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比值(APRI)联合瞬时弹性成像行肝硬度检测(LSM)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 2019年8月~2022年8月我院诊治的AIH患者67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4例。AIH患者接受肝活检,所有受试者接受FibroScan肝脏弹性成像和血液检测,获得LSM和APR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参数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AIH组血清AST水平为(104.3±21.9)U/L,显著高于对照组【(30.5±5.1)U/L,P<0.05】,APRI和LSM分别为(1.4±0.1)和(8.1±1.2)kPa,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0.4±0.1)和(4.3±0.7)kPa,P<0.05】,而外周血PLT计数为(157.8±23.1)×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208.5±20.7)×109/L,P<0.0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67例AIH患者存在肝纤维化S0期10例、S1期17例、S2期19例、S3期13例和S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和外周血碱性磷酸酶(ALP)/血小板(PLT)比值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9年5月~2022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CHB患者120例,均接受肝活检病理学检查,使用超声检测肝脏杨氏模量值,常规检测血清ALP水平和全血PLT计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ALP/PLT比值和杨氏模量值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在120例CHB患者中,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F0/F1期38例(31.7%),F2期32例(26.7%),F3期32例(26.7%)和F4期18例(15.0%);F4期CHB患者血清ALP、外周血PLT计数、ALP/PLT比值和杨氏模量值分别为(197.1±39.7)U/L、(114.2±35.1)×109/L、(1.7±0.3)和(11.7±1.7)kPa,显著不同于F3期【分别为(180.9±43.8)U/L、(137.1±38.6)×109/L、(1.3±0.4)和(8.6±1.5)kPa,P均<0.05】或F2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弹性成像结合血清学指标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358例,接受肝穿刺和超声检查,记录肝组织剪切波速度(SWV),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Ⅳ-Col)和Ⅲ型前胶原(PⅢNP),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和基于四因子指数(FIB-4),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项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性。 结果 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F0期42例,F1期96例,F2期86例,F3期72例和F4期62例;220例≥F2期患者肝组织SWV为(3.12±0.65)m/s,显著大于138例≤F1期患者【(1.72±0.51)m/s,P<0.05】;≥F2期患者血清HA水平为(128.1±14.7)μg/L,显著高于≤F1期患者【(75.4±10.1)μg/L,P<0.05】,AST/ALT比值为(0.96±0.41),显著大于≤F1期患者【(0.80±0.27),P<0.05】,血清Ⅳ-Col水平为(36.7±14.3)μg/L,显著高于≤F1期患者【(24.9±9.2)μg/L,P<0.05】,APRI评分为(0.83±0.52)分,显著大于≤F1期患者【(0.61±0.49)分,P<0.05】,FIB-4指数为(1.70±0.98),显著大于≤F1期患者【(1.23±0.6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WV、AST/ALT比值、HA、Ⅳ-Col、APRI和FIB-4为影响肝纤维化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SWV诊断肝纤维化的正确率为86.9%,血清HA为84.2%,APRI和FIB-4分别为82.5%和81.8%。结论 应用SWV联合血清学指标可提高CHB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指数(APRI)和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AAR)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18例,给予所有患者恩替卡韦治疗观察12个月,治疗前接受肝活检,使用法国爱科森公司生产的FibroScan-502型瞬时弹性扫描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LSM、APRI和AAR诊断CHB患者大于或等于S2期(显著)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本组118例CHB患者中,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S0~1期(无肝纤维化组)65例,S2~4期(显著肝纤维化组)53例;显著肝纤维化组血清ALT、AST、APRI、AAR和LSM分别为(128.3±31.4)U/L、(133.7±41.9)U/L、(0.5±0.2)、(1.5±0.5)和(9.3±2.7)kPa,与无肝纤维化组比,差异显著【分别为(104.6±26.8)U/L、(93.4±40.2)U/L、(0.3±0.1)、(1.2±0.3)和(5.6±1.6)kPa,P<0.05】,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123.4±46.4)×109/L,显著低于无肝纤维化组【(184.2±42.8)×109/L,P<0.05】;分别以7.830(kPa)、0.350和1.310为截断点,应用LSM、APRI和AAR诊断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67(95%CI:0.827~0.947)、0.774(95%CI:0.678~0.861)和0.687(95%CI:0.500~0.774),三项指标联合诊断AUC为0.945(95%CI:0.904~0.986),显著高于任何一项单独指标(P<0.05);65例无显著肝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LSM、APRI和AAR变化不显著(P>0.05),而53例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LSM为(7.4±1.2)kPa,显著低于治疗前【(9.3±2.7)kPa,P<0.05】。结论 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联合APRI和AAR检测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声触诊弹性成像(STE)和声触诊弹性测量(STQ)技术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26例,常规进行肝穿刺活检,将组织病理学诊断为F0期和F1期肝纤维化定义为非显著性肝纤维化,将F2期、F3期和F4期肝纤维化定义为显著性肝纤维化。