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络病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内经》是络病理论之源《内经》提出了络脉的概念并描述了络脉的循行和分布。《灵枢·脉度》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灵枢·经脉》云:“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伏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指出了经脉直行于分肉的较深部位,为里,多深不可见,络脉支横于肌腠的浅表部位,属表,多浅而常见。此外,络脉与经脉循行和分布的区别还在于经脉多循行于溪谷大节之间,而络脉多循行于经脉所不到之处,以为联络流通之用。如《灵枢·经脉》云:“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  相似文献   

2.
络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经》中最早提出了络脉和络病的概念 ,但关于络脉、络病理论 ,诊络法、异常络脉描述及治络法散见于各篇 ,不利于对《内经》络脉、络病理论的全面、清晰认识 ,本文拟对其进行初步总结和探讨。1 《内经》络脉理论  1 .1 络脉的概念及循行《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出了络脉的概念。《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 ,伏行于分肉之间 ,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 ,皆络脉也”,表明络脉循行较表浅。《灵枢·脉度》则指出了经脉和络脉的关系 ,“经脉为里 ,支而横者为络 ,络之别者为孙”,即经脉是运行气血的主干 ,…  相似文献   

3.
1脏腑络痹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脏腑络痹,就是脏腑络脉痹阻不通。络脉是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灵枢·脉度》指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的络脉循行于体表的称阳络,循行于体内、布散于脏腑区域的称阴络,形成外(阳络)-中(经脉)-内(阴络)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从络论治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络病学说始于《内经》,发展于《伤寒论》,至清代叶天士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明确指出经脉是主干,向下分出络脉、孙脉。《灵枢·经脉》说:“经脉十二者,浮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临证指南医案》说:“阴络即脏腑隶下之络。”可见由经脉别处的络脉循行于体表部位的是浮络、阳络,循行于体内的络脉是阴络,分布于各个脏腑,成为脏腑之络。六淫外侵,邪客肌表,入舍阳络,留而不去,传入经脉,正邪相争,病在经气,迁延不愈,病久延虚,虚气留滞,…  相似文献   

5.
《灵枢·经脉篇》对针灸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灵枢·经脉篇》对针灸理论—经络学说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并就此作了具体的阐述。认为《经脉篇》全面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病症、治则及诊断 ;经脉与脏腑的络属关系 ;同时对经脉气绝证 ,经脉与络脉的区别和十五别络的名称、循行、病证也作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经脉理论与络脉理论是各自不同的理论,不能合并起来研究,经络研究就是因为选择了经脉和络脉不分的经络概念为研究对象,并误解为经络系统研究,实际是以经络取代经脉,以穴位连结线取代经脉循行线进行检测,抛弃经脉理论研究而陷入找经络系统形态结构及相关物质的研究误区,所以无法取得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经脉在分肉之间”的质疑高震(上海教育学院200030)《灵枢·经脉》载:“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古代及近代不少专著及专家认为经脉循行于分肉之间。根据近代人体解剖生理及古代文献描述,所谓分肉之间,即是...  相似文献   

8.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核心。建国以来 ,经络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十五”期间被列为中医研究领域两大支柱项目之一。络脉作为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引起广大学者的注视 ,冀以通过研究络脉来切入对经络实质的研究。1 络脉的定义及循行《灵枢·脉度》言“经脉为里 ,支而横出者为络 ,络之别者为孙络” ,说明络脉是从正经分出的 ,是经脉的分支 ,是由经脉分出的行于浅表的支脉 ,由十五络、孙络、浮络组成。雷氏[1 ] 认为 :络有广义 ,狭义之分。广义之络包含“经络”之络与“脉络”之络。经络之络是对经脉支横…  相似文献   

9.
第九节十五络脉络脉是经与经之间的联络线,起着纽带的作用,故又名为“别”,说明它是本经由此穴而别走邻经之意。经脉有此相互衔接连贯,使荣气循行于十二经脉之中,从手大阴肺经脉起,而终于足厥阴肝经脉,环转不息。其血气四布,经过孙络,散于皮肤,无处不通。十五络脉的命名,是以十二经脉与奇经的任督两脉,别出以联络他经之处的穴名的,加上脾之大络,合计十五络脉。但在《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胃又有一大络,名曰虚里,共计十六络;《难经》二十六难又是以脾之大络,与阴跷阳跷之络,称为十五络,其说不  相似文献   

