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糖膳食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口服糖耐量(OGTT)实验筛查出孕24—28周、糖代谢异常孕妇106例,其中来营养科就诊51例孕妇为低糖饮食组,予以低糖饮食疗法;来产科分娩者56例为非低糖饮食组,只例行常规检查。观察两组孕妇体重变化、孕妇孕产期并发症、胎儿出生情况,低糖饮食组记录膳食调整前后膳食三大产热营养素摄入变化。结果低糖饮食组孕妇孕29周~分娩体重增长(3.32±3.98)kg,巨大儿发生率5.88%,明显低于非低糖饮食组的孕妇体重增长[(7.12±3.01)kg],巨大儿发生率(23.21%)(P〈0.01,P〈0.05)。结论低糖膳食可以改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的体重增长速度及巨大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孕前体质指数(BMI)和不同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建卡产检的孕妇,排除内、外科合并症和代谢异常性疾病,测量身高、记录孕期体重、回顾的孕前体重和妊娠期糖尿病检测结果。跟踪分娩时体重和分娩结局。随访登记完善并且单胎分娩的孕妇共1930例。结果孕前BMI对妊娠糖尿病发生有明确影响,孕前BMI≥24kg/m2时孕妇妊娠糖尿病发生率为10.48%,明显高于孕前BMI<18.5和18.5~23.9的孕妇(P<0.01或P<0.05)。孕期体重增加≥15kg组与<15kg组妊娠糖尿病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前BMI对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有明确影响,未发现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糖尿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体质量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分娩的孕产妇64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体质量将新生几分为低体质量儿、正常体质量儿及巨大儿,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6489例孕产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发生率为9.77%(634/6489)。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DCP、早产、孕前BMI〈18.5kg/m2、孕期增重〈12kg及吸烟是新生儿发生低体质量的危险因素;HDCP、孕前BMI〉24kg/m2及孕期增重〉16kg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结论]HDCP、早产、孕前BMI、孕期体质量的变化及吸烟是影响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并发子痫前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娩的18624例孕妇中发生子痫前期孕妇临床资料.结果18624例孕妇中发生子痫前期1397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465例.465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中58例并发子痫前期,列为A组,其余407例无并发子痫前期发生,列为B组.A组孕妇糖代谢异常诊断时孕周较B组早,分娩前体重指数(BMI)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异常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12.5%(58/465),所有孕妇中子痫前期发病率7.5%(1397/18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糖代谢异常类型GIGT、GDM、DM的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别为7.2%、12.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空腹血糖、2h血糖、3h血糖及HbA1c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未得到控制或疗效欠佳者子痫前期发病率17.8%(35/197),血糖得到控制或疗效满意者子痫前期发病率8.6%(23/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bA1c和高血压是引起子痫前期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代谢异常及其程度与子痫前期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孕期内对血糖的控制能减少妊娠糖代谢异常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值与新生儿体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395例足月初产孕妇身高、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情况的数据,评价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值与新生儿体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按孕前体重指数将观察对象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BMI18.5~24.9 kg/m2),超体重组(BMI≥25.0 kg/m2);按孕期体重增加值11.0kg、11.0~17.9 kg、18.0~24.9 kg、≥25.0 kg将观察对象分为四组;按出生体重2500 g、2500~3999 g、≥4000 g将观察对象分为低体重出生组、正常体重出生组、巨大儿组;按产前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水平将观察对象分为正常组及高血压组。结果①不同孕前体重指数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孕期体重增加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期体重增加值增大,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应增加。③不同孕前体重指数组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体重增加组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前体重指数增加及孕期体重增加值增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加。结论合理调整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加体重,可以在保持新生儿体重正常的情况下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重孕妇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系统产检并分娩的500例单胎孕前体重指数(BMI)超重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修订的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指南作为孕妇分组的标准。根据孕前BMI的不同分为低体重组(BMI18.5)、正常BMI组(18.5≤BMI≤24.9)、超重组(25≤BMI≤29.9)和肥胖组(≥30)。超重组孕期总增重范围(7-11.5Kg)。超重组按照孕期增长幅度再分为体重增长不足、体重增长正常和体重增长过多组,并记录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产后出血的人数,并计算其发生率。结果体重增长≥11.5kg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体重增长不足组及体重增长正常组(P0.05)。三组对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孕妇妊娠期体重增长过多将增加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孕前及孕期宣教、控制孕期体重及营养干预,将会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单位为kg/m2)分组的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按期完成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2018版《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提出孕前及孕期体质量增加建议,将样本分为四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各组按其不同总增长幅度再分为体重增长不足、体重增长正常和体重增长过多组,记录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产后出血的人数,并计算其发生率。