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道地与非道地黄芩的药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道地与非道地黄芩的解热和抗炎作用,为对道地药材的药性特征认识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酵母致小鼠发热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评价不同产地黄芩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10个产地的道地与非道地黄芩对酵母致热模型体温均有抑制作用,道地黄芩对体温的抑制率在61% ~53%,非道地黄芩在53% ~43%,其中6个道地产区黄芩对体温的抑制率均优于4个非道地产区.10个产地的道地与非道地黄芩均有抑制鼠耳肿胀作用,道地黄芩的肿胀抑制率在73% ~ 54%,非道地黄芩的肿胀抑制率在53%~ 34%,其中6个道地产区黄芩的肿胀抑制率均优于4个非道地产区.道地性排序分析表明,古代道地与现代道地黄芩的解热、抗炎作用均优于非道地黄芩,现代道地黄芩解热、抗炎作用强于古代道地黄芩.结论:不同产地黄芩均有解热、抗炎的作用,但作用强度不同,道地产区黄芩优于非道地产区黄芩,表明黄芩具有一定的道地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蜂胶药材HPLC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蜂胶药材质量的差异,为蜂胶原料适宜产地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4个不同主产区14批不同产地蜂胶药材的指纹图谱,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和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蜂胶药材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12个指纹图谱共有峰,14批蜂胶药材中9批蜂胶药材的相似度>0.90,说明不同主产区及同一主产区不同产地蜂胶指纹图谱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蜂胶药材的的质量控制及产地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相关古籍文献推断当归道地产区,对当归现代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取文献中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化整合与分析。方法:考证历代本草著作,结合古籍原文推断道地产区;针对不同产区当归药材制定检索策略,到CNKI检索相关文献,规范整合不同产地当归药材性状特征数据及化学成分相关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当归化学成分含量数据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考证本草古籍共14本、近代典籍1本,提取古近代产区26个,对应现代产地(省)8个,根据产地频次统计结果与古籍原文相关描述推断甘肃、四川为当归道地产区;共检索到性状文献75篇,化学1949篇。归纳道地产区当归药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含量数据多指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甘肃省、云南两省样品质量差异较大,其他产区差异相对较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0.641%,得到各产地当归质量综合评价函数:F=(43.609 × F1+31.137 × F2+15.895 × F3)/90.641。聚类分析结果将6个来源产地的当归药材划分为3类。结论:综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结论:甘肃为当归药材最优产区,四川、云南、湖北次之,河北、陕西产区当归质量不佳。该结果与当归本草考证研究所得道地产区有一致性,可为当归药材的道地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太子参道地药材的指纹图谱,为苏产太子参GAP实施和发展道地药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HPLC、HPCE、GC-MS、LC-MS及ICP技术对道地和其它产区太子参进行分析,测定其指纹图谱.结果:初步建立了太了参道地药材的HPLC、HPCE、GC-MS、LC-MS及无机元素指纹谱.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视性好,可作为太子参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桃枝类药材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Diamonsil-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290 nm波长下测定山桃枝、桃枝、桃叶及桃仁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分析。结果: 建立了山桃枝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有47个共有指纹峰被标定,并对山桃枝、桃枝、桃叶及桃仁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结论: HPLC指纹图谱具有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特征性强的特点,可用于桃枝类药材鉴别。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阳春砂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阳春砂及不同产地引种栽培的阳春砂进行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方法 利用GC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以道地产区广东省阳春县主产的10批阳春砂药材为基准,对比不同产地引种的阳春砂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色谱条件:HP-5非极性柱,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FID)温度300℃,程序升温70~140℃(停50min),流速为0.60mL·min-1,分流比为50:1。结果 从10批道地产区阳春砂药材挥发油GC指纹图谱中提取9个共有峰,并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相似度的比较。