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秀丽 《家庭护士》2007,5(5):92-92
现在临床应用的一次性头皮针,针身光滑,针头锋利,经严格消毒.在应用过程中,一般不会给病人造成大的创伤和痛苦,拔针后创伤处也能很快修复,不会留下瘢痕.但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拔针后留下麻子坑样瘢痕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但在人们的认识中 ,静脉穿刺有技术要求 ,拔针则很容易 ,其实不然 ,经多年观察 ,许多老护士拔针方法也欠妥当 ,为此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5月我们对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进行探讨 ,现介绍如下。拔针方法 共分 4种 ,以A、B、C、D表示。A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针。B用干棉签先轻挨穿刺点 ,迅速拔针 ,再按压。C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及上 1cm(顺血管走向 ) ,迅速拔针。D用干棉签先轻挨穿刺点及上 1cm(顺血管走向 ) ,迅速拔针 ,再按压。分组  (1)病人分组。选择输液时间 >12d病例 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服用利伐沙班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穿刺部位的按压时间.方法 对未服用利伐沙班的实验组患者和服用利伐沙班的对照组患者统一实施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观察记录按压时间、按压局部有无皮下出血.结果两组患者的拔针后按压时间都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服用利伐沙班不会延长患者的拔针后按压时间,无需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护士的常用操作,但常常会因为护士拔针按压不当引起疼痛、穿刺点出血、血管周围皮肤青肿等,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我们采用棉球压输液眼贴上的拔针按压法大大减少了拔针后的出血,减轻了病人的疼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综合康复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且无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的病例480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均为160例。3组男女均显著性差异,选用手背静脉,7号头皮针穿刺。1.2方法1.2.1 A组采用棉球棒按压法先撕开所有的固定胶布,左手用棉球棒按压针眼处,右手沿血管的走向迅速向外拔出,嘱病人按压数分钟。1.2.2 B组采用输液眼贴按压法先将其它固定胶布去除,留下遮盖针眼输液眼贴,左手虚悬在穿刺点的上方,右手握针与血管走向迅速向外拔针,当针头离开皮肤的瞬间,左手立即按压穿刺点上方的输液眼贴上,嘱病人按压数分钟。1.2.3 C组采用棉球压输液眼贴上按压法拔针前充分与病人沟通,使其身心放松,同时交待拔针后病人应知的注意问题。先将其它固定胶布去除,留下遮盖针眼的输液眼贴,左手执棉球轻压在输液眼贴上,右手沿血管的走向快速...  相似文献   

5.
拔针后按压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拔针后按压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输液室连续两天输液的患者492人次,第1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按压后拔针(对照组);第2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拔针后按压(实验组)。分别观察两种拔针方法的疼痛程度。结果 先拔针后按压与先按压后拔针的疼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先拔针后按压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拔针后按压是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拔针后按压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输液室连续两天输液的患者492人次,第1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按压后拔针(对照组);第2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拔针后按压(实验组).分别观察两种拔针方法的疼痛程度.结果先拔针后按压与先按压后拔针的疼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先拔针后按压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拔针后按压是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纤维组织增生的功能,故将此类药物注射到瘢痕内可达到抑制瘢痕或瘢痕疙瘩包括烧伤、创伤、手术切口所致局限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都可应用,本科于1995年5月~2001年5月共128例烧伤病人应用此种方法治疗,其情况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病例共128例,男113例,女15例,年龄0.5~75岁,病程3个月~10年,注射方法,皮损部位常规消毒后以无针注射器(WZ-02型)抽取醋酸去炎松10~40mg均匀注射到瘢痕组织内,每周1次,4~8次为1个疗程。2结果痊愈:瘢痕柔软,变平,仅…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输液敷帖与棉签两种材质按压拔针的效果。方法对98例住院患者同体左右手静脉输液后分别采取输液贴按压法拔针和棉签按压法拔针,观察拔针后止血效果。结果棉签按压法拔针后产生疼痛的发生率为79.6%、皮下瘀斑发生率为5.1%,输液敷贴法分别为35.7%、0,棉签按压法拔针后产生疼痛及皮下瘀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输液敷贴按压法( P<0.05或0.01)。结论输液敷贴按压拔针能有效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疼痛及皮下瘀斑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小儿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护患交流小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完毕后拔针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小儿患者,拔针时由于恐惧和疼痛,易哭闹不安和不配合;如果拔针后交待不到位,还可能导致某些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皮下出血或轻度的皮肤损伤,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并留下护理纠纷的隐患。