)、25%用力呼气肺活量(FEF25)、FEF50、FEF75、中段呼气流速(MMEF75/25)等实测值均较预测值降低,治疗3个月FVC、FEV1等大呼吸道功能指标恢复,治疗1 a、FEF50、FEF75、MMEF75/25等小呼吸道功能指标恢复.哮喘患儿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后大呼吸道功能指标FEV1、PEF及小呼吸道功能指标FEF50、FEF75、MMEF75/25等均较雾化前恢复.结论 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存在特异性动态变化,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的诊断、疗效及病情判断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280例6~12岁正常儿童肺功能测定值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我国健康学龄儿童的肺功能正常值的参考值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建立的,随着国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学龄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肺功能的变化如何尚未清楚,且不同地区的学龄儿童,其肺功能变化也可能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建立新的本地区学龄儿童的肺功能正常值。该文目的是建立广州市6~12岁小学儿童肺功能正常值。方法:应用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产的SpiroliteTM303型肺功能仪测定广州市在校健康的6~12岁儿童的肺功能值,测定的指标有14个,取最能反映肺功能的4个参数作为测定指标,即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时间用力呼出气体容量(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1岁为一个年龄组,共7组,每年龄组40例,总计280例,男女不限,测量其体重、身高,每个测试者测3次,取最好的一次结果记录打印。结果:280例中男139例,平均身高135.05±13.42cm,平均体重32.93±7.39kg,FVC3.40±0.96L,FEV13.03±0.87L,PEF6.42±2.32L,FEF25%75%3.58±1.32L;女141例,平均身高135.66±12.62cm,平均体重33.06±6.85kg,FVC3.22±1.07L,FEV12.88±0.93L,PEF5.84±2.17L,FEF25%75%3.59±1.28L。结论:儿童肺功能指标受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的影响,不同的指标受影响的因素不全相同,FVC,FEV1,PEF和FEF25%75%均与年龄、身高成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时FVC,FEV1,PEF和FEF25%75%均与体重正相关,PEF与性别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时FVC,FEV1,PEF和FEF25%75%均与体重无关,FVC,FEV1,PEF与性别相关。年龄和身高是影响儿童肺功能测定指标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病情与肺功能指标变化特点,为哮喘规范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肺功能测定系统对25例哮喘患儿于急性期、缓解期6个月及1年分别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比较各期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之间的差异。结果哮喘患儿的症状与肺功能指标呈现出一致性,急性期大气道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峰流量(PEF)及75%、50%、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速(FEF25、50、75)、中段呼气流速(MMEF75/25)等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均降低,治疗6个月后FVC、FEV1等大气道功能指标基本恢复,1年后小气道功能指标FEF50、75及MMEF75/25等指标恢复。结论肺功能指标在哮喘的病情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哮喘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以胸闷为主诉的不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的肺功能特点。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在我院肺功能室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不典型哮喘患儿34 例为研究对象(不典型哮喘组),同期选取典型哮喘患儿34 例为对照,检测不典型哮喘组患儿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的肺功能,以及典型哮喘组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肺功能。结果 不典型哮喘组激发前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最大呼气量(FEV1)、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 %、50 %、75%肺活量时的呼气峰流速(FEF25、FEF50、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75/25)分别为105%±12%、104%±12%、100%±7%、88% ±13%、90% ±14%、81% ±17%、73% ±25%、80%±17%,明显高于典型哮喘组患儿发作期肺功能各指标(PP>0.05)。不典型哮喘组激发后肺功能各指标与典型哮喘组发作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典型哮喘组缓解期和不典型哮喘组激发前水平。结论 支气管激发试验有助于不典型哮喘患儿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诊断界值。方法诊断性试验。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哮喘门诊随诊的5~14岁且通气功能正常的哮喘控制患儿364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同年龄段社区无不适症状、完成常规肺功能测定的403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等肺功能参数的差异,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U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并用最大约登指数确定哮喘患儿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最佳参数和界值。结果病例组364例患儿中男220例、女144例, 对照组403名儿童中男198名、女205名。