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发生率较高,癌栓可通过门静脉血流向肝内外播散,导致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临床预后极差.既往缺乏理想的介入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影像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有关门静脉癌栓的发生发展机制被进一步阐明,其临床介入治疗的研究亦取得了可喜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双介入性"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双介入性"灌注及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方法. 资料与方法对47例肝内单个或2个以上病灶并均有门静脉癌栓者,行直接肝动脉和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明确肿瘤、门静脉癌栓及血供情况.视门静脉癌栓的程度制定出介入化疗栓塞方案.采用三联用药、超液化碘油及酌情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对肝内肿瘤和门静脉癌栓进行直接或间接介入栓塞治疗.其介入治疗后6~36个月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与单纯化疗药物灌注组和无门静脉癌栓组患者的总生存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处理分析. 结果经介入治疗后,实验组患者6、12、24、36个月的总生存率(98.9%、84.3%、46.7%、4.2%)显著高于单纯化疗药物灌注组(P<0.001);与无门静脉癌栓组患者的总生存率相近(P>0.05). 结论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并非栓塞的禁忌症.采用"双介入性"的化疗及栓塞为行之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取得与无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相近、个别甚或超过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5I粒子在门静脉癌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2月~2008年8月,我科共对8例经CT或B超证实为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进行了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观察门静脉通畅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复查CT显示门静脉癌栓不同程度的缩小,甚至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25I粒子植入术对门静脉癌栓具有疗效可靠,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是介入治疗门静脉癌栓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5I粒子在门静脉癌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2月~2008年8月,我科共对8例经CT或B超证实为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进行了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观察门静脉通畅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复查CT显示门静脉癌栓不同程度的缩小,甚至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25I粒子植入术对门静脉癌栓具有疗效可靠,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是介入治疗门静脉癌栓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癌门静脉癌栓的CF表现,以加深、提高对门静脉癌栓认识。方法:对19例行螺旋CT增强二期扫描的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例的门静脉癌栓直接及间接征象进行分析。结论: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能清楚显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直接及间接征象,有助于临床对肝癌进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由于预后极差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影响肝癌整体疗效提高的瓶颈。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随着技术的发展,放疗对于门静脉癌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个体化及综合治疗的进一步优化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放疗及综合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前以TACE为基础的联合介入治疗方法,均可在不同程度控制原发性肝细胞癌(PHC)进展的同时达到缓解门静脉高压、解除门静脉阻塞、控制顽固性腹水、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概率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该文就近年国内外TACE联合其它介入方法治疗PHC伴门静脉癌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系统癌栓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系统癌栓的CT诊断王滨,周康荣,孙建德,程新芳,李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晚期常侵犯门静脉并在其内形成癌栓。有关门静脉内栓子的影像学表现已有报道[1~4],但对HCC引起的门静脉癌栓报道较少,本文总结...  相似文献   

9.
肝癌门静脉癌栓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多层螺旋CT(MSCT)3D成傈的诊断意义。方法:搜集57例门静脉3D成像资料,包括6例正常,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42例肝癌门静脉癌栓,4例肝门部淋巴结肿大,所有病例来源于肝脏常规双期扫描。对比剂按1.5~2.0ml/kg,注射流率2.5~3.0ml/s,门脉期延迟时间60~70s。对肝癌形成的42例门静脉癌检进行轴位和3D成像观察,并行两组对照。结果:根据癌栓不同部位分为门脉左支(13例)、右支(20例)、主干(9例)3种类型。3D成像与轴位对显示门静脉癌栓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3D对显示主干栓塞形成的侧支循环优于轴位。结论:门静脉癌栓MSCT3D成像可较好地多方位显示癌栓部位及类型,CT3D成像和物位结合可更好地对门静脉癌栓做出判断,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对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及CT门静脉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及其门静脉血管造影(CTP)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43例门静脉癌栓形成的患者作了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30例进行了多平面重组(MPR)和CTP成像,15例患者治疗的作了CT随访。结果:螺旋CT轴位和MPR图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癌栓,直接的CT征象为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23%在动脉期癌栓有不均匀强化;间接征象包括门静脉管壁强化(42%)、侧支循环形成(100%)、门静脉海绵样变(44%)及周围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CTP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的癌栓位置、管径及阻塞程度和侧支循环的情况。CT扫描可很好地显示门静脉癌栓治疗后的变化情况。结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和CTP图像,可以便完整的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栓塞化疗后 ,易引起肝功能衰竭。我们回顾分析了首次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化疗的 32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及肝功能变化。