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明山海棠诱发果蝇生殖细胞非整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明山海棠诱发果蝇生殖细胞非整倍体的研究汪旭,合正基,刘素清(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650092)以黑腹果蝇OregonK品系评价了云南地方中草药昆明山海棠水抽提物(THH)在动物生殖细胞中的非整倍体诱发效应,秋水仙素(COL)为本试验的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5一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掺入后的第2周期细胞染色体,同步评估了受试化合物秋水仙素(colchicine,COL)及昆明山海棠水抽提物(Tripteryguimhypoglaucum(Leul)Hutch,THH)在小鼠骨髓细胞中的有丝分裂阻滞、染色体异常分离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chromatidexchange,SCE)诱发效应。COL及THH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有丝分裂阻滞效应,且显著诱发非整倍体(2n=41-43)及多倍体的产生。THH尚显著诱发小鼠骨髓细胞SCE。结果提示:THH具有与COL类似的哺乳动物体细胞非整倍体/多倍体诱发效应;此外,THH尚含有某些基因毒性成分.实验还证实,BrdU标记法检检测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yB/Y♂×yw/yw♀非整倍体检测系统检测中国产纤维性透闪石和UICC标准温石棉和青石棉致黑腹果蝇生殖细胞产生非整洁体改变的能力。结果表明三种石棉均有此作用,在30mg/g剂量组时透闪石、温石棉和青石棉的F1X0雄蝇的发生率分别为0.061%,0.127%,0.100%(与对照组相比,P均小于0.01),温石棉和青石棉CL的发生率分别为0.092%(p<0.01)和0.078%(p<0.01),而透闪石只在低剂量组显著升高(0.052%,P<0.0l),致CL能力大于致CG的能力;三种石棉在各浓度时非整倍体的总发生率(F1X0+CG)均显著升高。本文结论与首先采用ZESTE检测系统的Osgood氏结论有所不同,提示石锦纤维只有遗传毒性,为解释石棉致肿瘤的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为了快速检测非整倍体诱发剂,我们应用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法,根据非整倍体诱发剂与染色体断裂诱发的微核形成于不同的细胞周期来评估非整倍体诱发剂,结果表明,(1)非整倍体诱发剂VCR与染色体断裂剂MMC相比,在药物处理后7小时引起微核率显著上升;(2)与对照组相比,VCR处理后5,7h引起微核率显著性升高,以7h的微核出率最高;而MMC处理组在处理后各个时间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本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对毒蕈碱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阿托品和简箭毒碱在小鼠骨髓细胞中的C-有丝分裂效应做了初步探讨,从而为廖类化合物诱发非整倍体的可能性和途径机制研究提供初步实验资料。实验和阿托品和筒箭毒碱,最高剂量为70%LD50。结果发现,阿托品在最高剂量组(5.2mg/kg)分别导致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开明批数和C-有丝分频率显著升高(P〈0.001,P〈0.05)、有丝分裂扣期细胞频率显著下降(P〉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穿梭质粒pZ189作为探针,用菜油油烟凝聚物RapeSeedOilCondensate,RC)诱发人羊膜FL细胞中的非定标性突变。结果显示:l2.5和50μg/mlRC处理组的突变频率较自发突变频率增加了3.5和4.1倍;两个处理组的点突变频率分别为11.9×1O-4(19/15996)和11.6×l0-4(17/14701),比自发点突变频率2.9×10-4(2/6822)分别增加了4.1和3.9倍,其卡方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  相似文献   

7.
