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应用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腑)是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感染引起以腑膜炎和败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道传染病.全球每年流脑发病人数约为50万,死亡5万,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是大多数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Nm已发现12个血清群,儿乎所有侵袭性腑膜炎球菌病都是由A、B、C、Y和W135群感染引起.自20世纪以来,不同国家和地区均存在流行菌群变迁现象[1].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抗原性不同,可将脑膜炎奈瑟菌分为A、B、C、Y及W135群,A群及C群是引起脑膜炎流行的主要血清群。2011年4月21诸暨市发现1例成人W13群流脑病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菌群变迁情况,为流脑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合肥市2000年至2012年流脑疫情和健康人群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3年前,流脑病人主要由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Nm)。健康人群带菌主要是B群Nm,其次为A群。2003—2012年流脑患者菌群,C群占93.0%,A群占6.O%,B群和W135占1.0%;健康人群带菌以c群和B群为主,分别为2.5%和1.6%。2011年出现由W135群引起的流脑死亡病例。结论2003—2012年,合肥市流脑流行优势菌群从A群Nm转变为C群,c群菌群Nm仍将在一段时间内是优势菌群,而W135群和B群为辅。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为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感染引起的以脑脊髓膜炎和菌血症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严格意义上应称其为脑膜炎球菌病(meningococcal disease).历史原因,我国疾病监测中一直沿用流脑作为病例定义. 脑膜炎奈瑟菌根据英膜多糖的结构特征分为A、B、C、H、I、K、L、W135、X、Y、Z、29E等12个血清群,其中,A、B、C、W135、Y、X群是目前主要流行的致病菌群.无法进行血清分群的脑膜炎奈瑟菌称为不可分群菌株(nongroupable),多为健康人群携带,较少致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来宾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的带菌状况,揭示优势菌群,评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风险,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5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至少调查200人。每个调查对象采集1份咽拭子,共采集1311份咽拭子进行Nm分离培养和血清群鉴定。结果2011年,来宾市健康人群Nm带菌率为8.54%,其中B群占31.25%,W135群占15.18%,C群占1.79%,A群、X群、Y群各占0.89%,不可分群占49.11%;青年人带菌率高于少年儿童,男性带菌率高于女性。同年来宾市发生的3例流脑均为W135群。结论来宾市健康人群Nm带菌以不可分群菌株为主,可分群菌株中以B群和W135群为优势菌群;W135群为来宾市流脑的主要流行菌群,应在继续推行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Meningococcal Vacune,MenV)接种的同时,加强W135群MenV的接种,以期有效预防控制流脑疫情。  相似文献   

6.
王亚飞  张媛媛 《现代保健》2013,(19):154-155
目的:为了掌握健康人群流脑带菌情况及菌群分布,预测流行规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在流脑流行前期(1月);流行期(4月)和流行后期(7月),选择适当时间完成流脑监测对象咽拭子标本的采集任务,及时送山东省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Nm)分离培养与菌株分型。结果:三次共采集咽拭子430份,分离出Nm菌5株,其中1株A群脑膜炎奈瑟菌、1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2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1株Y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1.16%。结论:由于广泛开展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2014年不同血清群脑膜炎耐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及菌群分布和变迁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6~2014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s Registry System,NNDRS)资料、流脑监测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监测工作总结报告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采用微软公司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2006~2014年累计报告流脑病例5 5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47/10万;实验室确诊病例中A、B、C、W135、其他及不可分群流脑病例分别占26.08%、10.38%、44.81%、3.54%、15.19%。全国检测出A、B、C、W135群流脑病例的省分别有29个、22个、26个、12个;1岁人群在2006~2009年以A群病例为主,2010~2014年以B群病例为主;1~6岁、7~12岁及12岁人群均以C群病例为主。A群流脑病例构成比总体呈减少趋势,C群流脑病例构成比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B群和W135群均呈上升趋势。70%的省份检出B群病例,83%的省份检出C群病例,38%的省份检出W135群病例。结论中国流脑优势流行菌群已从A群向C群变迁;流脑病例流行菌群构成正在向多元化发展。随着各地监测质量及实验室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实验室确诊病例将得到鉴定,各菌群流脑病例的构成和地域分布将会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国2015-2019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血清群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流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5-2019年流脑病例和Nm血清群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15-2019年报告流脑540例,年均发病率为0.78/1000万;在296例Nm血清群阳性病例中,A、B、C、W、Y、其他及不可分群分别占4.73%、36.15%、22.97%、6.08%、1.69%、28.38%;各血清群检出省份数分别为4个、19个、17个、10个、4个、20个;0-4岁、5-9岁病例中B群病例分别占58.56%、55.00%,10-14岁病例中C群病例占57.81%,≥15岁病例中其他及不可分群病例占33.66%;2015年vs 2019年A、C、B、W群病例比例分别为2.33%vs 1.28%、16.28%vs 37.18%、30.23%vs 32.05%、4.65%vs 10.26%。结论中国流脑优势流行Nm血清群呈多元化变迁趋势以及地域和年龄分布差异;建议研发和应用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成都市健康人群流脑Y群及W135群抗体水平,为制定全市防制流脑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成都市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和≥20岁7个年龄组,每组随机抽取不少于30人,采集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中的Y群和W135流脑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群Y群的抗体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浓度(GMC)为88.28%、5.57μg/ml,W135群的抗体阳性率及GMC为61.64%、2.79μg/ml。