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人报告结局(PRO)在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查阅目前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的国内外文献,总结针灸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的研究现状,比较国内外在疗效评价方法学上的差异.结果:针灸对颈椎病的疗效已得到国内外文献的一致确认,然而在研究方法学设计上面存在着差异.国外研究通常采用病人报告结局的评价模式,应用规范的专业量表评价结果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国内研究则多采用医师的主观分级评价作为主要结局指标.结论:采用病人报告结局的评价模式(PRO)具有评价全面、数据量化程度高、设计严谨、可重复性强等特点,而医师主观分级评价则有主观性强、数据失真性高、容易导致偏倚等缺点.因此,在针灸临床评价的相关研究中,应广泛使用PRO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医生报告结局(CRO)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国外CRO量表涉及领域广、研究规范程度高;而国内CRO量表起步较晚,大多从国外翻译而来,自行研制及严格考评的量表欠缺。提出CRO量表符合中医四诊特点,有助于丰富中医临床结局评价方法、量化中医临床结局评价指标等,但仍需要建立严谨的指导规范,建立健全医生报告结局量表体系,加强其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支持力度,扩大宣传及推广,加强地域及学科合作等,提高中医CRO量表的质量及推动其临床应用,使得中医CRO更好地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3.
介绍病人报告的结局(PRO)的含义、研究概况及其考评方法应用于中风病临床结局评价中的研究思路,并对中风病PRO量表研制的基本过程和原则进行了描述,认为PRO测评可作为中风病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补充,其研究方法值得在多种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中"医生报告结局"方法学建立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方法通过研究"医生报告结局"概念内涵、中医古籍及现代医学对"医生报告结局"的研究、中医疗效与评价指标等内容,提出了一套新的疗效评价方法即"中医主观复合性指标体系"。结果中医主观复合性指标体系是除实验室检测的客观指标之外,病人、医生和病人看护者对疾病信息的反映,既包含中医证候要素,又体现生存质量相关理念。结论为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了可能,有利于中医疗效评价的客观化和现代化,对推广中医发展、制定真正能反映中医内涵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病人报告结局(PRO)的含义、研究概况及其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结局评价中的研究思路,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RO量表研制的基本过程、原则及注意问题进行描述,认为PRO测评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其评价方法值得在相关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引入了病人报告的临床结局(PRO)的概念,介绍了通过PRO量表测得患者自觉感受的病情变化来评定疗效的方法,论述了评价量表性能的重要指标-效度的作用,并以在研的“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为例,探讨了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标准效度和实证效度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托,严格按照国际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量表的研制指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国际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基于多中心收集的31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及其847份量表,采用多种统计方法综合运用,确定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条目,并在研究量表反应尺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本量表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亦适用于中医属于胸痹、心痛等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8.
引入了病人报告的临床结局(PRO)的概念,介绍了通过PRO量表测得患者自觉感受的病情变化来评定疗效的方法,论述了评价量表性能的重要指标—效度的作用,并以在研的“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为例,探讨了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标准效度和实证效度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它在评价癌症临床试验、制定卫生政策、评价不良事件、评价依从性、审批药物中的应用,并阐述了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结局评价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难点。中医医生为辨证论治过程的主导,但其对疗效评价的影响则未见明确阐释。以中医医生报告结局为议题,利用定性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对比分析、病历回顾、访谈及现场调查等方法,对中医医生报告结局概念进行界定,分解其域体系,明晰对中医医生报告结局的认识,探讨其在辨证论治结局评价中的地位和意义,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患者临床结局报告(PRO)侧重于近代心理学概念和策略,对目标受试者的主观体验、本体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疾患诊治满意程度予以综合评价;这过程所体现的“以人为本”思维与传统中医经典理论相吻合,故PRO在传统医学研究中日趋受到关注,是当前中医临证与效应评析至为关键的内容之一。本文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在PRO的定义及溯源、PRO的测评要点和价值、PRO量表的评译和泛文化编制、中医临床效应测评及PRO量表的应用、PRO量表的建构及中医临床实践模式优化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就PRO国外量表的引进及特性考评、中医PRO量表研制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为当前中医特色PRO量表研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秋虹  魏军平 《世界中医药》2013,8(11):1359-1360
在分析中医药治疗甲减疗效评价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引入PRO(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作为中医药治疗甲减疗效评价指标的必要性。作者认为可以借鉴西方医学PRO量表评价方法,研制中国特色的甲减PRO量表作为评价工具,使甲减的临床疗效评价定量化、客观化。  相似文献   

13.
从中风患者的自我感觉症状出发,借鉴心理测量学的方法,参照美国FDA发布的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方法指南、专家问卷和患者访谈相结合,探索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量表的研制方法,为进一步完善中风病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符合中国国情的《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并对其性能进行考评,为进一步完善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从中风患者的自我感觉症状出发,借鉴心理测量学的方法,参照美国FDA发布的患者报告的结局(PRO)研究方法指南,采用专家问卷和患者访谈相结合筛选量表条目,形成量表初稿。通过多中心临床验证收集数据,考评量表的性能。结果:前后2次量表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849和0.873,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892和0.918;前后2次测评量表总分与SS-QOL量表总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和-0.756;因子分析结果4个因子所包含的内容与预想的结果一致;前后2次PRO量表总分经非参数秩和检验,P0.01。结论:《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研制方法科学,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患者报告结局(PRO)是临床结局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介绍了PRO的内容、评价意义及翻译情况,探讨PRO量表应用于中医药疗效评价的内在联系、理论基础及优势、注意事项,认为科学合理地应用PRO量表,可推进中医药学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刘宏潇  刘保延  姜泉 《中医药学刊》2010,(11):2273-2274
以往建立在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的RA临床评价体系,多关注的是医生对病情活动性的评价及生物医学指标,而缺乏对病人的自觉症状和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为代表的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状态的观测和评价。目前现有的RA评价方法,不能完全获取包括RA病人主观感受及疾病痛苦程度在内的疾病状态的信息,亦不能全面反映药物干预对疾病状态的调整程度。基于病人报告的结局指标(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PRO)通过捕捉与病人健康相关的疾病相关信息,从病人报告的侧面反映病人的疾病状态,将在RA临床疗效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研制的《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初稿)进行第二轮临床验证,进一步对其性能进行考评,最终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为进一步完善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课题组在前期对《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初稿)进行性能考评,在得到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筛选条目,形成了包含4个维度36个条目的中风病PRO量表,2010年11月-2011年3月对中风病PRO量表进行第二轮多中心临床验证,进一步考评量表的性能。结果:前后2次量表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839和0.848,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906和0.924;前后2次测评量表总分与SS-QOL量表总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511和-0.522;因子分析结果4个因子所包含的内容与我们预想的结果一致;前后2次PRO量表总分经非参数秩和检验,P<0.01。结论:《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研制方法科学,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是进一步完善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医药PRO量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医药PRO量表的研制方法.[方法]借鉴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PRO量表的研制经验,从概念操作化、域体系的建立、量表条目的确定及条目的表达方式上探讨中医药PRO量表的研制特色.[结果]中医药PRO量表的研制一方面应当借鉴国外的通用研究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应当立足中医药体系,研制出适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PRO量表.[结论]研究适合中医药特色的PRO量表对于构建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