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动态检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探讨CRP对AP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根据Ranson评分及CT分级评定将33例AP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pancreatitis,MAP)组15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18例;SAP组中有并发症者4例,无并发症14例。采用全自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33例患者入院后第1、3、7、14天外周血CRP的水平,同时检测12名健康人CRP作为对照。结果:AP患者入院时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入院1周内SAP组CRP水平高于MAP组(P<0.01),SAP组有并发症者CRP高于SAP组无并发症者(P<0.01),SAP患者CRP水平高峰值在病程的第3天。结论:动态监测CRP水平可作为AP严重程度评估、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个独立的衡量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MRCP对比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后胰胆管汇合夹角的变化。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本院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7例,同一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MRCP检查,根据纳入标准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前,B组为治疗后。按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将所有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采用两配对t检验对A组和B组的胰胆管汇合夹角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MAP和SAP在治疗前、治疗后的胰胆管汇合夹角。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胰胆管汇合夹角平均值(63.36±16.17)°,治疗后胰胆管汇合夹角平均值(63.11±15.74)°,A、B两组胰胆管汇合夹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AP和SAP的胰胆管汇合夹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61.29±16.69)°和(66.58±15.01)°;治疗后MAP和SAP的胰胆管汇合夹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61.06±16.30)°和(66.31±14.47)°。结论: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胰胆管汇合夹角没有明显变化,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胰胆管汇合夹角大小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78例SAP成年患者根据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水平分为高IAP组(≥15 mmHg)和对照组(<15 mmHg),比较分析两组间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评分、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 评分)、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等发生情况及28、60 d 死亡率。结果:高 IAP 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SOFA分值较对照组高(P<0.05),高IAP组患者的急性肾损伤发生例数及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rapy,CRRT)治疗例次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28 d及60 d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IAP组患者死亡率高。结论:腹内压监测有助于评估SAP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血清新喋呤检测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时血清新喋呤及其他巨噬细胞激活的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变化,探讨血清新喋呤与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评价新喋呤对SAP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警价值.方法 AP患者77例,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SAP和MAP两组:SAP组32例,MAP组45例;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于发病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新喋呤、IL-6、TNF-α含量.结果 SAP患者血清新喋呤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MAP患者(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L-6含量在SAP组及MAP组中均显著升高(P<0.01);MAP患者、S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重症组中死亡与存活者之间血清新喋呤水平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与病情危急程度相关.新喋呤诊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9%、92.6%和92.2%.结论 SAP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升高,说明SAP时细胞免疫系统激活程度较MAP时加重,新喋呤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检测SAP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有助于协助诊断MODS的发生,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对早期采取措施、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法(CBP)与间歇性血液净化法(IH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SAP合并ARF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患者各38例。为 A组患者釆用CBP方法进行治疗,为B组患者釆用IHD方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A组患者治疗持续的时间、少尿期持续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B组患者(P<0.05)。 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应用升压药物的比率均比B组患者低(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釆用CBP法与IHD法治疗SAP合并 IHD均具有显著的疗效,釆用CBP法能够更好地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更适用于有全身炎性反应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过程中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08年3月—2011年4月收入院的5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39例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血淀粉酶、白细胞、血钙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并发MODS和中转手术的比例比对照组低,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明显的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减少严重并发症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姚玉霞  徐宝宏  王乐 《北京医学》2012,34(6):475-47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菌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SAP并发菌血症患者,同时选取26例3次以上血培养均为阴性的SA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的细菌谱构成及药敏结果、治疗经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SAP患者并发菌血症,主要细菌:大肠埃希菌(30.8%)、鲍曼/溶血不动杆菌(23.1%)、粪肠球菌(15.4%)。26例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5例(57.7%),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13例(50.0%),并发其他部位感染15例(57.7%)。随访3个月死亡11例(42.3%);对照组并发ARDS4例(15.4%),MODS3例(11.5%),死亡3例(11.5%),并发其他部位感染6例(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并发菌血症常同时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其MODS及ARDS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经胃管和鼻空肠管不同途径给予中药清热活血通里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 SAP患者35例随机分为A组(15)和B组(20),在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胃管注入清热活血通里中药煎剂,B组给予鼻空肠管注入清热活血通里中药煎剂,观察患者住院7 d、14 d时APACH-Ⅱ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呕吐发生率.结果 治疗7 d时B组APACH-Ⅱ评分较A组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14 d时A组与B组APACH-Ⅱ评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或P<0.01);B组CRP、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A组有明显缩短(P<0.05);B组呕吐发生率较A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鼻空肠管途径应用中药清热活血通里剂能更有效地控制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全身炎症反应,缩短病程,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口服益生菌制剂金双歧(2.03/d),观察患者发热,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下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t=5.017,P<0.05)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χ2=11.943,P<0.01),平均住院时间(t=5.496,P<0.01)明显缩短。