使用STE和STQ技术行肝硬度检测(LSM),常规检测血生化和血常规,计算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程度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STE和STQ技术诊断CHB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126例CHB患者中,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F0期肝纤维化7例、F1期38例、F2期42例、F3期34例和F4期5例,即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45例和显著性肝纤维化组81例;显著性肝纤维化组LSMSTE、LSMSTQ、FIB-4和APRI分别为(13.6±3.4)kPa、(16.8±4.5)kPa、(2.0±0.5)和(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点定量弹性成像(ElastPQ)技术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 2010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46例,使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肝脏硬度检查,检测血清指标获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子(FIB-4)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AUC),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本组AIH与PBC患者血清ALT、AST、ALP和GGT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IH患者ElastPQ为(5.8±0.9)kPa,显著低于PBC患者【(7.1±1.2)kPa,P<0.05】,而两组APRI【1.6(1.1,2.3)对1.7(1.4,2.0)】和FIB-4【2.8(1.8,3.5)对2.6(1.9,3.2),P>0.05】无显著性差异;以ElastPQ大于/等于6.09 kPa诊断PBC患者存在≥F3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9.7%、80.9%和91.8%,而诊断AIH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则较低。结论 应用ElastPQ技术诊断显著肝纤维化在PBC患者有指导意义,而在AIH患者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血清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基于4因子指数(FIB-4)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诊治的血清HBeAg阴性的CHB患者78例和同期健康人78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计算APRI和FIB-4评分。CHB患者接受肝活检,并行肝纤维化分期。结果 CHB患者APRI评分为(0.9±0.4),显著高于健康人【(0.3±0.1),P<0.05】;FIB-4评分为(1.4±0.4),显著高于健康人【(0.5±0.2),P<0.05】,血清TGF-β1水平为(14.5±5.3)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7.4±3.5)ng/ml,P<0.05】;33例CHB患者肝组织F0~1者APRI评分为(0.5±0.2),显著低于24例肝组织F2者【(1.0±0.3),P<0.05】,显著低于12例肝组织F3者【(1.3±0.5),P<0.05】,也显著低于9例肝组织F4者【(1.8±1.6),P<0.05】;F0~1患者FIB-4评分为(0.9±0.3),显著低于F2患者【(1.5±0.4),P<0.05】,显著低于F3患者【(1.9±0.4),P<0.05】,也显著低于F4患者【(3.2±0.6),P<0.05】;F0~1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为(9.7±3.6)ng/ml,显著低于F2患者【(10.5±4.4)ng/ml,P<0.05】,显著低于F3患者【(15.8±5.9)ng/ml,P<0.05】,也显著低于F4患者【(19.5±6.2)ng/ml,P<0.05】。结论 血清HBeAg阴性的CHB患者APRI、FIB-4和血清TGF-β1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这些指标变化更明显,可能有助于提高对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对判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意义,为AIH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肝穿刺活检并诊断为AIH的患者51例,根据肝穿刺病理结果分为F0~F4期共5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血小板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计算APRI、FIB-4。绘制并分析APRI、FIB-4诊断轻度纤维化(≥F1)、显著纤维化(≥F2)、进展期纤维化(≥F3)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APRI、FIB-4对≥F1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对≥F2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8、0.809,敏感性分别为58.3%、75.0%,特异性均为74.1%;对≥F3的AUC分别为0.753、0.865,敏感性分别为64.3%、78.6%,特异性分别为81.1%、89.2%。[结论]APRI、FIB-4对≥F1无明确的诊断价值,而对于≥F2及≥F3均有诊断价值,其中FIB-4的诊断效能优于APRI,且二者对于进展期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0年~2016年我院诊治的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经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计算GPR、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效能。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结果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发现F1、F2、F3和F4分别为82例、60例、39例和21例;F4组GPR、APRI和FIB-4分别为0.4(0.2,1.0)、(0.6±0.2)和1.6 (0.9,1.8),而F3组分别为0.2 (0.2,0.4)、(0.6±0.2)和0.9 (0.9,1.2),F2组则分别为0.2 (0.1,0.3)、0.4±0.2和0.9(0.7,1.3),差异显著(P0.05);GPR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AUC分别是0.739、0.790和0.824,显著高于APRI(分别为0.547、0.731和0.736,P0.05);GPR预测肝纤维化≥F3的AUC为0.790,显著高于FIB-4(0.748,P0.05),而FIB-4预测肝纤维化≥F2的AUC为0.777,显著高于GPR(0.739,P0.05),FIB-4和GPR预测肝硬化(F4)的效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824和0.792,P0.05)。结论 GPR可以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其效能优于APRI,而与FIB-4相比,各有优缺点。GPR可以作为对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一个无创生化预测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76例,使用超声检测肝脏杨氏模量值,同时行肝活检病理学检查。计算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各项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76例CHB患者中,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纤维化F0期8例,F1期22例,F2期25例,F3期12例,F4期9例。