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了解肝癌病人一级亲属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肝癌病人的218名一级亲属进行乙肝防治知识调查,了解一级亲属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18名肝癌病人一级亲属中,乙肝防治知识得分最低为8分、最高为19分,平均(10. 84±2. 84)分,其中≥12分104人,知晓率为47. 71%(104/218)。各知识点回答正确率在22. 02%~61. 93%之间;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有无乙肝既往史、有无乙肝疫苗接种史的肝癌病人一级亲属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 483、15. 532、15. 277、14. 209、22. 751,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 025)、文化程度(OR=1. 347)、职业(OR=1. 842)及有无乙肝既往史(OR=2. 218)、有无乙肝疫苗接种史(OR=2. 012)是影响肝癌病人一级亲属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的重要因素(P 0. 05)。结论肝癌病人一级亲属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其乙肝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讨乙肝防治知识在乙肝防治中的作用。方法从我县城镇、农村居民中抽取786例纳入到讨论中,分析其乙肝防治知识在乙肝防治中的作用,讨论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对乙肝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正确性之间的差异状况。结果从不同文化程度上来看,其知晓乙肝防治知识率越高,行为正确性也就越高,也就是说,其文化程度越高,行为正确性也就越高,且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防治知识在乙肝防治中有重要性作用,在防治乙肝中,需针对职业和文化程度不同的群体给予多样性健康教育方式,进而提升人们防治乙肝知识率,引导其行为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龙岩市居民掌握乙肝防治知识情况,为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龙岩市居民进行乙肝防治知识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统计处理。结果共调查1256人,市区与郊区居民乙肝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无差异。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务工及其他人员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最低。结论加强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在薄弱群体中普及乙肝防治相关知识,提高大众乙肝防治知识水平,才能真正有效控制乙肝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乙型肝炎(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通过自填式问卷,对广西某医学院校1~4年级临床、口腔、预防、护理和其他专业等5个本科专业1 094名在校医学生进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医学生对乙肝经血液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知晓率较低;超过50%医学生错误地认为乙肝病毒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通过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会传染乙肝.女性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得分高于男性(P<0.01);预防医学专业得分较高;汉族医学生乙肝知识得分高于少数民族;来自农村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高于城市学生.结论: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偏低,对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知缺乏全面了解.建议在加强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同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课堂外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育龄妇女对乙肝的认知水平、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8-2011年这段时间里育龄妇女1280名,针对其对乙肝的认知水平、态度和行为等进行个案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育龄妇女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的知晓率大约在46%左右,大多对乙肝的传播途径有一定的了解.结论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多数育龄妇女对乙肝的一些知识相对比较贫乏,对乙肝患者以及携带者会存在有一定的其实态度.在今后应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对乙肝的传播进行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平度市农村居民乙型肝炎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在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乙型肝炎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平度市1264名20-60岁农村居民进行乙肝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1186人,能正确认识到乙肝是传染病的占87.9%.但大部分人对乙肝防治措施不甚了解,对本病充满恐惧,对接触病人感到紧张.乙肝的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途径、性传播途径以及母婴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36.8%、54.6%、50.3%.56.1%的人认为乙肝在中国是严重问题;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仅为23.4%.结论平度市农村居民对乙肝是传染病的知晓率相对较高,但对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缺乏了解,存在错误的态度和行为,应加大力度进行乙肝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高校大学新生的乙肝防治认知现状及健康教育效果. 方法 选择480例桂林医学院2008级临床、国护、药本、检本四个专业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乙肝防治认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乙肝防治认知水平,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三个方面.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乙肝防治认知水平. 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前学生平均得分为67.18分,总合格率为68.75 %;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平均得分为86.54分,总合格率为98.33 %.结论 高校大学新生的乙肝防治认知水平总体较低,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学生的各方面乙肝防治知识水平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乙肝防治知识的认知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乙肝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城乡结合地区768名儿童家长进行了乙肝防治知识情况调查。结果儿童家长获取乙肝防治知识的途径方面,以医生告知及网络为主,不同文化程度、户籍儿童家长乙肝防治知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途径宣传乙肝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乙肝防治知识的人际传播在乙肝防治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本市城镇和农村居民500人,选择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统计分析乙肝防治知识的人际传播情况。结果:文化程度越低,乙肝防治行为正确率和知识知晓率也越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乙肝防治的行为正确率和知识知晓率方面,农民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在乙肝防治中,乙肝防治知识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根据人群的职业和文化程度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让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让其行为正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口腔门诊病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7年10月~2018年2月在某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310例病人进行调查,了解口腔门诊病人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病人310例,其中男性占46. 77%(145/310)、女性占53. 