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丽红 《中外医疗》2014,33(1):143-143,14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护理后进行相关指标统计并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时肢体功能和生活功能评分均值(9.01±1.22)分,护理后半年时肢体功能和生活功能评分均值(12.3±2.0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评分结果(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符鲲  宋涛 《当代医学》2013,(31):142-143
目的探讨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偏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午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患者均合并上肢偏瘫,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息者仅给予上肢强制运动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诒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FMA评分[(53.46±12.97)分、(3846±13.14)】及Barthel评分[(67.25±14.33)分、(48.52±13.86)分】均较康复治疗前[EMA(28.59±11.24)分、(28.71±11.45)分;B&rthel(36.52±12.05)分、(37.03±13.20)分】升高,但研究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洪永锋  钱红 《安徽医学》2008,29(6):687-689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技术加经络导平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早期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对来自我院神经内科的4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筛选,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因脑卒中复发退出3例,余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研究组采用综合康复技术加经络导平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综合康复技术治疗。两组患者在脑卒中急性期均已接受良姿位摆放等康复护理,急性期后即进入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前及3个月后,运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综合评定康复疗效。各项得分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结果比较;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前后结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得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间比较,研究组各项得分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技术加经络导平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付娟  罗婷  张薇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999-3000
目的:探讨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印例,两组均遵循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训练、语言训练及心理辅导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采用Fugl-meye肢体运动功能(FMA)评价法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法,于两组患者人院时、干预3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i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FMA、BI均较干预前改善,且康复组FMA、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8月间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康复训练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均治疗1个月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并对比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SSA评分分别为36.8±6.7分和33.4±6.2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85,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SSA评分分别为37.0±6.8分和23.7±5.5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013,P〈0.01);治疗前2组患者SS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7.8511,P〈0.01)。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4.4%(29/45);观察组治愈17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40/4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5155,P〈0.01)。结论:进行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整体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DS评分(40.2±3.5)分,日常生活评分(40.5±3.0)分,MESSS评分为(70.5±3.8)分,上述三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明显(t=5.79,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已广泛应用到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中,文中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将72例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临床护理;康复护理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护理外,为患者制定早期康复计划,实施综合康复护理。采用量表法: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值,评价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QOL,并进行康复护理前后疗效的评价。结果 2组总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后2组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的患者,MBI和QOL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改善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瞻性系统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康复+电针+超短波)1个月,以Vugl—Meyer(FMA)评分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FMA评分分别为18.35±3.61和9.63±2.30(t=16.30,P〈0.001),MBI指数分别为50.12±6.34和30.24±4.22(t=20.88,P〈0.001),患肢疼痛评分分别为2.26±1.62和6.48±2.18(t=13.16,P〈0.001),水肿程度评分分别为1.72±1.28和4.08±1.26(f=12.52,P〈0.001),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总有效率达84.38%。结论综合康复疗法使患者FMA评分和MBI指数均明显提高,患肢疼痛和水肿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经过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治疗组除接受上述治疗外,病情稳定后早期由康复治疗师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l)对两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6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肢体感觉(27.38±7.69)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23.06±7.26)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25.74±9.24)分、MBI能力(74.98±14.65)分;对照组患者肢体感觉(18.92±5.79)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25.74±9.24)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17.49±4.86)分、MBI能力(43.21±12.57)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评分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病情稳定后48 h)尽早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患者的QOL有显著提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佘丽亚  王培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45-47,50
目的 观察超短波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Ⅰ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60例患有Ⅰ期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同时给予超短波物理疗法,每日1次,共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疼痛-目测比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观察治疗后两组评分变化,并根据分数评定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后4周,治疗组患者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为(25.36±4.11)分及(74.51±13.03)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3.062,P=0.007;t=2.314,P=0.033),上肢自发性疼痛VAS评分和水肿评分分别为(3.08±1.05)分与(2.81±1.03)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2.138,P=0.041;t=2.060,P=0.044).结论 超短波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能进一步缓解Ⅰ期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水肿及自发性疼痛程度,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生物刺激反馈对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电力医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采用生物刺激反馈联合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的76例患者(治疗组)和2009年3月~ 2011年2月采用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及康复治疗的69例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精简问卷(SQLP)评分、尿动力学指标、盆底肌群肌电水平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8% (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SQLP评分为(13.0±2.6)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4.9±2.5)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22.8±2.0)分(均P<0.05);膀胱最大收缩压、尿道闭合压力和残余尿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膀胱充盈初始感觉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尿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盆底肌群肌电水平也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均P<0.05).结论 生物刺激反馈联合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就诊的7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成研究组(25例)、对照组1(25例)和对照组2(25例).研究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照组1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2仅给予一次性家庭康复指导.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定.结果 3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19.271,P<0.01;对照组l t=15.464,P<0.01;对照组2=2.41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l的精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独立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2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独立能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能更有效提高痉挛型儿童脑瘫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3.
