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格列羡脲与罗格列酮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血FAA的影响。方法 141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格列美脲及罗格列酮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免疫反应胰岛素(IRI)、真胰岛素(SI)、胰岛素原(PI)水平,计算PI占总胰岛素比例,并比较治疗前后HOMA模型中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的变化,分析血糖下降对胰岛素抵抗。结果 ①两治疗组FPG、HbAI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治疗后两组HOMA-IS均有较明显上升,格列美脲组上升72%;罗格列酮组上升57%,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HOMA-IR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格列美脲组下降15%:罗格列酮组下降32%,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格列美脲与罗格列酮两治疗组与治疗前血清游离脂肪酸(FAA)均有较显著下降,分别为(P〈0.01、P〈0.001),两治疗组间比较,罗格列酮组血FAA比格列美脲组为低,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服格列蔓脲者空腹PI及SI水平均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服罗格列酮者空腹血清PI及SI水平均略有上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HOMA模型计算,服用格列美脲厦罗格列酮的患者HOMA-IS均有显著上升,HOMA-IR显著下降,都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有较好胰外作用和降低血清FAA作用。因二者药理作用机制不同,格列美脲在改善患者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比罗格列酮好,但罗格列酮在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血FAA优于格列美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格列美脲与罗格列酮药物对2型糖尿病中老年人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血FAA的影响。方法141名2型糖尿病中老年人患者分为格列美脲与罗格列酮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游离脂肪酸(FFA),免疫反应胰岛素(IRI)、真胰岛素(SI)、胰岛素原(PI)水平,计算PI占总胰岛素比例,并比较治疗前后HOMA模型中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的变化,分析血糖下降对胰岛素抵抗。结果(1)两治疗组FPG、HbAI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治疗后两组HOMA-IS均有较明显上升,格列美脲组上升72%;罗格列酮组上升57%,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HOMA—IR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格列美脲组下降15%;罗格列酮组下降32%,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异(P〈0.05)。(3)格列美脲与罗格列酮两治疗组与治疗前血清游离脂肪酸(FAA)均有较显著下降,分别为(P〈0.01、P〈0.001),两治疗组间比较,罗格列酮组血FAA比格列美脲组为低,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服格列美脲者空腹PI及SI水平均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服罗格列酮者空腹血清PI及SI水平均略有上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HOMA模型计算,服用格列美脲及罗格列酮的患者HOMA-IS均有显著上升,HOMA-IR显著下降,都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分泌功能,有较好胰外作用和降低血清FAA作用。因二者药理作用机制不同,格列美脲在改善患者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比罗格列酮好,但罗格列酮在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血FAA优于格列美脲。  相似文献   

3.
邱斌  施利群 《工企医刊》2010,23(2):9-1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口服磺脲类降低糖药失效的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经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3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采用胰岛素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66例单独用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胰岛素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的下降(P〈0.01),治疗组胰岛素每日需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口服黄脲类药物失效Ⅱ型糖尿病患者可联合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可使血糖得以良好的控制,临床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4.
敬迎祺 《现代保健》2010,(24):63-6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给予12I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索水平等观察指标。结果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治疗后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控制患者餐后高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罗格列酮,对照组加服二甲双胍,疗程均为16周。治疗前后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e)、血脂及血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血脂三项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治疗后血脂三项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罗格列酮有很好的降糖作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14例,治疗组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4 mg/d,共治疗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尿微量白蛋白(UAE)、血脂、血压等。结果患者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后UAE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后FPG、HbA1c、FINSI、RI均下降(P<0.05),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马来酸罗格列酮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无明显肝肾毒性。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除有效降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外,能明显降低尿白蛋白的排泄,可达到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罗格列酮是新一代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最先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1999年美国FDA审核批准上市,为胰岛素增敏剂,是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现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这类药物直接从减轻胰岛素抵抗方面来干预糖尿病的病程,达到降糖与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治疗目的。林华等[1]在比较4种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结果得出罗格列酮最优。现将近年来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钠和马来酸罗格列酮联合使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40例血脂正常者为对照组,40例血脂异常者为治疗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全部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血脂异常者同时加用氟伐他汀钠,加用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e)、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并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氟伐他汀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6个月后,患者FPG、HbA1c、TC、TG、baPWV均下降(P〈0.05)。结论联合使用氟伐他汀和马来酸罗格列酮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baPWV,改善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脂消方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疗效观察。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用糖脂消方治疗,对照组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66%,对照组为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脂消方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各项指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可降低胰岛素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胰岛素增敏剂治疗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的可行性,并从二者存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角度.