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回访以了解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ICU住院患者满意度。方法按入住ICU时间的单双号将3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单日130例患者为对照组,未实施回访;双日170例患者为访视组,实施访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投诉率及表扬率。结果访视组患者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和表扬率分别高达90.59%和48.24%,显著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仅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开展ICU出科患者回访护理,可促进ICU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患者及家属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ICU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风险认知防护网清单在重症监护室(ICU)探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风险认知防护网清单使用前(2017年1-6月)与使用后(2017年7-12月)收住于我院ICU的患者家属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使用前后入选的家属分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ICU探视流程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使用风险认知防护网清单开展探视护理工作,比较2组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投诉率。结果 观察组家属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和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t=-10.187,P<0.001;χ2=4.114,P=0.043),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908,P<0.001)。结论 将风险认知防护网清单应用于ICU探视管理实践之中,可显著改善ICU入住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降低家属护理投诉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 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住院的5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设为观察组,2011年8月-2012年8月住院的5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析护理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予以干预.对两组风险事件率、护理满意度及家属投诉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投诉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强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应对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立出科回访制度对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实施出科回访制度前在我院MICU住院患者30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出科回访制度后,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同病区住院患者300例设为观察组。按《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中的基础护理质量指标(14项)和综合ICU护理质量指标,评价2组的护理质量,并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和综合ICU护理质量指标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CU实施出科回访制度可增加护患沟通,切实了解患者的感受和护士工作成效,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减少投诉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6月前对160例急诊科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选择160例患者(观察组),对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风险事件(包括医疗事故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急诊科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产程进展告知书在提高产妇家属满意度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980名产妇家属分为对照组500名和观察组48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产程进展告知书对产妇家属进行产程进展告知.比较两组产妇家属的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程进展告知书可促进护患沟通,提高产妇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中挑选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在给予ICU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详细观察实施后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并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仅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未实施护理标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后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而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后的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确切,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有效排除安全隐患,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ICU患者气管插管期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ICU 2010年2月~2011年2月实施气管插管的1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预见护理组(n=65)和对照组(n=6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预见护理组除气管堵塞、导管脱出并发症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护理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气管插管期间进行预见性护理,不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重症监护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护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危机管理方案.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未实施危机管理)收治的ICU患者434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ICU患者457例作为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危机管理对策;观察组实施危机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危机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危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危机管理应用于ICU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明显降低护理危机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肤防护护理对ICU造口失禁患者皮炎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11月收治的40例ICU造口失禁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皮肤防护护理;另选取2015年1—5月收治的40例ICU造口失禁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护理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清洗次数、护理时间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防护护理措施能够改善ICU造口失禁性皮炎的治疗效果,促进皮肤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评估签字单在老年病房的应用和降低纠纷的作用。方法对我科6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入院护理安全评估和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告知患者及家属所存在的安全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并在安全评估签字单上签字。观察和比较实施护理安全评估签字单前后,患者安全知识掌握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安全纠纷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实施护理安全评估签字单后患者对护理安全知识掌握度提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降低护理安全纠纷发生率,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病房使用护理安全评估签字单能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有效降低护理安全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ICU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8例,将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5月至201 1年4月)患者设为常规组,将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患者设为干预组,每组4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前后死亡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明显降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改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急诊科患者172例,实施柔性管理前后各86例,分别给予柔性管理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投诉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柔性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投诉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柔性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护理意外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建立护理标识系统前后1年患者1 000例,将护理标识系统建立前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护理标识系统建立后患者设为干预组,每组500例.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标识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路径应用于低视力或盲住院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编制“低视力或盲住院患者护理安全路径”,并将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的734例低视力或盲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将2013年2-7月期间的809例低视力或盲住院患者设为实验组,对其施行护理安全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数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路径实施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数量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护理安全路径,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提升病区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的效果,以确保临床医疗护理安全及患者安全,保障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方法 将2011年1-12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44例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者家属均接受一般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标识管理.调查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在患者出院时发放调查表,了解患者家属对护理标识及护理安全措施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4例,对照组发生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50,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安全管理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为86.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82,P<0.05).结论 护理标识能有效防止隐性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可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家属探视中采用清单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2013年5-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嘉兴第一医院ICU收治的84例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家属施行传统的探视流程;观察组家属在探视过程中导入清单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家属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得分为(86.8±15.8)分,高于对照组的(78.5±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3,P0.05)。观察组未发生家属投诉,对照组发生家属投诉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9,P0.05)。结论在ICU患者家属探视中,采用清单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家属满意度,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8.
顾红瑛 《当代护士》2016,(12):173-175
目的评估对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实施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300名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实施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300名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指标。结果两组跌倒、坠床、压疮、烫伤、噎食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实施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过渡期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10月在ICU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的1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21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过渡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48h重返率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48h重返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ICU重返率,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统计老年病科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60份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62份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投诉率。观察组满意度95.16%,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5%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投诉率下降。通过人性化护理,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质量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