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介绍一种新的产色琼脂培养基-ABC培养基(α、β-产色培养基)。该培养基含有两种底物:3,4-环已烯七叶亭-β-D-半乳糖苷和5-澳-4-氯-3-吲哚基-α-D-吡南半乳糖苷。利用该培养基选择分离沙门氏茵变得较为容易。培养基利用沙门氏茵具有α-半乳糖苷酶活性、不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生化特征而将沙门氏茵与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区别开来。将1022株沙门氏茵和300株其他种类的革兰氏阴性茵接种至ABC培养基上,其中1019株(99.7%)沙门氏茵形成特异性的绿色茵落,另1株(0.33%)非沙门氏茵也形成绿色茵落。将283个粪便样本直接或事先用硒盐肉汤选择性增茵培养后再分别接种脱氧胆盐柠檬酸盐(DC)琼脂和ABC培养基,结果显示:ABC培养基的敏感性和专一性(分别为100%和90.5%)均优于DC琼脂(分别为88%和26.9%)。ABC培养基提高了粪便样本中沙门氏茵的检测专一性。  相似文献   

2.
王静  陈萍  李倩倩  任常菲 《卫生研究》2013,42(4):656-659
目的通过筛选各种选择性成分添加至培养基中以快速筛选产气荚膜梭菌,研制产气荚膜梭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评价促生长因子甘露醇、丙酮酸钠、硫酸镁对目标菌生长的促进作用,比较抗生素环丝氨酸、新霉素、多粘菌素和磺胺嘧啶对目标菌和非目标菌的抑制作用,比较显色剂5-溴-4-氯-3-吲哚基-磷酸二钠盐(BCIP)、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X-Gal)、4-甲基伞形酮酰-β-D-吡喃糖苷(Mu-Gal)、邻硝基苯β-D-半乳吡喃糖苷(ONPG)对目标菌的显色效果,将酶促因子硫酸镁、硫酸钙、硫酸锰、硫酸锌与目标菌反应筛选最佳成分并确定其用量,制成产气荚膜梭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结果筛选出的培养基最佳成分促生长因子为丙酮酸钠,用量200mg,抗生素环丝氨酸0.5mg,显色剂为BCIP和Mu-Gal,用量均为6mg,酶促因子硫酸镁72mg,以上成分加入到100ml营养肉汤基础培养基中,制备的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效果与TSC培养基、SPS培养基无差异。结论本实验所研制的选择性培养基可以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多管发酵法(包括乳糖蛋白胨和EC-MUG培养基)与酶底物法(MMO-MUG培养基)测定水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为日常水质检测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选用一种最佳检测方法。方法依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中的多管发酵法与酶底物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灵敏度试验、水样加标试验及实际水样品检测应用。结果适用性试验结果为多管发酵法与酶底物法检测结果显示有某些菌株的差别;灵敏度试验酶底物法约为1 cfu/100 mL,多管发酵法约为1 cfu/100m;加标试验结果三种培养基法无明显差别;水样品检测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多管发酵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结果差别无显著性,但酶底物法只需一种培养基在24h内同时检出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结果,操作更为方便、时间可节约24 h~48 h、结果观察直观容易。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医院2007年1-12月患者标本中分离的20株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42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以及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并对上述检测结果做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检出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TEM-1及CTX-M-55,检出率为80.0%、50.0%,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aac(3)-Ⅱ、aac(6′)-Ⅰb、ant(3″)-Ⅰ、aadA5、aph(3′)-Ⅰ,检出率分别为45.0%、5.0%、10.0%、45.0%、5.0%,可移动遗传元件检出intⅠ1、tnp513、IS26、ISEcp1、traA、trbC,检出率分别为55.0%、25.0%、90.0%、65.0%、80.0%、75.0%;其他39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20株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与细菌产2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相关;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菌株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样本聚类分析提示,该组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尚无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设计一种新的用于分离与鉴别念珠菌的显色培养基及方法。方法:针对念珠菌特有的酶,设计出配方,应用质控菌株,通过特异性、灵敏度及生理特征方面比较实验,评价其效果。结果:本实验研制的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菌落特征出现时间早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另外,本方法通过底物5-溴-4-氯-3-吲哚基-N-乙酰基-β-D-氨基半乳糖苷和5-溴-4-氯-3-吲哚基-β-D-吡喃葡糖苷反应,可以将都柏林念珠菌与白色念珠菌区分开,同时使白色念珠菌得到进一步确证。结论:新的显色培养基及方法能更有效地用于白色念珠菌及4种相关重要念珠菌的分离与鉴别,并且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展嗜肺军团菌检测新方法的应用研究,利用酶底物法定量检测技术应用于辖区公共场所不同水样的嗜肺军团菌检测中.方法 2018年-2021年收集辖区公共场所淋浴热水、水龙头水样以及集中空调冷凝水、冷却水样,采用酶底物法进行检测,对检出的阳性样本经细菌分离技术与raqMan荧光定量PCR实验验证确认.结果 应用酶底物定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5-羟基色氨酸(5-HTP)的生物制备方法。方法合成芽孢杆菌(Bacillussp.)