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高嘌呤和高嘌呤高脂高糖饮食制造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模型,制模成功后分组,给于治疗组饲料中添加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格兰素史克公司出品)0.8mg/kg/d。各组治疗观察12周,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予相应饲料。检测大鼠血尿酸(UA)、尿尿酸、血糖、尿微量白蛋白等,ELISA法检测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糖、UA、MCP-1、8-iso—PGF2α、TNF—α明显下降(P值均〈0.05、0.01)。结论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试验大鼠血糖、UA、MCP-1、8-iso—PGF2α、TNF-α等,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疗效。方法对10例血糖控制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评价胰岛素敏感性金指标-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法,评价应用罗格列酮4mg/日治疗12周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疗效。结果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空腹血糖[(6.82±0.91)% vs.(6.54±0.74)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6.52±0.83)%vs .(6.44±0.82)%]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反映胰岛素敏感性的空腹胰岛素[(16.44±0.97)绑.(12.45±1.21)mU/L]、稳态模型指数(7.44±1.76/35.4.13±1.15)、葡萄糖代谢率[(1.56±0.35)vs.(4.76±1.61)mg·kg^-1·min^-1]及胰岛素敏感指数[葡萄糖代谢率与胰岛素之比,(0.0173±0.0053)135.(0.0461±0.0113)mg·kg^-1·min^-1·(mU/L)。]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01)。结论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法所测胰岛素敏感指标能明确量化并能更好地反映具有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罗格列酮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是指噻唑烷二酮(TDS)一类新型的抗胰岛素抵抗药物。 TDS包括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英格列酮等。因它们化学结构有所差异药理作用也有所不同。 TDS能明显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纠正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及其他代谢紊乱。其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激活过氧化物酶增生激活γ受体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胥娟  郭晓珍  俞海燕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85-1786
目的探讨诺和锐30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诺和锐30联合罗格列酮4 mg/d;对照组单用诺和锐30治疗。随访12周,观测体重、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诺和锐30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诺和锐30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进一步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孙秀敏 《现代保健》2010,(35):105-10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餐后血糖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药物干预治疗后的胰岛素抵抗变化。方法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期间口服二甲双胍250mg与格列吡嗪2.5mg,测量干预前后空腹胰岛素、血糖、血脂、BMI、腰围等,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FBG、IR.在药物治疗干预前后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0),TG、LDL-C在干预前后均明显降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腰围与TG、LDL—C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TG与LDL—C水平也显著下降,且TG下降可能是胰岛素抵抗指数IR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68例(试验组)和不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68例(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罗格列酮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对照组不给予罗格列酮治疗,其他与试验组相同。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计算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脂联素、瘦素、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3.90±0.87比2.1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BMI、瘦素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试验组:(25.41±1.01)kg/m2比(30.11±1.51)kg/m2、(0.25±0.08)μg/L比(0.44±0.11)μg/L;对照组:(26.68±1.12)kg/m2比(30.55±1.42)kg/m2、(0.23±0.10)μg/L比(0.39±0.23)μg/L],脂联素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试验组:(1.39±1.10)μg/L比(0.89±0.15)μg/L;对照组:(1.42±1.05)μg/L,L比(0.91±0.44)μg/L],而且试验组治疗后HOMA-IR(2.09±0.6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能够改善PCOS患者的代谢紊乱指标,对于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加用罗格列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7.
魏敏  张谟英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05-1806
需用胰岛素治疗的Ⅱ型糖尿病病人因其胰岛素抵抗或/和胰岛素分泌缺陷[1],用药后往往疗效欠佳或用量过大.为改善上述状况并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的临床使用价值,有效避免高胰岛素血症,我院对2002年1月~2003年1月间收治的16例需经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在应用原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罗格列酮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附7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表现及干预治疗的结果。方法:将7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单为饮食加运动组,B组为饮食运动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组,C组为饮食运动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的比值,血睾酮(T),血脂分析,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OGTY2h血糖,2h胰岛素,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治疗6个月后,B组BMI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BMI变化不明显。A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B组、C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LH、LH/FSH、T、空腹胰岛素、OGTT2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下降,A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C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和运动可作为PCOS患者的基本治疗,但需加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更能达到临床疗效,罗格列酮比二甲双胍更能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适用干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PCOS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给予罗格列酮4mg,口服,每天1次,连服12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le、血脂水平,计算体重指数。结果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31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单纯应用胰岛素日使用量〉40u,2周后血糖控制仍不理想者,加用吡格列酮(商品名:安龙平胶囊)4mg,每日一次口服,二甲双胍0.25-0.5g,每日三次饭后服用。2周后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12周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2周后测HbAIc及BMI也明显下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后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