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北省一起鼠疫疫情的实验室判定流程,探讨河北省鼠疫疫情实验室判定的标准化操作程序。方法对2017年10月康保牧场捡获的自毙鼠解剖取材,按腺、肝、脾、肺、心顺序,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做噬菌体裂解实验;再取肝、脾剪碎制成悬液,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实验检测鼠疫菌F1抗原,压印载玻片2张(一张革兰氏染色镜检,一张美兰染色镜检),同时留3份肝、脾材料(分别用于抗原检测、基因检测和备用),以备后续实验。结果捡获的5份自毙鼠材料有3份胶体金实验和反相血凝试验都出现阳性,效价高达1∶10 240以上,PCR检测Fra和Pla基因,抗原阳性的3份标本都扩增出目标条带,细菌培养3份均阳性。结论准确判定了此次鼠疫疫情,同时成功建立了一套适应《鼠疫诊断标准(ws279-2008)》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2.
血清学和病原学在鼠疫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对不同的检测材料测定鼠疫F1抗体、鼠疫F1抗原和病原学分离 ,探讨基层单位在鼠疫监测中 ,能早期发现鼠疫疫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RIHA测定鼠疫F1抗原 ,IHA测定鼠疫F1抗体 ,在龙胆紫血液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噬菌体裂解试验分离和鉴定鼠疫菌。结果人、犬、猫和鼠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 %、6.3 %、20.7 %和0.67 % ;腺肿穿刺液和自毙鼠干尸或脏器鼠疫F1抗原阳性率为44.4 %和40 %、鼠疫杆菌阳性率为35.7%和14.4 % ;鼠体蚤和活鼠病原学分离的阳性率为0。结论RIHA能快速、准确发现鼠疫疫情 ,而犬、猫等指示动物的F1抗体监测比鼠血清F1抗体监测更省事和实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2017年剑川县一起动物间鼠疫疫情进行调查。方法 以距离鹤庆县疫点马厂最近的大庆自然村为中心进行调查,搜集自毙鼠、用鼠笼和自制的油条为诱饵捕鼠,解剖采集鼠类组织和血清,并采集调查地区的狗血清。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对采集到的鼠组织和蚤样本进行鼠疫细菌学检测和鼠疫F1抗原检测,分离到的鼠疫菌进行噬菌体裂解试验鉴定。结果 共捕获鼠222只,捡获自毙鼠14只。齐氏姬鼠占38.14%(90/236),大绒鼠占32.63%(77/236),黄胸鼠占12.71%(30/236),其它鼠种占16.53%(39/236)。鼠染蚤率为47.03%(111/236)。共获蚤345匹,其中棕形额蚤占54.78%(189/345),特新蚤指名亚种占22.61%(78/345),方叶栉眼蚤占21.45%(74/345),其它蚤种占1.16%(4/345)。以上样本经细菌学检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从一只自毙黄胸鼠分离到鼠疫菌1株,鼠疫F1抗原阳性。并从该自毙鼠捡获的棕形额蚤和一只捕获的齐氏姬鼠染带的特新蚤指名亚种中各分离到鼠疫菌1株。共采集狗血清52份,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阳性率57.69%(3/52)。采集鼠血清69份,鼠疫F1抗体阳性率72.46%(5/69)。结论 在剑川县大庆自然村确定了动物鼠疫流行,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及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夏季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首次发生建国以来的鼠疫爆发性流行。疫情波及 2个乡 9个村 13个自然屯。共发生腺鼠疫病人 4 2例 ,分离出鼠疫菌 15株。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病人及可疑病人、密切接触者血清、淋巴液 ,自毙鼠及脏器悬液 ,猫、犬血清均采自 13个疫点 ;健康人群血清采自非疫区。血清及脏器悬液均经 5 6℃ 30min灭活备用。 (2 )诊断试剂 :鼠疫F1抗原致敏血球、鼠疫F1抗体致敏血球、甲醛化正常血球、单宁酸血球、F1抗原、鼠疫γ球蛋白、鼠疫噬菌体等均由云南省流行病研究所提供 ,批号为 2 0 0 0 3…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引起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大面积野鼠自毙疫情的病原体,以便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119只自毙野鼠样本,解剖取脏器进行鼠疫耶尔森菌病原体分离、噬菌体裂解实验、F1抗原、caf1基因等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排除鼠疫。同时,脏器样本接种绵羊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沙氏琼脂培养基等营养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真菌类病原体;选取10只组织腐败较轻的自毙鼠,按肺组织、脑组织、腹腔脏器组织分为3份样本后,研磨、离心,再以0.22μm滤膜过滤,收集离心上清液、滤膜滤出液和滤膜截留残渣共9份样本,腹腔接种雄性、体质量30~40g昆明小鼠,每组2只,每只0.5ml。另接种0.5ml Hank’s液2只鼠作对照。共接种昆明小鼠20只。死亡小鼠解剖观察病理变化,取脏器组织接种上述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鼠疫耶尔森菌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为阴性;自毙野鼠脏器镜检、分离培养及接种实验动物均检出G- 短小杆菌,经梅里埃VITEK 2GN、GP卡、16S rRNA扩增鉴定为多杀巴斯德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Pm) ,概率为99%;分离到的G+粗大杆菌为腊样芽孢杆菌,概率为99%。结论 多杀巴斯德菌可能是这次发生野鼠大面积死亡的病原菌。该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6.
