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基于CSE评价模式构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方法 以CSE评价模式“需要评定、方案评定、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为理论框架,采用半结构访谈筛选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29位专家进行2轮函询,建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采用优序图法计算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纳入研究的29名专家权威系数为0.85,2轮专家咨询Kendall W协调系数分别为0.361、0.577(P<0.05),最终形成了包含“实施目标”“实施计划”“实施过程”“实施效果”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及18条评价观测点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CSE评价模式适用于作为构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理论框架;指标构建方法科学,遵循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符合当下医学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新医科”为背景构建以“育人为驱动力—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全过程育人路径,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大一至大五)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等方法构建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模型和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临床医学本科生采取随机抽样进行调研和数据收集工作。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探讨构建全过程育人的路径。结果 实证调研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情况的医学生人文态度评分均值为(3.47±0.75)分。从性别上来看,男生人文认知、态度、行为评分为2.81分、3.68分和3.22分,全部高于女生的2.52分、3.22分和2.9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大一到大五年级数据显示:人文认知、态度、行为评分均呈现出年级升高而递增的趋势,运用“知信行 (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P)”模型发现医学生对人文素养认知率较为理想,不同年级医学生知晓率不同,并利用交叉分析去研究学校对医学生开展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教育效果与多选题的交叉关系,呈现出显著性。结论 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有待提高,培育医学人文素养需贯穿大一至大五的全过程,从而提高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健康评估》课程思政元素及思政案例纳入指标体系,为《健康评估》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名义群体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护理本科专业《健康评估》课程思政元素及思政案例纳入指标,并应用层次分析法量化条目,确立最终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0;思政元素体系第2轮变异系数为0.078,肯德尔系数为0.334;思政案例纳入标准第2轮变异系数为0.075,肯德尔系数为0.312。最终形成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的《健康评估》课程思政元素体系,以及包括9个指标的《健康评估》课程思政案例纳入指标。结论 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课程思政元素及案例纳入指标设置合理,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及可靠性,可为后期构建《健康评估》思政教学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天津市社区国医堂运行情况。[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确定国医堂运行评价指标从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研究、核心小组讨论等方式确定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国医堂运行情况,确定运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赋值,初步了解目前国医堂运行情况。[结果] 构建了国医堂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分成3个准则层,10 个次准则层,23个指标层。通过对国医堂内管理人员、患者、医护人员分别进行国医堂运行情况问卷调研后得出天津市国医堂总体指数良好,初步达到天津市卫生局“三方向”、“三目的”的要求,但“两升两降”的目标尚不明显。[结论] 天津市国医堂运行评价指标体系是比较合理的,并且目前运行情况基本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文本分析构建指标条目池,专题小组两轮讨论初拟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进一步筛选指标,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EpiData 3.2建立数据库,利用MATLAB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求解判断矩阵。结果 以态度、内容、方法、效果确立指标框架,细化为知识传授、知识掌握等10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各层一致性检验系数均小于0.1。结论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科学,指标选择符合当下医学教育改革理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文献优选法"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由14名专家初步构建指标体系。在109人的调查研究中,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和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信度和效度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分别使用SPSS 26.0和AMOS 26.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总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内部Cronbach’s α系数为0.833~0.931。探索性因子分析共萃取5个公因子,因子内涵与理论结构基本相符。以5个二级指标为一阶因子建立验证性因子模型,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良好。三级指标"导师治学态度""导师医德医风""导师主持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科研培养质量""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导师可支配的科研经费"为组合权重值的前7位。结论 构建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内涵比较合理,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导师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老年药理学教学评价体系中引入形成性评价模式,探讨形成性评价对老年药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生78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进行评价;选取2014级临床医学142人作为试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对试卷进行了全样本分析,并比较两组学期末的考试成绩。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结果 对参加考试的142名试验组及78名对照组学生的试卷进行了全样本分析,试卷信度系数均大于0.6,接近0.85,表明测验结果是可靠的;试卷总体难度均较为适宜,区分度较好。试验组学生期末成绩(59.66±13.90)分高于对照组(51.58±14.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P< 0.001)。结论 在老年药理学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能激励和引导学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改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医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客观地评价医学生就业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通过德尔菲法对21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立医学生就业质量的指标及评价标准,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及评价标准的权重。采用Excel 2007和SPSS 21.0软件分析专家咨询结果,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均数、变异系数描述专家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评分,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及意见协调程度,并进行Kendall协调系数(W)检验。采用Yaahp 6.0对层次分析法中两两对比矩阵进行分析,计算指标的权重。结果 专家函询权威程度为0.77~0.94,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0%;确定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及35个三级指标的医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可为医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标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西安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及影响因素,为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提高其综合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为参考,自行设计含有4个维度62个条目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价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西安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综合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能力领域得分最高(3.05±0.84),其次为职业素养领域(2.48±0.81),得分最低的是科学与学术领域(1.89±0.68)。