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医饮食对强直性脊柱炎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问题现状,探讨中医饮食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发生率。方法对2006年4~9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医科门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50例,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采用干预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问题调查,探讨中医饮食指导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问题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中医饮食指导,有利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消极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利于疾病的康复。结论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辩证施治,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中医饮食指导,有利于减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未明确发病机制,通常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与环境因素、免疫遗传等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比较高,探索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干预诊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文献研究入手,研究强直性脊柱炎与阴阳跷脉的关系,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新思路。研究阴阳跷脉的经脉循行、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其精气密切相通经脉的脉络循行、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结合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基础和临床表现,发现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与阴阳跷脉有密切的相关性。从跷脉论治强直性脊柱炎是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征及x线表现,探讨X线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X线表现特点。结论x线仍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经络、腧穴理论,阐述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疾病与经络的关系,探讨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应机制,为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中医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等特点。文章通过检索近年来关于中成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中成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中成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具有广阔前景,应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火龙灸对强直性脊柱炎疼痛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64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采用火龙灸疗,观察患者疼痛的变化。结果:火龙灸具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的作用。结论:说明火龙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祛风胜湿、活血止痛的作用,对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将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简单随机化分组,对照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晨僵时间、疼痛指数、C蛋白反应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过舒适护理后,可以有效的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效果,且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首先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相关。许多研究显示,强直性脊柱炎的是细胞因子网络异常,故笔者就强直性脊柱炎细胞因子进行研究,以期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药配合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中医骨伤科实施中药配合手法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6例作为治疗组,将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5例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运动能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治疗优良率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中药配合手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明显,促进患者肢体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董桂香 《中外医疗》2011,30(15):117-117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骨骼系统的疾病。HLA-B27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对疑似或不典型病例,若HLA-B27阳性,只能提示要高度想到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但不能确诊一定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可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相关检查,方可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加阳和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予新加阳和汤(药用鹿角片、熟地黄、桂枝、麻黄、白芥子等)加减治疗,观察治疗8周前后患者夜间背痛(NBP)、总体背痛(TBP)、患者总体评价(PGDA)、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以强直性脊柱炎评估指标ASAS20作为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患者NBP、TBP、PGDA、BASDAI、BASFI、BASMI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或P0.01),达到ASAS20疗效评价标准者16例,占80%。结论新加阳和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活动,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幼年强直性脊柱炎与成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年龄、起病情况、首发关节、医技检查、预后的对比,总结了两者的差异,体会到了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总结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资料,根据各项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依据CT、X线征象及HLA-B27实验项目对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做出了正确诊断.结论 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及X线、CT、临床化验HLA-B27检查可提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青年男性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可致残。有关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表明,肺炎克雷伯菌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主要触发因素。作者就强直性脊柱炎与克雷伯菌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希望水平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测量表、Herth希望量表、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量表对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满足入选条件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希望水平得分为(34.18±4.0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希望水平得分在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确诊年数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生活质量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总体上较差,尚有提升空间,且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焦虑抑郁能通过希望水平影响到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状、体征和误诊情况,结合诊断标准,提出诊断建议.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出现不典型临床表现,根据家族史,积极进行骶髂关节和HLA-B27检查,可作出早期诊断.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与观察,对预后和转归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14年7月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恶性肿瘤的31例住院患者,与同时期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未合并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 并对其一般情况、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肿瘤的特征、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1 例患者包括男性27 例( 87%) ,女性4 例( 13%) ,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的平均年龄为( 43 ± 17 )岁(16~76岁);首次确诊肿瘤的平均年龄为(60 ± 12)岁(31~87岁),其中27例患者的肿瘤发生在强直性脊柱炎确诊之后. 31例患者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时均存在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大部分未接受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规范化治疗. 合并的恶性肿瘤者包括膀胱癌7例,血液系统肿瘤6例,肺癌5例,肾癌5例,前列腺癌、肾盂癌、乳腺癌、胃癌、直肠癌、神经内分泌瘤各2例,结肠癌和食管癌各1例. 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存在合并恶性肿瘤的风险,以膀胱癌最多见,其次是血液系统肿瘤,临床上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崔建岭,丁建平,张月水,马荣珍附属三院放射科(050051)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X线改变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O6y!ltls,AS)既往称为类风湿性脊柱炎、变形性脊柱炎、Marie—Stumpel...  相似文献   

20.
么喜存  杨芹 《中原医刊》2007,34(20):F0003-F0004
目的 探讨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CT检查和诊断资料。结果 CT发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0.9%。结论 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