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穿刺置管可以实时监测血压、便于频繁的动脉血气分析,是麻醉、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房常用的临床技术之一。研究表明,超声引导可以提高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总结了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姚文建  梁涛  林涛 《四川医学》2012,33(3):411-412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方法的优缺点,寻求一种更为合理的足背动脉穿刺方法。方法 80例拟直接监测足背动脉压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40例。A组为直接动脉穿刺置管法;B组为透壁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法。分别记录1次,2次以上试穿置管成功及失败例数,拔管前后穿刺部位情况。结果 A组成功率高于B组,拔管后A组止血时间比B组短,并发症比B组少。结论足背动脉穿刺置管,直接法优于透壁法。临床操作时最好选择直接足背动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深静脉置管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采用B超引导下深静脉置管的76例患者作为超声引导组,同时选取在常规解剖标志下采取盲探穿刺置管的56例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作为盲探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引导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4%(71/76),盲探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5.4%(31/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盲探组(P0.05)。结论:与常规解剖标志下采取盲探穿刺置管相比,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置管术有助于提高深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需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A组用超声引导技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B组应用盲探技术行中心静脉置管。结果 A组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6.67%,而B组成功率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4例需更换穿刺部位。而B组中有22例,A组并发症误穿动脉、气胸、血肿明显小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行之有效,提高了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结合导引丝动脉穿刺法在困难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安全性及价值。方法:选择需行有创动脉监测30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采用传统触摸脉搏搏动盲法,使用普通动脉穿刺针采取直接穿透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B组:采用传统触摸脉搏搏动盲法,使用带导丝的动脉穿刺导管组行桡动脉穿刺置管;C组:直接采用B超引导的普通动脉穿刺针行桡动脉穿刺置管;D组(n=36):为上述三组患者穿刺失败后,采用B超结合导丝引导下的桡动脉穿刺置管。分别记录各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记录桡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15例穿刺置管失败,B组14例穿刺置管失败,C组7例穿刺置管失败,D组35例穿刺置管成功;C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B组,而穿刺时间明显少于A组和B组,且总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5),而穿刺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D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总功率分别高达77.8%及97.2%。结论:超声辅助技术可以提高桡动脉置管成功率,短轴平面外+长轴平面内超声技术联合导引丝动脉穿刺置管法成功率更高,亦是直接桡动脉穿刺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症超声在ICU患者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给与患者动脉置管术的危重症患者,排除未入组患者,分别给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患者动脉置管术及盲法穿刺患者动脉置管术,其中实验组(超声引导组)200例,对照组(盲法穿刺组)223例。观察在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近期并发症(血肿)、远期并发症(血栓)、转归(死亡例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近期并发症(血肿)、转归(死亡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引导动脉穿刺置管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超声引导组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盲法穿刺组,但穿刺时间上要慢于盲法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与我科刚刚开展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术有关,进一步熟练重症超声的操作或可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22例行外科常规手术治疗,B组21例采用早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外科手术治疗,C组23例采用早期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外科手术治疗,D组22例采用早期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后保守治疗。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淀粉酶及胰漏、肠漏、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病死率等治疗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与B、C、D组相比,住院时间、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监测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及死亡率,是临床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技术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40例需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A组用超声引导技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B组应用盲探技术行中心静脉置管.结果 A组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6.67%,而B组成功率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4例需更换穿刺部位.而B组中有22例,A组并发症误穿动脉、气胸、血肿明显小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行之有效,提高了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对颈内静脉置管困难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颈内静脉置管困难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盲探穿刺组(A组)和超声引导组(B组),观察两组病人的置管率.结果 40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盲探穿刺下,27例穿刺成功,13例穿刺失败,置管成功率为67.5%;40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超声引导下,39例成功,1例穿刺失败,置管成功率97.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颖 《吉林医学》2011,(34):7255-725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较传统方法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分为超声引导组(A组)和传统方法组(B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和传统方法进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穿刺次数、穿刺置管成功时间、成功率、穿刺失败和导丝置入失败例数,以及误伤动脉、形成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穿刺次数和穿刺置管成功时间明显少于B组,B组穿刺失败和导丝置入失败例数以及误伤动脉、形成血肿例数均明显多于A组。结论:超声引导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较传统方法定位准确、成功率可达100%,且微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利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胰周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行腹腔或后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其中膀胱穿刺针结合胆道引流管经腹壁腹腔内穿刺置管引流12例,后腹膜积液(脓肿)单纯采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冲洗引流8例。结果:本组患者穿刺置管过程顺利,均未出现与穿刺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如腹腔内出血、肠瘘、穿刺部位感染等。患者在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及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B超引导下采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引流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少,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迈瑞-M7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作引导,对110例心包积液患者施行急诊床旁穿刺置管引流。结果110例床旁穿刺置管均成功,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55例,肿瘤性心包积液34例,尿毒症7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包积液3例,不明原因11例。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具有安全、成功率高、快捷、实时动态观察的优点,是目前诊断治疗心包积液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B超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在ICU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60例休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直接动脉穿刺置管法(触摸法),实验组采用床旁B超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法,记录两组的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所需时间以及穿刺后有无出血、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93.8%),平均穿刺次数较少(1.060±0.332),平均穿刺时间缩短(7.740±4.147),穿刺并发症减少(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休克患者在床旁B超引导下的动脉穿刺置管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和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佟琳  孙小聪  钟贤  观春明  汤建勇  邓烈华 《四川医学》2017,38(12):1370-1372
