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CT脑灌注成像(CTP)指导下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出血转化率。方法对112例发病3h内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给予随机分组,即尿激酶组和rt—PA组,分别使用尿激酶和rt-PA给予CT脑灌注成像指导下的静脉溶栓,并进行治疗前后血管再通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ADL评分和出血转化率的比较。结果112例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尿激酶组和rt—PA组的血管再通率均升高,出血转化率相当(P〉O.05)。结论CTP可以用来指导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且尿激酶和rt—PA作用相当,出血转化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血管再闭塞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6例,将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闭塞者21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部位及入院时PAF水平等资料,检测分析影响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比较血浆PAF水平及预测模型对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BMI、NIHSS评分、后循环脑梗死比例、血糖和血浆PA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373,95%CI:1.137~1.658)、后循环脑梗死(OR=1.008,95%CI:1.001~1.015)和血浆PAF水平(OR=1.006, 95%CI:1.002~1.010)均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浆PAF水平预...  相似文献   

3.
张超  李勇昂  刘宣  叶军强 《浙江医学》2022,44(21):2305-2308,232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EVT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与预后不良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EVT后90d时随访收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再灌注成功率、颅内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小于预后不良组,FPG、NIHSS评分、Tan评分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VT后90d,预后良好组颅内出血和sICH发生率低于预后不良组,再灌注成功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PG、NIHSS评分及Tan评分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FPG、NIHSS评分及侧支循环能力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90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周晶 《中国医学创新》2023,(34):161-166
目的:观察脑灌注CT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2年3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脑灌注CT成像检查,比较发生脑梗死患侧与对侧正常组织的脑灌注CT成像参数。治疗1个月后,评估预后效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比较两组脑灌注CT成像参数并分析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患侧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均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组织,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明显高于对侧正常组织(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冠心病、高血压、房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最终梗死体积、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G)、CBV、CBF、TTP、MT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及完成治疗后6 h,对患者实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对比两组脑梗死患者在NIHSS评分以及临床预后质量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患者实施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未能再通率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1)。观察组临床预后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临床预后质量高,凸显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吴智成 《当代医学》2014,(5):112-113
目的分析NIHSS评分结合超早期CT血管成像在急性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对其在入院时进行N/HSS评分和CT血管成像检查,将所有患者按照NIHSS评分结果分成〉8分组(29例)和≤8分组(39例),而后按照患者血管阻塞情况分成血管阻塞组(52例)和无血管阻塞组(36例)。而后对检测结果同患者预后展开统计分析。结果NIHSS评分〉8分者的预后良好率为4/38%,NIHS8〈8分者预后良好率为6925%,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阻塞组患者NIHS8评分较无阻塞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阻塞组预后效果较无阻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NIHS8评分和CT血管成像检查可为预测患者预后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80-282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价值。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CTA和CTP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分为A组(CTA和CTP均为阳性,n=36)、B组(CTA阳性,CTP阴性,n=12)、C组(CTA阴性,CTP阳性,n=21)、D组(CTA和CTP均为阴性,n=9)。治疗24 h内,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近期预后效果;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远期预后。结果:治疗后,A组NIHSS评分低于其余3组,B组和C组NIHSS评分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mRS评分≤2分的患者显著多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结合CTP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弥散加权成像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良好转归组(0~2分,58例)和不良转归组(3~6分,30例)。溶栓治疗24 h内行MRI检查,记录ASPECT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记录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与不良转归组比较,良好转归组患者年龄较小,入院NIHSS评分较低,DWI-ASPECTS评分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WI-ASPECTS评分、入院NIHSS评分均为不良转归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DWI-ASPECTS评分预测不良转归的最佳临界值为5分,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89.66%,AUC值为0.897,AUC明显高于年龄、入院NIHSS评分预测不良转归的AUC值(P<0.05)。 结论DWI-ASPECT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预后转归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年龄、入院NIHSS评分、DWI-ASPECTS评分均为不良转归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脑CT灌注成像(CTP)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pc-ASPECTS )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ABO)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EVT)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EVT的 VABO 患者 56 例。所有患者急诊行多模CT影像评估,基于非增强CT(NCCT)、CTP和 RAPID-CTP进行 pc-ASPECTS 评分。以治疗后3个月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作为预后评价指标,mRS评分 ≤ 3分的患者为预后良好组(29例),4~6 分为预后不良组(27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 pc-ASPECTS 评分对预后的预测诊断价值。 结果 预后良好组的基于 NCCT、CTP 和 RAPID-CTP 的 pc-ASPECTS 评分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BV pc-ASPECTS 和 RAPID-CBV pc-ASPECTS 的预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95% CI 0.760-0.963)和0.861(95% CI 0.764-0.958)要高于NCCT pc-ASPECTS。