流脑Y群以1~2岁组抗体阳性率最高、1岁最低,GMC1岁组最高、7~14岁最低,W135群以1岁组抗体阳性率最高、5~6岁最低。结论成都市健康人群的Y群和W135群抗体阳性水平及GMC较低,应重视和加强流脑Y群和W135群疫苗接种工作,以预防Y群和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0.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感染仍然严重威胁人群健康,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类疾病的有效手段。根据荚膜多糖的特征,Nm分为A、B、C、W135、Y等不同的血清群。A、C、W135、Y群Nm多糖疫苗以及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证明了其有效性。由于B群Nm菌株的荚膜多糖免疫原性较低,并且与人体神经组织具有同源性,因此B群Nm多糖不能用于疫苗抗原成分。近年来,国际上开展了大量B群Nm蛋白疫苗研究工作,以疫苗外膜蛋白为基础的疫苗研究,以及反向疫苗学技术在B群疫苗研究中的应用,使B群Nm疫苗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某些B群疫苗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并且已经有B群蛋白疫苗获得许可并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西居民流脑带菌情况和抗体水平,为科学防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柳州市、百色市、贵港市和合浦县作为监测点,在流脑流行前期按年龄段抽取部分居民采集咽拭子和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和血液抗体水平检测.结果监测点共抽样896人,人群带菌率3.7%.抽样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A群77.23%、C群64.96%、Y群39.90%、135群43.03%;流脑抗体中位值分别为:A群13.07mg/ml,C群4.49mg/ml,Y群<2mg/ml,W135群<2mg/ml.结论 监测点居民对A群、C群Nm所致流脑有一定抵抗力,对Y群、W135群Nm所致流脑则免疫力较低.0~2岁幼儿是易于受各型流脑侵犯的重点人群.广西应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合理选用疫苗,加强对薄弱人群重点接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流脑菌群在濮阳市的分布及W135群在不同人群中的基因型别,为防控流脑提供依据。方法对健康人群、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流脑患者的脑脊液、血液进行细菌培养、血清凝集、PCR鉴定、MLST基因分型、Por A基因亚型分型。结果 2009年-2013年健康人群检出Nm菌49株(B群27株,C群3株,W135群5株,未定群14株);流脑患者W135群1株;密切接触者W135群2株。流脑患者与密切接触者W135群菌株MLST基因分型均为ST-11,Por A VR基因亚型均为P1.5,2型。结论濮阳市流脑带菌以B群、W135群、C群为主,带菌谱与流脑发病有一定关联,有高致病性的W135群ST-11克隆系和致病性菌株P1.5,2型存在。应注意流脑菌群变化,加大监测和疫苗的应用,预防流脑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河北省2012年-2013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的菌群种类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2012年-2013年从流脑病例中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进行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种属及分群的荧光定量PCR检测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por A基因分型研究;并对2012年-2013年流脑病例的脑脊液和血清标本进行种属、分群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及MLST分析。结果2012年-2013年,从流脑病例中共检测出B群5例,C群14例,W135群2例;MLST结果显示除1例没有所属的克隆群外,其余16例标本均属于ST-4821克隆群;6株Nm菌株的por A基因分属于不同的型别。结论河北省2012年-2013年流脑病例以C群为主,B群流脑呈现增长趋势,本省首次出现了W135群流脑病例,病例大都为高致病性ST-4821克隆群,提示应加强本省Nm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2004年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脑流行特征的变化,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合理地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全省各县、市进行流脑流行病学监测。选择广州、湛江、韶关及东莞4个市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在流脑流行前期(10~11月)各监测点按流脑监测方案采集市内0~、5~、10~、15~、25~、35~及45岁以上共7个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同时对2004年广东省发生的一起流脑局部暴发疫情进行深入调查。结果2004年4个监测点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Nm)的带菌率为0.75%(14/1876),健康人带菌以B群Nm为主。全省共报告流脑27例,死亡1例。2004年3月广东省发生一起由C群Nm引起的暴发疫情,共发病3例,调查发现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分厂的外来工及相邻厂外来工总的Nm带菌率高达13.1%(14/107),检出B群、C群及1892群Nm,未检出A群Nm。用Epsilometertest法对所分离到的15株各群Nm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所有菌株均对青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对甲氧苄氨耐药。结论广东省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很低,但流行菌群发生变化。今后要加强流脑的病原学检测,并适当对流脑预防控制措施作相应调整,一旦发生C群流脑疫情,应对重点人群应急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对密切接触者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服药。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eningitides,Nm)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15岁以下儿童。根据Nm荚膜多糖的特异性将Nm分成13个血清群,所有血清群均可致病,但以C群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济南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携带情况及携带菌的血清群分布情况。方法采集2008年-2015年不同流行时期、不同年龄健康人群的咽拭子标本,用奈瑟菌分离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凝集试验。结果 2008年-2015年共检测2 362份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分离出24株Nm,健康人群平均带菌率为1.02%。其中流行前期带菌率为1.08%,流行期带菌率为1.53%,流行后期带菌率为0.00%。8年间以7岁人群带菌率较高,3岁儿童中未检出Nm。检出的24株Nm,A群5株,C群7株,W135群5株,X群2株,B群1株,Y群1株,未分群3株。结论济南市健康人群带菌率处于较低水平,流行前期和流行期带菌率高;中小学生带菌率高;成年人也不可忽视。血清群以A群、C群、W135群为主。  相似文献   

17.