将肝纤维化F0/F1期定义为非显著性肝纤维化(n=30),将F2~F4期定义为显著性肝纤维化(n=46);非显著组杨氏模量值为(6.6±1.2)kPa,显著低于显著组[(12.7±2.1)kPa,P<0.05];非显著组血清HA水平为36.4(23.1~70.6)μg/L,显著低于显著组[92.3(67.2~192.5)μg/L,P<0.05],血清LN水平为42.9(26.4~58.4)μg/L,显著低于显著组[75.8(36.8~142.0)μg/L,P<0.05], 血清Ⅳ-C 水平为36.6(24.0~75.3)μg/L,显著低于显著组[102.2(47.2~245.8)μg/L,P<0.05],PⅢP 为8.2(7.2~10.5)μg/L,显著低于显著组[17.0(7.7~26.8)μg/L,P<0.05];非显著组APRI为(0.5±0.2),显著低于显著组[(1.0±0.4),P<0.05],FIB-4为(1.2±0.9),显著低于显著组[(2.1±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杨氏模量值、APRI和FIB-4是影响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杨氏模量值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89,显著高于APRI(0.80,P<0.05)或FIB-4(0.77,P<0.05),其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截断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 kPa、84.5%和88.4%。 结论 检测肝脏杨氏模量值能够有效诊断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肝脏》2020,(6)
目的 探讨点定量弹性成像(ElastPQ)在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可行性,并与瞬时弹性成像(TE)、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肝活检的乙型病毒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16例,男性68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53.5±10.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ElastPQ、APRI检查,76例患者行TE检查。用Spearman分析比较ElastPQ、TE和APRI评分结果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比较ElastPQ、TE和APRI的诊断效能。结果 根据肝活检病理组织学结果,116例肝纤维化患者F0期18例,F1期32例,F2期24例,F3期18例,F4期24例。ElastPQ在肝纤维化分期中显示出良好的诊断价值,总体AUC值介于0.82至0.89之间。相关性分析提示ElastPQ、TE和APRI测得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ElastPQ:r=0.69,P0.05;TE:r=0.73,P0.05;APRI:r=0.46,P0.05)。诊断明显肝纤维化(≥F2期)患者时,ElastPQ、TE和APRI的AUC值分别为0.92、0.88和0.66;诊断肝硬化(F4期)患者时,ElastPQ、TE和APRI的AUC值分别为0.84、0.84和0.62。ElastPQ、TE诊断≥F2期及F4期肝纤维化患者时,ElastPQ、TE之间AUC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APRI,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astPQ技术对肝纤维化患者的诊断能力优于APRI,其诊断价值与TE相当,可以作为评估乙型病毒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一种有效非侵入性超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T1 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74例,接受肝活检和钆塞酸二钠增强MR扫描,测量肝胆期信号强度(SI)、肝胆期T1值、相对增强(RE)和T1值变化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Z检验,分析MRI指标评估CHB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74例CHB患者中,组织病理学诊断肝纤维化F0期22例,F1期12例,F2期15例,F3期9例,F4期16例;40例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肝胆期SI、肝胆期T1值、RE和T1值变化率分别为(362.5±29.8)、(418.5±41.2)、(0.52±0.07)和(50.8±4.8)%,与34例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比,差异显著【分别为(472.6±50.6)、(284.0±35.9)、(0.80±0.09)和(76.2±5.4)%,P<0.05】;在评估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效能方面,T1值变化率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77.6%和93.2%,显著高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 应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T1 mapping技术定量评价CHB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使用FibroScan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和应用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评估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2016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133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33名,接受FibroScan检查及血生化和血液检查,计算APRI。CHC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结果 CHC患者LSM和APRI分别为(10.3±4.2)和(0.8±0.3),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4.3±2.0)和(0.3±0.1),P<0.05】;52例S1期患者LSM和APRI分别为(6.5±2.4)和(0.6±0.2),37例S2期患者LSM和APRI分别为(10.3±2.9)和(0.9±0.3),28例S3期患者LSM和APRI分别为(14.5±4.1)和(1.2±0.5),16例S4期患者LSM和APRI分别为(18.4±5.7)和(1.8±0.6),相差显著(P<0.05);经ROC分析LSM预测CHC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大于等于S2)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标准误为0.033,P=0.000,95%可信区间为0.826~0.956,最佳截断点为11.200,其诊断的敏感度为0.625,特异度为0.925,而APRI预测CHC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776,标准误为0.050,P=0.000,95%可信区间为0.678~0.875,最佳截断点为0.795,其敏感度为0.643,特异度为0.887;经相关性分析发现,LSM和APRI与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应用LSM和APRI评估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对于存在显著肝纤维化的患者,可早期作出病情判断,对指导临床处理有很大的帮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参数的半定量评分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4例,常规行肝脏超声检查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基于血生化结果和人口学资料计算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指数(APR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指标评估中重度EV的效能。