结果孕前低体重及正常体重组的孕妇孕期不同体重增长范围与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孕期不同体重增长范围与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组的孕妇孕期体重不同范围的增长致分娩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肥胖组的孕妇孕期体重不同范围的增长致分娩后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超重组、肥胖组孕前BMI数值过高、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均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淙  罗靖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948-1949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从2 056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中,筛选建立完善孕期档案并符合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的孕妇13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从正常体重孕妇中抽取3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肥胖及正常体重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产程以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总产程、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胎吸助产率、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围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均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和增高了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42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前BMI情况,将孕妇分为消瘦组(BMI<18.5 kg/m 2)、正常组(BMI 18.5 kg/m 2~<25.0 kg/m 2)、超重、肥胖组(BMI≥25.0 kg/m 2)。根据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的孕期增重标准将孕妇分为增重不足组、增重正常组、增重过多组。比较不同组别的妊娠结局,并观察调整孕期增重范围后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超重、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及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较高,其中3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及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重过多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巨大儿及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其中3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及巨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肥胖预测早产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为0.712,预测效果尚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过度预测巨大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4,预测效果尚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正常范围孕期增重值调整为10.5~15.0 kg时,增重正常组妊娠期糖尿病、贫血、产后出血和巨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孕前BMI超重和孕期体质量增长异常均会增高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可预测孕妇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产科门诊18≤体重指数(BMI)〈24的1398例孕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将孕期体重增长〈9kg185例孕妇设为A组,9kg≤体重增长〈18kg601例孕妇设为B组,体重增长≥18kg612例孕妇设为C组。统计3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产后巨大儿、手术产的发生率。结果:体重增长≥18kg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巨大儿、手术产的发生率均高于体重增长〈18kg的孕妇(P〈0.05)。结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会增加孕期并发症的发生,故应加强孕期营养健康教育,使孕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体质量、降钙素原(PCT)与孕期血糖的相关性。【方法】375例孕妇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组238例、超重组105例和肥胖组32例;按PCT浓度分为低浓度组360例、中浓度组88例和高浓度组18例,对三组孕妇进行血糖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空腹血糖(FPG)异常、PCT异常、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异常和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均随孕妇体重升高、PCT浓度升高呈增加趋势,不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均P<0.01);孕前 BMI与 PCT呈正相关(r=0.66,P<0.01)。【结论】孕妇体重、PCT与孕期血糖密切相关,孕妇体重与PCT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体质量增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常规产检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水平将其分为低体重组12例、正常体重组45例、超体重组28例、肥胖组15例,并根据孕期体质量增幅分为≤12.5 kg、12.5 kg两个组段。分析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加与GDM发病情况的关系。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体重组及肥胖组GDM发生率分别为8.33%、22.22%、53.57%、80.00%,GDM发生率随BMI的增加而升高,P0.05;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与BMI相关系数r分别为0.131 1、0.266 9、0.226 4,P0.05;除低体重组外,在同等BMI范围内,孕期体质量增幅12.5 kg孕妇的GDM检出率显著高于孕期体重增幅≤12.5 kg的孕妇,P0.05;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加与GDM的发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51 1、0.160 7,P0.05。结论: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加与GDM的发生呈正相关,孕前超重及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均可增加GDM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前、孕期体质量与产科并发症、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2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体质指数(BMI)将其分为偏瘦组49例、正常组98例、超重组83例,并根据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比较各组孕妇妊娠相关并发症与妊娠结局。结果不同孕前体质量在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体质量增长在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孕前体质量及孕期体质量增长孕产科并发症、妊娠结局紧密相关,孕前孕妇体质量BMI控制在18.5~24 kg/m^2最佳,体质量增加控制在7~15 kg最佳,孕期建议孕妇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控制体质量增长,以降低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前体重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747例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行前瞻性调查研究,根据产前体重指数(BMI)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BMI〈26 kg/m2),B组(26 kg/m2≤BMI〈28 kg/m2),C组(28 kg/m2≤BMI〈30 kg/m2),D组(BMI≥30 kg/m2),比较各组间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产前体重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产程阻滞、难产剖宫产呈增高趋势(P〈0.001,P〈0.05),产前BMI≥28 kg/m2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产前BMI≥30 kg/m2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阻滞、难产剖宫产危险因素;产前体重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BMI与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呈正相关(P〈0.001)。