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并克隆于载体pTIG-Trx中,将构建完的重组质粒pTIG-Trx-Ba-PAH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PAH生产的重组菌株;该菌株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和超声波破碎后,通过体外催化反应,将色氨酸催化成5-HTP;最后,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PAH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5-HTP含量。结果经表达的PAH蛋白分子量约为64.37 ku,经Western blot验证,可与PAH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体外催化反应,5-HTP生成产量为67.4 mg/L。结论成功构建了用于生产PAH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pTIG-Trx-Ba-PAH/BL21,并完成了5-HTP的生物制备。[营养学报,2021,43(3):294-297]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存在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1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了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MDRPA中共检出4种β-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指标聚类分析显示,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联;aac(3)-Ⅱ、aac(6')-Ⅱ与Tn 21/merA、ISpa7、intⅠ 1、trbC高度关联,IMP、aph3'-Ⅱb、DHA、aac(6')-Ⅰ b与之也有不同程度的关联.结论 20株MDRPA携带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菌株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9.
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株及耐药株分别接种于青霉素培养基内,培养不同时间取培养物检测菌落数、青霉素残留活性及β-内酰胺酶活性.结果 在64 μg/ml青霉素堵养基中培养24 h,敏感株菌落数逐步减少;耐药菌在前6 h菌落数明显减少,但随后显著增加;接种了敏感株的培养基中的青霉素活性维持稳定,接种了耐药株的培养基中的青霉素活性逐步降低;耐药菌的β-内酰胺酶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明显增高.结论 青霉素对生长繁殖早期阶段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产生明显的抑制或杀灭作用,青霉素可诱导耐药菌株产生更多的β-内酰胺酶,从而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其水平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的携带状况,并分析各种水平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各种MGEs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分离到的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测了25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的酶基因、12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的酶基因、1种消毒剂与磺胺耐药重叠基因以及9种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遗传标记,并用指标聚类分析法探讨水平获得性耐药基因和MGEs遗传标记的相关性。结果 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检出6种β-内酰胺酶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种消毒剂与磺胺耐药重叠基因以及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指标聚类分析(UPGMA法)提示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CTX-M-9 cluster,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b、aadA5,消毒剂与磺胺耐药重叠基因qacE△1-sul1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1、ISEcp1、IS26、IS903、traA、trbC可能存在关联,其中消毒剂与磺胺耐药重叠基因qacE△1-sul1与Ⅰ类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intⅠ1存在高度关联。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携带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耐药性在同种细菌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指标聚类分析提示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CTX-M-9 cluster,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b、aadA5,消毒剂与磺胺耐药重叠基因qacE△1-sul1为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并鉴定一株能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探索利用该菌株降解DBP的最优条件。方法在基础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DBP,将土壤浸出液接种于该培养基,筛选得到目标菌株。通过菌落表型、透射电镜、PCR等方法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16Sr DNA序列分析。将目标菌株接种至p H值不同的上述培养基,于不同温度下进行培养,通过测定DBP残留和细菌含量确定最佳p H值和温度。结果通过只添加DBP作为微生物的碳源,富集培养得到一株菌株L6。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及16Sr 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 sp.)。通过优化得到DBP最佳降解条件为p H=7,温度=30℃。在最佳降解条件下,菌株L6在120 h内对含800 mg/L DBP的降解率达到85.0%。结论菌株L6对DBP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最佳降解条件为p H=7、温度=30℃,可考虑应用于DBP污染的生物修复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临床株可移动遗传元件及耐药基因存在状况以及菌株的亲缘关系,分析耐药的遗传学背景。