材料与方法患者 32例 ,男 2 9例 ,女 3例 ,年龄 36~ 78岁 ,平均 5 7岁 ,经病理学或血清 +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经DSA血管造影、MRI、CT或B超检查发现门静脉癌栓 :门静脉主干癌栓 9例 ,其中DSA间接门静脉造影发现杯口状阻断 5例 ,但 9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可见门静脉血流 ;门静脉左支癌栓 14例 ,其中主干癌栓 9例 ,分支癌栓 5例 ,癌栓占门静脉管径百分比为 30…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患者常合并门静脉癌栓。由于门静脉癌栓可导致肿瘤细胞在肝内播散和转移,并加重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从而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治疗的难点之一,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本文就目前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血流动力学变化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CT表现,为肝癌的诊治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经临床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34例为研究组,不伴门静脉癌栓的25 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研究组34例中24例出现动脉期高灌注,9 例出现门脉期低灌注,研究组与对照组间肝实质灌注异常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研究组肝动静脉瘘发生率明显增加;门静脉主干癌栓常并发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胆囊静脉曲张及胆旁静脉丛扩张;CT可显示门脉高压的侧支循环。结论: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可引起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正确认识其CT表现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致肝脏灌注异常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致肝脏灌注异常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表现特征,以利于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肝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材料与方法:1998年4月至2000年7月因肝细胞癌行肝脏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扫描的连续性病例245例,随机选择其中门静脉左支、右支或/和主干癌栓的病例共36例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同期无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36例作为对照组。全肝平扫后,分别于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0s、60s行全肝螺旋CT双期扫描。观察平扫、动脉期、门脉期非癌变肝组织、癌灶、门静脉的密度变化。结果:门静脉癌栓发生部位:右支16例,左支4例,右支及主干10列,左、右支及主干6例。动脉期扫描非癌变肝组织高灌注15例,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或三角形均匀性高密度区,门脉期扫描该区域密度与其他部位非癌变肝组织密度一致或略低。门脉期扫描发现异常灌注9例,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或三角形低密度区。结论:门静脉癌栓是引发肝实质灌注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较少引起肝实质局灶性灌注异常。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扫描,有利于发现肝实质灌注异常、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介入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不同影像手段对发现门静脉癌栓(PTT)的敏感性与左右叶肝癌灶对门静脉侵犯程度的差异,以及门静脉受侵时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材料与方法,对28例合并PTT原发性肝癌进行了动脉化疗栓塞,此前分别作了B超,CT与血管造影,比较这些检查对发现PTT的敏感性,同时将同期血管造影显示门静脉通畅的56例原发性肝癌作为对照组,结果:28例血管造影病列中24例(85.7%)门静脉显示清楚者均发现PTT,B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门静脉癌栓在CT上的表现,并与常规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所有21例门静脉显示满意,均显示了癌栓所在部位门脉阻塞征象,13例显示了肝门部侧支血管。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尤其在显示侧支循环方面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两种针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技术,并比较其疗效.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62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治疗组中80例患者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基础上接受了直接微波消融术、射频消融等治疗方案,对照组82例患者仅接受TACE术.结合文献报道及医疗实践,我们探讨了合理的标准手术流程并分析了临床结果.结果 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复查肝脏增强MRI显示5例(6.2%)患者静脉癌栓完全消失,14例(17.5%)患者静脉癌栓明显缩小,43例(53.8%)静脉癌栓稳定,18例(22.5%)静脉癌栓进展.治疗组门静脉癌栓进展显著慢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直接微波消融术用于肝内段门静脉癌栓,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消融导管术用于肝外段门静脉癌栓上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探讨其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病例均采用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完成动脉期、门脉期三维重建,分析肝动-静脉瘘的增强特征及其合并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结果: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中巨块型8例、结节型4例和弥漫型1例。肝癌合并主干型肝动静脉瘘9例、末稍型3例和混合型2例。13例中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显影密度大于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7例,门静脉左右分支的显影密度大于门静脉主干3例。结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有特征性的MCCT表现,MS能正确诊断并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金属内支架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研究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门静脉金属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19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穿肝或穿脾途径置入门静脉金属内支架,记录手术成功率,狭窄开通率,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随访支架通畅期和患者生存期。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4.7%,狭窄开通率77.8%,2例发生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支架中位通畅期4个月,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43.8%(7/16)、25%(4/16)、12.5%(2/16)。结论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无远处广泛转移的患者采用支架置于远端为非肿瘤所在肝叶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06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肝癌病灶及门静脉癌栓的变化。结果23例肿瘤缩小50%以上,50%以下的有25例,不变的有44例,增大12例。门静脉癌栓14例消失,39例缩小,51例不变。2例术后1周内死亡。结论TACE治疗肝癌并门静脉内癌栓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