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不同胸部影像学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功能异常的特点。方法 根据胸部影像学结果将确诊为MPP 的215 名患儿分为支气管肺炎组(125 例)、大叶性肺炎组(69 例)和间质性肺炎组(21 例),比较3 组间肺功能检测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时间用力呼出气体容量(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 25%~75%)的差异。结果 支气管肺炎组患儿急性期PEF(实测值和实测值/ 预计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儿;大叶性肺炎组患儿急性期MMEF 25%~75% 显著低于其他两组;间质性肺炎组患儿急性期FVC 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儿。3 组患儿恢复期肺功能与急性期比较,除大叶性肺炎组患儿FEV1 无明显好转外,其他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 胸部影像学为支气管肺炎改变的MPP 患儿主要表现为大气道功能受损;大叶性肺炎改变者以小气道功能受损更为明显;间质性肺炎改变患儿既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又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香  段春红  丁明杰  韩玉玲 《中国医药》2011,6(9):1132-1134
目的 观察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对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306例患有喘息性疾病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在根据病情给以抗感染、支持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以氨溴索或布地奈德及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164例),治疗组给以氨溴特罗口服(142例).比较2组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第4天咳嗽症状改善不如对照组(P<0.05).2组之间在喘息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哮鸣音方面第2、4天对照组优于治疗组(均P<0.05),但是第6天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治疗组及对照组之间比较,除大于3岁患儿中喘息症状消失时间对照组(3.0±0.8)d明显短于治疗组(3.6±1.3)d,2组其他所有症状的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消失时间的比较显示2组内<1岁患儿和1~3岁患儿之间[对照组分别是(5.5±1.8)、(5.2±1.3)d和治疗组分别为(5.3±2.1)、(5,5±1.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3岁的患儿喘息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3.0±0.8)和(3.6±1.3)d,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溴特罗口服液对控制喘息、咳嗽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不能进行雾化患儿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4.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以病毒为主,而下呼吸道感染常由细菌性病原引起,尤其是严重肺炎.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细菌病原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卡他莫拉菌、百日咳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了解各种细菌的病原学特点及引发感染的机制,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对临床防治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几种常见细菌病原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儿童与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可溶性内皮生长因子(s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变化,了解其在川崎病中发挥的病理生理作用并有助于早期防治血管炎的进展,以期改善川崎病患儿的预后.方法 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正常儿童和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sVEGF 和TGF-β1 浓度,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该研究发现,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的sVEGF 和TGF-β1 明显高于正常儿童,随着病情的缓解其水平明显下降,在恢复期sVEGF 的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TGF-β1 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sVEGF和TGF-β1 在川崎病的发病及血管炎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生理病理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14例膝关节畸形病人应用Ilizarov支架截骨矫形手术的术后护理和观察重点,即术后严密观察外固定架针道、末梢循环、足背动脉搏动、肢体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认真执行矫形、延长计划;根据手术情况合理指导病人术后功能锻炼,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肢外观和功能最大限度恢复。  相似文献   
7.
8.
糖尿病人晚期并发症多,一旦发生昏迷易误诊,现报道如下。 例1 男性,退休工人。糖尿病史20余年,长期口服优降糖。凌晨5时,突然意识丧失。查体:血压23/14kPa(1mmHg=0.133kPa),右侧中枢性面瘫、肢瘫体征,皮肤潮湿,双侧病理征( )。追问病史,近半月恶心、呕吐、进食很少,考虑低血糖昏迷,不排除脑血管意外,急送检血糖(定点医院)。示血糖3.05mmol/L,给予50%葡萄糖80ml静注后,上述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目的 研究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鼻前庭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的定植情况及定植菌 株的药物敏感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于北京儿童医院NICU住院患儿鼻前庭分离出的 金葡菌,前期已进行分子分型,本次实验利用E-test 法检测金葡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结晶紫染色实验检测定 植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 536例鼻拭子分离出96株金葡菌,定植率为17.9%。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28株, 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有68株。MRSA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曲松、红霉素和夫西地酸耐药率分别为100%、 57.1%、78.6%、92.9%和3.6%。MSSA菌株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红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2.4%、8.8%、47.1%和 16.2%。MRSA中有14.3%苯唑西林敏感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OS-MRSA)。定植菌株的生物膜阳性率91.7%,MRSA和MSSA在生 物膜形成能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不同ST型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存在差异(P=0.0276),产膜菌株与非产膜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无 明显差异。结论 定植的金葡菌常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有一定比例OS-MRSA。定 植菌株生物膜阳性率高,不同分型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