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10月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可移动遗传元件的10种遗传标记、19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大肠埃希菌均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之遗传标记、β-内酰胺酶基因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共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的7种遗传标记、3种β-内酰胺酶基因、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且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很高,但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未检出;traA、trbC、tnp513、IS26、IS903、ISEcp1、intⅠ1、blaTEM、blaCTX-M-1群、blaOXA-1群、aac(6')-Ⅰb、aadA5和aph3′-Ⅰ阳性率分别为95.0%、65.0%、30.0%、100.0%、50.0%、90.0%、100.0%、85.0%、100.0%、25.0%、40.0%、85.0%和5.0%;可移动遗传元件之遗传标记与耐药基因可分为14种阳性模式,样本聚类分析提示菌株可分A与B两群,A群中1、4、17~19号株,14~18、2、12~13号株为3个独立的克隆。结论 20株大肠埃希菌耐药表型与β-内酰胺酶基因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结果相符,该组菌株存在医院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所医院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表型及耐药元件的差异,了解两所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性。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9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其中A1~A19号株分离自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A院),B1~B20号株分离自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B院);先用16S~23SrDNA鲍氏不动杆菌种特异PCR扩增做菌种的分子鉴定,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基因,测得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A院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性,B院菌株对常用药物均耐药;A院19株菌株均检出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基因均存在突变,只有14株菌株未检出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B院20株菌株均检出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基因均存在突变;两所医院菌株耐药元件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分析显示:A、B两所医院的菌株因检出基因不同则分成两簇,A院的14株为同一克隆,而B院的20株为同一克隆。结论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在细菌间传播,两所医院菌株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一一对应,A院5株菌的表型与B院20株菌相同,但获得性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
保加利亚乳杆菌产β-半乳糖苷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保加利亚乳杆菌产β-半乳糖苷酶的特性,优化产酶条件。方法:以酸奶中分离的保加利亚乳杆菌wch9901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标准菌株1.1480为研究对象,观察培养时间、培养基碳源、摇床转速、气体环境对细菌产酶的影响。结果:wch9901于37℃培养18h产酶达高峰,酶活性达0.246 NLU/ml,比酶活达3.465 NLU/g;1.1480于30℃培养36h产酶达高峰,酶活性达0.221 NLU/ml,比酶活达1.637 NLU/g。停止培养前1h加入2%乳糖利于wch9901产酶。两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均于静止培养产酶较多。wch9901于厌氧环境培养产酶较多;1.1480于有氧环境培养产酶较多。结论:wch9901的最适产酶条件为37℃厌氧静止培养18h,培养基含乳糖;1.1480的最适产酶条件为30℃有氧静止培养36h。wch9901与1.1480相比具有产酶量多,产酶迅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一组耐药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中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携带状况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6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5种β-内酰胺酶基因、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耐药基因测序后直接作BLAST比对,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喹诺酮类均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均敏感;20株菌共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较高;样本聚类分析显示20株菌中的18株出现了明显的聚集性,出现4个克隆。结论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是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本组菌检出的四个克隆高度疑似医院感染,同一克隆菌株携带相同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实验室对1起由宋内志贺菌引起的不典型临床症状、疑似不明原因发热暴发疫情的实验室检测过程,为类似事件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探讨通过增菌前后Ct值变化,荧光PCR用作病原菌确诊方法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总大肠菌群酶底物法测定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常规培养法和荧光PCR法测定患者咽拭和肛拭样品以及水样中病原微生物,用MIC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10份饮用水中6份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不符合GB5749-2006的要求。