结论 阳春砂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中各成分均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可作为阳春砂药材质量评价的专属性的指纹图谱,并以此评价不同产地阳春砂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怀山药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药材质量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产地怀山药的质量。方法 选同一品种怀山药在不同地区同期种植 ,分析其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 不同产地怀山药中的淀粉、蛋白质、浸出物、多糖含量不同 ,但道地产区怀山药中淀粉、多糖含量较高。结论 河南怀山药中多糖含量高于非道地产区 ,是怀山药道地药材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HPLC指纹图谱在金银花药材真伪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金银花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用指纹图谱的方法区别金银花道地和非道地药材。方法:色谱柱Hypersil ODS2(4.6 mm×150 mm,5μm),柱温20℃,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38 nm。结果:道地药材共有18个共有峰,非道地产区药材共有9个共有峰。结论:HPLC指纹图谱能很好的区分道地和非道地金银花药材,为更好的控制金银花药材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柴胡药材GC-MS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蓉  张志斐  韩学静  李德强  张兰桐 《中草药》2006,37(8):1248-1252
目的对不同产地柴胡药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GC-MS指纹图谱比较研究。方法利用GC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以道地产区河北省主产的7批北柴胡药材为基准,对比不同产地柴胡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色谱条件:HP-1非极性柱,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FID)温度270℃,程序升温50~270℃,体积流量为0.9mL/min,分流比为10∶1。质谱条件:电离方式为EI,离子源温度300℃,电子能量70eV。结果从7批道地产区柴胡药材挥发油GC指纹图谱中提取19个共有峰,用质谱分析鉴定出其成分,并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相似度的比较。结论柴胡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中各成分均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可作为柴胡药材质量评价的专属性的指纹图谱,并以此评价不同产地柴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茅苍术主要成分苍术素的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比较不同产地药材化学成分的差异性,为科学评价不同产地茅苍术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对各产地茅苍术药材进行分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比较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并用SPSS 19.0对13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采用药典方法测定苍术素含量.结果:建立了茅苍术药材指纹图谱检测方法,不同产地茅苍术药材指纹图谱有较大相似性.但苍术素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道地产区与主产区茅苍术药材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别不是很大.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结合苍术素的含量,为茅苍术质量评价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道地药材品质辨识及其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研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缺少客观明确的方法和标准,使得道地药材“道地难辨”;道地性与环境的相关性研究常因缺少客观品质指征而陷入“有目标,无指标”及“循环论证”的怪圈,难以揭示道地药材品质形成的生态环境因子.作者提出以道地药材品质评价方法和标准为突破口,从效入手,以效定质,以质论环,建立以“效-质-环”为研究路径的中药材道地性评价(道地药材品质生态学研究)思路和模式,以期为揭示影响道地药材品质形成的生态环境主导因子;建立道地药材临床合理应用剂量换算机制;阐明中药材道地性的现代科学内涵,解决制约道地药材生产发展与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川芎道地药材形成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芎为古今有名的川产大宗商品药材,其道地性极强,长期以来集中在都江堰金马河上游以西地区.近年来,学者对川芎的历史、品种和产地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对其道地药材形成模式的系统梳理未有报道.作者从中药道地药材形成的一般规律出发,探寻川芎道地药材的形成模式,最终认为,川芎道地药材的形成模式为道地产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与先进的栽培种植技术相结合的双因素关联决定型.  相似文献   

13.
王丹阳  李璐含  王祥  安佳  张岗  高静  颜永刚  王昌利 《中草药》2021,52(7):2091-2098
目的筛选出适合陕西渭北汉源地区生长的黄芩优良种质。方法将收集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安徽、甘肃、河南、内蒙古8个省份38批样品种质种植于淳化县种植基地,通过外观指数、药典常规项、含量测定3方面指标观测,综合评价药材品质,进一步筛选出适合陕西渭北汉源地区生长的黄芩优良种质。结果不同省份产的黄芩样品外观分布有显著性差异;样品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规定,其中河北产黄芩种源样品醇溶性浸出物水平最高,含水量最低,总灰分符合要求;山西与河北产黄芩总成分含量最高。结论综合评价得河北产黄芩种质种植后所得药材品质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14.