病例组患儿的小气道功能参数FEF50、FEF75、MMEF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77%(69%, 91%)比95%(83%, 109%), 67%(54%, 82%)比84%(70%, 102%), 76%(66%,...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气道可逆性的相关性及其在哮喘患儿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5~14岁哮喘患儿161例,根据病情分为过敏组与非过敏组,2组均进行FeNO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分析2组患儿FeNO水平与支气管舒张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 (1)过敏组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明显高于非过敏组(P=0.002)。(2)过敏组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支气管舒张的改善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基础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1秒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50%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50%)、25%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25%)、中段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25%)呈负相关(P<0.05),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用力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75%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无明显相关性(P>0.05);(3)非过敏组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支气管舒张改善率及基础肺功能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对于存在过敏体质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气道可逆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该类哮喘患儿预测气道可逆性及评估哮喘病情的一个良好的无创性指标。而对于无过敏体质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则不能有效反映其气道可逆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咳嗽儿童肺功能,探讨慢性咳嗽病因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相关性。方法慢性咳嗽患儿140例,根据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或最大呼气流量(PEF)分成二组:运动试验组93例,舒张试验组47例。二组分别予运动和舒张试验。检测二组患儿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FEV1、PEF、用力呼吸50%及75%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50及FEF75)。结果运动试验组阳性30例,其FEV1及PEF变异率分别为(18.30±10.50)%及(18.78±9.44)%;舒张试验组阳性35例,FEV1及PEF变异率分别为(30.36±27.27)%及(36.13±26.83)%。结论FEV1、PEF可用于评价CVA儿童的呼吸道阻塞程度。肺功能可客观评价慢性咳嗽呼吸道反应性及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昆明市5~14岁健康儿童肺通气功能主要参数实测值占Zapletal方程式预计值的百分比,为临床准确判断肺通气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昆明市5~14岁健康儿童702名,其中男352名,女350名。采用Jaeger肺功能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最大中期呼气流量(MM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瞬时流量(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瞬时流量(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瞬时流量(FEF75)、最高呼气流量(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共9项指标,以肺功能仪中提供的Zalpetal预计值公式得出的数值作为所选择儿童的预计值,计算其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 在702名儿童中,肺通气功能主要参数PEF、FVC、FEV1、FEV1/FVC、MVV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均值分别波动于102%~114%、94%~108%、98%~113%、98%~107%、141%~183%。气道流速指标功能参数FEF25、FEF50、FEF75、MMEF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波动于98%~116%、85%~102%、71%~98%、83%~100%。各参数PEF、FVC、FEV1、FEV1/FVC、MVV、FEF25、FEF50、FEF75、MMEF实测值占Zapletal方程式预计值百分比的下限分别为88.2%、88.4%、92.0%、94.4%、118.5%、82.9%、70.0%、62.1%、70.1%。结论 昆明地区5~14岁健康儿童肺通气功能参数水平与Zapletal方程式提供的正常值存在一定差异;该地区此年龄段的健康儿童肺通气功能参数PEF、FVC、FEV、FEV1/FVC、MVV、FEF25、FEF50、FEF75、MMEF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正常参考值下限可考虑分别设为88.2%、88.4%、92.0%、94.4%、118.5%、82.9%、70.0%、62.1%、7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昆明市5~14岁健康儿童肺通气功能主要参数实测值占Zapletal方程式预计值的百分比,为临床准确判断肺通气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昆明市5~14岁健康儿童702名,其中男352名,女350名。