10.
经络循行线是如何确定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任何学说或理论 ,如果不充分了解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就不可能对它作出正确的评价。如果要想正确理解与评价古代经络学说 ,必须首先搞清楚经络循行路线究竟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下面 ,让我们先从较为单纯的络脉循行路线的形成过程谈起。1 络脉循行线的确定在传世文献中 ,最早系统记载十五络脉者为《灵枢·经脉》 ,该篇对于络脉的形态特征有非常明确的记载 :诸脉之浮而常见者 ,皆络脉也。故诸刺络脉者 ,必刺其结上 ,甚血者虽无结 ,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 ,留之发为痹也。凡诊络脉 ,脉色青则寒且痛 ,赤则有热……凡此十五络者 ,实则必见 …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关于经脉的两帛书和《内经》,对十二经脉的循行和经别与今十二经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本自于《灵枢·经脉》篇的十二经脉循行是不完善的,二帛书记载的向心性循行与此体系不同,而非简单意义上的成篇早晚,十二经脉循行应包括向心性循行这一体系。十二经别作为经脉循行于体内的分支,当非本自《灵枢·经脉》篇的经脉分支,而是向心性循行经脉的分支,故十二经别不属今之十二经脉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经脉和络脉合起来统称经络,是中医学脏腑、经络、气血三大基础理论之一。经络理论博大精深,数千年来不仅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经”有路径的含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纵向循行的粗线。“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分支,横向循行的细线。  相似文献   

13.
罗清华 《河南中医》2007,27(11):16-17
经络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网络系统,十二经脉是其主干,络脉与其他经脉与之共同维持人体这个有机整体的气血运行。对于肢体残缺者,他们的十二经脉虽不能正常交接,但可以通过络脉、奇经八脉、特定的腧穴、气街完成衔接循行,运输机体气血。  相似文献   

14.
《内经》首次提出了"络"的概念,初步奠定了络脉的理论基础。近10年来诸多学者在络脉的内涵、分类、循行特点、生理功能以及与经脉的比较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成果颇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灵枢经》经脉篇中经络内容的分析,结合各医学专家治疗心脏疾病的经验以及临床古代治疗常用方剂,探索中药治疗心脏疾病的经络理论支持。方法以经脉循行、经脉痛候、络脉、络脉病候为研究对象,寻找与心相关的条文并结合古代常用治疗心脏疾病的中药处方,寻找之间的关联。结果心脏疾病治疗处方与经络理论具有相关性。结论中医经络理论可以指导内科辩证论治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16.
试述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西医结合是广大医务工作者长期研究和探讨的难题 ,两套截然不同的理论如何结合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和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实践 ,认为可寻找中西医在理论与实践认识中有恰似点的环节进行突破性偿试 ,并以临床实践做为检验依据或许能获得预想不到的收获。笔者愿以络脉与微循环的关系为例简述之 ,不妥之处务望斧正。1 络脉的分布与微循环的循行祖国医学认为络脉是一个遍布全身的脉络系统。早在《灵枢·经脉》曰 :“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脉度》曰 :“经脉为里 ,支而横者为络 ,络之别…  相似文献   

17.
络脉是附属于经脉的立体网状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笔者在对络脉的生理、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后认为,络脉是附属于经脉的立体网状系统.1 络脉的生理功能人体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有机体,在认识络脉时,也应考虑到它的多层次、多结构和立体交叉的分布特点.《灵枢·脉度》言:“经脉为里,支而横出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可知络脉是经脉支横别出的部分.这一部分络脉均起于四肢,从十四经脉分出,呈向心性方向逐渐向内分散.血气在十四经循环过程中,由各经脉溢于所属的络脉之中,将血气渗灌全身,从而发挥了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作用.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别络则内源于脏腑,呈离心性方向向外散布,直达腠理及皮肤.正  相似文献   

18.
<正> 四、络脉理论的临床运用《内经》将络脉理论运用于诊断和治疗方面,不仅能够诊治络脉本身的病变,而且还可以诊治脏腑和经脉的病变。 (一)诊络脉法:《灵枢·经脉》说:“经脉者,常不可见,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常见者,皆络脉也。”经脉深伏而难见,络脉浅显而易察,所以二者病变的诊察方法亦有所不同。经脉的病变,以诊气口知之;络脉的病变,以察络脉知之。但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连体表,脏腑经脉气血的病变常常可由络脉反映出来,所以察络脉亦可测知脏腑经脉有关方面的病变。具体而论,诊络脉法首先可  相似文献   

19.
林磊  图娅 《针刺研究》2011,36(5):380-382
有学者认为,古人在脉诊的基础上发现了经脉。但本文分析认为,经脉的发现与脉诊的关系不那么简单。主要从六方面分析:①早期脉诊部位与病位数量差异巨大,很难一一特定对应;②最早的脉诊部位之一———手少阴经神门处,与早期的经脉循行并不对应;③以手阳明经的上下脉对应关系推论其它经脉,是以偏概全;④以络脉为例证明经脉与脉诊的关系在逻辑上不成立;⑤同为经脉系统的奇经八脉不符合标、本脉规律;⑥既然少数民族医学中有上下对应脉诊,为何没有类似经脉的论述。通过分析认为,不是通过脉诊发现了经脉,而是经脉理论促进了脉诊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经络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沟通上下,联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枝,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