直接用培养人淋巴细胞微核测试系统,采取控制化学品处理培养细胞和恢复时间,对已知非整倍体诱变剂长春新碱进行微核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在设定的微核检测程序中,阴性对照和断裂剂丝裂霉素C未诱发微核率的显著增加(P〉0.05)而VBL却引起MNF显著增加(P〈0.01)。结果揭示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试法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人类化学品非整倍体诱变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性连锁隐性致死(Sex Linked Recessive Lethal,SLRL)试验检测了氯化汞(HgCl_2)对雄性果蝇生殖细胞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1—2d龄的Oregon-K雄蝇用0.1%HgCl_2喂饲染毒24h后,其子2代的突变率为0.9%。0.2%HgCl_2喂饲染毒的突变率为1.38%。高、低剂量组的突变率均超过自然突变率(0.26%)2倍余,并呈剂量一效应关系,用Kastenbaum-Bowmon(KB)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的突变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氯化汞可诱发雄性果蝇生殖细胞染色体基因发生突变,即具有致突变作用。但氯化汞对果蝇生殖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精母细胞、精细胞、成熟精子)所致突变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片段31-98检测对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谨  李蓉  李昂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3):216-218
目的 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照,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片段31-98(ProGRP31-98)检测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30例SCLC、30例非小细胞肺癌、15例肺良性疾病、15例正常健康者和10例治疗后SCLC患者血液ProGRP31-98和NSE值.采用ROC曲线确定阈值,比较诊断准确性。结果 SCLC组血清ProGRP31-9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EXPRESSIONOFc-mycGENEANDBIOSYNTHESIS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INANTISENSETRANSFECTANTHL_(60)~R-9LiYinxiong李尹雄,FanMuzhen范慕贞,Zh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洛铂(LBP)、顺铂(DDP)和卡铂(Cab)单用或联合紫杉醇(PTX)、多西他赛(DOC)和长春瑞滨(NVB)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方法 选用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接种于裸小鼠皮下成瘤。单药抑瘤实验中设LBP(3.75、7.5、15mg/kg)3组及Cab(60mg/kg)、DDP(5mg/kg)各1组;联合抑瘤实验设LBP(7.5mg/kg)、DPP(2.5mg/kg)分别与DOC(5mg/kg)、PTX(12mg/kg)、NVB(5mg/kg)联合共6组以及各自单药5组,每组均随机分配6只成瘤小鼠,经静脉d0、d7给药(PTXd0、d2、d4给药除外)。各设1组对照组,每组12只。每周2~3次记录瘤体体积和裸鼠体重,并计算相对肿瘤增殖率(T/C)。结果 (1)单药抑瘤实验中,LBP抑瘤效果与剂量相关,中、高剂量组的T/C分别为51.1%和36.3%,低于Cab组(51.6%),但LBP高剂量组有1只小鼠出现药物相关性死亡。对裸鼠体重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DDP组>LBP高剂量组>LBP中剂量组>Cab组>LBP低剂量组。(2)联合抑瘤实验中,LBP+PTX组的T/C最低,为24.4%,明显优于DDP+PTX组(<0.05);LBP+DOC组和DDP+DOC组亦对小鼠体重有明显影响。结论 LBP单药对NCI H46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介于DDP与Cab之间;而LBP联合PTX的抑瘤作用最强,明显优于DDP联合PTX及其他两药联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XRCC1)、DNA PKc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疗效的相关性,为预测NSCLC放疗的敏感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6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NSCLC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疗前后胸部增强CT扫描,按照WHO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放疗前NSCLC组织中XRCC1、DNA PKcs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将放疗的近期疗效与3种蛋白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按XRCC1蛋白(-)、(+)、(++)、(+++)分组经放疗后有效率(CR+PR)分别为70.0%、66.7%、64.0%、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DNA-PKcs蛋白(-)、(+)、(++)、(+++)分组经放疗后有效率分别为85.7%、76.5%、55.6%、2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PCNA蛋白(-)、(+)、(++)、(+++)分组经放疗后有效率分别为0、38.5%、60%、7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XRCC1、DNA-PKcs蛋白表达与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呈负相关,PCNA蛋白表达与其呈正相关,检测这3种蛋白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预测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一种提高肝癌术前诊断符合率的方法。