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国人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研究不断深入,认识到国人和白种人CRS在临床表现、免疫病理学特点、发病机制和对治疗的反应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比如,白种人CRS患者哮喘的并发率高达20.0%~31.9%,但国人仅有2%~3%〔1〕。在免  相似文献   

2.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型鼻窦炎(ECRS)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呼吸道黏膜炎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炎症细胞,与Th2型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促进和维持ECRS患者嗜酸性炎症的机制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白介素-5(IL-5)调控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嗜酸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的免疫调节作用、细胞自噬调节和纤维蛋白异常沉积。ECRS表现出病因复杂、难治愈和易复发等特点,嗜酸性粒细胞在ECRS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国内外最新报道进行综述,以期为ECRS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之一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探索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的原因日益引起关注。IE介导的变态反应,微环环境理论和自分泌假说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象做出解释。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病理生 过程中发挥着生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慢性鼻窦炎(CRS)按其病理特征分为嗜酸性粒细胞(EOS)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nEOS)型,其中nEOS型中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EU)浸润。EOS主导Th2型炎症,NEU浸润更多见于Th1和Th17型炎症。长期以来,认为NEU和EOS在CRS发病机制中可能处于相互排斥的对立关系。但近年研究发现,在临床症状最重的难治性CRS鼻黏膜或鼻息肉组织中,NEU和EOS浸润均明显增多,并且相互影响。通过文献复习,对CRS中NEU和EOS混合性炎症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临床治疗对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嗜酸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BP)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鼻息肉(NP)黏膜上皮、固有层及分泌物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Axioplan 2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3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NP上皮、固有层及分泌物中MBP和NE的表达情况.结果:①MBP和NE在上皮组织和分泌物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MBP和NE在上皮组织和固有层内的平均阳性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固有层内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BP的平均阳性表达在上皮、固有层和分泌物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NE的平均阳性表达在上皮、固有层和分泌物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分泌物中MBP、NE以脱颗粒状态存在为主,而在上皮和固有层内分别以存在于完整的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内为主;⑥上皮脱落区域均有大量MBP、NE表达,而上皮完整区域及固有层内仅有少量MBP、NE表达;⑦电镜分别显示MBP和NE颗粒电子密度特征.结论:MBP和NE在NP的发生中共同发挥病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由过度的Th2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众多的炎症细胞与疾病发病机制的多个方面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在组织中的局部化和激活可能是疾病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1-2〕。EOS通过释放颗粒蛋白来发挥作用,EOS颗粒蛋白的水平通  相似文献   

9.
鼻息肉病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鼻息肉,其高复发率及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一直为临床医生所困扰.尤其近年来,鼻息肉和鼻息肉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其病因学仍不完令清楚.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就变应性鼻炎中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及脱颗粒,细胞膜受体及变化进行综述。认为变应性鼻炎的嗜酸性粒细胞多为活化嗜酸性粒细胞。根据细胞密度、受体表达、代谢活性可将嗜酸性粒细胞划分为两不同的亚群:活化细胞和未活化细胞。前者细胞密度受体表达增加,代谢活性增强,与后者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不同分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变态反应临床差异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接受治疗的150例CRS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及外周血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分析其与CRS起病联系情况。 结果 150例患者手术后病理诊断显示45例为中性粒细胞型,105例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高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NP)分型和免疫病理的分型在两种不同浸润型患者内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RS病理组织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与其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有关,局部嗜酸性粒细胞和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呈现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因"左耳闷胀感2个月,加重伴胀痛1个月"于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以"左侧外耳道肿物"入住我科。患者入院时左耳闷明显,伴左耳轻度胀痛,无发热、头痛,无耳鸣、眩晕、面瘫。患者2007年曾因"渐进性乏力6年"于当地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总结粒细胞减少性症在咽喉部的表现, 探讨其临床特点,提高耳鼻咽喉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10~2015年表现为咽喉部症状、首诊于耳鼻咽喉科且最终确诊为粒细胞减少症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发热伴咽痛为主诉就诊。咽喉部查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黏膜肿胀苍白、淋巴滤泡增生及黏性分泌物增多,以坏死性溃疡为主。初诊为咽部特殊感染10例,急性咽峡炎10例,咽部真菌感染4例,急性喉炎 4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2例,樊尚咽峡炎2例,急性会厌炎 2例,恶性淋巴瘤1例。最终确诊为粒细胞减少症,经内科疗法治愈32例,3例行气管切开,1例术后死亡。结论粒细胞减少症病因复杂,症状无特异性,掌握以咽喉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对其早诊断、早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鼻息肉中IgE及GM-CSF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IgE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对嗜酸粒细胞浸润聚集的作用及二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鼻息肉标本(鼻息肉组)和1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下鼻甲黏膜标本(对照组)组织中IgE阳性细胞分布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标本中GM-CSF含量,同时观测2组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鼻息肉组中IgE、GM-CSF水平及嗜酸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IgE与GM-CSF的水平分别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数呈正相关(r=0.65、0.62,均P<0.01),鼻息肉组中IgE与GM-CSF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鼻息肉是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过程,IgE及GM-CSF则对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浸润发挥重要作用,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4岁。以左耳突然听力下降4d于2005年6月入院。体检:体温36.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50/45mmHg(1mmHg=0.133kPa)。发育良好,营养中等,消瘦,轻度贫血貌,神志清楚,精神可,自动体位,颌下淋巴结如蚕豆大,活动,表面光滑,无压痛。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克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全长cDNA以构建相应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根据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可扩增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DNA的特异性引物,用RT PCR法从骨髓细胞总RNA中扩增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并克隆至pGEM T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后再行序列分析。结果: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扩增产物长度与预期的456?bp一致;用M13正、反向引物行荧光测序,证实克隆出的序列与GenBank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序列完全一致;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全长cDNA被成功地插入到质粒pGEM T中。结论:克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全长cDNA为构建相应腺病毒表达载体及应用B7 1行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