采用Jaeger肺功能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最大中期呼气流量(MM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瞬时流量(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瞬时流量(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瞬时流量(FEF75)、最高呼气流量(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共9项指标,以肺功能仪中提供的Zalpetal预计值公式得出的数值作为所选择儿童的预计值,计算其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 在702名儿童中,肺通气功能主要参数PEF、FVC、FEV1、FEV1/FVC、MVV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均值分别波动于102%~114%、94%~108%、98%~113%、98%~107%、141%~183%。气道流速指标功能参数FEF25、FEF50、FEF75、MMEF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波动于98%~116%、85%~102%、71%~98%、83%~100%。各参数PEF、FVC、FEV1、FEV1/FVC、MVV、FEF25、FEF50、FEF75、MMEF实测值占Zapletal方程式预计值百分比的下限分别为88.2%、88.4%、92.0%、94.4%、118.5%、82.9%、70.0%、62.1%、70.1%。结论 昆明地区5~14岁健康儿童肺通气功能参数水平与Zapletal方程式提供的正常值存在一定差异;该地区此年龄段的健康儿童肺通气功能参数PEF、FVC、FEV、FEV1/FVC、MVV、FEF25、FEF50、FEF75、MMEF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正常参考值下限可考虑分别设为88.2%、88.4%、92.0%、94.4%、118.5%、82.9%、70.0%、62.1%、7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节段或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159例节段或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急性期、恢复期的肺功能,并分析比较其变化。结果节段或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25%用力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量(FEF25)、50%用力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量(FEF50)、75%用力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量(FEF75)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与预测值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各项指标均明显上升,但代表小气道功能的指标FEF50、FEF75、FEF25-75与预测值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节段或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时大、小气道均受损,恢复期时小气道损伤仍持续存在,定期随访肺功能有利于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肥胖对哮喘患儿规范化吸入疗法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29 例哮喘患儿分为正常体重哮喘组(n=64)和哮喘伴肥胖组(n=65),比较两组患儿接受规范化吸入治疗1 年后的肺功能和哮喘控制情况,其中肺功能采用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 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 流速(PEF50)表示。另选取68 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3 组间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健康对照组肺功能测定值最优,哮喘伴肥胖组测定值最差。治疗1 年后正常体重哮喘组FEV1%、FVC% 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哮喘伴肥胖组(P<0.01),但两组间PEF、PEF25、PEF50 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1 年后,正常体重哮喘组哮喘完全控制率、部分控制率、未控制率分别为72%、19%、9%; 哮喘伴肥胖组完全控制率、部分控制率、未控制率分别为28%、51%、22%,正常体重哮喘组哮喘控制率优于哮喘伴肥胖组(P<0.01)。结论 哮喘伴肥胖患儿治疗后大气道功能改善及哮喘控制状况较正常体重哮喘患儿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儿童中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小呼吸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哮喘专家门诊初诊的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病例均未接受过正规吸入激素治疗.入院后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每次1吸,每天2次,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4周、8周、12周进行哮喘控制水平(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评估,同时测定其肺功能,包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呼气流量(PEF)占预计值百分比、25%用力呼气肺活量(FEF25)、50%用力呼气肺活量(FEF50)、75%用力呼气肺活量(FEF75),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治疗前后肺功能结果 进行比较,同时进行病情评估.结果 1.临床控制率:治疗12周,临床控制36例(90%),部分控制4例(10%),总有效率为100%.2.肺功能改善情况:在治疗4周,FEV1、PEF、FEF25、FEF50、FEF75均有显著改善,且在12周的随访过程中,上述指标得到持续改善.治疗12周FEF75、FEF50、FEF25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儿童中度支气管哮喘,对缓解症状和改善肺功能均有良好效果,尤其可有效改善哮喘患儿小呼吸道功能,从而达到哮喘临床控制或部分控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节段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节段性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肺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55例S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肺功能,包括FVC、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FEF25%-75%。