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速免疫酶斑点试验法鉴测布氏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种布氏菌与 O:9型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简称O:9型耶氏菌)的交叉反应非常显著,用一般血清学方法难以鉴别。本文报告利用快速酶免疫斑点试验法检测布病患者特异性 IgG 抗体。试验证明此方法比试管凝集法更特异,敏感,特别能鉴别布氏菌感染或O:9型耶氏菌感梁,解决了以试管凝集为判定标准的误差。其方法简便可靠,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掌握通榆县2010年人间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流行范围和制度,分析流行特点,为布病防控提供依据。进入2010年,我县人间布病疫情十分严重,共新发病例595例。局部出现暴发疫情19处,严重威胁广大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疫情仍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随着我县畜牧业的发展,大量地从外地引进牲畜,以及日渐频繁的跨地区间的牲畜交易,导致农村人口感染布氏杆菌病的现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使大量的劳动人口深受其害,不仅严重影响他们的劳动能力,甚至丧失劳动力,而且使他们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加强对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发生输入性病畜引发人间感染的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布鲁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禽为主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染疫的牲畜(羊、牛、猪、犬种布氏菌)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污染物而感染布病。2010年经内蒙古呼伦贝尔  相似文献   

6.
非牧区布氏杆菌病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琰  丁秋蕾 《河北医药》2009,31(11):1377-1377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病畜(牛、羊和猪等)为传染源,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器官、眼结膜和损伤皮肤等途径传播。据资料显示,布病在我国有回升的趋势,尤其在山西、河北、京津周边地区。人患病后病情复杂,与多种疾病相类似,临床难于鉴别,易发生误诊。为加强布病临床及实验特征的认识,以利于及时诊断与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至2008年收治的32例布病患者资料。  相似文献   

7.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布病的动物是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牛、羊、猪是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8.
布氏杆菌病(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是自然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传染疫源多为得病家畜及分泌物、排泄物,牧民和养羊的农民极易被感染,布氏杆菌自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后引起菌血症、毒血症等一系列急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热型以弛张热最为多见,多汗,热退下时大汗淋漓。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和分析本市布氏菌患者、畜间疫情,为今后的布氏茵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对重点人群进行布氏菌病检测。结果销声匿迹近8年的布病疫情从2007年开始在我市重新抬头,每年都有新发病例,且不断出现新的疫区。结论布氏茵病疫情未及时得到控制,存在暴发流行的危害因素,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现状,我市从2004年开始开展了人间布病调查工作,今年是调查工作的第二年,现将2005年2637例病人患布氏杆菌病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对布氏杆菌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的认识,有利于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我院64例布病患者的资料,对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大多数是从事养殖业,也有从事乳品行业,临床表现以发热、腰痛、坐骨神经痛、四肢关节痛为主,实验检查主要以试管凝聚实验和虎红凝聚实验阳性为主。结论提示病区周边医疗机构加强对布氏杆菌的认识,提高临床医师对布氏杆菌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动物传染病有200多种,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播给人类.但人作为其传染源的病很少,绝大部分是动物作为传染源[1].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为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但人类布病是由于动物布病在流行的过程中波及人类所致.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菌病(布病)是由布鲁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患布病的牲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布氏菌感染机体后,患者可以出现多系统的损害,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个体之间差异很大,病情程度也是轻重不一。绝大多数患者的病程中都有四大症状:发热、关节肌肉痛、乏力、多汗。患者因此丧失劳动力,生活也带来困难,精神造成痛苦。多数学者认为布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布氏菌(简称Br.)BP26蛋白在不同抗原免疫豚鼠模型上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方法:分别用BP26重组蛋白、布氏菌纯蛋白衍生物(Br-PPD)、布氏菌M16种纯蛋白衍生物(Br.M16-PPD)、布氏菌RM6种纯蛋白衍生物(Br.RM6-PPD)、布氏菌5K/33种纯蛋白衍生物(Br.5K/33-PPD)5种变态反应原,在BP26和不同种布氏菌免疫豚鼠模型上分别进行皮肤试验。结果:变态反应原BP26蛋白在BP26免疫模型上能够形成明显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在不同种布氏菌免疫的模型上均为阴性;各种布氏菌纯蛋白衍生物变态反应原在其相应菌种的免疫模型上形成明显的变态反应,在BP26免疫模型上均为阴性结果。结论:布氏菌BP26具有变态反应原性,其变应原性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人与人之间的主要传染源是染疫的家畜.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现将收集的86例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散发布氏菌病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菌病是由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南方地区属于非布氏菌病疫源地,因此布氏菌病极少,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3例布氏菌病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 患者男,21岁.2006年9月11日因反复畏冷、发热1个多月入院.1个多月前反复出现畏冷、发热,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及时掌握布氏杆菌病的流行动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187例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布氏杆菌凝聚试管法进行抗体滴度检测。结果确山县布氏杆菌病呈现暴发流行态势,病例主要集中在该县竹沟镇(占51.4%),向周边乡镇辐射;患者以30~60岁青壮年居多,占81.3%,平均年龄(45.4±4.7)岁,男女比为3.16︰1。每年4~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职业分布以梳绒感染为主;23.2%有接触史的患者在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临床特点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酸痛、骨关节痛、食欲减退为主要表现,关节受累以腰、膝负重关节为主,7.5%的患者伴有肝功能异常。结论确山县及其周边地区布氏杆菌病疫情呈现局部暴发流行,应加大布氏杆菌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8.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慢性化和易复发为特征的传染病。我国流行的布氏菌属主要为羊种菌,病原菌通过体表黏膜、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而引起感染,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骨关节及神经系统。该病病程相对较长,加强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对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促进康复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病,在世界上有广泛的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布氏菌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浸润人体而出现发热、关节痛、乏  相似文献   

20.
放射免疫方法用于布病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对人民身体健康及发展畜牧业有一定的危害。建国以来,我国的布病防治已取得很大成绩,但至今在一些地区人畜间还时有流行。在布病防治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寻求建立更加特异、灵敏、方便的诊断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