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07-111
目的通过"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再运用肌骨超声观察治疗前后的积液指数与滑膜厚度变化情况以及膝关节周径、疼痛视觉评分(VAS),进而为"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推拿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并使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对其开展治疗,治疗期间密切留意患者膝关节病情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经过手法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评分(VAS)及肌骨超声下测量的患者膝关节积液和关节滑膜组织厚度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测量膝关节周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VAS评分优于治疗前。治疗前患者膝关节周径(406.307±44.157)mm,治疗后(388.260±42.130)mm,治疗后周径小于治疗前。肌骨超声下显示关节积液量治疗后较前减少。从滑膜组织增厚情况来看,患者经过治疗后滑膜厚度减少。结论 "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能有效减少膝关节积液量及关节滑膜厚度,从而改善膝关节肿胀,减轻膝关节疼痛,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129-133
目的评价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改善屈曲挛缩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合并屈曲挛缩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其中男19例、女61例,年龄47~74岁,平均(60.54±8.12)岁。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周期12周。随访52周,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躯体功能(WOMAC-PF)、自我效能(OA-SES)。采用手持式压痛仪测定膝关节后方压痛阈值。结果共67例患者完成随访。在第12周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WOMAC-PF、OASES、压痛阈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第52周随访,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仅有14%患者仍存在屈曲挛缩,而对照组屈曲挛缩病例达到60%(P0.05)。此外,膝关节后方压痛阈值与膝关节屈曲挛缩严重等级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屈曲挛缩型膝骨性关节炎,其近期止痛效果与塞来昔布相似,但其改善屈曲挛缩的远期效果优于塞来昔布。  相似文献   

3.
唐君  韩金生 《浙江医学》2020,42(14):1539-1542
目的观察夹胫推肘牵膝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并确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采用夹胫推肘牵膝手法,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常规推拿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和膝关节屈曲挛缩等级变化,同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WOMA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WOMA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僵硬、日常活动程度以及日常活动难度4小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治疗组4小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屈曲挛缩等级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46%和9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胫推肘牵膝手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等级方面具有优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Hyalgan与Synvisc对兔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并作出作出评价。方法将18只实验兔以单侧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制作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2周随机分成Hyalgan治疗组(A组)、Synvisc治疗组(B组)、对照组(C组)。A组予Hyalgan0.2ml,B组予Synvisc0.2ml,C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0.2ml,均行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4周。术后10周处死3组动物,取关节软骨行大体观察和显微镜下组织学观察,Mankin法评分。结果兔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A组和B组均明显轻于C组(P〈0.05),而B组又明显轻于A组(P〈0.05)。结论分子量较大的透明质酸制剂Synvisc对兔膝骨关节炎近期治疗效果优于Hyalgan。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主要采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手法配合针刺(取穴犊鼻、阳陵泉、阴陵泉、膝阳关、血海等)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结果:治愈42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3%。结论: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手法配合针刺能有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痛点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膝骨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分成3组:A组予膝关节周围压痛点注射配制药液治疗;B组予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C组予局部痛点注射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3组均为每周1次,连续4次。结果4周后,c组HSS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B组(P〈0.05);A、B、C组膝关节AROM度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但在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的模型,了解膝关节腔注射三氧对骨性关节炎软骨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即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20μg/ml三氧治疗组(c组),40μg/ml三氧治疗组(D组),60μg/ml三氧治疗组(E组)。采用Videman法对B、c、D、E组家兔进行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复制。造模6周后将空气1ml注入B组家兔左膝关节腔内作为对照,将20、40、60μg/ml浓度的三氧1ml分别注入C、D、E组兔左膝关节腔内,每3d1次,治疗2次后,处死动物,观察兔膝关节软骨形态学变化及进行病理积分统计。结果B组肉眼外观及病理显示关节软骨有明显破坏,病理积分较A组明显升高(P〈0.01),C、D两组病理改变较B组显示关节软骨有所修复,病理积分较B组降低(P〈0.05),E组与B组比较病理改变无明显变化,病理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40μg/ml浓度的三氧关节腔注射可促进早期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修复,有利于减轻及阻止骨性关节炎的发展;而60μg/ml浓度三氧关节腔内注射对已损伤的软骨无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紫康膝冲剂对大鼠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丹紫康膝组,西药组,模型组,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予以改良Hultll造模法造成大鼠膝骨性关节炎模型,于造模6周后对各组进行干预,干预4周后肉眼观察大鼠膝关节大体形态,抽取关节液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TUNEL法检测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率。结果肉眼观察下见模型组造模膝关节软骨明显退变,局部溃疡,关节边缘增生,正常组膝关节软骨光滑润泽,丹紫康膝组和西药组可见造模膝关节有新生软骨生成;膝关节滑膜液NO含量正常组较其余3组低(P〈0.05),丹紫康膝组和西药组NO含量较模型组低(火0.05);丹紫康膝组和西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丹紫康膝组、西药组、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均较正常组高(P〈0.05)。结论丹紫康膝冲剂能降低大鼠膝关节关节液NO含量.从而抑制由N0介导的关节软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唐君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3):153-156
目的:探讨夹胫推肘牵膝手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间接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使用夹胫推肘牵膝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80.43%),观察组WOMAC评分为(25.62±3.04)分,低于对照组的(36.54±3.62)分,观察组VAS评分为(1.36±0.34)分,低于对照组的(3.84±1.13)分,观察组IL-1为(114.13±24.39)ng/L,低于对照组的(136.45±25.28)ng/L,观察组TNF-α为(323.02±45.72)ng/L,低于对照组的(361.21±61.53)ng/L,观察组MMP-3为(77.21±8.13),低于对照组的(106.59±9.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胫推肘牵膝联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相比于单独使用温针灸具有更为良好的疗效,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膝功能。  相似文献   

10.
