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干预.评定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其早日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4周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康复组的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窥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4周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康复组的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张垚  薛钋 《中国康复》2007,22(2):118-118
目的:观察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7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康复组40例和常规组36例,均给予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康复组患者早期即行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维持、体位转移及步行等训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0d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Fugl-Meyer及ADL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促进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康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选取1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针灸、理疗及HBO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康复+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40例患者在病情稳定48h后就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康复护理,对照组则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在提高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继发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继发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设为试验组。两组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Balthel)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Bal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指导,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升高(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9.
刘方玲 《妇幼护理》2023,3(2):476-478
目的 探讨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脑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性康复护理,护理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价,组康复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康复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的睡眠障碍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减轻睡眠障碍,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康复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1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天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天开始康复。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FMA和MBI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0天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0.01)。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1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天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天开始康复。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FMA和MBI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0天两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山东省交通医院收治21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d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d开始康复。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I-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FMA和MBI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0d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0.01)。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在兰考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7例,观察组采取尤瑞克林联合早期康复锻炼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取尤瑞克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DNF的表达水平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BDNF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DN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尤瑞克林联合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改善患者的血清BDNF表达,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20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并与另82例未行健康教育的患者的康复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康复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远期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和观察组(超早期康复护理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于24 h内开始康复治疗,对照组于第7天开始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及ADL(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第14天及28天,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在ADL评分中,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20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并与另82例未行健康教育的患者的康复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康复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远期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加以早期康复治疗;每例患者入组时和治疗第30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脑血流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康复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TCD各项指标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06-3407
目的分析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中抽取8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早期抗抑郁治疗)各40例,观察比较治疗状况,如神经功能、抑郁状况等。结果治疗前组间HAMD评分、CSS评分、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早期接受抗抑郁治疗,可显著改善其抑郁症状,利于神经功能康复,进而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脑卒中病人采用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施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早期系统的,规范的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仅施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肌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出院时观察组患者肌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出院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③出院时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指数记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实行肢体功能康复能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16脑梗死患者,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天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天开始康复。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FMA和MBI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0天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行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康复的效果进行比较。2个月后,观察组的ND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康复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明显提高其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