由脑膜炎奈瑟菌引发的细菌性脑膜炎在非洲的流行往往与该菌的A血清群有关,而欧美等地的散发病例、爆发和高发性地方病通常是由B群和C群引起。其他血清群如W135、Y、X等群有时也会导致脑膜炎的地方性发病和爆发。20世纪60年代就有对脑膜炎奈瑟菌X群的描述,北美、欧洲等地曾观察到X群球菌脑膜炎的发生;尼日尔和加纳均报道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流脑疫苗在预防流脑疫情中的作用,为流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登封武校随机选取3~岁组、7~岁组、15~岁组共113名新生,检测流脑疫苗免疫前和免疫后3个月学生脑膜炎球菌(Nm)带菌和抗体水平。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免疫后Nm带菌率(30.09%)高于免疫前(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0,P=0.002),免疫前、后主要携带Nm菌群为W135群、X群。A群、C群Nm抗体阳性率免疫前为93.91%、76.99%,免疫后为96.46%、95.58%;免疫后C群Nm抗体阳性率高于免疫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15,P<0.001)。3~岁组、7~岁组免疫后C群Nm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免疫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16;χ~2=20.250,P=0.013)。结论登封武校Nm菌群演变复杂,四价流脑疫苗接种可提高健康学生C群Nm抗体保护性,并对W135群Nm带菌状态有有限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重点监测省及国家级监测点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结果,评价流脑监测现状,为预防控制流脑爆发、流行及探索经济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重点监测省及监测点上报的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脑实验室检测资料及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资料,对2006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国2006年流脑报告发病率<0.2/10万,重点监测省中以安徽省发病数较多(261例);监测重点省<15岁儿童平均发病率为0.45/10万,儿童、学生报告病例数分别占重点监测省报告病例总数的25.35%和41.31%。重点监测省报告病例中检出A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占44.83%,C群Nm占41.38%;健康人群中检出A群Nm占17.76%,B群Nm占48.68%,C群Nm占17.11%;健康人群A群Nm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8.36%,C群为58.67%。结论流脑流行菌群仍以A群Nm为主,C群Nm检出增多;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Nm为主,C群Nm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A群。应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加强流脑监测,防止流脑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爆发对人群抗体水平的影响,为预防C群流脑提供依据。方法以C群流脑主要爆发点来宾县良塘一中发生病例的1个班学生作为疫点人群(76人),以该乡无疫情的另1所初中的1个班学生43人(调查前曾连续服药预防流脑)为非疫点人群A组,以该县无疫情的另1个乡1所初中的1个班学生61人(调查前未实施预防流脑服药)为非疫点人群B组。3组人群的年龄和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接种情况均衡。在末例流脑发病后第40d,同时对3组人群调查和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标本中C群脑膜炎奈瑟菌(Nm)抗体IgG含量和A群Nm抗体IgG含量。结果疫点人群的C群Nm抗体阳性率(60.53%)非常显著高于两组非疫点人群(A组25.58%和B组34.43%,χ2=13.44,χ2=9.23;P均<0.01),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2.12μg/ml)亦显著高于非疫点人群(q=5.48,q=5.01;P均<0.05),分别是非疫点人群A组的3.48倍和B组的2.79倍。非疫点人群B组的61人中,有17人在调查前8d内曾有发热、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症状,其C群Nm抗体阳性率(58.82%,10/17)显著高于同组中无上感症状者(25%,11/44)(χ2=6.21,P<0.05)。A群Nm抗体阳性率和GMC在疫点人群与两组非疫点人群之间、有上感症状者与无上感症状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C群流脑疫点人群Nm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疫点人群;其爆发对人群C群Nm抗体水平的影响程度与A群流脑流行对人群A群Nm抗体水平的影响程度近乎相同;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是人群C群抗体提高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流脑流行季节对未接种含C群MPV组分的人群中发生的上感聚集性病例检测C群Nm流脑抗体,可能有助于判断是否与感染C群Nm有关,为综合判断疫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