各因子得分中排在前3名的依次是临床执业能力(3.39±0.76)、理论知识掌握情况(3.55±0.48)和医学知识掌握情况(2.98±0.81),得分最低的3个因子依次是文献检索能力(1.31±0.64)、全球健康问题(1.49±0.82)和自我提升意愿及能力(1.81±0.73)。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综合能力影响因素,得出最优方程:Y=8.412+0.063X6+0.190X8+0.266X10+0.031X11+0.187X12X6为工作单位层次,X8为学习成绩排名,X10为实践教学满意度,X11为教学模式满意度,X12为毕业后再教育满意度)。其中实践教学满意度、毕业后再教育满意度和教学模式满意度越高,学生成绩排名越高,临床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得分越高。就业层次在综合医院的毕业生,其综合能力得分要高于社区/乡镇医院等基层医院的毕业生。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应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模式,加大科学与学术领域的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再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毕业生再教育满意度,从而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并优化医学院校学术表现评价体系和流程,为双一流医学高校建设提供参考和支持。方法 基于CIPP模型[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开展“双一流”高校学术表现分析的评价方法研究,从反映学术研究活动过程的背景、输入、过程、成果4个要素构建医学高校学术表现评价模型,确立评价流程,并选取10所双一流院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 利用熵权法和专家打分法得到综合权重,通过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方法计算出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度,得到各高校学术表现水平的综合测算值。结论 基于CIPP模型并利用熵权-TOPSIS方法构建高校学术表现评价体系,是对高校学术评价的有效探讨和拓展性研究,可为具有医学特色的学术表现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医学课程思政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医学课程思政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于2017至2021年的医学课程思政文献,通过Excel软件和Citespace软件对纳入研究的1 257篇文献的发文时间及发文量、主要作者及研究机构、关键词、突变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医学课程思政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赵文星、刘瑞婷、杨红梅等人发文较多;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等机构发文较多;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教学改革”“生物化学”“思政教育”等;中介中心性较强的关键词有“实践教学”“思政课程”“医学英语”“人文素质”等;突变强度较高的关键词有思政教育、思政课程、职业素养等。结论 医学课程思政是当前医学教育的热点研究,当前研究主题包括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明晰课程思政评价的逻辑并逐步构建起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与机制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以近期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从医德素养、民族精神、政策方针、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社会效益与经济学评价、科研协作攻关、国际合作等方面阐述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系列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的可行性,以期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军医大学医学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指标体系,为军医大学教学管理部门指导和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医学专业课教员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基础上,构建军医大学医学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指标体系框架,邀请6名军队医学教育领域专家进行预咨询,经课题组讨论后形成指标体系初稿。在军队院校邀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长期从事军队医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军队院校教育管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25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并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军医大学医学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指标体系,运用百分权重法和乘积法计算指标权重系数及组合权重系数。结果 2轮专家咨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3,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4和0.268(P<0.05)。最终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的军医大学医学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指标体系。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权重系数分别为0.210、0.202、0.197、0.202、0.189。结论 本研究构建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对军医大学医学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医药类大学生是未来医药行业的生力军,其职业活动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注重医药学生的品质和职业道德建设至关重要。药理学是医药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从课堂讲授、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社会热点问题三个方面开展思政教育,能有效地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西安交通大学临床技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临床基本技能""临床专科技能"和"临床综合技能"三个级别的训练平台.从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开始到毕业,构建了以临床课程教学为载体、以临床技能中心为主要培训基地、涵盖医学生"见习、实习和毕业前"三个阶段的"全程、分段式"临床技能培训体系,将临床技能的培训与考评融入医学生临床阶段教学的全过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该体系有效提升了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升了医学教育质量,帮助学校顺利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面向培养卓越医师目标,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与重构,开展五大模块教学:专业课程模块、外语课程模块、实践技能课程模块、科研课程模块、综合素质课程模块。根据课程性质和专业发展特点的不同,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同时推进研究生课程评估体系改革,为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7.
健康中国战略对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学生医德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新诉求出发,深入分析目前医学院校存在的医德认知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医德教育的内容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以学校、社会、家庭为一体的医德教育模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贯通,形成整体的医德教育合力等医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建设健康中国培养更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医学教育更应如此。近年来,医德问题常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使公众对医务人员的职业信任度降低,也给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带来职业迷茫与困惑。重庆医科大学从2018年开始探索如何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落实"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本文通过部分实例,探讨了如何将"思政"融入理论教学的教材、教学大纲及课程设计,如何在临床示教、技能培训、入科教育、教学查房等实践教学活动中加强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以及如何在学生管理、教学团队建设及师生考核标准中强化"思政",形成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育人体系,希望能为其他医学院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54-157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只有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才可以将医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受当前新媒体和高校教师水平的制约,许多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尚缺乏行之有效的体制和机制。本文通过探讨医学院校践行立德树人的具体路径,指出进一步改进医学院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策略,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各门课程协同育人作用以及抓好第二课堂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时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