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依  蒋晓莲 《护理研究》2012,26(34):3185-3188
[目的]探讨实习中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同理心水平,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为改进临床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HCANU)、Jefferson同理心量表-中文版(JSE-CV)对98名实习中期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中期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同理心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得分分别为(70.17±8.04)分和(105.86±13.41)分;其中,同理心与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灌输信念和希望、人道及利他价值观、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情感交流4个维度呈正相关(P<0.01),且表现出较强的预测能力(P<0.05)。[结论]提高实习护生的同理心、改善实习环境、培养职业价值感等可有效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为建立人文关怀能力的临床培养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医院实习护生的同理心与利他观念现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为提高实习护生的同理心及利他观念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中文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65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实习护生同理心总得分在52~108分之间,平均(90.05±13.63)分,本科生同理心总得分最高,中专生最低;实习护生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是学生干部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习护生利他观念总得分为在98~159分之间,平均(129.72±10.04)分;是否是学生干部组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同理心总得分及各维度(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得分分别与利他观念总得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实习护生的同理心、利他观念在不同学历和不同生活背景情况下存在一定差异,学校及医院应注重对于同理心得分水平较低护生的培养,以促进护生整体利他观念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同理心现状,比较护生同理心自评与病人他评的差异,为护理教育工作者建立更加客观真实的同理心评价体系和提高护生在临床运用同理心能力的培养模式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选取217名护理本科生和55例护生实习主管的住院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同理心量表、杰弗逊同理心病人感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17例护理本科生同理心自评标准得分为71.76分±8.19分,实习护生自评与病人他评标准得分分别为76.32分±7.25分和65.31分±9.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同理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病人对护生同理心的评价低于护生自评结果,提示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将病人他评作为评价护生同理心的重要方法,结合护生、病人、同伴等多方评价结果客观评价护生的同理心。  相似文献   

4.
蒋颖 《山西护理杂志》2011,(11):2855-2856
[目的]调查实习前不同学历护生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对即将实习的510名护生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失专及本科学历护生SAS评分44;46分±5.41分,中专护生8AS评分46.79分±7.80分,中专护生明显高于大专及本科护生(P〈0.001);大专及本科护生SDS评分0.44±0;09,中专护生SDS评分0.50±0.09,中专护生明显高于大专及本科护生(P〈0.001)。[结论]中专护生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较大专及本科护生严重。应关注实习护生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学历护生的特点给予正确引导,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专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同理心和人文关怀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人文关怀能力的临床培养路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131名护理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大专生人文关怀能力和同理心得分分别为(180.28±17.52)分和(54.34±8.82)分,同理心得分与人文关怀能力总分、耐心维度和理解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女护生、三年制大专生较男护生、五年制大专生在耐心维度上得分更高(P0.05),学生干部较非学生干部理解维度得分更高(P0.05),三年制大专生和来自同学给与的关心更多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和勇气更强(P0.05)。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有同理心、学制、父母亲文化程度、学校老师的关心和同班同学的关心(P0.05)。结论大专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还有待提高,可通过提高大专护生的同理心从而有效提高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怀日记"在本科实习护生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实习的本科实习护生12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各自医院要求进行实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每个科室书写关怀日记,运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对两组护生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总分为(134.37±2.00)分,人文关怀理念得分为(32.50±1.03)分,人文关怀知识得分为(32.62±0.98)分,人文关怀能力得分(32.65±0.95)分,人文关怀感知得分为(36.6±0.98)分,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习期间让护生书写关怀日记可以培养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相似文献   

7.