结论:早期应用益生菌辅助治疗SAP,可改善其病程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我院中心ICU自2003年12月—2006年2月间,用CBP治疗30例MODS合并ARF患者,分为存活组(A组,19例)和死亡组(B组,11例),分别进行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CBP距ARF和尿量<0·5ml/kg·h时间、血PH、HCO3-、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等指标的比较。结果19例救治成功,11例死亡,死亡率36·7%;治疗后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组氧合指数增高(P<0·05),其他生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治疗前B组受损的器官数明显多于A组(P<0·05),且B组距ARF和尿量<0·5ml/kg·h时间明显高于A组。结论MODS中器官损害数多的患者病死率高。对MODS合并ARF患者及早进行CBP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重症胆管炎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复制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引发的急性肺损伤(ALI)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胆总管远端结扎,近端注入菌液并封闭的方法,造成大鼠ACST后观察肺功能及病理形态改变。结果:实验组PaO2/FiO2下降;肺系数升高,肺含水量增加;光镜可见充血、水肿、粒细胞浸润和透明膜。结论:此模型符合ALI诊断标准及动物模型的考察指标,说明本模型是成功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法 以2002年l2月至2003年3月,我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院临床诊断SARS并ARDS的12例患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呼吸机通气模式、糖皮质激素、深度镇静等方面的应用。结果 压力控制模式(PCV)优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及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早期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死亡率,深度镇静可减少气胸出现。结论 PCV模式通气,早期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深度镇静治疗SARS并ARDS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该院7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UTI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以评价其疗效.结果使用UTI治疗急性胰腺炎,与对照组相比,腹部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缩短,痊愈率达76.9%,对照组为51.4%,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UTI可明显缓解胰腺炎的临床症状、抑制胰酶、减轻炎性介质对胰腺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确诊的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胆囊炎病例为病例组,140例SAP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筛选各项资料风险相关性,得到显著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脂、Balthazar’CT评分、APACHEⅡ评分、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输血、手术等12个变量影响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721)、生长抑素时间(OR=1.659)、EN持续时间(OR=1.562)、输血(OR=6.230)为并发急性胆囊炎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APACHEⅡ评分越高、生长抑素使用时间越长、EN持续时间越长、使用激素,其并发急性胆囊炎的风险性就越大,重视其参考价值,对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胆囊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银霞  吴荷花  张国华  齐晓飞  张哲林 《北京医学》2017,(11):1142-1145,1149
目的 分析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患者临床和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并与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ies,AIDP)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AMAN患者,Hughes评分3~6分,选择同期住院的Hughes评分3~6分的AIDP患者30例,对2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AMAN患者年龄<50岁,病前腹泻多见.AMAN电生理特点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正常,下肢腓总神经远端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延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轻度减慢,余神经DML及MCV均正常;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明显降低,F波潜伏期正常,F波未引出比率高.AIDP患者电生理特点为,SNAP波幅及SCV均降低,运动神经DML延长,MCV减慢,下肢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结论 AMAN为单纯运动神经受累,感觉神经正常,运动神经以轴索损害为主,电生理表现为CMAP波幅明显降低,可伴有传导阻滞,F波未引出比例高.AIDP既有运动神经的受累,又有感觉神经的受累,电生理表现为SCV和MCV减慢,DML延长,F波出现率降低,F波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AMI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84例同时给予辛伐他汀20~40 mg,1次/天,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存活出院率,并随访1年.结果 治疗组存活出院率、1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次心性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AMI能够改善预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开秀  简华刚 《重庆医学》2007,36(4):335-337
目的 探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过程中两类炎性介质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0mg/kg)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用放射免疫(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各时相点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TNF-α、IL-8、IL-10 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同时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进行肺湿/干重比(W/D)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LI组各时相点小鼠肺组织中3种炎症因子水平及W/D值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峰值时间:TNF-α为4h,IL-8为2h,而IL-10为8h.结论 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相继发生了促炎反应和抗炎反应,促炎/抗炎失衡,炎症反应失控,可能是内毒素肺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积雪草苷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保护效应。方法5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模型、溶媒、积雪草苷(5、15、45 mg/kg)7组,每组8只。LPS(2.5 mg/kg)气管滴注造ALI模型,24 h后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肺湿质量/干质量值;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后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BCA法检测其蛋白的量;化学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积雪草苷各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减轻LPS所致ALI模型肺组织病变情况,减轻肺水肿,减轻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抑制蛋白渗出。抑制肺组织中MPO活性。结论积雪草苷对LPS诱导ALI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a acute pancreatitis,HLAP)发病率逐年上升,因其自身特点,临床治疗具有特殊性。本文主要从降脂药物、低分子肝素与胰岛素的应用、血液净化、连续区域动脉灌注、改善微循环、基因治疗及免疫治疗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HLAP相关研究作一综述,其中积极的降脂治疗是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利弊,以便制订更科学的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疗效。方法:通过对本院近18年来1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65例,其中早期手术39例,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69.2%及48.7%。延期手术26例,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42.3%及34.6%,非手术治疗82例,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40.2%及29.3%。结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对SAP均有其利弊,不能片面夸大非手术治疗的作用而忽视手术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对无明显手术指征的病例先行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密切观察,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要把握手术时机,适时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