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和利尿剂治疗肺挫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肺挫伤患者采用呼吸机正压通气和使用利尿剂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后PaO2及SaO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呼吸机正压通气和利尿剂治疗肺挫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无创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配合抗心力衰竭药治疗急性重度左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重度左心衰竭4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动脉血气变化、临床症状和转归。结果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无创呼吸机组较有创呼吸机组的临床症状、出院转归及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使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通气结合抗心力衰竭药治疗急性重度左心衰竭对心功能改善有明显疗效。能及时有效地改善病人症状及低氧血症,缩短急性左心衰竭病程,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无创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配合抗心力衰竭药治疗急性重度左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重度左心衰竭4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动脉血气变化、临床症状和转归。结果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无创呼吸机组较有创呼吸机组的临床症状、出院转归及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使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通气结合抗心力衰竭药治疗急性重度左心衰竭对心功能改善有明显疗效。能及时有效地改善病人症状及低氧血症,缩短急性左心衰竭病程,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气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但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应用研究较少。我们观察重度充血性CHF患者在抗CHF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并与单纯抗CHF基础药物作对照,比较2组对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气分析、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后出现的中枢型呼吸暂停(CSA)和周期性呼吸(PB)情况,分析其原因,以防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重度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因憋气住院,有10余年打鼾史,间断性出现夜间阵发性憋气;血尿便常规、生化与凝血指标及ECG、UCG、24h动态心电图、血压检查无异常,螺旋CT肺动脉造影未见异常、纤维鼻咽镜检查未见明显阻塞,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重度OSAHS、伴重度低氧血症.经呼吸机压力滴定后,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疗效良好,建议家庭应用CPAP治疗,后患者自行改用BiPAP-ST呼吸机家庭治疗.3个月后戴机复查PSG,发现患者呼吸节律不稳定,考虑为应用BiPAP导致CSA、PB.重新进行分段的呼吸机压力滴定,即BiPAP-ST2h、BiPAP-S 2 h、CPAP 2 h.结果显示,CPAP的疗效最好,患者呼吸节律规整.建议患者应用CPAP呼吸机治疗.结论 OSAHS患者应用呼吸机前,均应在PSG下行呼吸机压力滴定,以确定合适的治疗压力及通气模式.对于某些患者,BiPAP呼吸机可能导致其出现PB等呼吸不稳定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下机械通气对严重肺挫伤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5例诊断严重肺挫伤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给予低潮气量+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PSV)通气.结果 低潮气量+ PEEP组18例,SIMV+ PSV组17例.低潮气量+PEEP模式在改善低氧血症和降低吸气末峰压方面优于SIMV+ PSV模式(P <0.05).结论 低潮气量+ PEEP模式是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7.
杨晓燕  张军汉  李海明  乔金彪  袁娜 《内科》2010,5(4):367-368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度左心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无创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治疗24h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心率,氧分压,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氧分压,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较快改善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组织缺氧,明显改善左室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4例,采用短期有创正压通气(IPPV)后切换为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撤机方法42例(序贯组),采用IPPV治疗直至撤机42例(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CVP)、PaO2、乳酸、LVEF、心输出量、B型钠尿肽(BNP)、系统血管阻力(SVR)、尿量、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量的变化,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序贯组IPPV撤机时、NIPPV撤机时LVEF、心输出量较IPPV前明显增加,BNP、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较IPPV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IPPV撤机时BNP、SVR、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较序贯组IPPV撤机时明显减少,心输出量明显增加,对照组IPPV撤机时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较序贯组NIPPV撤机时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序贯组总机械通气时间、IPPV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撤机失败及院内死亡比例明显减少(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支镜肺段冲洗在严重肺挫伤合并急性肺不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严重肺挫伤合并急性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支镜肺段冲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胸部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支镜肺段冲洗后心率、呼吸频率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胸部影像学表现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支镜肺段冲洗是治疗严重肺挫伤合并急性肺不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于连枷胸的治疗传统沿袭外固定的方法,但对于引起严亘呼吸衰竭的连枷胸患者,外固定会使胸壁内陷,加重肺挫伤,同时限制健侧肺的正常通气,降低肺的顺应性,促进形成肺不张及呼吸功能不全。有学者认为,手术内固定可以明显缩短尢肺挫伤连枷胸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但未能缩短合并肺挫伤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对肺挫伤致伴有呼吸功能不全的连枷胸患者,我们采取呼吸机联合肌松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iPAP面罩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8例,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BiPAP面罩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面罩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8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常规利尿、强心等药物基础上联用无创呼吸机正压加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同时测定两组pH、PaO2、SaO2、PaCO2,血气分析结果,观察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及临床转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00%;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PaO2,SaO2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呼吸机正压通气对于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治疗及愈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方法。方法选取5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28例,除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外给予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临床症状、体征和临床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BIPAP可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红莉  潘藩  田瑞雪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5):1125-1127
目的 探讨重症哮喘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无创通气+药物治疗组(实验组),每组各16例,早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模式,使用鼻(面)罩式双相气道正压呼吸机,比较两组实施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前、治疗6h及3d后动脉血气中的pH、PaCO2、PaO2、SaO2变化以及监测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ABPM)和最高峰流速(PEF)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血气指标(PaO2、PaCO2、pH、SaO2)以及监测ABPM、RR、HR和PEF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双水平正压通气是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的患者应及时改为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IPF患者给以NIPPV,其中最常用方法是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PSV+PEEP)。结果患者治疗前后血气的变化,PaO2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PaCO2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IPF使用NIPPV配合传统治疗可能有望缓解病情,使动脉血气PaO2及SaO2明显改善,可改善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无创呼吸机治疗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冠心病致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冠心病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下不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时,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血气分析结果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39例患者在无创机械通气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血气分析结果动脉血pH、PaO2、PaCO2、HR、RR、MAP及Sa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也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95.1%。结论无创BiPAP可明显改善冠心病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低氧血症,提高冠心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u患者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组(VCV组)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组(BIPAP组),每组各10例。观察两组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结果通气后BIPAP组的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OI)均显著高于VCV组(P〈0.05);通气结束时,VCV组镇静剂用量和气管插管通气时间均显著高于BIPAP组(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协调性好,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中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2月江西省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收治的中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Bi PAP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及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及SaO2)。结果两组治疗前FEV1%和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和P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PaO2、PaCO2及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和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Bi PAP治疗中重症支气管哮喘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迅速纠正低氧及CO2潴留情况。  相似文献   

19.
姜远普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1020-1021
目的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AECOPD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方法 52例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A、B两组,A组BiPAP治疗。B组BiPAP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情况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结果治疗后B组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呼吸频率较A组改善明显(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少于A组。结论 BiPAP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AECOPD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