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硬纤维是影响造血微环境、造血功能的一种有形成份,是诊断骨髓纤维化的主要依据,须用银胺特殊染色才能看清.作者采用 James法网硬纤维染色对 99例血液病患者做网硬纤维定量观察,其中骨髓 (小粒 )活检 98例,同时做骨髓活检 29例,单做骨髓活检1例.  相似文献   

2.
188例血液病患者骨髓切片中骨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例血液病患者骨髓切片中骨细胞的观察张志宏,范嘉琏,袁平,陈润光,张囡,石国英,何军,杨崇礼血液病患者骨髓中骨细胞的变化及其与髓性造血的关系,国内偶见文献报告 ̄[1]。为此,作者对188例各种血液病患者及9例非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作了细致观察...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990年6月至1997年8月确诊的30例MDS患者的临床特征,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8(5~74)岁,其中5~17岁3例,27~35岁6例,40~59岁11例,60~74岁10例。其中40~74岁占21例。确诊前病程最短为1月余,最长超过7年。1.2 诊断及疗效标准 根据1998年第2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结合骨髓、血象及临床特征进行…  相似文献   

4.
血液病患者骨髓网硬蛋白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报道144例血液病患者和20名正常人骨髓活检切片内网硬蛋白染色之观察结果。发观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时网硬蛋白纤维量较正常明显增加。化疗诱导急非淋缓解后,网硬蛋白即可全部或部分消退。  相似文献   

5.
网状纤维银染色在血液病骨髓活检病理诊断中应用广泛,对某些疾病如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及浆细胞肿瘤和淋巴瘤的鉴别,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MDS)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等都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半薄切片对所有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骨髓活检常规做Gomori法网状纤维染色,近3年共做了5000余例.由于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在制片方法和包埋介质上都与石蜡包埋有所不同,故网染方法也有所不同,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骨髓活组织检查(Bone marrow biopsy)是血液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方法,可了解造血组织的解剖结构;骨小粒活检(Bone marrow partieiple biopsy)则可了解造血细胞与支架组织、基质等结构与关系。骨髓涂片是血液病临床诊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能清楚地观察造血细胞的形态、比倒等,但不能了解造血微环境(种子、土壤及水的学说)。若将三结合起来,对血液病的形态学诊断及造血微环境研究有极大帮助。我科近十年来,对部分病例除常规骨髓涂片外,还作了骨髓针刺活检与骨小粒活检对照,现将观察比较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医学》1997,(11)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2.一般无脾肿大。3.骨髓至少1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等检查)。4.能除外引...  相似文献   