张永红 《黑龙江医学》2014,38(2):189-191
目的 探讨在康复护理中运用心理干预对丧偶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009-12~2012-12间收治的72例丧偶老年脑卒中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康复护理,实验组除常规康复治疗、护理外,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分别采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对患者治疗前后及心理干预前后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前和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NFA及B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干预7~9周后,对照组FMA、NFA及BI 评分分别为(47.5±177;15.6)、(16.4±177;6.7)、(37.3±177;19.5)分,实验组分别为(59.3±177;19.7)、(11.3±177;5.6)、(53.2±177;23.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丧偶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中运用心理干预能提高其康复及预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联合一般药物治疗与健康教育联合一般药物治疗酒依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酒依赖男性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服用一般性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内观治疗(包括集中内观和分散内观),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包括集体健康教育和个别健康教育)。治疗时间为4周,总小时数分别为55.5h、56h。用强制性饮酒问卷(OCDS),社会支持量表(SSRS),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对两组进行疗前疗后的比较,并与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复饮率。结果①疗后研究组OC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21±2.05)分,(54.15±2.01)分,t=11.885,P〈0.01]。②治疗后研究组SSRS量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利用度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05±5.63)分,(40.15±6.50)分,t=5.946,P=0.000];[(14.32±3.51)分,(8.72±6.22)分,t=4.504,,P〈0.05];[(27.02±4.26)分,(19.45±4.92)分,t=6.682,P=0.000];[(10.024-3.30)分,(7.52±3.86)分,t=2.828,P=0.006]。③两组的MMPI以精神分裂症(Sc)、偏执(Pa)、精神衰弱(Pt)、精神病态(Pd)即8/6/7/4模式为主,研究组疗后在Sc、Pa、Pd、Pt这四个维度上的原始分均低于对照组,除Pt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43±6.76)分,(29.01±6.72)分,卢2.158,P=0.035];[(14.12+6.01)分,(18.32±6.42)分,t=2.744,P=0.008];[(18.63±6.85)分,(23.29±6.12)分,t=2.342,P=0.022)。④两组戒酒成功的短期疗效差异:出院3个月后研究组复饮率13:33=39.39%,对照组为24:33=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P〈0.05)。结论内观疗法联合一般药物治疗酒依赖,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解决患者的酒依赖问题,其疗效优于健康教育联合一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8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噻托溴铵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噻托溴铵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每日1次18μg噻托溴铵经干粉器吸入,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情况[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运动耐力改变(6 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并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FEV1、FEV1/FVC、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噻托溴铵组治疗后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提高[(46.23±11.02)%vs(39.19±7.47)%,t=3.237,P〈0.05;(59.70±9.42)%vs(55.46±8.25)%,t=2.974,P〈0.05]。治疗后噻托溴铵组FEV1、FEV1/FVC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对照组FEV1(43.11±8.93)%,t=2.630,P〈0.05;FEV1/FVC(55.73±9.91)%,t=2.857,P〈0.05]。噻托溴铵组治疗前后FEV1改善率平均为(17.92±5.43)%,对照组为(6.41±3.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5)。噻托溴铵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提高[(351.2±43.7)m vs(271.3±39.0)m,t=3.090,P〈0.05],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对照组(299.5±56.4)m,t=3.012,P〈0.05]。噻托溴铵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提高[(57.4±6.1)分vs(39.7±5.9)分,t=2.538,P〈0.05]。治疗后噻托溴铵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42.1±6.0)分,t=3.204,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的非语言性认知功能特点.方法 纳入30例卒中后失语患者和30例卒中后非失语患者,对失语组采用汉语失语检查量表(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进行失语评估,并用非语言性的认知功能评定量表(The Non-language-based Cognitive assessment,NLCA)评估卒中后失语患者和非失语患者的认知功能.用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Stroke Aphasic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 Hospital Version,SADQ-H)评估卒中后失语患者的抑郁情绪,比较失语患者的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失语组的NLCA总分(50.01±14.01)分显著低于非失语组(66.13±5.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语组的NLCA总分及其各亚项分值均与ABC总分及其各亚项分值具有相关性(P<0.01,P<0.05);失语组SADQ-H总分(21.83±7.37)分显著高于非失语组SADQ-H总分(16.13±5.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语组SADQ-H评分与NLCA总分呈显著负性相关(r=-0.468,P<0.05).结论 卒中后失语患者存在非语言性认知功能障碍,并且失语患者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对认知功能的损伤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n=42)和常规护理组(n=42)。两组患者均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控制颅内压、预防感染、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常规护理组予以颅脑损伤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干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21.06±4.31)、(16.72±3.87)分]均较干预前[(25.52±4.87)、(25.13±4.65)分]明显下降,Fugl-Meyer评分[(80.62±8.12)、(86.47±8.92)分]较干预前[(74.29±7.24)、(74.05±7.12)分]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改善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用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可促进其脑功能的早期康复,改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致残率,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神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中医院内科就诊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将其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予以传统的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干预4周后治疗±从性、神经、肢体运动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治疗±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2.11%比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0,P〈0.05);两组患者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26.18±5.72)、(21.04±4.15)分]较干预前[(33.71±6.18)、(34.02±6.54)分]明显下降,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34.56±6.12)、(40.12±6.17)分]较干预前[(28.12±4.65)、(27.94±4.61)分]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41、3.32、2.23、2.89,P〈0.05或〈0.01),且康复护理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4、2.18,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33.46±5.96)、(22.54±4.14)、(20.84±4.12)、(22.12±3.75);(28.72±5.67)、(18.03±3.72)、(16.25±3.72)、(17.37±3.49)分]均较干预前[(38.72±6.31)、(27.52±4.72)、(25.12±4.65)、(26.72±4.46);(38.18±6.19)、(28.06±4.45)、(24.92±4.52)、(26.91±4.92)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2.43、2.41、2.39;2.93、3.12、3.06、3.11,P〈0.05或〈0.01),且康复护理组患者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26、2.22、2.30、2.27,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从性,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