目的评价超声评估和引导穿刺,在重症患者Pi CCO动脉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拟行Pi CCO监测的99例重 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50人)和超声组(49人);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第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收集超声组患者股动静解剖位置、动脉斑 块及闭塞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传统组及超声组置管成功率分别是94.0%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第1针穿刺成功率 56.0%,明显低于超声组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穿刺平均时间为(13.03±5.29)min,明显长于超声组(10.84±3.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传统组8例(16.0%),明显多于超声组并发症2例(4.2%)。结论在超声评估和引导下行重症患者Pi CCO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可以提高置管及第一针 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在重症医学的Pi CCO监测技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改良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婴幼儿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年龄30天-3岁,体重3.70~15.0kg行先心病手术的婴幼儿60例分为2组(n=30)。A组:对照组,首选右颈内静脉中路,用20GY形穿刺针穿刺,回血通畅后经Y型穿刺针置入J形引导钢丝,然后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B组:改良组,在彩超引导并实时监测下用18GBD静脉留置针穿刺,回血通畅后经静脉外套管置入J形引导钢丝,然后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记录两组穿刺置管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及并发症。B组记录彩超引导下不同路径和头位颈内静脉距皮肤距离,颈内静脉横截面积,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重叠程度。结果B组总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的穿刺并发症明显低于A组。结论彩超引导并实时监测下经18G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大大提高了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入住中南 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20例需要动脉置管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盲穿法桡动 脉置管)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初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穿刺次 数、并发症发生率、操作耗费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总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初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操作耗费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提高重症患者桡动脉置管初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率,并可节省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 PICC 置管术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 组(40例,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B 组(40例,传统 PICC 置管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A 组患者术中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 PICC 置管术相比,传统 PICC 置管术术中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较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高;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提高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241-244
目的评估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危重患儿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PICU入住的168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颈内静脉穿刺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根据置管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者在PICU医生独立进行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比较2组患儿的置管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次数以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的总成功率为97.67%(84/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73%(58/82)(χ2=4.26,P<0.05),其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观察组患儿为97.50%(78/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67%(53/75)(χ2=3.96,P<0.05),股静脉置管成功率观察组患儿为100.00%(6/6),对照组患儿为71.43%(5/7),但因股静脉穿刺例数少,2组患儿股静脉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穿刺次数为1.25±0.7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5±2.05(t=2.74,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置管时间(7.16±2.6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31±5.47)min(t=2.39,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机械性损伤3例(误穿动脉1例、血肿2例),感染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79%(11/86);对照组患儿发生机械性损伤28例(误穿动脉17例、血肿11例),感染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1.46%(34/82);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χ2=4.32,P<0.05)。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可广泛应用于PICU患儿的抢救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崔展  孙建辉 《四川医学》2013,(9):1434-1435
目的 评价床旁彩超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记录盲穿不成功的33例患者穿刺所用时间及改为床旁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所用的时间,记录直接在床旁彩超引导下43例患者穿刺置管所用的时间,分别计算盲穿及彩超引导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盲穿组中33例患者盲穿耗时长,经过反复多次穿刺均不成功,而改在床旁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均一次性成功,彩超引导组43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两组76例患者在床旁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耗时短;盲穿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4.34%,总成功率90.27%,并发症发生率1.47%,彩超引导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0.结论 床旁彩超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用时少,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搬运方便,应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分别以桡动脉、足动脉、腋动脉为穿刺部位在监测有创血压的效果对比,为儿童寻找最佳动脉导管留置部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8月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142例动脉穿刺置管患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组、足背动脉组和腋动脉组。其中桡动脉组70例,足背动脉组42例,腋动脉组30例。比较三组患儿的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和置管部位形成瘀斑例数。结果桡动脉组、足背动脉组和腋动脉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1.4%、73.8%和70.0%,桡动脉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腋动脉组置管留置时间最长为(3.6±0.9)天,但同时腋动脉组留置部位瘀斑形成的人数比例最高(26.7%),明显高于桡动脉组(4.3%)和足背动脉组(7.1%)。结论在危重患儿动脉穿刺置管中,桡动脉穿刺部位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最高;腋动脉穿刺部位的置管留置时间最长,但该置管部位形成瘀斑的人数比例也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