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京市6062例体检儿童血铅水平与钙、铁、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  李启亮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721-4722
目的:探讨儿童末梢血铅水平与钙、铁、锌的关系。方法:采用钨舟法和火焰法检测儿童血铅和钙、铁、锌水平。结果:6062例体检儿童中,铅中毒发生率为7.29%,以轻中度铅中毒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季节铅中毒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6岁组铅中毒发生率最高。非铅中毒组与铅中毒组儿童铁、锌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锌、铁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末梢血锌、铁、镁、铜水平与儿童佝偻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1月—2016年3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就诊,行末梢血元素检测的6个月~4岁符合纳入条件的儿童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患有佝偻病儿童194例为佝偻病组,健康儿童150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1岁以下、1~2岁和2岁以上儿童的末梢血锌、铁、镁、铜水平。结果佝偻病组1岁以下患儿血锌、血铁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镁、血铜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佝偻病组1~2岁血锌、铁、铜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镁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佝偻病组2岁以上血锌、铁、铜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镁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锌、铁水平与佝偻病的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佝偻病儿童在诊治过程中须注意监测锌、铁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3.
薛世萍  任为  黄彩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66-5068
目的:了解兰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的血中铅、钙、镁、锌、铜、铁6种矿物元素的水平,为预防儿童矿物元素缺乏和铅中毒、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兰州市城区随机选择4所幼儿园共388名儿童,采指尖血80μl,测钙、镁、锌、铜、铁、铅浓度。结果:男孩的血铅、铜、铁均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缺乏率最高,为38.92%。总的铅中毒率为12.63%,但3岁组最高,达到28.57%。铅中毒儿童的钙、镁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3~6岁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以缺锌为主,铅中毒率较高。儿童缺钙易导致铅中毒,反之,血铅水平较高也影响钙的吸收。防止儿童缺钙是预防儿童铅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台州市椒江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及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1200例0~6岁儿童静脉血中铜、锌、铁、钙、镁、铅元素进行测定。结果:微量元素缺乏率依次为钙15.92%、锌16.67%、铁14.41%、铜1.58%、镁0.67%,铅中毒率为3.75%;婴幼儿组铜、锌、铁、钙、镁缺乏率均显著高于学龄前组(P<0.05),但铅中毒率显著低于学龄前组(P<0.05);ADHD患儿血铅的含量高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血锌的含量低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结论:ADHD患儿存在血铅、血锌异常现象;婴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应重点防治钙缺乏和锌缺乏,同时学龄前儿童还应重点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荔湾区0~6岁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颖华 《现代医院》2011,11(1):154-156
目的比较分析广州市荔湾地区0~6岁儿童铜、锌、钙、镁、铁五种微量元素及血铅的水平、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抽样采集1781例在我院保健的0~6岁儿童的手指末梢血,采用BH5100plus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铜、锌、钙、镁、铁5种必需元素的水平和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血铅水平。按照儿童年龄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前儿童组,每个组又分成男、女两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和组内不同性别之间铜、锌、钙、镁、铁、铅六种元素的分布。结果血钙值婴儿组较高随年龄增长而略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值在婴儿组存在性别差异,女高于男,而在幼儿组和学前儿童组则无性别差异。血铁、血锌值婴儿组偏低随年龄增长而略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各年龄组内男女童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铜值学前儿童组比婴儿组和幼儿组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值在婴儿组和幼儿组存在性别差异,男高于女,而在学前儿童组则无性别差异。血镁值幼儿组比婴儿组和学前儿童组略低,有统计学意义。其值在不同的年龄组无性别差异。血铅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平均铅中毒率为3.2%,男女童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广州市荔湾地区儿童铜、钙、镁含量基本不缺乏,趋于合理,但锌、铁缺乏较为普遍。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应及时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积极预防铅中毒。  相似文献   

6.
