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不同层次护生心理健康、自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心理素质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人才其他素质的形成和质量[1] 。护生作为一个女性的群体,心理素质的培养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及时发现不同层次护生的心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对本科与大专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自尊水平等进行调查,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分析护生在实习期间心理问题和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提出对策,提升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76名实习护生实习前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护理工作认可度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问题逐一干预。实习结束后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并比较两次结果。结果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受到陌生环境、学习方式改变、医患关系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干预后实习护生对护理工作认可度大大提升。结论针对调查问卷了解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干预,稳定实习护生情绪,注重培养护生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提升护生对护理工作认可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校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其情商的培养方法,为新世纪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新型护理人才。[方法]采用SCL-90测试量表对20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49.6%的护生存在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10.8%的护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护生SCL-90各因子分与我国常模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高于我国常模。[结论]从以上结果可看出,护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有必要提高护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针对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存在的多种心理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适对策。护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急于求成、适应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学习动机缺乏等,应从学校、医院、带教老师等方面进行干预,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5.
我国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态,但是近年有研究显示,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为此将近年有关护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素质是人的思想、能力、心理、道德、健康诸方面综合体现,而培养护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则促进护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更好地完成实习计划。因此,加强护生心理素质培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基础护理教学中重视护生优良心理品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与护理模式的转变,中等卫生职业教育除应重视护生政治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技能素质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提高护生综合素质。本文就在护理教育中加强对护生优良心理品质培养谈一些浅识。  相似文献   

8.
影响高校护生素质的不良因素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慧清 《现代护理》2005,11(7):566-567
高校护生是重要的护理人才资源。在护理教育中应克服影响高校护生素质的不良因素,提高高校护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高校护生的心理素质,完善高校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崭新护理模式的素质全面的护士。  相似文献   

9.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生成为合格护理人员的关键环节。调查表明,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1],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明显受自我实现需要的影响。为了满足护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减少心理问题发生,提高实习质量,我们对实习初期护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训练对优化高职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级240名高职护生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名,观察组采用系统心理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心理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职业心理素质量表测评,比较两组的职业心理素质水平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躯体化因子外,观察组的其余心理症状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职业心理素质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心理训练能优化高职护生职业心理素质,有利于培养"实用型"高技能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1.
从护生的心理问题谈心理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波 《当代护士》2005,(10):79-81
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体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学校的管理者及教师都应重视这个问题。调查表明,护生中存在有多种心理问题,学校与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护理人才。1护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据近年的调查,我校护生中有35%的护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轻度心理问题占30%,中度占4.8%,重度占0.2%。主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1.1厌学在护生中比较常见,不仅学习差的护生不愿学,就连成绩好的护生也有这种倾向。受某些不良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护生中流传着找工作“不靠分数靠关系,不靠成绩靠长相”的言论,是造成她们厌学的思想根源。1.2焦虑护生入学后,在校集中学习,生活上开始了自理,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改变,原有的学习和生活规律被打乱了。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学习的压力,不少护生无所适从、产生紧张不安的焦虑心理。1.3烦恼学校课业任务繁重,同学间竞争激烈,加之父母过高的期望,使得护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学习护理专业是家长安排的,“走对了路,入错了门”的想法在护生中非常普遍,造成了她们情绪低落,心情烦燥不安。1.4自卑少数护生由于基础较差,通过努力,学习成绩仍然不理想,因为成绩差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临床护理带教的质量,对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从护生首次接触带教老师开始,要求带教老师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再对护生进行培养和教育。结果加强对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使护生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结论规范临床护理带教管理,能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心理问题在我国护生中较为突出。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护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文章针对目前护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隐性课程的特点,提出护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以达到拓宽护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年级大专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个年级722名大专护生进行测评.结果 (1)3个年级护生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仍有22%~41%的护生存在心理问题.(2)3个年级护生SCL-90各因子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三年级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二年级和一年级,二年级护生优于一年级.(3)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三年级已签约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对护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有明显影响.结论 大专护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仍有部分护生存在心理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正确引导;3个年级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一年级护生是心理健康工作关注的重点人群;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三年级已签约护生对工作的满意度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教育工作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龚爱萍 《全科护理》2008,6(14):1303-1303
21世纪的护理人才不仅要掌握护理学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应具备各方面素质。因此,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护理教师应以身作则,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护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人文素养、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男性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了解男性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 3 5名男性护生与 2 5 6名女性护生、2 5 0名非护理专业的男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性护生SCL 90总分、因子均分和阳性项目数与女性护生和非护理专业男生比较 ,除恐怖因子外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P <0 .0 1)。结论 男性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提示对男性护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7.
高校护生是重要的护理人才资源.在护理教育中应克服影响高校护生素质的不良因素,提高高校护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高校护生的心理素质,完善高校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崭新护理模式的素质全面的护士.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对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共962人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对筛选出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护生115人进行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干预、个体干预3种形式。结果干预后,仅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护生强迫和抑郁2个因子的分值在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干预的护生,除躯体化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干预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心理干预的护生,除躯体化、敌对和精神病性3个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干预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改善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作用,但对其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仍是一项持续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加强心理素质与自学能力培养 提高护生应对能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在护生教育中加强心理素质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应对能力。方法 重点对两个年级249名护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严格要求,培养坚强意志,开阔胸怀自我疏导,提高面对压力的应对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会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学会抓纲、提炼、概括以及组织课外自学。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 两个年级4次考试的达标率逐步提高;应对病人交谈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了护生的心理素质和自学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及应对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校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奥马哈系统在心理健康领域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63名本科护理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奥马哈问题分类量表对在校本科护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业评估,运用成效评分量表找出护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并与已有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奥马哈系统在本科护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适用性。结果经过专业评估共发现11个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0. 0%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在联络社区资源、角色改变、人际关系、精神健康。不同年级表现的情况有所不同:大三护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联络社区资源、角色改变、人际沟通;大一和大二护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在联络社区资源、角色改变、人际关系及精神健康。结论采用奥马哈系统评估在校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切实可行,发现在校本科生并存多种心理健康问题,需重点关注发生率较高的联络社区资源、角色改变、人际关系及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