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物反馈训练对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门诊 3 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结果 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2 0例 )临床症状改善 ,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 (P <0 .0 5) ,肌电图检查显示腹部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松弛幅度降低 (P <0 .0 5)。慢传输型便秘患者 (12例 )临床症状亦改善 ,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亦明显缩短 ,肌电图检查显示腹部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松弛幅度降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对各种类型的功能性便秘均有效 ,可作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的疗效。方法对门诊3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 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示直肠感觉阈值较治疗前降低,最大耐受量降低(P<0.05),肛门内、外括约肌的矛盾运动全部消失。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肛管直肠测压示直肠感觉阈值较治疗前亦降低,最大耐受量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行之有效、而且有确切长期疗效、无副作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以及肛门直肠压力,评价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肛门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给予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53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生物反馈治疗,至少1个疗程后再行临床症状评分及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便秘症状评分显著降低,有效率83.00%;与治疗前相比,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直肠最初感觉容量、初始便意感觉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肛门直肠动力异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取在该院就诊的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400(PEG-400)口服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倡导标志物排除率、腹部肌群肌、肛门外括约肌FEC、10SC、n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的临床症状,提高腹部肌群肌、肛门外括约肌FEC、10SC、met水平,与药物治疗效果相比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成娟 《中外医疗》2010,29(31):85-86
目的评估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45例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症状积分量化和肛管直肠测压测定肛门直肠动力及感知的变化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生物反馈训练治疗45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肛管直肠测压显示患者治疗后的肛门静息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均有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的矛盾运动得到纠正(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有效的,具有无痛苦、非创伤、无药物不良反应、价格低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对3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肛管测压和肌电图检查.结果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无创伤、痛苦小、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戴志毅  易文全 《西部医学》2012,24(7):1282-1283,1285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压力变化及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1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组)被纳入本研究,采用维迪胃肠肠动力检测和生物反馈仪行直肠肛门测压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60倒无排便异常患者(对照组)作为正常对照,接受直肠肛门测压。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剞反射域值均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后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显效45例,有效96例,总有效率约78.3%。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P〈0.05)。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直肠肛门压力异常,生物反馈治疗可通过改善直肠肛门压力异常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生物反馈结合精神心理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筛选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实验组35例予生物反馈结合精神心理治疗,对照组35例予生物反馈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后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症状积分、肛门直肠测压各指标、72小时结肠排出率(粒)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排便紧迫感阈值差异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72 h结肠排出率(粒)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组患者的精神心理、便秘症状、结肠动力、肛门直肠排便功能明显改善,并且生物反馈结合精神心理治疗便秘症状、结肠传输能力改善效果优于单纯性生物反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模式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C I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模式生物反馈疗法,对90例C IC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包括盆底肌放松训练、肛门直肠协调性训练,直肠敏感性反馈训练。观察治疗前后C IC病人临床症状、肛门直肠压力、直肠敏感性、心理测试的变化。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模拟排便动作时肛门括约肌的剩余压明显降低(P〈0.05;P〈0.001;P〈0.001);直肠的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阈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抑郁、焦虑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变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及心理异常,恢复排便的生理功能,是治疗特发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达利通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方法 :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科室治疗的患者,研究生物反馈首末次训练中外括约肌电活动的变化规律,研究便秘患者肛门外括约肌电位变化及矛盾运动的改善等方面。结果 :药物达利通联合生物反馈训练能够有效使得外括约肌电位整体水平降低;首末次训练腹肌收缩及放松两种状态下形成对应组之间肛门外括约肌电位的显著降低;首末次训练腹肌收缩及放松两种状态下形成肛门外括约肌电位显著降低的梯度变化或降低的趋势变化。结论 :药物达利通联合生物反馈训练能有效治疗便秘,并使得患者排便次数增多,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郧阳医学院学报》2011,(5):509-511
