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患者男,30岁,因"右下腹部包块伴疼痛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下腹部包块,伴持续性钝痛,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患者2年前因急性阑尾炎于当地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体检腹部见三孔法阑尾切除术的切口疤痕,右侧腹平脐水平约1 cm切口疤痕,下方有约8 cm×3 cm包块,压痛,边界不清,不活动。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右侧腹部腹壁下方(约平脐水平)见不规则形混杂密度,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符合感染表现。结合患者  相似文献   

2.
病例1,女,42岁.二十年前行阑尾切除术,切口愈合良好.七年前因胆囊结石于外院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一月患者自觉右上腹部切口开始反复出现可复性肿块,常于咳嗽、负重起立时发生,平卧后可消失,肿块出现时下腹部酸胀、隐痛不适,一直未诊治,近来患者自觉下腹部切口处肿块逐渐增大,酸胀不适感渐加重入院.检查示: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膨软,右上腹及右下腹各见一斜形陈旧手术疤痕,右下腹阑尾切口愈合良好.右上腹疤痕约12cm,其右下方可及两口径分别约10cm的"陷落区",边界清晰,中间似有索带分隔,咳嗽后可出现两质软肿块,最大时直径达20cm,明显高出腹平面.平卧后肿块可渐回纳,冲击试验阳性,腹壁缺损8cm×10cm.肝脾肋下未及,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术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无异常,心肺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74岁,汉族,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4年余,脐下包块进行性增大2年余”入院,自诉2004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因老年性便秘,慢支长期咳嗽而使腹压始终呈较高的状态,术后1年便发现脐下出现一小包,随时间的推移包块进行性增大,同时影响进食,一则无食欲,二则进食后包块可增大,平卧后包块可消失,入院查体:脐下方可见一陈旧性手术切口瘢痕长约15mm,站立位时瘢痕周围可出现一大小约7cm×6cm质软包块,无波动、无充血、平卧位包块用手可还纳,脐下触诊可扪及大小约3cm×4cm腹壁疝环口,  相似文献   

4.
一、患者资料1.病例1:患者男性,75岁,因结肠部分切除术后2年,入院前30min因咳嗽,腹部切口处膨出一包块,包块不能还纳伴疼痛。查体:T37.0℃,P102次/min,R22次/min,BP120/78mmHg。腹部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左下腹部包块约5cm×10cm×5cm大小,皮肤无红肿、破溃,包块质地中等,压痛明显,平卧位包块手推不能还纳。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6岁,主诉"腹胀伴纳差半年,加重2周"入院.入院查体:消瘦面容,皮肤巩膜未见黄染,腹平软,右侧腹可见一长约9 cm经腹直肌手术切口瘢痕,右上腹未扪及明显搏动性包块,移动性浊音(+),上腹正中可闻及血管性杂音.患者7年前因车祸致小肠破裂,曾行部分回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高洁  刘克井 《腹部外科》2003,16(3):180-180
病人 ,男 ,35岁。因右下腹痛 2d ,伴恶心及呕吐 ,无腹泻及腹胀、无发热。体检 :体温 37℃ ,脉博 95次 /min ,腹平软 ,右下腹可触及一 3.0cm× 6 .0cm包块 ,可活动。麦氏点压痛 ,反跳痛。直肠指检 :阴性。实验室检查 :RBC 5 .4 0×10 12 /L ,WBC 18.0× 10 9/L ,BPC 130×10 9/L。腹部B型超声提示 :右下腹混合性包块 ,追问病史病人近 2年来曾反复类似发作 ,经抗炎治疗好转。入院诊断 :急性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取右下腹直肌外缘切口。探查所见 :阑尾尖端可见 4 .0cm× 2 .0cm× 6 .0cm包块 ,呈鼓锤 …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7岁。3^ 年前因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于术后第7天从切口处流出大便样脓液,遂口服美蓝, 1^ 天后见深蓝色液经切口流出.考虑系盲肠损伤所致。经切口放入1根尿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同时结合其它对症和支持治疗,1年后瘘口愈合。此后患者常感脐周疼痛,于入院前1^ 天,腹痛加重,且伴腹胀和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而急诊入院。查体:中度腹胀,未见肠型,腹肌软,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可闻高调肠鸣及气过水声。  相似文献   

8.
阑尾切除术采用微小切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阑尾切除手术创伤 ,探索采用微小切口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 应用腹腔镜辅助微小切口和直视下小横切口两种方法完成阑尾切除术 6 0例 ,用同期传统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 30例作对照。将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和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辅助微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除术后未用镇痛剂及切口无感染外 ,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 ,均较其他两种手术明显缩短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直视下小横切口阑尾切除术 ,较传统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下床活动、进食时间也有提早(P <0 .0 1)。结论 腹腔镜辅助微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发挥了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优点 ,方法简便 ,具有微创意义和推广价值。直视下小横切口阑尾切除术 ,在具有一定经验和掌握手术技巧后应用 ,似较麦氏切口手术优越  相似文献   