常规培养9份肛拭均检出宋内志贺菌,而10份水样均未检出肠道致病菌。荧光PCR结果 9份肛拭和5份水样检出志贺菌核酸,5份水样增菌后Ct值较增菌前有明显下降。肛拭中分离的9株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中的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100%耐药,对磺胺类、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1-4代)、氨基糖苷类等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实验室应用指标菌检测、常规培养和荧光PCR技术,48 h即找到引起疫情暴发的原因,为疫情的控制提供了及时科学的依据。药敏试验为患者治疗提供了正确的药物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株肺炎克雷伯菌(KPN)菌株亲缘性。方法对20株KPN进行了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TMP耐药基因、3种整合酶基因以及Tn21/TnS01转座子遗传标记检测,并以该29种基因为分子标记,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检测。结果酽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TMP耐药基因、整合酶基因以及Tn21/Tn501转座子遗传标记均有检出,经样本聚类分析显示存在克隆传播。结论该20株KPN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密切相关,并存在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12月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3种β-内酰胺酶基因、1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9种噬菌体原遗传标记以及与细菌细胞分裂相关的2种基因(dicB、kilR),与细菌致病性相关的2种基因(hofQ、ompT)。结果 20株大肠埃希菌共检出3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6种噬菌体原遗传标记、2种与细菌细胞分裂相关的基因、2种与细菌致病性相关的基因;20株大肠埃希菌全部基因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分析示,1、4、9、10号株为一簇,其余为另一簇。结论对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株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噬菌体原遗传标记以及与细菌细胞分裂相关的基因,与细菌致病性相关的基因检测与分析,国内为首次,从样本聚类分析图可见,虽无克隆传播,但6、12号株与7、18号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医院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试剂瓶不同放置方法对半乳糖苷酶法检测钠离子结果影响。方法将半乳糖苷酶和底物邻硝基酚β-D-吡喃半乳苷(ONPG)试剂瓶,分为3种存放方式:(1)酶和底物试剂瓶同时开盖,连续放置在生化分析仪试剂盘内存放;(2)酶试剂瓶密闭4℃存放,底物试剂瓶开盖至生化分析仪器试剂盘内放置;(3)酶和底物试剂瓶均密闭4℃冰箱放置,连续5 d检测朗道质控血清。结果第1种方式随时间延长检测结果逐步增高,呈直线正相关;第2种方式随时间延长检测结果逐步减低,呈直线负相关;第3种方式时间延长与检测结果无相关性。结论半乳糖苷酶试剂,隐蔽钠离子的穴合剂或有挥发性,挥发量随时间延长逐渐积累;底物ONPG公认具有吸湿性,随时间延长试剂浓度逐渐降低,酶和底物试剂瓶均密闭存放,降低试剂的挥发和稀释干扰,使检测结果与时间延长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一所三级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2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E)的菌株亲缘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2月-2010年4月,从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出的MDR-PAE 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 对4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甲基化酶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以及毒力因子基因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 作聚类分析以探讨MDR-PAE的菌株亲缘关系.结果 20株MDR-PAE中,TEM、PER、DHA、OXA-10群等4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0%、20.0%、5.0%及20.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缺失率为100.0%;tnp513/ISCR1、IS26、ISpa7及int I 1等4种转座子、插入序列和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0%、20.0%、30.0%及30.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 b、aac(6')-Ⅱ、ant(3")-Ⅰ及ant(2")-Ⅰ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0%、10.0%、20.0%、15.0%及10.0%,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阳性率为15.0%;以4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甲基化酶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以及毒力因子基因作检测结果 的样本聚类分析显示,编号为No.2、8等2株,4、5、6等3株及1、10、11、12、14、15、20等7株为三群克隆传播.结论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在该院不同科室间存在3群克隆传播株,加强对MDR-PAE耐药基因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聚类分析对其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