结果 在12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胃镜检查提示G0期46例(37.1%)、G1期30例(24.2%)、G2期28例(22.6%)和G3期20例(16.1%),其中中重度EV(G2/G3)患者48例(38.7%);G2/G3期患者超声半定量评分、FIB-4和APRI水平分别为(13.1±1.9)、(5.7±1.1)和(1.7±0.3),显著高于G1期【分别为(11.8±1.5)、(4.2±0.7)和(1.1±0.2),P<0.05】或G0期【分别为(10.8±1.7)、(2.7±0.5)和(0.7±0.2),P<0.05】;超声半定量评分、FIB-4和APRI评估中重度EV的截断点分别为12.7、5.0和1.4,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73.7%、89.6%和67.1%,和87.5%和72.4%,各指标的诊断效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基于超声参数的半定量评分作为一种无创诊断手段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重度EV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α1酸性糖蛋白(AAG)、α1-抗胰蛋白酶(AAT)和触珠蛋白(HP)及其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方法 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96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AG、AAT和HP水平,常规行肝穿刺活检,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AAG、AAT、HP及三者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本组196例CHB患者中,肝纤维化分期S0者18例(9.2%),S1者为38例(19.4%),>S2(显著性肝纤维化)者140例(71.4%);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AAG和HP水平分别为(0.5±0.2)g/L和(0.4±0.1)g/L,显著低于S1期【分别为(0.7±0.2)g/L和(0.8±0.3)g/L,P<0.05】或S0期【分别为(1.0±0.3)g/L和(1.3±0.4)g/L,P<0.05】,而血清AAT水平为(59.7±7.2)μmol/L,显著高于S1期【(38.4±5.5)μmol/L,P<0.05】或S0期【(29.8±3.9)μmol/L,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AG、AAT和HP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截断点分别为0.6g/L、50.2μmol/L和0.5g/L,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44(0.769~0.902),显著高于AAG、AAT或HP单项指标诊断的AUC【分别为0.645(0.555~0.727)、0.730(0.644~0.804)和0.773(0.685~0.839),P<0.05】,与基于4因子模型(FIB-4)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APRI)诊断的AUC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789(0.725~0.870)和0.805(0.725~0.870),P>0.05】。结论 应用血清AAG、AAT和HP联合诊断CHB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显示出有意义的苗头,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预测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行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501例,其中HBe Ag阳性335例,HBe Ag阴性166例。分析比较GPR、GGT、AST/PLT指数(APRI)及FIB-4对肝纤维化分期(F1~F4)的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诊断模型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各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肝活组织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F1~F4期患者分别为141、183、139、38例。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患者GGT、GPR、APRI和FIB-4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9、0.526、0.320、0.470、0.272、0.366、0.288、0.388,P值均0.001),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3、-0.349,P值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PR对于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及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而与FIB-4的预测价值相近(P值均0.05);GPR对于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对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预测价值优于GGT(P0.05),而对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与GGT、APRI、FIB-4相近(P值均0.05)。结论 GPR可以作为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无创生化预测指标,尤其是对于HBe Ag阳性患者,其预测价值与FIB-4相近,亦不亚于APR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FIB-4和APRI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肝组织活检诊断为CHB合并NAFLD患者122例。分析GPR、FIB-4和APRI预测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s相关系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肝纤维化分期。结果肝组织病理活检作为金标准,F1、F2、F3和F4各纳入33例、50例、28例和11例患者。GPR、FIB-4和APRI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0、0.326、0.284(P0.05)。GPR、FIB-4和APRI均不能预测CHB合并NAFLD明显肝纤维化(F2)。GPR预测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725(0.637~0.802),cut-off值是0.380,灵敏度64.1%,特异度79.5%,准确率73.