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 receptor blocker,ARB)对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冠心病支架植入的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治疗组(n=54)及氯沙坦治疗组(n=49)。随访并于支架植入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计算机定量测量病变冠脉狭窄程度,计算再狭窄率及靶血管再次成形率。结果缬沙坦组较氯沙坦组显著降低了支架植入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7.4%vs 20.4%,P<0.05)及靶血管成形率(5.6%vs 16.3%,P<0.05)。结论在预防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方面,缬沙坦作用强于氯沙坦。  相似文献   

2.
黄冰清  钱菊英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1921-1923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置人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对600例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糖尿病患者147例。通过随访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和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结果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术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7.9%与4.9%,P=0.344)和支架内再狭窄(6.0%与4.9%,P=0.540)发生率之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植入Cypher和TAXUS支架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7.9%与4.9%,P=0.344)和支架内再狭窄(1.4%与1.9%,P=1.000)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是安全有效的,且Cypher和TAXUS两种支架在糖尿病患者中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成功行经皮冠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再次行冠脉造影,以原病变冠脉直径狭窄程度≥50%为支架内再狭窄,按有无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6例和非再狭窄组66例。比较2组胆红素等临床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资料,探讨血清胆红素是否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结果再狭窄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非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尿酸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是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高水平总胆红素可能降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TM支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住院的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95例,经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52例植入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43例植入普通裸支架。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随访9个月,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复发心绞痛3例,心肌梗死1例,心源性死亡1例。普通裸支架组复发心绞痛11例,心肌梗死5例,心源性死亡4例。其中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19例6~8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2例;普通裸支架组21例6~8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10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刘刚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115-1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 )后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比较.14例无症状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有2例(14.3%).26例有症状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有11例(42.3%),其中10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有4例(40.0%),7例心绞痛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有3例(42.9%),9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有4例(44.4%).而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比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与无症状组相比,有症状组发生再狭窄的比率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心肌梗死、心绞痛和糖尿病等症状的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容易发生再狭窄,临床上应该提前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U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40例ULMCA病变患者采用PCI治疗,随访6~20个月,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PCI治疗即时成功率10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随访6~20(7±2)个月,术后4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l例,CAG证实回旋支开口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PCI治愈;术后动员28例患者在6~12个月进行CAG复查,其中回旋支开口支架内再狭窄3例,左主干远端-前降支开口再狭窄1例,2例再狭窄患者有心绞痛症状,3例再次行PCI,无需要CABG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心血管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12.5% (5/40),再狭窄率10.0%(4/40).结论 对经过选择的ULMCA病变进行PCI是安全可行的,有良好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1年后的疗效。方法7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支架101枚,11枚(10.9%)为直接置入,其余90枚(89.1%)在置入前给予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压力为8~16个大气压,其中39例(38.6%)进行了后扩张。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给予足量抗血小板药物。结果手术成功率99.3%,73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4±3.5)个月。复发心绞痛6例(8.2%),急性心肌梗死1例(1.3%)。均接受了运动平板检查,其中阳性19例(26.0%),仅3例因为胸痛发作停止运动试验。19例(26.0%)运动平板结果阳性的患者在术后6~12个月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5例患者为药物支架内再狭窄,其中4例给予再次血管成形术。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临床应用的远期效果良好,可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罗格列酮相关心血管事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近年,罗格列酮的心血管风险受到人们关注.一项荟萃分析显示: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的优势比(OR)为1.43,[95%可信区间(13/)1.03~1.98,P=0.03];心血管性死亡OR为1.64,(95%Cl0.98~2.74,P=0.06),表明罗格列酮与心肌梗死及心血管性死亡有关联.然而,最近RECORD中期研究显示:罗格列酮组心肌梗死49例,对照组40例(P=0.34),而两组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分别为47例和22例(P=0.003),表明罗格列酮不增加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性死亡风险,但可使充血性心力衰竭风险增加.另外,FDA 2008年发布了有关罗格列酮的用药指南和处方信息,罗格列酮禁用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因此,使用罗格列酮时应权衡利弊,并应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2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西洛他唑联用氯吡格雷组( A组)和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组( B组),各162例。两组均在冠脉支架术后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或西洛他唑联用氯吡格雷,并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心肌缺血需靶病变再通治疗等),同时观察两组之间全因死亡、再狭窄率、抗血小板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的发生率。结果12个月随访, A组与B组相比,冠脉造影发现支架内再狭窄(9.76%比12.00%,P=0.47),靶病变需血运重建(6.92%比8.92%,P=0.42)。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组间无统计学差异(11.95%比15.92%,P=0.21),A组消化道出血事件及其他不良药品反应发生率更低(12.96%比33.33%,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西洛他唑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对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类似作用,但前者出血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在胰岛素抵抗非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影响。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内科2004年5月~2014年3月间60例胰岛素抵抗非糖尿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采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治疗前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为36.7%,治疗后为26.6%,复查时发生率为20%;B组患者治疗前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为40%,治疗后为6.7%,复查时狭窄发生率为3.3%。