论道地药材及栽培产地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从古今道地药材形成和变迁的历史进行分析,总结出道地药材产地的变迁具有普遍性,其中质量和产量是道地药材形成和产地变迁的本质和动力.随着中医药的发展,栽培药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结合现代生产技术,栽培产区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分布区,产地变迁的合理性应以药材的质量为评价标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并结合道地药材形成的模式,进一步分析总结了道地药材的特点,提出了道地药材概念及适用范围,指出某些主产药材、野生主产地的栽培药材、劣质基原的药材不宜采用道地药材这一概念.中药材道地性研究应加强种质、药材质量评价的研究,以产地适宜区区划为指导,以产量和质量评价产区的适宜性,科学评价产地变迁.  相似文献   

15.
李士敏  李强  孙崇鲁  彭昕 《中草药》2020,51(1):197-203
目的比较不同模式识别方法结合化学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的鉴别效果,提出三叶青产地鉴别的新方法。方法收集浙江、云南和贵州3个产区的72批三叶青样品,采集HPLC指纹图谱,标注18个共有峰,比较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在处理不同产地样品复杂数据中的差异效果。结果 72批三叶青样品经主成分分析只能分为2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的结果优于主成分分析,随机森林法能将3个产区的样品完全分开。利用随机森林算法结合指纹图谱能有效地对不同产区的三叶青进行鉴别和区分。结论本研究可作为三叶青产区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为多指标的复杂指纹图谱鉴别不同产地药材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青海地区唐古特大黄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了青海地区唐古特大黄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乙腈-水(0.04%的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 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40℃。结果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试验中共有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5%。青海不同采集地唐古特大黄的平均相似度为0.925。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可靠,可用于以青海果洛地区为主产地不同海拔唐古特大黄药材质量标准的分析检测,也为栽培大黄代替野生大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表观遗传与药材道地性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媛  魏渊  于军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3):2679-2683
道地药材具有特异性、地域性特点,其独特的表型特征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除经典遗传之外,表观遗传现象在药材道地性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表观遗传的范畴以及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并从道地药材特异性表型、地域性形成特征入手,展望表观遗传在药材道地性形成机制研究中的前景,为道地药材质量评价和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甘肃产当归生态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小琼  张小波  陈娟  赵文龙  晋玲 《中草药》2020,51(12):3304-3307
目的研究甘肃省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生态适宜性,指导甘肃产当归的合理栽培。方法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从甘肃当归栽培县区采集不同分布地点的样品共计1 545份,使用GPS获取每个采样点的经度、纬度、海拔等相关地理信息,结合全国生态环境因子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当归分布适宜度较高的区域在甘肃省东南部。影响当归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高度、3月份降雨量、5月份降雨量、最湿月降雨量、12月份降雨量、土壤酸碱度。结论研究结果与当归多生长于海拔2 000~3 000 m的高寒山区及高原平坦牧场地带,喜气候凉爽,土壤水分适中,微酸性至中性肥沃疏松棕褐沙壤土基本一致,可为甘肃省当归栽培区域的合理分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柴胡-白芍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情况。方法 UPLC-MS背景扣除法联合代谢组学技术对柴胡-白芍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整体分析,采用UPLC-MS分析柴胡、白芍及柴胡-白芍药对各8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用质谱背景扣除法将柴胡-白芍药对合提物的质谱数据分别扣除白芍、柴胡单提物的质谱数据得配伍后柴胡、白芍的单提物的质谱数据,将柴胡、白芍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分别与配伍前各自的化学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柴胡-白芍药对组成药味柴胡、白芍配伍前后整体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UPLC-MS检测柴胡-白芍药对共提物、柴胡及白芍单提物化学成分共57个,结合文献报道指认出其中32个。多元统计结果显示,柴胡-白芍药对配伍前后柴胡中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成分有6个,鉴定其中3个成分;白芍中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成分有3个,鉴定其中2个成分。分别为柴胡中柴胡皂苷a、3″-O-乙酰化柴胡皂苷a、4″-O-乙酰化柴胡皂苷a配伍后含量降低;白芍中芍药苷、没食子酰基芍药苷或其异构体配伍后含量升高。结论从整体化学组成上比较了柴胡-白芍药对配伍前后的差异,为其配伍机制的阐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