吴惠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79-1181
目的:了解台州市城乡0~3岁儿童血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水平,并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博晖原子吸收光谱仪,用原子吸收法测定1 122例0~3岁儿童的全血铅、锌、铁、钙、铜、镁的含量。结果:各年龄组血镁、铜、铁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锌、血铅含量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含量随年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儿童的锌、铁、钙、铜值均低于非铅中毒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认识血铅及微量元素的作用,及时纠正微量元素缺乏,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铅中毒,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1524例0~6岁儿童血微量元素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9-350
目的:了解杭州市下城区0~6岁儿童血微量元素的水平,并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原子吸收光谱仪,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及火焰法测定1524例0~6岁儿童的全血铅含量及血清锌、铁、钙、铜、镁的含量。结果:血清锌、铁、钙、铜值在0~岁组较高,以后逐渐降低。血铅值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男女童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铅中毒率为28.15%,男女童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铅中毒儿童的锌、铁、钙、铜值均低于非铅中毒儿童,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及时纠正微量元素缺乏,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铅中毒,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儿童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铅及锌、铁、钙、镁、铜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12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铅中毒组儿童锌、铁、钙缺乏率均高于血铅正常组(P值均<0.05),血铅水平与锌含量相关系数为-0.43,呈中度负相关;与铁含量相关系数为-0.11,呈轻度负相关;与钙含量相关系数为-0.27,呈轻度负相关。结论铅中毒与锌、铁、钙缺乏有协同出现的趋势,且铅中毒儿童较血铅正常儿童更易存在无机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9.
李毅  李启亮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39-1640
目的:了解北京市体检儿童微量元素水平,探讨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0~12岁儿童1 064例,按年龄分成5组,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末梢血中铜、锌、钙、镁、铁的含量。结果:不同性别儿童血铜、钙、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血铜、钙、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水平1~12月儿童最低,6~11岁儿童最高;铁水平1~12月儿童最低,>11岁儿童最高。锌缺乏率在1~12月年龄组最高,>11岁年龄组最低,锌缺乏率由高至低排列为:1~12月、>1~3岁、>3~6岁、>6~11岁、>11岁;铁缺乏率由高至低排列为:1~12月、>1~3岁、>3~6岁。儿童铜、钙、镁缺乏率较低,在1~12月组锌、铁缺乏率均最高。结论:北京市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以锌、铁为主,锌、铁缺乏率均以1~12月组居首位。各年龄段儿童应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并给予针对性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10.
儿童铅中毒与血清锌、铜、铁、钙、镁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江萍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4):49-49,53
近年来,儿童铅中毒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探讨0~6岁儿童血铅水平与血清中锌、铜、铁、钙、镁等元素含量的关系,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进而提高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铅锌冶炼污染区儿童血铅水平及血铁、锌、钙、铜、镁金属元素水平。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结合的方法分别抽取暴露区和对照区儿童374名和228名,采集儿童血液样品,使用ICP-MS进行血铅、锌、钙、铜、镁检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血铁检测。结果暴露区和对照区儿童血铅、铁、锌、铜4种金属元素中位数分别为178.67μg/L、412.60 mg/L、5.30mg/L、0.87 mg/L和67.38μg/L、380.40 mg/L、5.08mg/L、0.78mg/L;暴露区儿童血铅、铁、锌、铜水平高于对照区(P0.05),血钙水平略低于对照区(分别为52.88mg/L和53.47 mg/L,P0.05),血镁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7.49 mg/L和37.27 mg/L,P0.05);暴露区和对照区儿童血铅超标率(≥100μg/L)分别为94.12%(352/374)和10.96%(25/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和性别分层,暴露区儿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区;除37岁组血镁水平略低于对照区外,血铁、锌、钙、铜、镁元素水平并不低于对照区。对照区中,3~7岁儿童血铅水平略高于8~14岁儿童,但男、女童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区中,男童血铅水平高于女童,8~14岁儿童血铅水平略高于3~7岁儿童组。结论铅锌冶炼污染可导致周边儿童血铅水平显著升高,但儿童在高血铅水平状态下,血液铁、锌、钙、铜、镁5种二价金属元素水平尚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铜、锌、钙、镁和铁水平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020年10月期间145例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儿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铜、锌、钙、镁和铁水平。结果:不同性别儿童铜、锌、钙、镁和铁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期的锌明显低于学龄前儿童的水平;婴幼儿期的铁为略低于学龄前儿童;而婴幼儿期的钙略高于学龄前儿童的水平。不同年龄段儿童锌、钙和铁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和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铜、锌、钙、镁和铁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锌的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期儿童锌的缺乏率远高于学龄前儿童,铜、镁和铁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的BMI与锌和钙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P<0.05);学龄前儿童的BMI与铜、镁和铁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0,P>0.05)。结论:通过开展学龄前儿童的微量元素检测,了解其...  相似文献   

13.
