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正>笔者2010-01—2012-05实施支架植入治疗31例冠心病合并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男15例,女16例;年龄3271岁;确诊为冠心病合并肾血管性高血压,病史171岁;确诊为冠心病合并肾血管性高血压,病史130年。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先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75%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再将导管插管至病变肾动脉开口部位造影,明确狭窄部位及  相似文献   

2.
姚建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81-18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年龄〉7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6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年龄〈70岁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其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均符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指征,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常规的PCI手术。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支架植入情况,若患者术后残余狭窄〈10%且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则为支架植入成功。结果两组患者的病变部位数、手术部位数、手术成功数、手术成功率、支架植入数及支架植入率比较,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与非老年冠心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术对高龄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011年收治的1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术的75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08例高龄患者全部冠状动脉造影成功,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为95.40%,术中发生并发症7例(6.48%)。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对高龄冠心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选择性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把来我院就诊的82例经桡动脉穿刺选择性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包括手术前对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和细致的心理护理,为防止出血,手术进行完毕后严密观察患者的术肢和桡动脉穿刺伤口是否正常,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以时刻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82例手术中共有80例获得成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97、5%,2例经桡动脉穿刺失败后改为经股动脉手术顺利,手术过程中1例患者桡动脉搏动消失,1例患者前臂皮下有瘀斑,1例患者心绞痛,手术后1例患者穿刺点渗血,经过及时的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全部消失。冠状动脉支架一共植入95枚。结论对经桡动脉选择性冠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做好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和心理护理,手术后做好观察穿刺口和术侧肢体的护理,不但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患者痛苦,而且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患者年龄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50.4±6.5)岁,其中有60例患者是患有冠心病,8例患者患有心绞痛,22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病史。男性患者有7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入院7d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了解患者病变情况,随后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手术和支架植入手术,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手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康复率达到了100%,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Partner)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再狭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2月-2007年10月期间接受Partner支架治疗的26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2例。观察Partner支架植入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及6个月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99.2%,术中和住院期间死亡2例,术后出现亚急性血栓1例,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216例患者随访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3%,56例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再狭窄率为5.4%,靶病变重建率为5.4%。结论应用Partner支架治疗冠心病是安全和有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支架内再狭窄率和靶病变重建率明显低于普通金属支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2/14),高于对照组的71.4%(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植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及普通支架,每组32例。均在主支血管植入支架,部分分支血管仅作球囊扩张,不植入支架。观察两种支架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术后1~6个月随访期间的血管再狭窄率及再次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手术成功率两组均为100%,术后主支血管管腔无残余狭窄;术后1个月血管造影显示主支血管再狭窄率,药物支架组为2例(6.3%),普通支架组为12例(3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字2=9.1,P<0.01)。术后6个月因临床事件而被迫再次行介入治疗者,药物涂层支架组为3例(9.4%),普通支架组13例(40.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字2=5.1,P<0.05)。结论在冠脉分叉病变中植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可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显著减少再次血管重建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风险及效果.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观察组(≥75岁)与对照组(<75岁),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PCI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情况、支架置入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谢阳  徐名伟  吴强  林宇鹏  沈宁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47-2049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药物洗脱支架治疗)60例和对照组(金属裸支架治疗)63例.观察组采用DES植入+氯吡格雷维持治疗,对照组采用BMS植入+氯吡格雷维持治疗.观察支架植入情况,随访2年观察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 (1)观察组平均植入支架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外,两组在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及复杂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达TIMI血流3级.