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是否同时适用抗高血压药物单次给药的快速评价和连续给药的降压效果评价.方法 SHR大鼠分组给药后,用Powlab/16sp测量单次和多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点SHR大鼠SAP、DAP、BMP和HR的变化.结果 卡托普利单次给药1~2 h内对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P<0.05),而连续给药随着给药时间延长给药28 d降压作用更为明显(P<0.01).结论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既可用于降压药连续给药的药效学评价,也适用于单次给药的降压药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液质联用方法测定人体血浆中戊乙奎醚的浓度,并用于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 28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分为两组进行盐酸戊乙奎醚(PHC)单次和多次喷雾药动学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戊乙奎醚浓度,用DAS2.0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处理经时血药浓度数据,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异补骨脂素单次灌胃给药后,在雌性和雄性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测定雌、雄大鼠单次灌胃给予56、28、14和7 mg/kg异补骨脂素后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浆药物浓度,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4个不同剂量的异补骨脂素单次灌胃给药后,药物在不同性别大鼠血浆中Tmax,Cmax,AUC等参数存在差异。[结论]灌胃给予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后,其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抗抑郁药度洛西汀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次给药组和多次给药组,各5只。多次给药组连续灌胃100mg/kg原花青素8天,对照组每天灌胃相同体积饮用纯净水,单次给药组仅第8天灌胃100mg/kg原花青素,继而每组大鼠均灌胃给予度洛西汀40mg/kg,并按时间点经大鼠尾静脉采集0.2~0.3m L血样,采用HPLC法检测度洛西汀浓度。结果单次给予原花青素对度洛西汀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影响;多次给予原花青素后,仅度洛西汀的达峰时间(T_(max))显著减小[(1.40±0.55)h比(2.82±1.10)h、(3.60±0.89)h,P0.05],其余参数未有显著变化。结论原花青素对度洛西汀的药动学影响小,其与度洛西汀合用治疗抑郁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原花青素具有抗抑郁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原花青素对抗抑郁药度洛西汀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将15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单次给药组和多次给药组(各5只)。多次给药组连续灌胃给予100 mg.kg-1原花青素8天、单次给药组第8天灌胃给予100 mg.kg-1原花青素后,每组大鼠均灌胃给予度洛西汀40 mg.kg-1,并按时间点经大鼠尾静脉采集0.2-0.3 mL血样,采用HPLC法检测度洛西汀浓度。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次给予原花青素对度洛西汀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影响;多次给予原花青素后,仅度洛西汀的Tmax显著减小,其余参数未有显著变化。结论 作为一类有潜力的天然抗抑郁药,原花青素对度洛西汀的药动学影响小,其与度洛西汀合用治疗抑郁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五味子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反复灌服五味子提取物,通过比较对照组和给药组舍曲林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探讨五味子多次给药对舍曲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单次和多次给予五味子醇提物组与对照组相比,舍曲林的达峰时间由2h变为3h,达峰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为对照组1.2~1.4倍),其中五味子多次给药组达峰浓度略高于单次给药组,其他参数如AUC和MRT等无明显变化。结论:五味子多次给药对舍曲林药代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药物代谢酶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戊己丸的研究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戊己丸是一个中药复方,用单一成分或者几个成分作为其质量控制指标,不能阐释中药整体的物质成分群;2对戊己丸治疗胃溃疡和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其他疾病研究较少,例如痢疾、肠炎;3戊己丸在临床应用中对患者的检测指标太少;4对戊己丸的代谢组学、分子生物水平、蛋白质基因水平的研究较少。今后在戊己丸的研究过程中,把中医药理论作为研究基础,以不同配伍机制为指导,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引入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复方效应成分药物药动学、中药胃肠药动学、中药血清药理学、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等研究新方法,为戊己丸更好地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在大鼠胃肠道内的分布和释药情况。方法:将大黄结肠靶向微丸通过自制大鼠开口器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剖取胃肠道,观察微丸外观性状并计数,计算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微丸在大鼠各胃肠道内的分布率;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剩余微丸中的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和大鼠各胃肠道组织及内容物中大黄素的含量,计算累积释放度,并绘制药物在各胃肠道中的药-时曲线,评价其释药特性。结果:微丸能完整地运动至大鼠结肠,具有明显迟释效应,给药10~12 h后结肠分布率达最高,为52.7%;药物于8~16 h在盲肠和结肠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最终释药量可达88.99%。结论: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具有较好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硝苯地平血浆药物浓度,研究硝苯地平缓释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次给药口服受试制剂(T)与参比制剂(R)30 mg,1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多次给药口服T与R 30mg,所测血药浓度及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经生物等效性分析,在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条件下,两制剂在吸收程度方面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验证pH依赖-时滞型5-氟尿嘧啶(5-FU)微丸结肠定位释放效果。