西林县鼠疫流行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用不同检测方法,探讨鼠疫情的快速诊断和鼠疫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鼠脏器用1/20万龙胆紫胰酶消化液溶血琼脂培养基,溶血琼脂培养基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用RIHA检测FI抗原,IHA测FI抗体。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从20只自死鼠分离出12株鼠疫菌,225只活鼠分离出2株鼠疫菌。15只死鼠RIHA阳性12份。7份死鼠同时进行RIHA和鼠疫菌分离培养,两种方法均为阳性,符合率100%。人血清检测247份,猫血清43份,狗血清80份,阳性分别为7份,5份,3份。鼠疫菌对26种抗菌药物中的22种敏感。结论 RIHA是动物间鼠疫最快速诊断方法,而IHA检测指示动物FI抗体是新疫点早期发现发现鼠疫疫情的线索之一。鼠疫菌对氟哌酸敏感优于其他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噬菌体诊断志贺氏菌属的可能性,并对分离的620株疑似“志贺氏菌”进行了噬菌体裂解试验,同时用常规生化试验作对照。结果表明噬菌体裂解试验结合靛基质试验可直接排除64.2%疑似菌株;按菌型预测裂解模式,可排除89.2%与志贺氏菌属呈抗原交叉的大肠埃希氏菌。本文对于裂解模式与菌型预测相一致的大肠埃希氏菌的鉴别也提出了简易的5项生化试验。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是老鼠疫疫区,鼠疫曾在这里猖獗流行达69年之久。回着近年来国内外鼠疫动物病是抬头趋势,我省也加强了鼠疫监测工作,全省设24个鼠疫监测点,政和县亦为其中之一。1991年8月7日接南平地区防疫站报告,距政和县城关500米处的南庄自8月初起陆续发现自毙鼠,并有蔓延趋势。当地群众疑是鼠间鼠疫流行,十分惊恐。接受报告后我们即组织人员对自毙风检验,并进人现场拥查和开展监测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1.自毙鼠检验:按《鼠疫防治手册》中鼠疫细菌学初步诊断的形态染色、培养、噬菌体试验及动物试验等四项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衢州市鼠疫历史疫区啮齿类动物分布特征,为监测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在监测点采用笼日法捕鼠,对捕获鼠分类鉴定,并进行鼠密度、生境分布调查;用放射免疫、间接血凝及反向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抗原,四步检验分离鼠疫菌;同时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开展疫情监测等以掌握鼠疫疫情情况。结果家栖鼠优势种主要为黄胸鼠和褐家鼠,野鼠主要为黑线姬鼠;其中室内、室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2.99%、1.20%;捕获鼠血清鼠疫F1抗体、抗原和细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另外未发现自毙动物及鼠疫病例。结论衢州市啮齿类动物构成保持稳定,密度低,尚未发现动物鼠疫疫情,仍应坚持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动态,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4月,云南省云县爱华镇发生鼠间鼠疫流行。经病原学及血清学调查,从自毙黄胸鼠(R.flavipectus)体内分离到鼠疫菌6株,鼠类脏器查出鼠疫F1抗原4份,狗血清检出鼠疫F1抗体3份。调查结果表明,本次疫情为云县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复燃。通过疫区处理,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分型在鼠疫暴发中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根据已经证实的23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对2004年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期间分离到的13株鼠疫菌进行PCR扩增.结果13株鼠疫菌可分为4个基因组型,即Genomovar 8、10、15和16.其中囊谦的8株菌全部为Genomovar 10;乌兰的2株菌分别为Genomovar 8和15;祁连、曲麻莱、称多的3株鼠疫菌的基因组型均为Genomovar 16.结论鼠疫菌基因分型是鼠疫疫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To assess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plague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programmes,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at captures the specific Yersinia pestis F1 antige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mounts of this antigen present in samples of blood and spleens from laboratory rats with acute plague, in the buboes of rats with chronic plague, and in tissues from the carcasses of rats that had died from plague. In rats with acute plague, bacteria and F1 antigen were detected in samples of blood 2-4 days after the rats had been subcutaneously inoculated with virulent Y. pestis. Although F1 antigen was not detected in blood samples at the onset of bacteraemia, average antigen levels of 10,240 ng/ml for blood clots and 4829 ng/ml for sera were detected during severe bacteraemia. Immediately after the rats died from acute plague, antigen levels in their spleens of up to 410 micrograms/g of tissue were detected. For rats with chronic plague, ELISA antigen levels of 1600 ng/g to 51 micrograms/g were detected in buboes that contained viable plague bacilli. In samples of spleen, liver, kidney and heart from rat carcasses, F1 antigen was detected up to 20 days after death. In contrast, it was possible to isolate Y. pestis bacilli from these samples only up to 6 days after death.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省鼠疫历史流行区是否存在动物鼠疫的流行。