(2)观察组心绞痛再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接受冠脉造影复查率、再发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S植入联合氯吡格雷维持治疗1年,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冠脉旋磨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24例患者34处严重钙化病变行旋磨治疗。观察治疗的即刻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旋磨治疗及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100%。2组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术中无死亡、心肌梗死和冠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62.5%)完成了9个月造影复查,无明显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冠状旋磨治疗可安全用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何伟  刘志勇  蒋杰  周建明  陆启同 《江苏医药》2012,38(15):1776-1778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杂交技术)在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1例冠心病患者中,两支冠脉血管病变4例,三支冠脉血管病变17例;均采用杂交技术进行心肌再血管化。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吻合;其余狭窄冠脉血管行药物涂层支架植入。结果 21例患者共植入支架38个,平均每例心肌再血管化2.6支,手术均成功,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及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平均ICU观察时间为26.2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d。随访2-1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心绞痛症状发作。结论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引起的血管管腔堵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所引发的心脏病,而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来判定冠状动脉的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采用支架植入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已成为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主要手段[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爱克塞尔支架EXCEL,山东吉威公司)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置入EXCEL支架51个,病变长度12~41mm,平均(21.2±4.3)mm,术前病变狭窄程度(82.9%±8.5%);血管直径(3.00±0.75)mm。结果:32例均手术成功,术后造影病变残余狭窄(4.8%±2.3%),支架覆盖病变完全,支架近、远端无夹层,血流TIMI3级。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MACE发生。长期随访无死亡病例发生,2例再次发作心绞痛,其中1例再次接受PCI治疗。28例于术后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2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占7.14%。结论:国产EXCEL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在胸闷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院收治胸闷胸痛患者92例,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9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3级的12例(13.O%),T1M12级6例(6.5%),动脉肌桥3例(3.3%);单支病变42例(46.1%),双支病变的21例(22.8%),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的7例(7.6%),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1.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提高了冠心病的临床确诊率和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内超声在冠心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超声在冠心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3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临界病变的患者 ,于冠状动脉造影后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检查。结果 血管管腔直径狭窄程度平均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 5 3% ,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发现为 6 8% (P <0 0 5 ) ,合并有胸痛和心电图ST段改变的病例 ,狭窄程度均超过 70 %以上 ,其中 2 0例行支架植入。结论 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对临界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冠脉内支架植入术(ICS)治疗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冠心病患者41例(47支狭窄的冠脉,均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之后置入支架50枚,均为denovo支架植入。结果 84%A型病,14%B型病变,2%C型病变,50枚支架全部植入成功,无一例发生支架血栓形成和严重出血并发症,术后随访10个月-4年,仅1例心绞痛复发,经冠脉造影(CAG)证实支架部位无狭窄。为支架远端血管病变加重所致。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de novo支架植入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钢丝球囊锚定技术在严重弯曲伴钙化的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6例经冠脉造影明确为严重弯曲伴钙化病变,在强支撑指引导管、病变部位充分球囊预扩张和双钢丝等技术基础上运用分支锚定技术行支架植入失败的患者,采用钢丝球囊锚定技术,评价其临床效果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7例采用钢丝球囊锚定技术成功植入支架,手术成功率达83.93%,其中2例术中发生慢血流现象,予以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和地尔硫后恢复血流;另外9例因钙化严重,经血管内超声确认系360度内膜下严重钙化,改行冠脉内旋磨术后成功植入支架。结论钢丝球囊锚定技术处理严重弯曲钙化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 4 1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及冠脉内介入治疗 (PCI)的初步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 1例 CAG的造影结果、操作体会及评价 10例 PCI的疗效。结果  4 1例 CAG均获成功 ,且有 1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 ,对 13处病变血管实施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共植入支架 16个 ,其中 11个为磷酸胆碱药物涂层支架 (PC支架 ) Biodiv Ysio TMOC,支架置入时最大球囊充盈压力为 12± 2大气压。支架置入后未见残余狭窄 ,总成功率 10 0 % ,术后 3~ 6个月随访未发生再狭窄。结论  CAG是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方法 ,进一步的 PCI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联合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行心肌FFR测定,当FFR≤0.8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给予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对照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常规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不良事件发生率、病变个数、支架植入数目、心绞痛再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植入支架数目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对象术后6个月再发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等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可减少医疗费用、减少支架使用数量,且随访6个月后不增加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绞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