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CBV pc-ASPECTS 评分(OR=0.387, 95% CI: 0.214-0.702, P = 0.002)和 RAPID-CBV pc-ASPECTS 评分(OR=0.352, 95% CI: 0.189~0.658, P = 0.001)对急性VABO患者EVT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中, CTP-CBV pc-ASPECTS ≥7分、CTP-MTT pc-ASPECTS ≥5分、RAPID-CBV pc-ASPECTS ≥8分、RAPID-CBV pc-ASPECTS ≥7分是预测VABO取得良好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基于CTP 的 pc-ASPECTS 对急性 VABO患者是一个有用的预后标志物。尤其是 CBV pc-ASPECTS对临床预后有较强的预测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决策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改良院前急性卒中严重程度量表(mPASS)评分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的临床可疑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9例。根据影像学诊断将患者分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组198例,急性非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组221例。其中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组患者除去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后再分为颈内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亚组94例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亚组101例。采用ROC曲线分析mPASS评分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以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参照,分别评估mPASS、院前急性卒中严重程度量表(PA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颈内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3种评估量表预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均较好。mPASS评分的AUC显著高于PASS评分,低于NIHSS评分。mPASS评分在最佳截断值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PASS评分。结论对于临床可疑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尤其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mPASS评分较PASS评分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军  张红伟  朱艺  范承启  韩瑞璋 《浙江医学》2023,45(18):1952-1956
目的 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赫尔辛基(Helsinki)CT评分和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预测重度颅脑 损伤(sTBI)患者 28 d 预后情况的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 医院收治的 sTBI 患者 196 例,追踪患者入院 28 d 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 68 例和存活组 128 例。使用 PSM 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 行 1∶1 匹配,对匹配后两组患者 Helsinki CT 评分、CONUT 评分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两种评分与患者 28 d 预后 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两种评分单独及联合使用预测sTBI患者预后的效能。 结果 PSM前,两组患者年龄、合并多发伤、蛛 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乳酸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SM 后匹配成功 48 对,死 亡组患者 Helsinki CT 评分、CONUT 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Helsinki CT 评分和CONUT评分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两种评分联合使用预测患 者预后不良的AUC 大于两者单独使用(均P<0.05),而两者单独使用之间AUC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elsinki CT评分和CONUT评分可以作为预测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两种评分联合使用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在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5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151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7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7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头颅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记录影像学特征[CT平扫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及CT灌注成像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记录两组患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急性卒中Org 10 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侧支血流分级情况、术后即刻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术中及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评价头颅CT平扫中HMCAS和CT灌注成像参数在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MTT-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0~2级比例、术后TICI分级< 2b级比例、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收缩压、HMCAS比例、MTT、TTP低于预后不良组(P <0.05);CBV-ASPECTS评分、CBF、CBV高于预后不良组(P <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闭塞部位、TOAST卒中分型、桥接治疗、空腹血糖、舒张压、肌酐、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160(95% CI:1.019,1.321)]、CBV-ASPECTS评分[O^R=1.789(95% CI:1.276,2.500)]、MTT-ASPECTS评分[O^R=2.463(95% CI:1.431,4.239)]、侧支循环分级[O^R=5.712(95% CI:1.669,19.549)]、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1.007(95% CI:1.002,1.012)]、收缩压[O^R=1.032(95% CI:1.009,1.056)]、HMCAS[O^R=1.326(95% CI:1.055,1.667)]、CBF[O^R=0.975(95% CI:0.962,0.988)]、CBV[O^R=1.462(95% CI:1.094,1.954)]、MTT[O^R=1.314(95% CI:1.076,1.605)]和TTP[O^R=4.460(95% CI:1.120,17.760)]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除入院时NIHSS评分、CBV-ASPECTS评分、MTT-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收缩压外,CT平扫中HMCAS及CT灌注成像参数CBF、CBV、MTT、TTP也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发病时间6 h内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发病<6?h ACI患者16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愿分组,观察组采取rt-PA+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rt-PA动脉溶栓,每组8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h、7?d、3个月NIHSS评分、ADL评分,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100%(完全再通76例,部分再通5例),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95%(完全再通62例,部分再通14例,未通4例),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仅2例再发脑梗死,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术后12例再发脑梗死,且4例因脑梗死伴脑疝死亡,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发病6?h内采取rt-PA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可提高溶栓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安全性良好。但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及术前准备耗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延长溶栓处理时间,抵消早期动脉溶栓的优势,建议视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溶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急性脑梗死及短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急性脑梗死病人90例为脑梗死组,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RDW测定。急性脑梗死病人按RDW中位数分为高RDW组(RDW>13.5%)和低RDW组(RDW ≤ 13.5%)。