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5%和82.5%; FIB-4和APRI预测进展期肝纤维化(F3)AUC分别为0.748(0.661~0.822)和0.745(0.658~0.819),与GPR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GPR、FIB-4和APRI预测CHB合并NAFLD进展期肝纤维化(F3)具有中等预测价值,但对明显肝纤维化(F2)无预测价值,合并脂肪肝可能影响血清学无创诊断预测肝纤维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4因子模型(FIB-4)、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S)、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率(AAR)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3例慢性HBV携带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使用FS行肝硬度测定(LSM),并根据临床检测结果,获得FIB-4、APRI和AAR计算结果。常规行肝活检,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将≥S2定义为显著肝纤维化。应用ROC曲线分析4种指标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在203例慢性HBV携带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S0期24例(11.8%),S1期143例(70.4%),S2期32例(15.8%),S3期3例(1.48%),S4期1例(0.5%),其中≥S2期者36例(17.7%);36例≥S2期患者FIB-4为(2.2±1.6),显著大于167例S2期的(1.3±0.9),显著肝纤维化人群LSM、AAR和APRI均显著大于无显著肝纤维化人群[分别为(15.3±5.1)对(6.3±4.2)、(0.8±0.4)对(0.5±0.1)、(1.0±0.6)对(0.5±0.2),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LSM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967(95%CI 0.945~0.990),其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6.0%,AAR诊断的AUC为0.8(95%CI 0.821~0.966),其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99.4%,APRI诊断的AUC为0.884(95%CI0.810~0.958),其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99.8%,FIB4诊断的AUC为0.792(95%CI 0.689~0.895),其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90.1%。结论应用无创诊断模型诊断HBV携带者显著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意义,对指导临床处理有帮助,但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纤维化蛋白(FBRS)水平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92例,行肝穿刺活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FGF-21和PDGF-BB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FBRS mRNA水平,使用Fibroscan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非显著性肝纤维化(S0~1期)49例,显著性肝纤维化(S2~4期)43例;显著性肝纤维化组血清FGF-21水平为(228.8±52.6)ng/ml,显著低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289.3±57.9)ng/ml,P<0.05】,血清PDGF-BB水平为(84.7±32.9)pg/ml,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44.7±18.5)pg/ml,P<0.05】,PBMCs FBRS水平为(8.7±3.2),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4.4±1.8),P<0.05】,LSM为(15.6±3.9)kPa,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7.6±1.8)kPa,P<0.05】;FGF-21、PDGF-BB、FBRS和LSM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49.0(ng/ml)、63.5(pg/ml)、7.4和11.2(kPa),其AUC分别为0.800、0.714、0.690和0.960,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8%和79.6%、69.8%和69.4%、65.1%和73.5%及93.3%和98.0%,四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989,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3%和63.3%。结论 联合应用血清FGF-21、PDGF-BB、FBRS和LSM可以提高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灵敏性,但特异性仍不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维生素D缺乏及其临床变化特征。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诊治的AIH患者74例,使用美国Roche E-602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结果 在74例AIH患者中,发现血清维生素D严重缺乏20例,缺乏28例和正常26例;严重缺乏组年龄为(34.2±14.8)岁,显著小于缺乏组【(40.2±11.4)岁】或正常组【(47.2±10.8)岁,P<0.05】,男性占比为45.0%,显著高于缺乏组的21.4%或正常组的11.5%(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为(28.4±4.0)g/L,显著低于缺乏组的(32.0±3.8)g/L或正常组的(38.3±3.7)g/L(P<0.05),肝硬化占比为40.0%,显著高于缺乏组的21.4%或正常组的(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应答率为30.0%,显著低于缺乏组的46.4%或正常组的(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相关事件发生率为(65.0%),显著高于缺乏组的39.3%或正常组的19.2%(P<0.05);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之间确诊年龄、性别比、血清白蛋白水平、肝硬化和肝脏相关事件发生率也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G4级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19.3±6.2)nmol/L,显著低于G3级【(45.1±17.6)nmol/L】、G2级【(63.9±21.5)nmol/L】、G1级【(74.0±26.8)nmol/L】或G0级【(83.8±30.2)nmol/L,P<0.05】,肝纤维化F4期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23.1±7.8)nmol/L,显著低于F3期【(42.9±18.8)nmol/L】、F2期【(68.0±20.4)nmol/L】、F1期【(82.7±28.6)nmol/L】或F0期【(94.4±33.0)nmol/L,P<0.05】。结论 AIH患者可能存在严重的血清维生素D缺乏,其与病情严重和对治疗不应答有关,值得深入开展广泛的临床研究,以改善AIH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