22%(165/310);年龄最小18岁、最大51岁,平均(34. 09±7. 48)岁;已婚占53. 55%(166/310),未婚占40. 00%(124/310);病人对乙肝各项知识知晓率情况为58. 06%~86. 4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及是否接种乙肝疫苗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59、17. 15、28. 84、13. 43、4. 56,P 0. 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职业(OR=2. 016,95%CI=1. 288~3. 154)、文化程度(OR=1. 681,95%CI=1. 089~2. 721)是口腔门诊病人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口腔门诊病人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文化程度、职业是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长期开展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病人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市某院收治的208例HBsAg阳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HBsAg阳性病人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为29. 8%,属于较低水平,各知识点知晓率为26. 4%~39. 9%;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平均月收入的HBsAg阳性病人对慢性乙肝知识知晓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 348、5. 348、8. 114,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个人月收入高、居住在城市是HBsAg阳性病人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 HBsAg阳性病人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属于较低水平,应加强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尤其是文化程度低、月收入低、居住在农村的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健康人群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认知,探讨乙肝防治健康教育的工作对策。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进行过乙肝防治知识水平调查的健康体检人群共3000人。结果:57%的健康人群对乙肝防治有基本的认知,其中高等文化程度的有63.72%,而30.15%为文盲群体,基本行为形成率达56.14%,对比存在差异。结论:健康人群乙肝防治的基本认知知晓率和基本行为水平较低,以及文盲群体乙肝防治健康教育知识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肝复发是影响肝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未作预防的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移植术后HBV的再感染率在80%以上,居乙肝肝硬化肝移植后死亡原因的首位.近年来,许多新的防治策略明显降低了该类患者术后的乙肝复发率.本文就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原因及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刘雁  毛力 《浙江医学》2004,26(10):750-751
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病变较难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及质量.了解影响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防治,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抽取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乙肝疫苗人员为调查对象,比较开展健康教育前后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态度改变。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乙肝防治相关知识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恐惧或歧视心理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开展乙肝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乙肝健康教育工作在乙肝预防和控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医护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 2011年7-12月,通过美国斯坦福大学亚裔肝脏中心建立的网站(www.knowhbv.org)发布网上知识调查问卷,对山东省、市、县和乡镇医疗机构的在职医护人员进行乙肝防治知识问卷调查.所有医护人员在网上注册并填写网上知识问卷,完成后提交答案.网上知识调查问卷包括乙肝症状与结局、乙肝传播途径、防止HBV感染措施及HBV感染者和乙肝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4部分,共20个问题.结果 共344名医护人员完成网上注册并提交了网上知识调查问卷,其中医生180名,护士164名.344名医护人员全部问题回答正确率为24.7%,其中医生为32.2%,护士为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生与护士4部分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涉及乙肝不经食物和日常接触传播的6个问题,医生与护士回答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各类问题回答正确率均随着医院级别、受教育程度、职称的升高而升高(χ2趋势值分别为25.09,10.56和8.42,P<0.05).结论 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和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对乙肝防治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部分护士和医生对于乙肝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存在误解.建议对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开展全面系统的乙肝防治知识培训,加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以重点提高医护人员的乙肝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肝脏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乙肝终末期肝病患者肝脏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是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介绍肝脏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提出肝脏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及乙肝复发的诊断标准;探讨预防乙肝复发的各种方案的优劣,指出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用药方案是目前报道的最为有效的预防方案.笔者认为,肝脏移植术后乙肝复发需进行综合防治,治疗从移植前开始进行,贯穿术中,术后进行长期乃至终生防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对乙型肝炎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乙型肝炎(乙肝)相关认知、态度、行为状况,为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多级抽样抽取共812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除对乙肝的传播途径回答的正确率较低外,对乙肝的相关问题知晓率较高.结论 应定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防治乙肝的宣传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乙肝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纠正模糊的错误认识,消除对乙肝的恐惧心理,做到正确的防治乙肝.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做好小学生的乙肝防治工作,船营区从2001年起对全区小学一年级新生进行了连续5年的乙肝HBsAg携带状况调查,为船营区中小学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围生期女性防治乙型肝炎健康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孕产妇,就乙肝防治认知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围生期女性乙肝知晓率71.4%,乙肝防治内容知晓率44.2%,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0.6%,有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并观察接种效果者仅占4.1%。不同人口学特征孕产妇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防治内容知晓与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及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对调查内容中父婴垂直传播知晓率最低,仅为2.8%。结论本地区围生期女性对乙肝防治认知水平偏低,尤其是父婴垂直传播知识,需加大乙肝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