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医文献杂志》为全国唯一的一份中医文献研究专业学术期刊,以“弘扬老中医学术经验,汇集古今中医药文献”为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为中医药文献工作者、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以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主要栏目有:文献研究:集中反映中医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学术探讨:发表新观点、新方法,也是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园地;名医经验:以名老中医临床学术经验为主,是中医学活的文献;医林人物:介绍中医界名人的成长之路、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2.
对中医现代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是“中医现代科学化” ,这一内涵中包含有下列要素 :(1)中医现代化是一个实践过程。中医理论最初形成时的开放性和内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以及显著的社会实践性特点 ,决定了中医的发展不能脱离所处时代的科学体系 ,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得到不断的发展。 (2 )中医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现代科学思想 ,且在具体的实践中充分结合中医学固有的特色和价值体系 ,巩固中医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学术地位。 (3)中医现代化不仅要实现学术理论的科学现代化 ,而且还要使其实践科学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起源于早期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发现与发明。中医学经历了春秋以前漫长的“前中医”过程,在春秋战国时代阴阳说、五行说和气一元论的指导下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医学。中医学是指有哲学指导、基本理论、临床手段、专职医生的学术综合体,而“前中医”是指在中医形成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人们自发的、原始的、没有理论指导的自我保护恢复手段。医学跟巫术终究不同。医学是由实践而升华出思想的,巫术则是由思想而衍生出活动的。医学经历的过程是:活动-思想-思想与活动互动,巫术经历的过程是:思想-活动-活动与思想互动。所以,两者始终不是也不可能是同一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中医古典文献学既是中医学的分支学科,也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分支学科,是中医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交叉形成的一门学科。同时,中医古典文献学也是中医文献学的分支学科,是中医文献学中以古典中医文献为研究对象,以古典文献学方法,如目录、版本、校勘及训诂、文字、音韵等为工具,进行中医古典文献整理研究,并探索研究其产生、发展规律以及利用方法的学科。从研究领域看,中医古典文献学应包括中医古典文献学理论与方法、中医古典文献学史、古典中医学术和中医古典文献整理等方面。中医古典文献学理论与方法指其学科属性、学科体系及研究方法等。中医古典文献学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1引言 中医急诊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急危重症的病因病机、证候演变规律、辨证救治与处理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在中医学学术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学学术发展和飞跃的突破口。从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医学学术发展的核心是急诊学科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中医内分泌学理论与临床证治的研究潘文奎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内分泌疾病,是指内分泌系统中由于激素分泌之偏颇,导致机体内环境失衡而呈现的各种病证。基于西药激素治疗常不能根治病因。近年来求治于中医者日趋增多。20余年来,笔者在对中医脏象的研...  相似文献   

7.
中医医史文献是综合运用历史学、文献学、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知识和方法对中医学进行研究的复合型、交叉型学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史、中医文献、中医文化及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等。中医医史文献是中医学下属各个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建立与发展的基础,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医史文献始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登堂入室之功。中医医史文献专业(以下或简称“医史文献专业”)兼顾中医基础研究、医史文献整理与临床实践,是中医学最早授予硕士学位的专业之一,是传统中医教育的骨干专业。  相似文献   

8.
(一) 祖国医药学基础理论,究竟应该如何整理研究?有人说,其依据首先在于“临床事实”,而近年来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中医学理论概念(如藏象、经络、证等)的“物质基础”进行了研究,不仅为中医学找到了“科学依据”,而且对于“发展”中医理论提供了“实验基础”;甚至有人宣称,指导自己部门中医科研规划或编辑出版书刊的方针是“学术理论”再高,不如“临证实验”多。也有人认为,上述诸说实质上是“中医只有  相似文献   

9.
中医络病学说与肺间质纤维化病机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肺间质纤维化 (肺纤维化 ) ,是由原因不明或已知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肺部感染性疾病 ,是呼吸系统的难治病。肺纤维化是西医病名 ,在中医古典文献中并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名称。对于本病的病证归属及病机、治法中医界认识不一。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 ,认为中医学“络病学说”在肺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中医络病学说与肺间质纤维化的病机关系简述如下 ,与同道们共同探讨。1 中医络病学说的渊源与内涵1 1 络病学说的渊源中医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中一门独特的学说 ,通常所言“久病入络”理论可以认为是络…  相似文献   

10.
中医藏象理论的基础研究是中医学现代研究的起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 ,其理论的核心 ,应对整个学科具有支撑作用。中医藏象理论在中医学中 ,不仅包涵了中医解剖、生理等基础医学方面的内容 ,还外延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处方用药等方面。换言之 ,它不仅是阐明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机制的中心环节 ,也是临床治疗学的理论依据。因此 ,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2 藏象学的理论特征从藏象学的形成及发展来看 ,它在认识论、方法论上体现了以下特征 :依据人体内外的完整统一性 ,通过“见外而知内”的方法 ,把…  相似文献   