改良Hulth模型复制膝不同时期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改良Hulth法造模后不同时期兔膝关节的大体和病理特点及对各期血清NO含量和软骨细胞凋亡的检测.研究其复制不同时期骨关节炎的可行性,并探讨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组.将其右膝关节作为实验侧,作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内侧半月板切除,左膝作为对照侧。分别于造模后2,6.10,14周时观察膝关节的大体和组织病理学特点,采用Mankin评分进行评定。检测血清NO含量和软骨细胞凋亡率。结果:对照各组各时间点Mankin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各组与对照组,造模各组间Mankin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正常组和造模2周组与造模6周、10周、14周组血清NO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造模6周、10周及14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O.05);经x^2检验各时间点软骨细胞凋亡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改良Hulth模型14周内可以成功复制膝不同时期骨关节炎,造模2周即有早期骨关节炎改变,6周为中期,10周为晚期,14周为极晚期骨关节炎改变。血清NO造模6周前急剧升高,后进入平台期。而随着病理分级进展,软骨凋亡率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同时采取玻璃酸钠和熏洗方的治疗手段,探究这种联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0名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40人采用玻璃酸钠加熏洗方联合治疗,对照组40人仅用单纯的玻璃酸钠治疗,对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使用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过5周时间的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理膝关节疼痛缓解人数为40(100%),超过对照组的25(62.50%)人,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且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膝关节功能正常的患者有35(87.50%)人,对照组仅有21(52.50%)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与熏洗方联合应用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比单用玻璃酸钠具有更好的效果,且经过治疗后膝关节在功能使用方面更灵活,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三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1例40膝,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膝。实验组使用40μg/ml医用三氧行膝关节腔内注射,连续3周,继以玻璃酸钠注射,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行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连续5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ROM和Lysholm关节功能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和跛行3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40μg/ml联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KOA较单纯注射玻璃酸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推拿手法和针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优化本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推拿组各60例。针灸组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推拿组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采用WOMAC评分量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以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针灸组疼痛得分为(71.52±36.81)分,僵硬得分为(32.94±31.06)分,关节功能得分为(286.33±208.92)分;推拿组疼痛得分为(83.39±42.73)分,僵硬得分为(21.17±36.54)分,关节功能得分为(292.46±213.48)分。两组患者的疼痛和关节功能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针灸组僵硬得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拿组僵硬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疼痛和关节功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拿组僵硬得分显著低于针灸组(P〈0.05)。治疗4周后,针灸组疼痛得分为(43.86±35.31)分,僵硬得分为(13.69±12.32)分,关节功能得分为(179.41±165.18)分;推拿组疼痛得分为(51.79±42.68)分,僵硬得分为(11.52±10.74)分,关节功能得分为(195.39±158.92)分。两组患者疼痛、僵硬以及关节功能的得分显著低于治疗2周后(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疼痛、僵硬以及关节功能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针灸疗法,推拿手法治疗关节僵硬起效更快,两种疗法均可有效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情,长期疗效相当,是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脑中频药物导入联合CPM机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将纳入的研究对象120例分为电脑中频药物导入联合CPM组(A组)40例,CPM治疗组(B组)40例,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组(C组)40例。以膝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为指标进行临床观察,并于治疗后三周进行观察,记录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脑中频药物导入联合CPM组均优于另外两组。结论:电脑中频药物导入联合CPM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性研究关节间隙狭窄( mJSN)的骨性关节炎( OA)患者中半月板的位置、形态与胫骨平台覆盖面大小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单个膝关节原发性OA,选择标准为:双侧频繁性疼痛,国际骨性关节炎研究学会( OARSI )内侧关节间隙评级1~3级,而在对侧无关节间隙狭窄,在任一关节外侧无间隙狭窄。行冠状位3.0T核磁共振图像( MRI)后,通过OARSI内侧间隙评级进行分组,分为mJSN1组及mJSN2/3组。通过MRI对胫骨平台和半月板进行三维立体定量分析,使用膝骨性关节炎分数( MOAKS)对半月板的挤压情况进行半定量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mJSN1组中,内侧胫骨平台覆盖范围为36%±9%,而在对侧无间隙狭窄的膝关节为45%±8%;mJSN2/3组中,内侧胫骨平台覆盖范围为31%±9%,而在对侧无间隙狭窄的膝关节为46%±6%( P均<0.001)。伴有mJSN的膝关节表现出更大的半月板挤压和损害,但在半月板体积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胫骨平台外侧覆盖面及外侧半月板形态或位置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伴有mJSN的胫骨平台内侧的半月板覆盖范围大幅减少,导致了关节软骨机械保护的减少,可能是mJSN的关节软骨磨损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盘龙七片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治14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盘龙七治疗组和双氯芬酸钠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口服盘龙七片,1次3片,每日3次;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25mg,1次1粒,每日3次。连续治疗6周。疗程结束后评定其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及关节压痛、平地行走痛、静息痛、晨僵等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在关节压痛、平地行走痛、静息痛、晨僵等症状体征方面均有改善,患者外周血IL-6、TNF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盘龙七片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早期功能训练指导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即采用持续膝关节被动运动(CPM)机进行辅助性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康复早期实验组和对照组膝关节ROM均有明显的增加(P〈0.05),但实验组在术后2周至8周膝关节RO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康复中长期膝关节功能恢复LKS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LK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康复中长期站立平衡性BB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制动易发生膝关节僵硬影响康复效果,术后早期实施膝关节辅助性训练指导,有助于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膝关节僵硬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