目的:评价车前番泻颗粒联合生物反馈(BF)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CC)的疗效。方法:66例OCC患者BF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直肠压力变化,按患者意愿分为继续BF治疗组和车前番泻颗粒联合治疗组,分组治疗2月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BF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直肠静息压、力排结果和直肠最大耐受量显著提高(P<0.05),肛管静息压、肛门直肠缩榨压、直肠初始感觉、初始欲望、强烈欲望均无改变(P>0.05);治疗2月后,BF组和联合组患者较治疗前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且联合组优于BF组(P<0.05)。结论:BF联合车前番泻颗粒治疗方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单独BF治疗,是OCC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F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的研究,比较不同类型FC患者病理生理机制上的异同.方法:根据结肠转运时间(CTT)和传输指数(TI)对FC患者进行分型,分为传输时间正常型(NTC)、慢传输型(STC)、出口梗阻型(OOC)和混合型(MC);用肛门直肠测压的方法测定不同类型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同时选择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C患者肛管静息压降低,排便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均增高(P<0.01);各型FC患者肛管静息压均降低(P<0.01);NTC组和OOC组排便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增高(P<0.01);STC组引起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最低容量(MRV)降低,初始感觉阈值降低、排便感觉阈值增高(P<0.05);各组间肛管静息压、缩榨压、排便感觉阈值比较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异常,是FC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NTC患者和OOC患者在动力和感觉功能上表现出一定的共性,推断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STC患者的发病是多因素造成的动力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诊治的78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分组,观察组(n=39)患者采用针刺、生物反馈联合疗法,对照组(n=39)患者单纯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肛管测压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阈值分别为(14.89±2.89)mmHg、(64.08±15.63)mmHg、(34.56±22.54)mL、(195.63±35.74)mL,与对照组相比,肛管测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生物反馈联合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元君  涂经楷 《重庆医学》2012,41(21):2174+2178
目的探讨松弛性出口梗阻性便秘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57例松弛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16例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脱垂和盆底疝患者治愈率87.5%(14/16),其中,2例便秘效果改善差,伴有严重精神因素;35例直肠黏膜内脱垂伴环状痔脱出患者治愈率100.0%(35/35);6例直肠前膨化患者治愈率100.0%(6/6)。结论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治疗松弛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治疗因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可行性。方法所有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均采用PPH加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纳入病例共72例,痊愈65例,明显好转5例,2例术后直肠黏膜内脱垂改善不明显。结论对于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直肠黏膜松弛结扎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生物反馈疗法对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疗法对盆底失弛缓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肛管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 35例盆底失弛缓便秘患者分别进行生物反馈和手术治疗 ,对照治疗前后排便积分和肛管肌电活动状况。结果 :盆底失弛缓患者经生物反馈治疗后 ,临床症状及肛管肌电活动均得到显著改善 (P <0 0 1) ,生物反馈疗法与手术方法相比 ,疗效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盆底失弛缓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缓慢运输型便秘的病因、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病例均经结肠运输试验,排粪造影,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肛管内测压,肛门括约肌肌电图等检查后确立诊断,并行全结肠切除加回肠、直肠吻合术及结肠次全切除加盲肠、直肠吻合术等治疗,术后随访1a。结果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痊愈11例,1例术后腹泻。结论结肠缓慢运输型便秘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病程中一些因素可加重病情,结肠运输试验是确诊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结肠次全切除加盲肠、直肠吻合术是治疗该病的较为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腹腔镜行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4年 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 2 3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 ,分为传统开腹手术 (开放组 ,12例 )和经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组 ,11例 )两组 ,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  2 3例均行结肠全切除术。开放组中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和子宫前倾位固定 7例 ,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子宫前倾位固定和直肠前突修补 2例 ;腹腔镜组 11例全腹腔镜手术 3例 ,手助腹腔镜手术 8例 ,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和子宫前倾位固定 2例。开放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 ( 3 78h比 4 79h) ,两组的术中出血 ( 15 8 6ml比 10 7 1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 3 71d比 2 86d)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 ( 10 14d比 14d)无明显差别 ,开腹组 1例发生切口裂开 ,腹腔镜组 1例发生左侧胸腔血性积液。术后 1月~ 16月随访 ,平均排便 2 45次 /d。结论 开腹或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均安全、有效 ,腹腔镜手术外观好 ,切口并发症少 ,但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