急性脑梗死病人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在脑梗死发生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 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结果:脑梗死组R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RDW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低RDW组(P<0.01);RDW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预后不良组RDW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用RDW预测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03,最佳界值为12.9%,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73.33%;用RDW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短期预后不良事件的AUC=0.831,切点为>13.5%时,灵敏度为88.46%,特异度为71.87%。结论:RDW可能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参数,且对评估病人的严重性及短期预后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小板微粒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20年11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诊断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52例,均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根据患者出院后30 d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7例)和预后良好组(1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小板微粒、NIHSS及m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微粒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小板微粒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水平、NIHSS评分及mR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微粒[■=2.204(95%CI:1.547,3.128)]、NIHSS评分[■=1.784(95%CI:1.295,2.436)]及mRS评分[■=1.133(95%CI:1.057,1.206)]与预后不良有关(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微粒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792,0.906),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82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功能恢复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BI).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和BI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溶栓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NIHSS评分和BI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超早期的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陈峰  王洁  甘解华  樊如梦  卢苗青  陈勇 《浙江医学》2021,43(10):1091-1095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评分及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26例,根据取栓术后1周的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2例及预后不良组14例,术中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侧支循环进行评分;术后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FLAIR、DWI、3D-ASL等序列,通过软件后处理得到健侧、患侧的脑血流量(CBF)值并计算相对CBF值;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吸烟、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评分、CBF值的差异,将结果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得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侧支循环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阈值。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低于预后不良组,侧支循环评分、CBF患侧、CBF相对值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吸烟、术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支循环评分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9.241,95%CI:1.070~799.231,均P<0.05),年龄、CBF患侧、CBF相对值是非独立影响因素,OR=0.752、1.081、0.043,均P>0.05)。ROC曲线提示侧支循环评分>2.5分是预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的最佳阈值,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857。结论侧支循环评分及3D-ASL能够较好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后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患者的梗死原因及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分析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栓塞导致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多模态CT检查提示前循环AIS-LVO且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127例,其中ESUS 29例、大动脉粥样硬化40例、心源性栓塞58例。比较3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梗死核心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ASPECTS)及低灌注强度比值(HI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影像学特征对ESUS组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病因的鉴别价值。结果 ESUS、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组前循环AIS-LVO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梗死核心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SUS组入院时GCS评分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梗死核心体积和HIR均大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P均<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组之间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梗死核心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SUS组与心源性栓塞组之间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梗死核心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R对前循环AIS-LVO患者的病因为ESUS有独立预测价值(OR=9.7570,95% CI 1.203 4~79.107 2,P=0.03)。结论 与大动脉粥样硬化AIS-LVO患者比较,ESU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与心源性栓塞较接近,提示大部分ESUS可能由心源性栓塞引起,HIR对前循环AIS-LVO的病因判断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ean platelet volume-to-lymphocyte ratio,MPVLR)对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n=64)和中重度组(n=45)。根据2组血常规相关指标,计算MPVLR。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价入院时MPV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组MPVLR、单核细胞计数均低于中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MPVLR水平的增加,为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MPVLR预测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0.653~0.824),最佳截断值为5.36,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62.5%。结论MPVLR对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柳楠 《中国民康医学》2023,(15):121-123
目的: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设为急性脑梗死组,并根据不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NIHSS评分1~4分)45例、中度组(NIHSS评分5~15分)50例、重度组(NIHSS评分16~42分)20例。另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MPV、hs-CRP、FIB、D-D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PV、hs-CRP、FIB、D-D水平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效能。结果:急性脑梗死组MPV、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MPV、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V、hs-CRP、FIB、D-D水平单项及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