刘霖  沈洁 《山西护理杂志》2014,(8):2791-2792
[目的]探索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形成特点及培养方法。[方法]对我校2008级护生开展为期1年的人文关怀教学实验,并运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在4个时间点进行测评,包括人文关怀教学干预前、人文关怀教学干预后、临床实习前、临床实习5个月,分析量表得分情况,探索品质形成特点。[结果]经过人文关怀教学干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4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均显著升高,干预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实习后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的平均得分有所下降,实习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发展呈现一个逐步提升而后稍有下降的特点,提示干预策略对塑造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具有较好的作用,但临床实习对其品质提升有所影响,应加强临床教学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情景模拟培训能否提高急诊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和同理心。方法将进入本院急诊实习的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采用人文关怀情景模拟法,在入科及出科前分别采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中文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和同理心测试,并对两组测试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在提供良好环境、帮助解除困难、人道及利他价值观、促进情感交流、协助满足基本需求、健康教育、灌输信念和希望、科学解决健康问题上的得分以及同理心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生开展脑卒中情景模拟培训,使护生在急诊临床实践中能感同身受患者的身心痛苦,可显著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有效提升护生的同理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与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关系,为提高学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制定相关策略而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和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对江苏省10所大专及本科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共226名进行调查。[结果]9.7%的护生适应良好,20.8%的护生为轻度适应不良,69.5%的护生为中重度适应不良,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16.56±11.72)分,护理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与适应不良相关系数为0.613(P=0.000)。[结论]大部分护生存在中重度适应不良问题,学校及教学医院应尽早发现学生实习适应不良问题,早期釆取有效策略,有效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提高实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实习中期护生临床学习环境和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71名实习护生,采用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学习环境总分为(161.30±25.26)分,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66.82±9.02)分,临床学习环境与人文关怀能力存在密切正相关(r=0.562,P<0.01)。结论 实习中期护生临床学习环境与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分别处于较满意和中等偏低水平,临床学习环境与实习中期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呈密切正相关,建议护理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临床学习环境,提高实习中期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关怀能力量表,对某中医院校217名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关怀能力总分为(175.54±15.43)分,低于国外水平.影响学生对患者实施关怀行为的因素包括患者态度(42.40%)、护理工作量(24.88%)、工作环境(12.44%)等.学生获得关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讲座(94.47%)、父母和教师的言传身教(87.56%)、书籍和杂志(87.10%)、网络资源(85.25%)、电视或电影(82.95%).结论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偏低,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教育环境与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关系,为护理教育者改善教育环境和提高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和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护理专业33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教育环境总分为(132.16±18.06)分,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3.62±0.64)分,教育环境与人文关怀能力存在正相关(r=0.323,P〈0.01)。结论:护理教育环境与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密切相关,护理教育者应注重改善教育环境,以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3.
护理本科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并分析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差异.方法 采用Nkongho关怀能力量表,对421名护理本科学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学生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低于国际护理关怀能力评分标准(P<0.001).女生的关怀能力高于男生(P<0.001),低年级学生的关怀能力高于高年级学生(P<0.05).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整体关怀能力偏低.护理院系应建立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机制,进一步改善护理人文课程教学,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到护理专业课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第二课堂活动的应用方法及对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以理论学习为基础,设计第二课堂实施方案,在180名2011级大二护理本科生中实施。结果 :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是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大赛、电视剧观后感,参与的护生认为该活动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结论 :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有助于巩固护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育者应针对在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并进一步完善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15.
临床见习人文环境对护理本科生见习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见习人文环境对见习满意度的影响,完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对104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临床见习人文环境中医患关系、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参与性和护生见习满意度。结果护生满意度得分为(11.72±1.93)分;师生关系得分较高(14.91±3.70)分,教学方法、护生参与性、医患关系得分低;多元逐步回归提示护生参与性(β=0.451,P0.01)和医患关系(β=0.293,P0.01)是临床见习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教学应从提高护生的参与性、改善医患关系、改革临床见习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提高护理本科生见习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护理专业大专生临床实习前后人文关怀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分别于临床实习前后,对279名护理专业三年制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实习后,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人道利他价值观、协助满足基本需求、科学解决健康问题、健康教育维度得分高于临床实习前(P〈0.05或P〈0.01),而在促进情感交流、提供良好环境、帮助解除困难、灌输信念和希望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教育应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并重视临床实习对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对患者关怀行为的关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对患者关怀行为问卷"对83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81.74±13.28)分,得分率78%;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对患者关怀行为得分(2.93±0.46)分,得分率75%;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620,P=0.000).结论 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模范是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护理教育者应重视临床护理教师对实习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为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创造良好的软性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共情能力与实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为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及提高其实习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共情能力调查问卷和护理部的实习效果反馈表,对98名护生进行调查,对共情能力与实习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习护生共情能力与实习效果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24,P<0.01),共情能力与实习效果中的理论知识(r=0.823,P<0.01)、操作技能(r=0.351,P<0.05)及沟通能力(r=0.795,P<0.01)呈正相关,与带教老师的评价无相关性(P>0.05)。结论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及实习效果均相对较好,而加强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可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实习质量,尤其是护生的理论知识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弋冰  许乐  姜小鹰 《护理研究》2008,22(3):673-675
[目的]了解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分析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外部因素。[方法]以7所护理院校73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护生、城市与农村护生、班干部与非班干部护生以及对外界关怀程度感受不同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护生、不同教育层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院校应针对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加强专业价值观教育、通识教育、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教育,以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反思性教学法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组在技能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将反思性教学运用于实验教学各个环节。教学前后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学生的反思日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学生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思性教学促进了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