方法 大鼠灌胃pH依赖-时滞型5-FU微丸,于不同时间取出大鼠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微丸,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丸表面形态,采用UV法测定微丸中5-FU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结肠内容物中5-FU的含量,考察微丸在消化道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释药性。结果 大鼠口服pH依赖-时滞型5-FU微丸后,在进入盲肠之前,从上消化道中解剖得到的微丸含量均大于95%;5~16h在结肠内容物中可检测到5-FU,其含量最高可达到给药剂量的84.26%。结论 pH依赖-时滞型包衣微丸提高了结肠局部的药物浓度,实现了5-FU口服结肠定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汉防己甲素脂质体或溶液剂,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汉防己甲素的浓度,通过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制得的脂质体包封率为(79.7±0.68)%,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和溶液剂大鼠尾静脉单次给药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与溶液剂相比,汉防己甲素脂质体的AUC显著增加.结论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能显著增加汉防己甲素在大鼠体内的AUC,延长其在血液循环中的驻留时间.  相似文献   

12.
甲基斑蝥胺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基斑蝥胺(-Nmethylcantharidimide,NMC)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以及在小鼠肝肾组织的分布。方法:大鼠灌胃和静脉注射NMC后,用RP-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采用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小鼠灌胃和静脉注射NMC后,同法测定不同时间肝、肾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灌胃和静脉注射后,以梯形法计算AUC0~∞分别为(81±10)μg.h/mL和(143±19)μg.h/mL,拟合血药浓度数据为单室模型。各时间点NMC在肝脏中的浓度灌胃给药均大于静脉注射,而肾脏中的浓度除最后一个时间点(3 h)外,灌胃给药均低于静脉注射给药。结论:NMC的血浓数据拟合为单室模型,灌胃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7%,但在增加肝癌疗效和降低肾毒性方面可能优于静脉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考察瓜蒌缓释微丸与瓜蒌提取物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3,29-DK)在大鼠体内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2组:瓜蒌缓释微丸组与瓜蒌提取物组,单次灌胃给药后,瓜蒌缓释微丸组在第0、1、2、4、6、8、10、12、18、24、36、48小时眼眶取血;瓜蒌提取物组在第0、15、30、45、60、 90、120、180、240、300分眼眶取血。血浆样品预处理,采用LC-MS/MS法测定瓜蒌缓释微丸组与瓜蒌提取物组血浆中的3,29-DK浓度,建立3,29-DK含量测定标准曲线并进行专属性、最低检测限、精密度及准确度、提取回收率、稳定性、基质效应等方法学考察。测定瓜蒌缓释微丸组和瓜蒌提取物组不同时间点的3,29-DK平均血药浓度,运用Das 2.0软件处理数据,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9-DK浓度在0.5 ng/mL~32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的规定。与瓜蒌提取物组相比较,瓜蒌缓释微丸组3,29-DK的AUC(0-t)、AUC(0-∞)、MRT(0-t)、MRT(0-∞)、t1/2z及T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瓜蒌缓释微丸提高了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缓释效果,为瓜蒌新剂型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溢安浸膏在大鼠体内大黄酸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大鼠血清大黄酸的高效液相分析法 ,测定不同次数口服给予脑溢安浸膏血清中大黄酸的含量。方法 大鼠单次给 2g脑溢安浸膏和 4d 7次给药 (1g/次 ,2次 /d) ,于不同时间心内取血用HPLC测定大黄酸含量 ;HPLC条件 :C18柱 ,以 0 .1 %磷酸 -甲醇 (3 0∶70 )为流动相 ,紫外检测波长 43 5nm。结果 单次与多次给药均在 1h给药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 ,但单次给药血药浓度迅速下降 ,而多次给药可维持较长时间的血浓平台。大黄酸在 0 .0 3 2~ 4.8mg·L-1范围内呈线性 ,r=0 .999,阴性无干扰 ,精密度RSD为 1 .83 % ,加样回收率为 96.9%。结论 检测方法简便、灵敏、准确、稳定 ;本品以每日 2次 ,连续给药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康艾注射液单次给药对大鼠体内多西他赛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中、低联合用药组,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多西他赛注射液,高、中、低联合用药组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康艾注射液(5.4、3.6、1.8 mL/kg)5 min后,尾静脉注射多西他赛注射液,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样品经处理后,HPLC测定并计算多西他赛血药浓度,DAS2.0软件计算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多西他赛与康艾注射液合用后,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与单独注射多西他赛相比,低剂量组的t1/2γ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组的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剂量康艾注射液可能影响多西他赛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而高、中剂量则对多西他赛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硝苯地平血浆药物浓度,研究硝苯地平缓释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次给药口服受试制剂(T)与参比制剂(R)30mg,1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多次给药口服T与R30mg,所测血药浓度及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经生物等效性分析,在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条件下,两制剂在吸收程度方面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7.