结论:对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适当控制,有利于降低产前体重,减少产科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建议最佳产前BMI〈28 kg/m2,最高不应≥30 kg/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基于孕前体质指数(BMI)的孕期增重指导作为干预手段,探讨孕前BMI与孕期增重对胎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对照研究,将上海市闵行区两家医院产检孕妇9 018例非随机地分为干预组(4899例)和对照组(4 119例)。干预组给与研究对象孕期增重适宜范围的指导;对照组按原来标准产前检查进行,不开展任何关于孕期增重方面的指导。比较两组婴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偏瘦组(BMI18.5 kg/m2)和超重组(BMI≥24 kg/m~2)的巨大儿发生率分别是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 kg/m~2)的0.711、1.555倍。母亲的怀孕年龄每增加一岁,其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增加3.7%。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风险会降低17.1%;孕周每增加一周,巨大儿发生率增加9.1%。孕期增重指导的干预手段可明显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干预组巨大儿的危险度是对照组0.836倍(95%CI:0.67~0.99)。结论巨大儿与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期增重、孕周及产次有关。基于孕前BMI的孕期增重指导可降低巨大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和出血量及母婴并发症为目的,基于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得出研究区域内人口相对应的孕期适宜的增重范围。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和闵行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卡并住院分娩的孕妇,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区域电子随访系统收集孕期体重变化、妊娠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数据。以回顾性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上海闵行地区人群中,基于孕前体质指数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结果上海市闵行地区的妊娠妇女巨大儿发生率为8.73%,结合三大不良妊娠结局得到新生儿适宜出生体重介于2 900~3 499 g之间。孕前BMI低于18.5的偏瘦型妇女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为10~17 kg;孕前BMI介于18.5~23.9之间的正常体形的孕妇孕期适宜增重宜控制在8~15 kg;孕前BMI大于等于24的超重孕妇孕期增重最好能控制在7~15 kg之间。结论推荐偏瘦、正常和超重孕妇的妊娠期适宜增重范围分别为10.0~17.0kg、8.0~15.0 kg和7.0~15.0 kg。孕期增重控制在相应的适宜范围内,有利于获得最佳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青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972-974
摘要: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孕期增重指数(ΔBMI)、与妊娠结局关系。 方法 将512例在我院进行产检并足月分娩单胎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A组(20~25):246例、B组(<20):152例、C组(25~30):94例、D组(>30):20例,并随访其妊娠结局。 结果 (1) 孕期平均体重增加17.5±5.0kg。(2)巨大儿发生与孕前体重指数无关;当孕期体重增加>18kg(P=0.05),或ΔBMI≥7(P<0.0005)时,巨大儿发率显著增高。(3)B组GIGT、GDM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7;P<0.0005)。(4)妊高征发生与孕前体重指数明显相关,高于标准体重组妊高征发生明显增加;体重增加>18kg,或ΔBMI≥8时妊高征发生率增加;正常与B组体重增加>23或ΔBMI≥9时妊高征发生率明显增加。(5)高于A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P<0.0005),因产程异常行剖宫产比例明显增加(P=0.001;P<0.0005) 。B组羊水过少发生率增加。 结论 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指数与巨大儿、妊高征、GIGI、GDM、剖宫产率有密切关系,控制孕前、孕期体重可以得到良好妊娠结局。 [关键词] 体重指数 体重增长 孕期增重指数 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糖代谢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我站接受治疗的85例GDM孕妇,观察所有入选者产后42天时糖代谢转归情况,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可能影响GDM孕妇产后糖代谢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GDM患者产后糖代谢转归异常与年龄、分娩孕周、产后喂养方式无关(P0.05);GDM患者产后糖代谢转归异常与糖尿病家族史、胰岛素抵抗情况、孕前体重指数、孕期胰岛素使用情况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糖尿病家族史、有胰岛素抵抗、孕前体重指数高水平、孕期未使用胰岛素是GDM患者产后糖代谢转归异常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GDM患者产后糖代谢转归异常发生率较高,有糖尿病家族史、有胰岛素抵抗、孕前体重指数高水平、孕期未使用胰岛素是GDM患者产后糖代谢转归异常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减少产后糖代谢异常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阴道分娩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按期完成产前检查的,年龄20-35岁之间,初产妇,无孕前合并症并分娩的28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期体重指数将样本分为三组:低体重组(BMI<18.5)、正常体重组(18.5≤BMI<25)、超重组(BMI≥25),记录并比较各组产后血红蛋白浓度、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24h出血、产间发热发生率等。【结果】孕前低体重组相较于另外两组更容易发生产后贫血(P<0.05);超重组产后出血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三组间产间发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研究体重过低及超重均有可能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110例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住院分娩孕妇,均行产前检查。根据孕妇体重指数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5例孕妇体重指数(BMI)≥24作为观察组,另55例孕妇体重指数(BMI)为正常范围(18.5--24)间作为对照组;再依据孕期体重指数的增长幅度分为三组:孕妇体重指数(BMI)增长幅度〈4作为一组,孕妇体重(BMI)增长幅度在4"6间作为二组,孕妇体重(BMI)增长幅度〉6作为三组;观察并分析不同分组孕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体重指数BMI≥24)孕妇的妊娠不良结局在巨大儿、妊高症、GDM、产后出血、剖宫产及切口愈合不良等方面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正常体重),两组相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幅度过度者,其剖宫产、巨大儿、GDM、妊高症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明显增高,三组相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孕妇控制孕前体重并监测和控制孕期体重的增长幅度,可明显改善其妊娠的不良结局,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