方法在监测区内捕获活鼠并收集死鼠,活鼠采血用放免、血凝、酶标及胶体金方法检测鼠疫F1抗体;鼠脏器用压印法分离鼠疫菌,用多重引物PCR的方法检测鼠疫的基因片段。结果我省首次用间接血凝试验(微量法)从3份鼠血清中检出鼠疫F1抗体,用多重引物PCR的方法从3头鼠脏器中检出鼠疫菌caf 1基因片段。结论我省的部分鼠疫历史流行区存在动物鼠疫复燃的可能,要加强鼠疫的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广西西林鼠疫疫情发生及应对措施实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掌握动物鼠疫向人间传播规律,对鼠疫宿主动物(鼠类)、指示动物(犬类)进行日常监测,发现动物鼠疫早期活动迹象。方法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胶体金法检测动物血清中鼠疫F1抗体;病原学检测包括分离培养、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胶体金检测动物脏器中鼠疫F1抗原。结果血清(鼠、人、犬)利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总阳性率为0.57%(1/175)、其中指示动物犬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为2.1%(1/48)、而宿主动物鼠血清、人血清均为阴性;鼠脏器应用RIHA法、胶体金法检测鼠疫F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0.59%(1/168)、4.17%(7/168)、分离培养为阴性。结论广西西林县存在微弱的动物鼠疫流行。掌握指示动物、宿主动物阳性标本涉及的疫源地,能尽快对疫区进行有效的灭鼠灭蚤处理、切断鼠疫由动物向人间传播的途径、达到最终遏制鼠疫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入境集装箱中发现的死鼠进行实验室检测,加强口岸对入境啮齿动物携带鼠疫杆菌的监测力度。方法分别用胶体金和PCR方法对入境集装箱中发现的死鼠进行鼠疫杆菌检测。结果该样本鼠疫杆菌F1抗原阳性,pla基因和fra基因PCR扩增均为阳性,判定该样本为疑似鼠疫杆菌感染。结论在口岸一线加强对入境鼠类携带鼠疫杆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不断加强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实验室建设及重大疫情检测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了解丽江市古城区 3 种致病性耶尔森菌在家犬中的携带情况,补充该疫源地家犬致病性耶尔森菌带菌状况的相关数据。 方法 采集丽江市古城区鼠疫疫源地家犬肛拭子样本并进行冷增菌培养,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细菌分离纯化对致病性耶尔森菌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在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大东乡、金安镇、束河街道、文华街道、开南街道等地共采集了 164 份家犬肛拭子,从 1 份样本中检出鼠疫耶尔森菌、4 份样本中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检测到假结核耶尔森菌。 结论 丽江市古城区家犬携带鼠疫耶尔森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增加了当地居民感染鼠疫及相关疾病的风险,须加强对该地家犬致病性耶尔森菌携带情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用复合探针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方法。方法研究根据鼠疫耶尔森氏菌pl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PCR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研究,建立了复合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方法,用于鼠疫的筛选和诊断。结果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为100%,最低可检出10个拷贝的质粒DNA分子,可对1×101~1×106拷贝范围内的模板进行定量,最低可检测至1×102cfu/ml细菌。该方法的精密度好,阳性质控品和阴性质控品不同时间测定3次及同一时间5次重复实验结果Cv值均<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复合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方法,可对鼠疫耶尔森氏菌进行快速检测、准确辨别和早期诊断,对鼠疫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德格鼠疫自然疫源地实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对2008年在德格县捕获的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鼠疫间接血凝(IHA)和反向血凝(RIHA)。结果细菌培养检测自毙喜马拉雅旱獭26份,分离鼠疫菌9株;IH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3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3份;RIHA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9份均为旱獭;GIC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2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9份,藏系绵羊血清32份、阳性8份;GICA抗原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11份(旱獭10份、家猫1份)。结论从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2008年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鼠疫菌核糖体型地理分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鼠疫菌核糖体型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情况。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对鼠疫菌染色体进行消化,电泳后,用16s-23s-5s rRNA基因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 把分离自中国不同地区的鼠疫菌共分成了三个核糖体型,每种类型的杂交图谱大概一致,区别仅在于1~2个酶切片段的有无。核糖体A型及B型较常见,分布于中国较大范围的地理区域内,C型最少,只见于某一特殊地区;核糖体型与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一种疫源地对应一种核糖体型常见。结论 核糖体型在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比较稳定,不同核糖体型在中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A、B、C三种核糖体型具有不同的来源,而A型与C型的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