袁政  吴勇  鲍恩虎  张立栋  陈向阳 《西部医学》2023,35(8):1158-1162
探究氨甲环酸(TXA)多次静脉给药在后入路腰椎内固定融合术中对炎症和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9年3月—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行腰椎内固定融合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单次给药组和多次给药组,每组30例。对照组切皮前30 min静脉输入生理盐水250 mL一次;单次给药组手术切皮前30 min静脉输入TXA 15 mg/kg一次;多次给药组切皮前30 min静脉使用TXA 15 mg/kg,切皮后3、6和9 h再分别追加使用TXA 15 mg/kg一次。分析患者术前、 术后1、3和7 d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 和IL-6]和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以及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术后48 h引流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红细胞输入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单次与多次给药组术后1、3 d WBC、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多次给药组WBC、CRP、IL-6水平低于单次给药组(P<0.05);术后7 d时3组患者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与多次给药组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单次与多次给药组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与多次给药组术后1、3 d DD和FDP水平都低于对照组(P<0.05),单次与多次给药组DD和F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3组患者DD和FD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3、7 d APTT和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与多次给药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多次给药组隐性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单次给药组(P<0.05)。单次与多次给药组手术时间和异体血红细胞输入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单次和多次给药组手术时间和异体血红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给药组自体血回输量小于对照组和单次给药组(P<0.05)。3组患者术后1、3、7 d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内固定融合术中多次静脉使用TXA可以进一步减少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同时减少纤溶因子的释放,但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戊己胃漂浮缓释片对无水乙醇致家兔胃黏膜损伤的病理改变,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戊己胃漂浮缓释片低剂量组、戊己胃漂浮缓释片高剂量组、戊己丸组、西咪替丁组,每组各6只。连续给药12d,采用无水乙醇法致家兔胃黏膜损伤为模型,测定溃疡指数及病理损伤程度,并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NO、SOD、MDA及胃组织中PGE2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无水乙醇型胃溃疡家兔的溃疡指数,升高家兔血清NO、SOD及胃组织PGE2的含量,降低血清MDA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己胃漂浮缓释片对无水乙醇法致家兔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O、SOD、PGE2、MDA等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脉冲释药系统被定义为按预定的模式迅速而短暂地释放定量药物,并且能迅速停止释放药物的给药系统.该系统不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而是按照需要和预定的时间单次或多次释放足够的药物,提供有效的血药浓度,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布洛芬对映体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健康自愿者单次和多次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后布洛芬对映体[S-(+)-布洛芬(S-IBP)和R-(-)-布洛芬(R-IBP)]的药动学.方法 8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和多次口服300 mg布洛芬缓释胶囊后,测定布洛芬对映体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用DAS 2.0药动学程序进行室模型的拟合,求出药动学参数,比较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布洛芬消旋体、S-IBP和R-IBP间各药动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8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和多次口服300 mg布洛芬缓释胶囊后,布洛芬消旋体及其对映体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权重系数为1/C~2.健康人单次口服布洛芬消旋体后,体内S-IBP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和C_(max)均较R-IBP大,消除率(CL/F)较R-IBP低,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洛芬对映体体内代谢过程存在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