8.
网状纤维染色在骨髓活检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血液病骨髓活检网状纤维染色的特点及意义。方法: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半薄切片,Gomori银染色,半定量分析。结果:611例骨髓活检网状纤维染色阳性率以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及骨髓转移癌最高(71/71,8/8),其次为多发性骨髓瘤(14/15),再次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7);阳性率最低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1/20),其次为特性血板减少性紫癜(1/13),再次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49/11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网状纤维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P<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显著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P<0.01),多发性骨髓瘤显著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P<0.01)。结论:网状纤维染色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病理诊断及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T淋巴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再障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与免疫机制,特别是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1,2]。我们就再障患者T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再障患者T淋巴细胞数量及亚群的变化  再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相对增高,他们的骨髓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或其它非造血细胞所代替,淋巴细胞在骨髓穿刺液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高。再障患者骨髓活检标本中CD3+淋巴细胞亦明显增多[3]。再障患者CD8+T淋巴细胞所占的比例增加,C…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髓穿刺活检各类血液病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对528例血液检查异常病人的骨髓穿刺切片作回顾性观察.常规制片,H.E染色,部分切片并作PAS染色,Gomeri氏网状纤维染色以及Massom结缔组织染色.10例还进行了有关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正常骨髓象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85例,各类白血病133例,骨髓纤维化59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34例,转移癌15例,造血功能增强70例,造血功能低下42例以及其它各类43例.结论骨髓活检对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鹿全意  刘少君 《新医学》1995,26(11):586-58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鹿全意,刘少君,李淑云,张虹,翟亚萍研究证实[1-4],骨髓活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但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我们利用骨髓活检标本,塑料包埋技术分析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增生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例MDS、20例AA、20例增生性贫血及2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分析。结果:MDS骨髓小粒中造血细胞成分显著高于AA组,原粒+早幼粒细胞比例高于其他三组,并出现了多系统病态造血。AA患者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增生性贫血患者骨髓小粒中造血细胞与非造血细胞与正常人相似。结论:骨髓小粒的分析对MDS诊断及与AA、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20例AA、20例MDS、20例增贫、2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 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和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并出现多系统的病态造血。而增生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 骨髓小粒的观察对AA、MDS、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对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下称增贫)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5例AA、15例MDS、25例增贫患者的骨髓小粒细胞成分进行观察。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和增贫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S患者骨髓小粒中的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增贫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的观察对AA、MDS、增贫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戴匡渠 《江西医学检验》2002,20(4):213-214,222
目的 观察骨髓穿刺活检各类血液病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对528例血液检查异常病人的骨髓穿刺切片作回顾性观察。常规制片,H.3染色,部分切片并作PAS染色,Gomeri氏网状纤维染色以及Massom结缔组织 染色。10例还进行了有关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正常骨髓象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85例,各类白血病133例,骨髓纤维化59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34例,转移癌15例,造血功能增强70例,造血功能低下42例以及其它各类43例。结论 骨髓活检对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34例骨髓的活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启国  浦权  杨梅如  陶英  刘薏芝  张子祥 《新医学》1998,29(11):577-578
目的:评估骨髓活检在急性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4例急性白血病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的骨髓活检切片与涂片增生度,动态观察10例急性粒细胞白血化疗过程中网硬蛋白纤维含量变化,结果:网硬蛋白纤维可致白血病骨髓涂片假性增生减低,骨髓活检切片能起修正作用,伴骨髓纤维化的早期白血病肾骨髓切片较涂片更早作出诊断,网硬蛋白纤维含量的变化与白血病化疗疗效有关,结论:骨髓活检切片对涂片起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骨髓小粒在AA、MDS的诊断及非典型AA、MDS、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及rrP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增贫、20例MDS、20例ITP及lO例典型从与10例非典型AA及20例正常人骨髓小粒中的细胞进行细胞成分及形态学分析。结果从患者的骨髓小粒的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ITP及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增贫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观察对从、MDS的诊断及非典型AA、MDS、增贫及rrP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移植已成为治愈某些恶性血液病、骨髓造血衰竭、实体瘤、遗传性和免疫缺陷疾病的可靠方法[1]。近年来,由于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快、患者易接受和较经济等优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大有替代骨髓移植的趋势[2]。然而,自体外周血细胞移植物中仍有不少残留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MM)在自体造血于细胞移植(ASCT)后复发的主要原因,除骨髓清除治疗后患者体内存有残留的肿瘤细胞外,还与干细胞采集物中的肿瘤细胞污染有关[1]。移植动员治疗及细胞因子应用后,伴随CD34+造血干细胞的增加循环中肿瘤细胞也增加。分选外周血干细胞(PBSC),即可富集CD34+造血干细胞,又可清除骨髓瘤细胞的污染[2]。我们利用此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物进行了体外净化。1 资料与方法1.1病人情况 中年男性,有左肩胛骨及胸骨上段隆起约3cm,质硬有压病;骨扫描示…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外基质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自动图象分析仪观测59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118次骨髓活检标本骨髓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变化及其与造血细胞增殖的关系。其中男性38例,女性21例,中位数年龄34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初诊未治者(PL)27例,难治复发者(RL)32例,正常对照10例。结果显示,AL与正常人骨髓ECM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AL网硬蛋白增加,纤维连接蛋白(Fn)、酸性粘多糖减低,中性粘多糖初诊未治者增高,难治复发者减低。ALL和ANLL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RL中难以缓解与复发再治者比较,后者改变更明显,而同复发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L中追踪观察,6/8例(75%)未缓解患者及8/19例(42.1%)完全缓解后复发患者骨髓基质Fn、酸性粘多糖、中性粘多糖有不同程度改变。骨髓基质Fn与造血细胞增殖在正常对照组显示呈正相关,而在AL呈负相关,PL与RL尚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AL骨髓造血微环境ECM有明显变化,与发病机制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