结果 55例SMPP患儿急性期FVC、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及FEF25%-75%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FEF25%、FEF50%、FEF75%和FEF25%-75%降低较为明显。恢复期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部位病变SMPP患儿急性期FVC和FEV1较单个叶段病变患儿下降明显(P<0.05)。结论 SMPP患儿急性期大、小气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多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小气道功能受损更明显;恢复期肺功能明显好转。多叶段病变大气道功能受损较单个叶段病变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发作时支气管舒张试验中大小气道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哮喘初次发作患儿51例,采用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前、后进行肺功能检测;比较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1秒用力肺活量(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用力呼气流速(FEF)25、FEF50、FEF75的变化.结果 51例患儿的平均年龄(7.30±2.33)岁.患儿哮喘发作时支气管舒张试验总阳性率58.8%,并有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的趋势;与舒张试验前比较,舒张试验后大小气道各指标的绝对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代表大气道指标的FEV1改善率≥12%判定为舒张试验阳性,阳性率58.8%;以代表小气道指标的MMEF改善率≥25%判定为舒张试验阳性,阳性率70.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结论 哮喘发作患儿FEV1基础值>70%亦可行支气管舒张实验,同时结合大、小气道指标以判断气道可逆性可以更全面反映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用力肺活量测定的可行性,并建立儿童常规用力肺活量的正常参考值。方法对深圳地区3~6岁正常儿童343例(男性184例,女性159例),采用意大利COSMED公司生产的COSMED流量传感仪,参考美国胸科协会可接受曲线标准,测定用力肺活量(FVC)、0.5 s用力呼气容积(FEV0.5)、0.75 s用力呼气容积(FEV0.75)、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0.5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0.5/FVC)、0.75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0.75/FVC)、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FEF25%~75%)、最高呼气流量(PEF)、最高吸气流量(PIF)、呼气时间(FET100%)等11个指标,并对各实测指标作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及曲线回归,得出回归方程式。比较本方程与国外Nystad方程对指定身高、体重、年龄的儿童的差异。结果所有儿童测试的总成功率为81.3%,其中3~岁、4~岁、5~岁、6~岁各年龄段测试的成功率分别为69.9%、70.8%、92.3%、91.6%;217例(77.7%)可以完成至少2条可接受的曲线。FVC、FEV0.5、FEV0.75、FEV1、FEF25%~75%、PEF、PIF在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大多数肺功能指标与身高、体重和年龄均呈密切正相关,男性儿童的大多数肺功能指标与身高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女性儿童的大多数肺功能指标则与年龄的关系最为密切。所有儿童的呼气时间为(1.61±0.52)s(x-±s),5百分位数为0.9 s,受试儿童中有18例(6.5%)呼气时间<1 s。建立了各肺功能指标的多元回归方程。结论利用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形象比喻、竞赛游戏的方法进行用力肺活量的测定在中国的学龄前儿童中也是可行的。男性儿童肺功能指标受身高变化影响大于体重和年龄变化;女性儿童肺功能指标受年龄变化影响大于身高和体重变化;首次建立了中国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用力肺活量正常值及其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质量对儿童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儿童超重肥胖标准,在无呼吸道疾患或合并其他影响肺功能疾病的儿童中筛选出的肥胖、超重和正常体质量儿童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 233例儿童,其中肥胖儿童285例、超重儿童155例、正常体质量儿童793例。三组间肺容量指标VCMAX和FV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以超重组为最高。三组间FEV1/VCMAX、FEV1/FVC、FEF75 和MMEF25-7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以对照组最高。肺组织通气指标FEV1和PEF以及FEF25和FEF50在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肺功能的实测值与前述结果类似,但改变程度则有所减轻。结论超重和肥胖儿童的肺容量较正常体质量儿童增加,同时会出现阻塞性病变和小气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胸部影像学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功能异常的特点。方法 根据胸部影像学结果将确诊为MPP 的215 名患儿分为支气管肺炎组(125 例)、大叶性肺炎组(69 例)和间质性肺炎组(21 例),比较3 组间肺功能检测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时间用力呼出气体容量(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 25%~75%)的差异。结果 支气管肺炎组患儿急性期PEF(实测值和实测值/ 预计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儿;大叶性肺炎组患儿急性期MMEF 25%~75% 显著低于其他两组;间质性肺炎组患儿急性期FVC 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儿。3 组患儿恢复期肺功能与急性期比较,除大叶性肺炎组患儿FEV1 无明显好转外,其他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 胸部影像学为支气管肺炎改变的MPP 患儿主要表现为大气道功能受损;大叶性肺炎改变者以小气道功能受损更为明显;间质性肺炎改变患儿既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又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