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后上入路,对照组采用后方入路。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时间3~18(平均12.5)个月,其中优36例,良20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3.3%。其中治疗组优良率为100%,而对照组为75.0%。两组优良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治疗后共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3.3%,其中切口感染各1例,肩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各1例,肩关节外展受限各2例。两组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合理把握手术指征,选择后方入路方式,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优良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峰 《临床医学》2021,41(11):60-61
目的比较后侧入路微创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传统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肩胛骨粉碎性骨折9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46例与微创组47例,传统组使用传统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微创组使用后侧入路微创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治疗优良率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侧入路微创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传统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的价值均较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优良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前者优良率更高,患者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肩胛骨骨折患者应用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纳入自2012年5月至2017年3月由于肩胛骨骨折手术患者26例,由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切口,行螺钉固定手术治疗。术后2~3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周摆臂锻炼,辅以被动外展活动,术后4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主动功能锻炼。结果26例患者术后获7~20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未发现神经损伤、神经卡压、钢板松动、螺钉松动及断裂等其他并发症,无肩关节畸形。术后均采用Hardegger等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优14例,良8例,可4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4.6%。结论运用肩胛骨外侧缘手术入路治疗不稳定的肩胛骨折,配合积极的功能锻炼,患者创伤及出血少,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腋缘纯间隙入路与传统Judet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对照组经传统Judet入路接收手术治疗,研究组经腋缘纯间隙入路接收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8.37±9.64)min、术中出血量为(437.82±40.19)ml、切口长度为(10.62±1.02)c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80±0.35)月、肩胛骨功能优良率为92.00%(23/25)、日常生活评分为(16.83±1.52)分、肌力评分为(23.14±2.1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腋缘纯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具有更好的效果,不但手术操作顺利,而且可加快骨折愈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90-291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复杂髋臼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K-L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合并骨盆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髋部骨折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行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后外侧入路,研究组采用前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大小小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体液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内,研究组患者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染、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前入路下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较后外侧入路能够取得更好疗效,有效缩短围术期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采用肩关节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手术治疗的13例肱骨大结节Neer两部分骨折患者,其中伴有肩关节前脱位9例。所有患者采用肩关节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切开清理、复位,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参照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术后9个月时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且无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内固定物失效、切口感染延迟愈合及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肩关节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是一种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后路入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盂极角(GPA)及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GPA≥20°所占比例显著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GPA≥20°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优良率为7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GPA和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显著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改良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70例老年新鲜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5例.常规组接受Henry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改良组接受改良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VAS评分、腕关节...  相似文献   

10.
郭景尧 《临床医学》2016,(11):93-95
目的研究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行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置为掌侧组,行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置为背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掌侧组和背侧组内固定拆除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掌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显著低于背侧组(29.73%,P<0.05)。结论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均恢复良好,掌侧入路内固定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后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后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7例肩胛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Miller的分型方法,ⅠA型1例,ⅡA型2例,ⅡB型1例,Ⅲ型10例,Ⅳ型3例。采用后入路对肩胛骨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等进行治疗。结果 1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Hardegger的疗效评价标准,优13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88.24%。结论采用后入路重建钢板及拉力螺钉治疗肩胛骨骨折效果确切,利于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联合术后康复锻炼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某院的8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试验组行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行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组术后均实施常规康复锻炼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疼痛程度和上肢功能损伤程度、治疗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较高,疼痛程度和上肢功能损伤程度、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治疗可有效缩短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上肢功能损伤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腕关节主动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99-3900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30例微创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为观察组,38例常规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疗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较对照组的76.32%明显提高(P0.05);术后观察组的腕关节X线Batra评分、Gartlan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痊愈时间更短(P0.05)。微创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且术后康复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1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质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效果、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股静脉血栓、神经血管损伤、股外侧神经麻痹、术后感染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91.31%比75.55%,χ2=4.098、P=0.04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6.52%比22.22%,χ2=4.579、P=0.032)。2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可改善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手术质控指标,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移位肩胛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有明显移位的肩胛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 AO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切口采用经肩关节后方人路,钢板置于肩胛骨外侧缘。结果:本组病例经6个月至2年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达骨性愈合,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明显移位的肩胛骨骨折行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肩胛骨发生骨折的概率很低,据报道[1]肩胛骨骨折的发生率约为0.5%~1%。由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意外伤害引起的肩胛骨骨折呈日益增长的趋势。由于肩胛骨特有的生理结构和解剖位置,对其急性骨折固定术有一定的难度[2-3]。临床上主要采用三种入路方法治疗肩胛骨骨折,即肩前方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肩胛骨外侧缘入路、Judet入路[4-5]。  相似文献   

17.
背景:采用改良Watson-Jones入路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目的:比较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与改良Gibson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方法:52例接受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根据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2例接受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30例接受改良Gibson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完整随访至置换后18个月49例,实验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实验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置换后出血量、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近期随访结果表明,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背景:采用改良Watson-Jones入路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目的:比较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与改良Gibson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方法:52例接受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根据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2例接受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30例接受改良Gibson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完整随访至置换后18个月49例,实验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实验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置换后出血量、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近期随访结果表明,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51-3952
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后内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后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效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康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采取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02-1103
观察并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为完成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前往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实施观察治疗,按照手术入路方法将其分为髌上组和髌下组,各37例。髌上组通过髌上入路进行髓内钉固定治疗,髌下组则通过髌下入路进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经研究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恢复数据可知,髌上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30%,而髌下组的则有83.78%,髌下组的优良率数据低于髌上组,且分析结果为P0.05,可见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胫骨干骨折患者通过髌上入路方式实施髓内钉固定治疗可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可起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