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非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状况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运动平板试验在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方法81例PCI术后患者均在术后进行了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指标,分析计算运动平板试验对于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及Kappa值。结果运动平板试验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为52.9%,特异度为88.4%,阳性预测率为47.4%,阴性预测率为87.1%,在诊断单支病变的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66.7%,特异度96.2%,阳性预测率80%,阴性预测率92.6%,Kappa值为0.671。结论运动平板试验对于评估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在单支病变PCI术后的患者中,运动平板试验诊断支架内再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临床诊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糖尿病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104例首发ST段抬高AMI且有糖尿病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51)和常规治疗组(n=53),替罗非班组病人诊断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1)于3 min内推注完毕,术后替罗非班0.15μg·kg~(-1)·min~(-1)滴注24~36h,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均于术后6mo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6 mo支架再狭窄发生率减少(18%vs 1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降低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率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罗格列酮组(常规治疗+罗格列酮治疗),在行PCI术前1d,罗格列酮组患者在原来用药的基础上予罗格列酮8mg,poqd,以后以4mgd治疗;对照组采用原来药物治疗,不加用罗格列酮。两组患者术后常规随访6个月。结果罗格列酮组升高了HDL-C,降低了TG、CRP,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降低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趋势;未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论罗格列酮能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指标,并可减轻炎症反应,有益于减少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炎症因子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对7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CHD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136例。入院当日详细记录2组患者病史,进行体格和血常规检查;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肝、肾功能等。对2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年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吸烟:63.9%(55/86)比48.5%(66/136),高血压:77.9%(67/86)比64.7%(88/136),糖尿病:50.0%(43/86)比22.8%(31/136),白细胞计数:(8.8±1.2)×10^9/L比(7.1±2.5)×10^9/L,C反应蛋白:(15±26)mg/L比(7±16)mg/L,纤维蛋白原:(3.6±0.8)g/L比(3.3±0.9)g/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炎症因子白细胞、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PCI术后支架再狭窄有明显影响,传统危险因素吸炯、糖尿病、高血压明显影响PCI术后炎症的恢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64-slice muh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成像应用于冠脉介入术后随访、冠状动脉评价的价值。方法选择PCI术后需要影象学随访或疑诊再狭窄者,行MSCT成像,并对部分病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MSCT成像显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尤其是支架两端的血管狭窄;对多数支架的血管内膜增生程度和管腔评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MSCT成像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和形态学特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可满意的用于支架置入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6.
老年冠心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姜成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043-3044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冠脉造影资料较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89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其再狭窄情况,分析再狭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冠脉病变特点、支架性质。结果多支病变占73.9%。89例复查冠脉造影,发现再狭窄率为23.5%;其中,裸支架组的再狭窄率35.2%明显高于药物洗脱支架组。狭窄与无狭窄患者的年龄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糖尿病病例数量、支架长度以及支架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糖尿病、支架总长度、多个支架、支架性质为再狭窄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运动平板试验Duke评分(DTS)对胸痛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9例运动试验阳性和可疑阳性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Duke评分分为DTS低危组(Duke≥5分,n=35)、中高危组(DTS<+5,n=134),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和临床特点,随访两年比较2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概率,分析DTS预测MACE的价值。结果在中高危组中限制性心绞痛发作例数、ST段偏移≥1 mm例数、运动时ST段改变涉及导联数目、ST段偏移值均明显高于DTS低危组(P<0.05);而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最大心率明显低于DTS低危组(P<0.05)。DTS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低危组冠脉造影Gensini积分低于中高危组(P<0.0001);胸痛患者有随访资料的169例,失访9例,160例完成随访,失访率为5.33%。MACE主要发生在随访1个月,在DTS中高危组中发生MACE明显高于DTS低危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TS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OR=1.434,1.2781.609;Waldχ2=37.7076,P<0.0001)。结论运动试验DTS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高度相关;DTS中高危组发生MACE明显高于低值组,应用该评分可以有效地对临床中胸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的评估,对于DTS中高危组的患者应迅速进行评估并考虑早期行再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物球囊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中的特点及效果。方法 67例因冠心病行药物球囊治疗的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的为糖尿病组(32例),未合并糖尿病的为非糖尿病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情况、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冠脉支架术史、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慢性肾功能不全、血管病变情况、球囊部位、球囊直径、球囊长度、球囊扩张时间]、随访结果。结果 67例患者均成功行PCI,术中经药物球囊扩张后均无NHLBI C级以上夹层形成,无补救性支架置入。共使用Sequent Please药物球囊67个,平均长度(23.54±4.08)mm,平均直径(2.82±0.43)mm,平均球囊扩张时间(41.94±11.74)s。糖尿病组患者血尿酸(483.41±116.00)μmol/L高于非糖尿病组的(419.69±97.05)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血管单支、双支、≥3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6.25%、28.13%、65.63%,与非糖尿病组的40.00%、25.71%、34.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球囊部位支架内再狭窄(ISR)、近段、中段、远段、口部发生率分别为43.75%、25.00%、6.25%、18.75%、6.25%,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的20.00%、42.86%、11.43%、2.86%、22.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冠脉支架术史、TC、LDL-C、TG、慢性肾功能不全、球囊直径、球囊长度、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分别进行电话随访,共随访67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者1例,余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其中行冠脉造影复查者58例(86.57%),行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者8例(11.94%)。无论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A复查结果示原药物球囊释放部位均未见明显狭窄。结论药物涂层球囊(DCB)在糖尿病患者冠脉治疗中不仅对小血管病变的治疗有效,对ISR、血管近段等部位的治疗亦有较好的效果。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预测因子,高尿酸血症及血管钙化需引起临床重视,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