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照护中的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HFMEA)在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防范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ICU和EICU的患者中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并制定防范流程;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落实相关防范措施。比较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经口插管患者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引入RASS镇静评估表、气囊压力监测器,改良的约束方法和工具等措施,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5)。结论通过HFMEA的方法分析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少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UEX)发生率;方法 将2016年7月—12月在ICU治疗并行气管插管的成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预防气管插管(UEX);将2017年7月—12月在ICU治疗并行气管插管的成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方法分析导致气管插管UEX发生的失效模式,针对风险优先值数(RPN)≥8分的风险因素制定并落实了以eCASH理念为核心的护理措施预防气管插管UEX,比较两组的气管插管UEX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气管插管UEX发生率为0.47‰,对照组气管插管UEX发生率为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5%,对照组为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结论 应用HFMEA能有效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法]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法,成立HFMEA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值(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实施HFMEA后,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率由6.72%下降到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2,P=0.024)。[结论]HFMEA是基于团队的前瞻性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应用HFMEA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防范管理,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与效应分析(HFMEA)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6月开始实施HFMEA管理,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85例实施气管插管常规护理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实施HFMEA管理的85例患儿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失效优先风险指数(RPN)值与UEX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失效、操作规范、固定措施、约束方法、患儿病情和年龄、舒适管理RPN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UEX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MEA管理能够降低PICU气管插管患儿UEX发生率,降低失效RP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的相关因素,总结护理对策,以达到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分析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预见性给予护理干预。结果:充分了解UEX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时预见性进行护理人员干预,可将UEX拔管率降至最低,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加强临床护理安全的管理、规范医疗护理操作流程、妥善固定导管、合理使用镇静剂、及时使用约束带等护理干预可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预测在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本院ICU行气管插管的ARDS患者88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本院ICU行气管插管的ARDS患者85例为观察组,应用《非计划性拔管风险预测评估表》评估患者的UEX风险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UEX发生次数、约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计划性拔管风险预测评估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可降低UEX的发生率,减少不必要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汪丽  殷文闻 《当代护士》2018,(8):130-132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改进护理工作制度与流程,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12月气管插管患者229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气管插管患者219例作为观察组;应用FMEA模式对对照组发生的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4项主要潜在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方案并追踪整改效果,对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发生率及风险优先值(RPN)进行比较。结果实施FMEA后,4项主要潜在失效模式RPN值明显下降,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3.93%下降至0.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5)。结论将FMEA应用于气管插管风险管理,前瞻性地查找出气管插管护理流程上的不足,制定并采取防范措施,能有效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HFMEA)在减少ICU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1日—2017年7月1日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气管插管病人为研究对象,同时制定相关防范措施并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选择2014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施行经口插管术的33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1日—2017年7月1日行经口气管插管术的35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配合,观察组给予HFMEA方法。比较两组病人意外拔管发生率、夜间高危时段意外拔管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意外拔管发生率为2.00%(7/350),夜间高危时段发生率为0.57%(2/350),对照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为8.79%(29/330),夜间高危时段发生率为3.03%(10/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43%,对照组为7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取HFMEA相应的防范措施,指导临床医护人员使用有效的临床干预,可有效控制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出现,减少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进行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以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选择其中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最高的10个失效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订改善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FMEA前后RPN值和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差别。结果实施FMEA后10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前明显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实施FMEA管理前的3.69%下降到1.44%,两组比较,χ~2=4.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充分应用FMEA找到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制订改进措施,规范护理操作程序、严密监护和适时拔管撤机对于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FMEA在妇科术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插尿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插导尿管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留置尿管的19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至12月实施妇科手术并留置尿管的221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HFMEA方法,通过组建HFMEA团队,绘制妇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流程图,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并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实施过程中及时校正与调整。结果实施HFMEA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指数( RPN)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护士对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理能力满意度及患者对防范尿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质量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 HFMEA在妇科术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优化护理管理流程,降低医疗成本,增强护士护理风险应对能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士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低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的发生原因及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科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 UEX 病人资料,并制定相关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分析19例气管插管病人 UEX 综合资料,发现其发生意外拔管主要有医护人员和病人两方面原因;此外,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所有病人均未发生生命危险。[结论]UEX 是气管插管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作为外科护理人员,应对气管插管病人高度重视,实现重点病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把控,以此保证病人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对降低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诊科的16例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优化护理流程并组织实施.对比护理流程优化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评价护士提升情况自我能力.结果 护理流程优化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  相似文献   

13.
谷茜  邢唯杰  王枫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6):1469-1473
目的将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UEX)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提高ICU护士对非计划性拔管的认知度和实践过程中对最佳证据的依从性,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系统检索UEX的相关证据,应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的实践(Getting research into practice,GRiP)模式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具体分为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将证据引入实践和证据应用后再次审查3个阶段,制定了6条审查指标,在应用前后分别测量护士对最佳证据的认知、执行情况及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与基线审查结果相比,证据应用后护士关于UEX最佳证据认知度从68.8%提高至93.5%;6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显著提高(P0.01);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从1.88%下降至0.62%(P0.05)。结论 ICU中UEX最佳证据的应用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认知度和执行率,有助于降低UEX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7月-9月在我院IC U治疗的气管插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分为拔管组21例和未拔管组7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IC 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  相似文献   

15.
E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气管插管UEX(以下简称UEX)是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文献报导UEX的发生率为10.8%[1]。UEX可造成气道损伤、呼吸停止、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我院急诊ICU自2002年8月~2005年8月共发生UEX16例。笔者对16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调查,探讨UEX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1临床资料本组16例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5岁。全部经口气管插管;插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骨科手术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术中留置引流管的骨科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12月骨科手术患者25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骨科手术患者25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认知度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认知测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 05),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管理使骨科手术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认知度明显提高,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随之下降,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何梅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4):49-51
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是ICU医护人员关心的问题。UEX是指插管自行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拔管[1]。国外前瞻性研究表明,UEX发生率占所有气管插管患者的3.0%~16.0%;国内报道,UEX发生率为4.0%~15.5%不等[2,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预防S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6月标准化护理实施前的195例SICU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7~12月220例SICU气管插管患者作为观察组。调查分析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临床特征,提出有效预防护理对策,制定标准化护理措施并实施护理。比较标准化护理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标准化护理实施前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为4.6%,标准化护理实施后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为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标准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S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6月各ICU科室共发生的34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资料.结果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构成比高于经鼻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夜间非计划性拔管构成比高于白天,未镇静或镇静无效的患者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气囊管理不规范易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本组34例计划性拔管患者中44%拔管后48 h内不需重新置管.结论 尽景采取经鼻路径气管捕管方式;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患者监护;合理使用镇静剂,规范镇静评分:采取合适有效的约束方法;规范气囊管理可以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临床上对气管插管拔管指征可能偏于保守,对拔管指征应有更新更全面的掌握,减少患者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方法将本院ICU 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235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实施前的研究对象,将本院ICU 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23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实施后的研究对象。比较FOCUS-PDCA实施前后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士护理综合能力。结果 FOCUS-PDCA程序实施后较实施前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降低、护士护理综合能力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OCUS-PDCA程序的应用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护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