11.
中医护理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它的历史起源、形成和发展等各个阶段实际上和中医学同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内容,但因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形成独立的专业。但翻阅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不难发现,有关中医护理内容大多散见于诸多医学著作中。由于中医护理的具体实施通常为医者、护理人员甚至家属,因此,其表现有两大突出特征,一个是“医中有护”,另一个是“医护合一”。  相似文献   

12.
浅谈金元四大家对中医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心理,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和兴趣、才能、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是所有精神活动的总称.中医心理学,则是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心理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实际运用的一门学问.中医心理学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医学文献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医学心理学思想.<黄帝内经>的产生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时也为中医心理学理论思想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到了宋金元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贫困,疾病丛生,促使医家们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学术探讨,形成了学术争鸣时期.中医心理学思想在这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陈无择提出了著名的三因论,把情志病因明确为七情.金元四大家受<内经>启发,并将<内经>的医学心理学思想融合到自己的学说中去,形成了各自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中医文献杂志》为全国唯一的一份中医文献研究专业学术期刊,以"弘扬老中医学术经验,汇集古今中医药文献"为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为中医药文献工作者、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以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主要栏目有:文献研究:集中反映中医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学术探讨:发表新观点、新方法,也是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园地;名医经验:以名老中医临床学术经验为主,是中医学活的文献;医林人物:介绍中医界名人的成长之路、趣闻轶事;文献综述:为现代中  相似文献   

14.
徐中环 《四川中医》1998,16(3):11-12
试探,是指对复杂的对象先作一番考查.尝试性地提出初步设想,采取一些措施,然后再根据实践结果,再作出适当调整、完善或修改原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逐步逼近的认识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古人称之为“审病”法、“消息”法。应用于中医临床,有利于医者勤于实践与思索,使医者能根据临床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正确的修正,使中医学的诊治更具方法性。现对该法在中医临床的应用,以理论及实践为依据作一番探讨。1.病狂的复杂性疾病是对整个病变过程的概括。疾病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间由若干个不同的征候组成。中医辨治疾病虽…  相似文献   

15.
养生法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曹少鸣赵素欣※(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中医科昆明650032)关键词中医护理养生法临床运用养生是古代用于保健的专用词,其内容博大精深。《黄帝内经》中早就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等养生护理理论。中医学经历代医...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进步与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同样地多,诸如经济效益、设备引进、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拓展等等,无论办医院,还是办刊物,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而对于中医人才队伍的现状和中医临床学术水平,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谓之皮,可喻之为中医学术与中医人才自身的生存状况。在强大的现代医学冲击下.中医仍然能在某些领域卓然而立,是因为其临床实效与病人需求,现代医学尚不能取而代之.这是中医学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中医在实际疗效方面,在自身学术水平方面占据不了一定优势.哪怕空喊再多的“中医特色”,举起再多虚幌的“尖端成果”,只能成为多余的口号。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辨证现代化研究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临床辨证是中医学的精髓,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是中医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而辨证之关键首先在于识证,诚如《类证治裁·序》所言:“司命之难也在识证,识证之难也在辨证。”证即证候,是疾病本质的反映,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论强化中医思维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在历史的发展中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近百年来中医学术却发展缓慢,且临床阵地日渐萎缩。其中原因,有学者认为是因为中医学是不符合近代科学原理及西医学诊治标准,中医学欲要发展必须要现代化或者西医化。笔者认为,中西医是医学中两种不同流派:西医学是微观分析医学,突出器质性变化,强调机器诊断,辨病论治;而中医学是宏观整体医学,突出功能性变化,强调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中医学术发展缓慢主要是中医思维方法的弱化或丧失,而建立和强化中医思维是中医学术的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左媛媛 《中医研究》2012,25(10):7-9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促进了中医学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致中和”的思想不但影响了中医学的整个思维模式的形成,还是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这一思想对中医理论的影响,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对中医文化、理论形成的巨大影响,并进一步指导中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也谈中医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朱 《光明中医》2002,17(1):1-5
贵刊 2 0 0 1年第一期所载《中医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固守的两个原则》一文 (以下简称该文 ) ,读后不胜惶惑。该文把中医现代化理解为 :“将中医学的理论内涵用合乎科学规范的方式加以描述、表达 ,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 ;这也应是目前中医学研究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 ,也即是中医现代化的最高目标。”具体操作是 :“在总体上把握中医学的原貌 ,勾勒中医学古老的轮廊 ,另一方面坚持科学检验的原则 ,在具体环节上不断提出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 ,”并举了一个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例子 ,“如果中药起效 ,肺炎双球菌的杀灭应属必然 ,而这过程是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