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体检中老年人群糖代谢、糖尿病患病及控制状况,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中老年人员2 206例,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病及控制情况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体检者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4.80%,所有体检者的治疗率、控制率、知晓率分别为69.08%、16.00%、78.60%,男性及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影响患者糖尿病患者患病及控制情况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BMI指数、饮酒等;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者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病率更高; BMI≥24 kg/m~2体检人员的患病率较高;BMI≥24 kg/m~2及饮酒的体检者的治疗率、知晓率较低。结论我院健康体检中老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较高,控制状况较差,文化程度、家族史、BMI、饮酒等为影响患病及控制情况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注重对糖尿病的预防,注重饮食控制,增加体力活动,转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肝动脉栓塞 (TAE)加经皮穿刺局部无水酒精注射 (PEIT)联合治疗进展期原发性肝癌患者 2 6例 ,TAE术后一周进行两次PEIT术 ,治疗结束后一周CT检查见肿瘤密度明显减低 ,均有大小不等局限性液化改变 ,但是肿瘤大小未见明显变化 ;本组 2 6例患者经TAE +PEIT联合治疗后平均生存期为 15 4± 5 8月 ,其中有 3例进行“二步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手段,探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与脂肪性肝病的关系,以期为早期干预及改善脂肪性肝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上半年深圳地区企事业单位的5 571例健康体检者按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进行腹部B超、肝功能的检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肥胖症总发生率32.01%,其中男性42.45%,女性16.53%.②男女各年龄组脂肪肝的检出均随着BMI的增加而显著增加(x2=32.953~380.177,P<0.01).③男性组总脂肪肝合并谷丙转氨酶异常的检出率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x2=7.635,P<0.05),但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肥胖是导致脂肪性肝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两种姑息疗法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讨论采用两种姑息疗法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狭窄程度、生存质量、生存期改善程度.方法经内镜留置带硅酮膜自膨式金属支架(GRZS)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22例,其中6例合并食管-呼吸道瘘;经内镜留置导丝引导硅胶管MD-46100扩张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26例.结果该文GRZS组22例治疗后食管阻塞程度由(3.5±0.5)级降至(0.85±0.35)级,治疗4周后体重增加(7.5±0.5)kg,生存期(10.3±2.1)月,6例食管-呼吸道瘘1次性治愈;MD组26例治疗后食管梗塞程度由(3.15±0.38)级降至(2.15±0.69)级,治疗4周后体重增加(2.2±0.7)kg,生存期(3.7±1.6)月,留置GRZS在改善食管狭窄程度、生存质量、生存期均明显优于MD扩张治疗.结论经内镜留置带硅酮膜自膨式金属支架(GRZS)治疗晚期食管癌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姑息治疗方法,特别是对合并食管-呼吸道瘘者.  相似文献   
5.
丹参抗酒精性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丹参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利用持续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模型。 30只大鼠随机分为 3组 :酒精组、丹参组、正常对照组各 10只。 6周末各组大鼠被处死 ,分别测定肝脏线粒体、胞浆内GSH、MDA含量以及血清ALT水平 ,并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酒精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和小叶中央坏死等早期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改变 ,同时肝脏线粒体内G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下降约 5 6 %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而胞浆内GSH水平及肝脏线粒体内MDA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伴血清ALT明显升高 ;丹参组肝脏线粒体内GSH水平与酒精组比较增加约 5 0 %(P <0 0 1) ,血清ALT明显降低 ,且肝脏脂肪变性和坏死等病理改变明显减轻 ,MDA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明显性(P >0 0 5 )。结论 :酒精致早期肝损伤可致肝脏线粒体内GSH水平不断消耗致其浓度下降 ,脂质过氧化物可能是肝损伤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参与因素 ,丹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茵陈越鞠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口服茵陈越鞠汤,对照组口服东宝肝泰片,观察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茵陈越鞠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总显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2.08%和26.47%,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64.70%,治疗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血清AST、ALT、TC和TG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或降低(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B超检查正常肝脏增加率及中、重度脂肪肝减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改善其主要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降低血脂,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疗效,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按运经仪点穴配合传统中药利胆治疗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0例,采用传统中药利胆治疗;治疗组160例,在传统中药利胆治疗基础上给予推按运经仪点穴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86.9%(P〈0.05);治疗组治疗后B超检查正常胆囊增加率及中、重度胆囊炎减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按运经仪点穴配合传统中药利胆治疗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和B超影像学,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传统中药利胆治疗,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端粒酶活性变化。方法苦参碱处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显微镜下观察胃癌细胞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用PCR-ELISA法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SGC-7901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形态学观察也发现大量神经细胞的染色质凝聚,核碎裂,凋亡小体产生,细胞即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特征,FCM检测结果显示苦参碱作用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G2/M期细胞比例下降,苦参碱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伴随端粒酶活性下调,且随苦参碱浓度增大和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论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探讨加味香砂枳术汤治疗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加味香砂枳术汤,对照组服用普瑞博思片。两组连续服药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均有很好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7.50%),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两组均能有效消除上腹痛、腹胀、脘腹胀满、嗳气、早饱、乏力、嘈杂、大便失调等症状,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或P<O.01)。结论:加味香砂枳术汤对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疗效优于普瑞博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