儿童血铅与钙、铁、锌的关系及干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济南市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其与钙、锌、铁等元素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儿童驱铅的干预方法,为儿童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对462名儿童测定血铅和钙、锌、铁水平,并用SPSS6.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平均血铅水平为71μg/L,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26.8%。经回归和相关分析显示,儿童钙、锌、铁水平与血铅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钙、铁水平下降。健康教育及补充钙、锌、铁剂可以降低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铅中毒儿童各年龄期血锌、钙、铁水平,为防治铅中毒、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随机选择儿保门诊儿童铅中毒组140例,非铅中毒组140例,分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三个年龄期进行分析。血铅、锌、钙、铁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 铅中毒组儿童各年龄期血铅水平无明显差异,其均值均在轻度铅中毒范围。铅中毒组儿童各年龄期血锌、钙水平明显降低,血锌、钙缺乏检出率明显升高。铅中毒组幼儿期儿童血铁水平明显降低,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血铁水平无明显降低。结论 防治儿童铅中毒应加强锌、钙营养,幼儿应适当加强铁营养。  相似文献   

15.
儿童血铅水平与5种微量元素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铅中毒及血铅水平与5种微量元素锌、铁、钙、镁、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铅等5种微量元素,选取杭州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附院儿科及学院中心实验室2001年6月~2006年6月3561例3~12岁儿童检测分析。结果:①3561例受检儿童,血铅最低值0·024mg/L,最高值0·186mg/L,几何均值为0·068mg/L,铅中毒发生率15·8%;②线性回归显示锌、铁、钙标准回归系数最大,分别为0·064、0·058、0·051与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显著(P<0·01)。③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铅与血锌、血铁、血钙负相关。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锌、血铁、血钙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儿童血铅与其他五种元素的相关性,以便科学合理地指导儿童铅中毒防治的营养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血铁、锌、钙、镁、铜,采用阳极溶出电解仪测定全血铅;对本地区2010。2012年间2710例学龄前儿童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9.37%,以1~7岁儿童居多;(2)本地学龄前儿童血清钙、铁和锌三种元素的缺乏率较高。儿童铅、铁、锌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钙呈下降趋势。除血铅外其他五种元素在性别上无差异;(3)正常儿童的血铅水平与钙呈负相关,而与铁、锌成正相关;儿童铅中毒时血铅与锌呈负相关。结论在儿童铅中毒的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钙和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及钙水平与孤独症的关系,为防治儿童孤独症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7岁孤独症儿童113例为病例组,2~7岁常规体检儿童113例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儿童全血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锌、钙、铁、镁的含量及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的含量。结果两组儿童照护人职业、家庭结构、月人均经济收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孤独症儿童血锌、血铁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血铜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 05),血钙、血镁、血铅、锌/铜两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血锌、血钙、血铁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铜、血镁达标率和血铅、血镉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孤独症儿童血锌、血铜、血铁水平降低,提示体内必须微量元素缺乏可能与孤独症发病有关,或者孤独症饮食行为问题可能导致其微量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18.
儿童贫血与血铅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儿童贫血与血铅、铁、铜、钙、镁、锌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就诊儿童90例,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血常规及血铅的含量,采集末梢血检测铁、铜、钙、镁、锌的浓度。根据血常规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贫血组和对照组,贫血组又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同时,根据血铅的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低铅组和高铅组。结果:血铅范围在100~200μg/L范围与轻度贫血有明显的相关性。低铅组和对照组与高血铅组和贫血组相比较,铁和锌的水平明显偏低,但钙、镁、铜含量无统计学差异。血铅的水平与Hb、Hct、MCV、MCH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与RDW-CV呈现正相关性。结论:血铅水平>100μg/L明显与贫血相关,高血铅降低铁和锌的吸收,从负面影响血液学参数。  相似文献   

19.
长沙市1688名儿童血铅水平与钙、铁、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血铅水平与钙、铁、锌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钨舟法和火焰法,分别测定我院门诊1688名患儿的血铅和钙、铁、锌水平。结果1688名儿童中,平均血铅水平为48.35μg/L,铅中毒发生率为15.9%,统计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之间血铅、钙、铁、锌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儿童血铅与钙、锌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钙、锌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儿童血铅与其他五种元素的相关性,以便科学合理地指导儿童铅中毒防治的营养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血铁、锌、钙、镁、铜,采用阳极溶出电解仪测定全血铅;对本地区2010~2012年间2 710例学龄前儿童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9.37%,以1~7岁儿童居多;(2)本地学龄前儿童血清钙、铁和锌三种元素的缺乏率较高。儿童铅、铁、锌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钙呈下降趋势。除血铅外其他五种元素在性别上无差异;(3)正常儿童的血铅水平与钙呈负相关,而与铁、锌成正相关;儿童铅中毒时血铅与锌呈负相关。结论在儿童铅中毒的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钙和锌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