为此,我们总结了一些输液完毕后的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拔针前告知患儿家长,患儿会因为恐惧、疼痛造成哭闹不止,为防止针孔及皮下出血,一定要按血管走行方向压紧棉球,勿松手;(2)拔针前嘱患儿家长协助固定患儿穿刺部位的肢体或头部,防止护士拔针时因为患儿活动而使针头移位,造成不必要的皮肤损伤;(3)按压时不能揉,防止造成皮下出血;(4)按压时间要相对较长,防止针眼再次出血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惧及麻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反折式静脉拔针法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的100例非留置针静脉输液拔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拔针法,观察组采用反折式静脉拔针法,比较分析两组拔针后出血情况、头皮针针管内血液外溢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拔针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皮针针管内血液外溢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折式静脉拔针法对个体组织无明显损害,且拔针后头皮针针管内血液外溢情况明显降低,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拔针方法,可为临床护士选择适宜的拔针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给病人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时 ,经常遇到拔出针头后 ,针眼部位有出血现象 ,常采用棉棒按压数分钟后方可止血。笔者在三角肌肌肉注射时 ,采用注射后向左转动针头 90度后拔出。此法简便易行 ,拔针后针眼不会出血 ;既减少了拔针后棉棒按压时间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特别适用于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临床切实可行并能有效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淤血的新方法,我们对清醒、意愿主动配合护士静脉输液完毕拔针的患者,应用护患配合新拔针法拔针,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应用品管圈方法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实际造成非预期拔针的真因,制定相应对策,实施标准化管理并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从活动前的41.22%降到活动后的17.5%.结论 采用品管圈方法对老年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安全管理,有利于降低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  相似文献   

14.
超声定位下穿刺治疗乳腺脓肿36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穿刺治疗乳腺脓肿替代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的可行性。方法哺乳期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36例,在超声定位下穿刺乳腺脓腔,抽吸脓液,用含抗生素溶液冲洗脓腔。结果本组36例共穿刺104例次,平均2.8次/例。拔针后暂时出现漏液3例,无需特殊处理,1~2天后自行愈合;13例经3次治疗痊愈;19例经4次治疗痊愈;4例经5次治疗痊愈。随访4周至6个月,无复发病例,局部无瘢痕,恢复哺乳20例,治愈率100%。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治疗乳腺脓肿创伤小,恢复快,无手术疤痕,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静脉输液和注射均是迅速而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位置。笔者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对克服静脉穿刺拔针疼痛和拔针后皮下瘀血这两个问题总结出一些经验。1无痛性拔针由于针头及药液对血管、皮肤的刺激,拔针时会有不同程度疼痛,所谓“无痛性”拔针,并非一点也不疼痛,而是尽量减轻或避免疼痛而采取的相应措施。1.1心理护理病人过分紧张会导致血管痉挛,拔针时容易产生疼痛。因此,静脉穿刺拔针前需做好心理护理,设法让病人身心放松,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然后向病人讲明拔针时及拔针后应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波对面颈部瘢痕的处理效果。方法应用超声波治疗机,对49侧面颈部外伤、手术、烧伤后瘢痕进行治疗。结果49例创伤后不同时期与形状的瘢痕,应用本法治疗,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超声波丹参霜对创伤后瘢痕预防和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7.
多选题(仔细阅读“继续医学教育园地”栏目的文章,即可找到答案)试题:1.为减轻静脉穿刺后患者拔针时的疼痛感,可采取:A.拉紧皮肤拔针再按压法 B.先拔针再按压法 C.按压皮肤穿刺点拔针法 D.轻压拔针再按压法2.静脉穿刺后缓慢拔针法的拔针速度为:A.0.5~1 s B.1~2 s C.2~3 s D.3~4 s3.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的部位最好为:A.皮肤针眼处 B.血管针眼处 C.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之间 D.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2处4.为减少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出血或淤血的发生,可用:A.拇指纵向按压 B.大鱼际按压 C.止血按压带按压 D.凸面止血绷带按压5.对凝血机制正常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在手外伤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方法,拔针后用棉签按压针眼止血;观察组采用保留穿刺点上方的输液贴,拔针后使用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按压针眼止血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按压止血时间、瘀斑、皮下血肿情况。结果:两组按压止血时间、瘀斑、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应用于手外伤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按压时间较短,止血效果好,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折闭头皮针细管拔针对回血的影响。方法:对60例静脉输液患者输液后分别按折闭头皮针细管拔针法(实验组)和常规拔针法(对照组)进行拔针,实验组输液完毕,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清理固定针头的输液贴,留有带敷料的一块在针头上方,用左手拇指按压,用右手将针柄根部的头皮针细管向上折叠,继而迅速拔针。结果:折闭头皮针细管拔针法拔针后的回血及针头滴血显著少于常规拔针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少拔针后的回血及针头滴血,减少环境的污染及患者的不良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折叠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折叠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