9.
病人:女性,42岁。因坏死性胰腺炎术后9个月,左上腹包块3个月入院。入院体检:左上腹剑突下缘有一长约14cm的纵形切口痕迹,于切口处有一约25cm×15cm大小的肿物隆起,站立或劳累后肿物增大,平卧位时稍减小。肿块处深压痛。彩色超声:腹部多切面显示无异常回声及液性暗区。考虑为腹壁切口疝,行探查修补术。术前伤口处定位划线,硬膜外阻滞麻醉后梭形切除原切口疤痕,切开与切口皮下粘连的壁层腹膜入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适应症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86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阑尾切除采用小切口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和临床效果.结果:86例阑尾炎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均康复出院,其中79例成功进行了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其余7例行延长手术切口.小切口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外形美观.结论:单纯阑尾炎和大多数化脓性阑尾炎皆可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此种手术方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麻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9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局麻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8例患者,92例顺利完成局麻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4例因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分离、2例因浆膜下阑尾,寻找阑尾困难,改为全麻并延长切口后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82±4.35)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8.26±24.35)h,术后第2天便下床活动和进食。术后住院时间3~5 d。切口感染3例,经更换敷料后7~9 d愈合。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早期实施局麻下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规范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2.
例1,女,13岁,入院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麦氏切口进入腹腔,因粘连严重,难以分离,随后切开脓腔,吸出脓液,未找到残留的阑尾,只用硅胶管行脓腔引流术,但术后第5天拔出引流管后于换药过程中,经切口取出一长12cm已死亡的蛔虫,至此,引流口经久不愈形成窦道,于3个月后行窦道切除术后愈合。例2,男,29岁,术前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中见阑尾中段破溃穿孔,即吸尽脓液,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感染,历经数周形成窦道,因疑有腹腔异物,手术后2个月再经麦氏切口行探查术,切开腹壁后,见窦道腹腔端伸向膀胱直肠窝,有一粪石残留,取出粪石,…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2岁,主因腹壁肿物切除术后3年,切口下发现包块2年入院.3年前患者因"腹壁肿物"在外院行腹壁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良性肿物.2年前再次在手术部位出现相同性质肿物,肿物逐渐形增大.入院查体:腹部平坦,右下腹癍痕下方可触及12 cm×8 cm大小包块,质硬.  相似文献   

14.
阑尾包块Ⅰ期切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阑尾周围脓肿或炎性包块,避免分期手术,行Ⅰ期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40例阑尾包块,采用Ⅰ期阑尾切除,注意保护切口,妥善处理残端,充分引流以及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5例并发切口感染(2.08%),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无肠瘘及严重腹腔感染发生。结论充分作好围手术期治疗,精细的手术操作,阑尾包块行Ⅰ期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4-01—2016-06间接受阑尾切除术的562例患者,将未发生切口感染的539例作为非感染组,切口感染23例为感染组。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合并疾病(高血压、营养不良、糖尿病)、手术时间、阑尾病理类型、切口类型、术后抗生素使用、非主刀手术缝合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找出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2组在平均年龄、肥胖、合并疾病、手术时间、阑尾坏疽、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非主刀手术缝合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关对策,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病例资料 患者,男,54岁,因"有下腹原手术切口红肿、化脓1个月,且伴有粪便流出20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5年曾在笔者所在医院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2周手术切口出现肠瘘,于术后4个月再行回盲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18岁。左前胸壁包块切除术后2个月,局部隆起2周入院,入院查体:左前胸壁乳腺下缘可见长约4 cm的愈合手术切口,局部见约5 cm×5 cm的隆起,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胸部CT示:左前胸壁有肿块,肋骨无改变(图1)。2个月前曾在外院行左前胸壁包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进腹壁切口缝合术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作者对本组91例患者采用连续外翻缝合部分腹膜、不单独缝合肌层、均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改进腹壁切口缝合术的方法。结果:本组91例阑尾切除患者,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7例,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64例(伴阑尾穿孔23例),90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者切口感染,感染率1.09%。结论:阑尾切除术应用改进腹壁切口缝合术操作简单、易行,能有效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阑尾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TUSILA)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2008年2月~2011年6月行131例TUSILA,在脐环下缘沿脐缘做弧形切口,长1.5~1.8 cm,于弧形切口置入1个10 mm trocar和2个3 mm trocar,trocar内置入10 mm 30°腹腔镜和腹腔镜器械,完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结果 129例成功施行TUSILA,2例因阑尾周围粘连严重和阑尾后位中转开腹(中转率1.5%).129例TUSILA手术时间25~130 min,平均40 min.无切口感染,术后1~3 d出院,平均2.6 d.129例TUSILA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脐部切口瘢痕不明显,无脐疝出现,美容效果好.结论 TUSILA微创、美观、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实施小切口与传统切口行阑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将92例行阑尾切除术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切口阑尾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及切口感染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提高规范操作技术前提下,临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