选择经超声或CT检查有肝实质性占位病变(HSOL)、并经皮肝穿或术后病理证实的良性病变(BHSOL)、继发性肝癌(SHC)、原发性非肝细胞癌(PNHCC)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各30例术前患者的血清α胎儿蛋白(AFP)、糖链抗原(CA)19.9和癌胚抗原(CEA)浓度进行放免测定在BHSOL组AFP与CA19.9和CEA均呈阴性,PHCC组均呈前项阳性、后项阴性。前项阴性、后项阳性者在PNHCC组29例(96.67%),SHC组27例(90%);均阳性者PNHCC组1例(3.33%),SHC组3例(10.00%)。通过对HSOL患者的血清AFP、CA19.9和CEA测定,有助于提高肝癌的术前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及抗着丝粒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CREST染色)两种技术检测了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诱发微核的着丝粒信号比例,从而判断GMA的非整倍体诱发效应。结果表明,GMA诱发的微核约40.9-57.5%为FISH阳性,说明基具有一定的非整倍体毒性,但CREST阳性仅为17.0-24.1%,说明其对着丝粒蛋白有较强的损害作用。同时,染色体中期相分析表明,GMA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及抗着丝粒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CREST染色)两种技术检测了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诱发微核的着丝粒信号比例,从而判断GMA的非整倍体诱发效应。结果表明,GMA诱发的微核约40.9-575%为FISH阳性,说明其具有一定的非整倍体毒性,但CREST阳性仅为170-241%,说明其对着丝粒蛋白有较强的损害作用。同时,染色体中期相分析表明,GMA的染色体断裂作用较强,并且染色体损伤主要集中在着丝粒区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晚期胃癌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E-钙粘连蛋白(sEC)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40例晚期胃癌初治患者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前和化疗后第8周的血清sEC浓度,分析化疗前后血清sEC浓度及其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40例患者获CR2例,PR12例,SD13例,PD13例。获有效组(CR+PR)患者化疗后的血清sEC浓度为(2082.36±590.32)ng/ml,显著低于化疗前的(2674.50±687.89)ng/ml(<0.05);获SD和PD组患者化疗后血清sEC浓度较化疗前均显著升高(<0.05);获SD和PD组患者化疗前基线sEC水平显著低于有效组(<0.05)。结论 化疗后血清sEC浓度下降可能与晚期胃癌FOLFOX4方案化疗疗效呈正相关,化疗前sEC浓度高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CE-CA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9月~1992年12月间,作者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可评价化疗疗效的病例122例。男95例,女27例,年龄范围20~70岁。全部均经细胞学或病理证实,均为初治病例,并有明确的可测量的临床和X线观察指标,可评价近期疗效;局限期(LD)83例,广泛期(ED)39例。化疗采用CE-CAP两方案交替,化疗二周期组中,LD48例,ED27例;四周期组中,LD35例,ED12例。由于本组病例化疗后短期内进行了放疗,故无法观察缓解期。122例中,完全缓解10例(8.2)%部分缓解89例(72.9%),稳定18例(14.7%),进展5例(4%),总有效率为81.1%(99/122),较COMVP方案的75%有效率为高,也略高于国外的PE-CAV方案。治疗二周期和四周期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82.9%,其差异无显著性。CE-CAP方案治疗的主要毒性为消化道反应和骨贿抑制,但但临床观察耐受性尚可。鉴于本方案的较高有效率,作者认为可以推荐作为SCLC化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异环磷酰胺(IFO) 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42 例晚期肺癌,SCLC组19 例,NSCLC组23 例,SCLC组以IE方案(IFO+ Vp -16) 、NSCLC组以IVP方案(IFO+ VDS+ PDD) 。结果 全组病人有5 例达CR,15 例达PR,总有效率(RR)40-47 % 。其中SCLC组RR 为63-15% ,NSCLC组RR为34-78 % 。本组毒性反应轻微。结论 以IFO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疗效显著,毒性较小,可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以荷人肺腺癌(LAX-83)裸鼠为动物模型,注入131I-LC-1,结果显示:注入131I-LC-I96小时后,除脾、肾外,其余组织每克所含cpm值均小于相同重量的肺癌组织;注入131I-LC-I120小时后,除血液外,其余各组织每克所含cpm值均小于肺癌组织;肺腺癌细胞上131L-LC-1能被部分洗脱,但还保持一定含量。  相似文献   

20.
探讨洛铂(LBP)、顺铂(DDP)和卡铂(Cab)单药或联合紫杉醇(PTX)、多西他赛(DOC)和长春瑞滨(NVB)抗人肺癌细胞株的作用和活性。方法 选用4种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A549、NCI-H460、Calu-3、NCI H23和小细胞肺癌(SCLC)细胞株NCI-H526,用不同浓度的LBP、DDP和Cab单独或与PTX、DOC和NVB联合处理上述肺癌细胞株72h,应用磺酰罗丹明染色法评价细胞增殖,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LBP、DDP和Cab单药均可抑制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株生长,其中LBP对4种NSCLC细胞株的IC50为1.7~2.4μmol/L,DDP为1.8~5.2μmol/L,Cab为22.8~100.8μmol/L;LBP、DDP和Cab对SCLC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0.3μmol/L、0.6μmol/L和9.8μmol/L。LBP分别与PTX、DOC和NVB联合抗NSCLC细胞株有明显增效作用,其中与PTX合用的协同作用最强。DDP或Cab分别与PTX、DOC和NVB联合的抑制作用与细胞株的类型有关。结论 在上述3种铂类药物中,LBP具有明确的抗NSCLC细胞作用,与DDP相似,而强于Cab,其抗癌活性与细胞株的类型无关。LBP分别联合PTX、DOC和NVB均有协同作用,其中与PTX的联合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