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梦  殷立新  马建华  张小宁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0):117-120,185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与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5-lipoxygenase-activating,ALOX5AP)基因SG13S32位点、年龄、性别、就诊时间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194例新疆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相同药物治疗后的维吾尔族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ALOX5AP基因SG13S32位点多态性,采用队列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基因型人群的短期预后改善情况,并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预后相关独立因素。 结果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SG13S32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维吾尔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6,P=0.562)。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年龄、就诊时间及纤维蛋白原为影响维吾尔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SG13S32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改善没有明显差异,且不是影响维吾尔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就诊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对比分析,比教HbA1C、LDL、TG、HDL、TC、PLT、Fib、BMI、高血压及吸烟史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与非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TC、BMI、PLT及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A1C、LDL、TG、HDL、Fib及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3.
肖旭  胡卫健 《西部医学》2011,23(5):932-933,936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18例。Ⅰ组应用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1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内静脉滴注,Ⅱ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内静脉滴注,均为每天1次,15 d为一个疗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有效率94.4%,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及SOD、MDA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名  李泽林  陈清 《广西医学》2003,25(9):1628-1630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R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浊度法对住院的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96例、5 0例非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 ,并随访观察一年。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RP为 (1 4 85± 7 2 4 )mg L ,明显高于对照组 (4 75± 1 70 )mg L(P <0 0 1 ) ,大、中梗死组及中、重型组CRP明显高于小梗死组、轻型组CRP(P<0 0 1 ) ;而复发脑卒中及死亡者的CRP均明显高于预后好的患者 (P <0 0 1 )。结论 :CRP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禹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2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接受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62例)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11.24±0.93)分]较对照组[(13.62±1.17)分]低,BI评分[(81.06±9.42)分]较对照组[(72.53±7.06)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能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化、序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自本院神经内科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40 mg,口服,每天一次,强化治疗14天后,改20 mg,口服,序贯治疗21天。对照组不使用阿托伐他汀钙。两组患者的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脑细胞代谢等神经科治疗药物、康复方案相同,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5周进行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改良Rankinj评分,并进行效疗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和改良Rankinj评分均有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6,P〈0.05)。结论强化、序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口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祉莉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6):149-149,153
目的 观察口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三组均治疗2年,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孔喻宁 《重庆医学》2012,41(34):3650-365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300mg组、150mg组,每组40例。阿司匹林300mg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300mg阿司匹林口服;阿司匹林150mg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50mg阿司匹林口服,观察2周。治疗前、后第3、7、14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抽取静脉血检测CRP水平。结果与150mg阿司匹林组比较,急性期给予300mg阿司匹林更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CRP水平(P<0.05);不增加出血风险,但不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给予300mg阿司匹林能更有效地降低CRP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同期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每天1次,每次剂量100 mg;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的同时,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每天1次,每次20 mg,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记录患者在服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口腔出血、脑出血、皮疹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29/42);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8.1%(37/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观察组的TG、TC及LDL-C等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血脂水平改善程度不明显;观察组42例中急性脑梗死2例(4.8%),低于对照组的5例(11.9%)。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上具有疗效突出、安全性高等优点,并能够显著改善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云旗  钟盛武 《华夏医学》2005,18(4):599-600
急性脑卒中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血糖应激性增高造成能量供给和利用障碍,使临床症状加重,影响预后;而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不仅临床表现重,而且预后也差,其病死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者.为探讨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现将我院2001年3月至2003年9月对2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糖水平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钟盛武 《微创医学》2002,21(6):869-870
急性脑卒中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血糖应急性增高造成能量供给和利用障碍,使临床症状加重,影响预后;而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不仅临床表现重,而且预后也差,其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者.为探讨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现将我院1999~2000年共收住院的2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分组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钟盛武 《医学文选》2002,21(6):869-870
急性脑卒中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 ,血糖应急性增高造成能量供给和利用障碍 ,使临床症状加重 ,影响预后 ;而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 ,不仅临床表现重 ,而且预后也差 ,其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者。为探讨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 ,现将我院1 999~ 2 0 0 0年共收住院的 2 1 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分组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2 1 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符合1 995年第 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 CT证实排除出血性脑卒中 ,根据既往是否有糖…  相似文献   

13.
杨东娜 《当代医学》2013,(36):133-134
目的:观察腺苷钴胺对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均伴有HHcy,分为腺苷钴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降压以及将血脂等常规治疗。腺苷钴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腺苷钴胺1.5mg肌内注射,1次/d。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2个月分别监测血Hcy,并予NIHS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腺苷钴胺治疗组Hcy测定值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腺苷钴胺治疗HHcy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前瞻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情况、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住院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736例,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为6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卒中部位为小脑、脑干和和丘脑梗死,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的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丘脑、小脑、脑干梗死、梗死后血糖升高以及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梅  张利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12):1462-146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将187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司匹林组和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ATT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阿司匹林组(ASA组)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ATT+ASA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3组均治疗2年。观察3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ATT+ASA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时间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时间"为主题,对科室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其时间长的原因,制定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时间由82分钟下降到4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时间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工作流程及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和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以抗血小板、清除自由基、调脂,伴脑水肿者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68.75%(P0.05);试验组患者溶栓后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急诊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方案中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急诊救治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加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弃挛性头痛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尼莫地平片20mg,每天三次;治疗组40例,尼莫地平片20mg,每天三次,加服阿司匹林75mg,第天一次;两组疗程均为四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60%;P<0.05。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流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70%;对照组总有效率42.5%;P<0.05。治疗组有一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对照组有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 尼莫地平加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优于单用尼莫地平,并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和血脂异常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凌云 《海南医学》2008,19(2):82-82,11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提高对调脂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选择2005-2007年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8例(观察组)与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共30例(对照组),将两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及对两组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脂异常发生率47.4%,对照组13.3%,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1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78例中血脂水平达二级预防的目标有27例(34.6%).结论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急症人院时绝大多数需要调脂治疗,而调脂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亚型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病因学亚型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按照TOAST分型分为5个亚型组.所有入组者于发病1周内及3个月后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1周之内为(53.4±25.6)mg/L,3个月后为(25.2±9.2)mg/L)].在5个病因学亚型组中,心源性脑栓塞组1周之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较其他亚型组高[(77.4±20.6)mg/L)],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61.5±25.6)mg/L].在随后3个月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亚型组[(30.8±6.7)mg/L].结论 发生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清C-反应蛋白仍呈持续性增高,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