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华彬  魏润新  马莹  乔婧 《中国药业》2011,20(10):23-25
目的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探讨大肠癌细胞对肿瘤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对36例患者的大肠癌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利用MTT法测定6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抑制率。结果 36例大肠癌试验中,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丝裂霉素(MMC)、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依托泊苷(VP-16)、奥沙利铂(L-OHB)、阿霉素(ADM)。其中18例结肠癌试验中,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MMC,DDP,5-FU,VP-16,L-OHB,ADM;18例直肠癌试验中,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MMC,DDP,5-FU,L-O-HB,VP-16,ADM。结论对于大肠癌,MMC,DDP,5-FU的敏感性较高,可作为首选药物;对于结肠癌和直肠癌,也有相似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4,5)-双甲基-2噻唑-(2,5)-二甲基溴化四氮唑蓝(MTT)体外药敏法测定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113例肿瘤患者进行了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肺癌患者对CBP、VM26、THP、DDP、BLM、MTX、HCPT较敏感,对VP16、DTIC、EADM、VCR不敏感;乳腺癌患者对CBP、BLM、DDP、5-FU、HCPT、MTX、THP、MMC较敏感,对VM26、VCR、VP16、TAX不敏感;神经胶质瘤患者对VM26、DDP、5-FU、MMC、ACR、ADM、BLM较敏感,对CCNU、MTX、VCR、PCB不敏感。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以及不同阶段相同药物对不同个体的敏感性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类型的肿瘤有着不同的药敏谱。结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MTT法为临床肿瘤化疗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MTS比色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性胸水中肿瘤细胞对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19例NSCLC患者癌性胸水中的肿瘤细胞,应用MTS比色法检测其对顺铂(DDP)、多西他赛(DOC)、长春瑞滨(NVB)、氟尿嘧啶(5-FU)、博来霉素(BLM)、奈达铂(NDP)、吉西他滨(GEM)、培美曲塞(MTA)等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这8种化疗药物对NSCLC胸水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19例NSCLC患者胸水标本中肿瘤细胞均成功提取。各化疗药物对NSCLC抑制作用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高到低依次为:NDP〉DDP〉GEM〉NVB〉5-FU〉MTA〉DOC〉BLM。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各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大,癌性胸水中肿瘤细胞对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结论MTS比色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安全、灵敏性高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可用于N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急性难治性白血病细胞对13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探讨急性难治性白血病细胞的体外药敏特点。 方法取急性难治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37份,分离白血病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将13种常见化疗药物以MTT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测定各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抑制率。结果依托泊苷(VP-16)和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细胞的平均抑制率可达到体外敏感。柔红霉素(DNR)、表柔比星(EPI)、吡柔比星(THP)、顺铂(DDP)和丝裂霉素(MMC)对以上两种类型的白血病细胞的平均抑制率均达不到体外敏感。替尼泊苷(VM 26)和VP-16对ALL细胞的抑制率高于ANLL细胞;米托蒽醌(MIT)对ANLL细胞的抑制率高于ALL细胞。结论急性难治性白血病普遍可考虑含VP-16和Ara-C的化疗方案;ALL选用含VM-26和VP-16的化疗方案较佳,ANLL可选用含MIT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何永煌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39-2940
目的 研究肿瘤体外药敏试验对大肠癌个体化治疗的应用价值及与临床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MTT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法(TECIA),体外测定大肠癌细胞对氟脲嘧啶(5-Fu)、顺铂(DDP)、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奥沙利伯(OXA)及联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42例大肠癌细胞对试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高到低依次为OXA> DDP> 5-Fu> MMC> ADM> CBP>MTX.联合用药试验中,5-Fu+ DDP、5-Fu+ MMC的敏感率及抑制率高于单用;临床随访中,CF敏感组和CF不敏感组采用CF方案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8.6%( 24/35)和28.6%( 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P<0.05).结论 以组织块培养为基础的MTT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相关性较好.筛选药物后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能预测化疗疗效,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段国辰  杜锦波  牛占丛 《河北医药》2013,(24):3715-3717
目的本实验通过肺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肺癌细胞的体外培养,对临床上常用的四种化疗药物卡铂、长春新碱、五氟尿嘧啶、环磷酰胺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检验两者的相关性。探讨用患者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药敏实验结果替代肺癌细胞药敏实验结果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细胞和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培养48h后行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这些细胞对卡铂、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同一种化疗药物卡铂、长春新碱、五氟尿嘧啶、环磷酰胺对患者肺癌细胞和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抑制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立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01、0.668、0.543、0.696,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60例肺癌细胞和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率(敏感率=敏感病例数/病历总数×100%)来分析:患者肺癌细胞和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相同化疗药物卡铂、长春新碱、五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的敏感率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0.786、1.645、0.263、0.261,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肺癌细胞对相同的化疗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当肺癌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或由于各种原因实体瘤标本无法取得时可以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替代肿瘤细胞进行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7.
人肝癌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培养建立耐药肝癌细胞模型QGY7703/DDP,分析人肝癌耐药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应用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采用顺铂(DDP)逐步提高加间歇诱导历时6个月在体外建立QGY7703/DDP细胞系模型.观察该细胞的生长规律,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析暴露前后细胞的增殖和药物对细胞毒性的差异.结果:经过将QGY7703持续暴露,细胞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DDP、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的敏感性发生了改变.QGY7703/DDP对5-FU的耐药性是亲代细胞的1.533倍,对DDP的耐药性是亲代细胞的2.181倍,对ADM的耐药性是亲代细胞的7.080倍,对MMC的耐药性是亲代细胞的9.461倍.结论:化疗药物能够诱导培养的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槲皮素对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槲皮素对胃癌组织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逆转作用。方法 取27例胃癌手术标本,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测定槲皮素对肿瘤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H^3-TDR法),并分析肿瘤组织P-gp、MRP1表达的关系。结果 P-gp阴性细胞5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P-gp阳性,其中ADM组差别有显性。而槲皮素可随剂量增加,使P-gp阳性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增加,其中MTX、VP-16及ADM组有显性差别。MRP1阴性细胞对5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MRP1阳性,其中MTX、MMC和5-FU组差别有显性。槲皮素不能使两组细胞化疗敏感性有明显改变。结论 槲皮素能逆转P-gp的多药耐药,特别是对MTX、VP-16及ADM的耐药。但对MRP1引起的耐药,逆转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体外药物敏感实验ATP生物荧光法(ATP-TCA法)在筛选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中的应用。方法:采用ATP-TCA法,对4组不同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选择相同规格、不同厂家共8种品规药品,同时检测对30例乳腺癌标本的杀伤效果,以比较同种乳腺癌细胞对抗肿瘤药品的敏感性。结果:ATP-TCA肿瘤药敏检测技术在乳腺癌标本中的可评价率为90%(27/30),4种药物对乳腺癌细胞株的敏感性顺序为紫杉醇(PTX)>长春瑞滨(NVB)>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基本上具有一致性,但是也有个别具有差异性。结论:ATP-TCA法可应用于临床作为乳腺癌化疗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体外药敏实验ATP生物荧光法(ATP—TCA)在筛选鼻咽癌新辅助化疗药物中的应用。方法应用ATP-TCA法体外检测84例鼻咽癌活检组织对8种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组织标本的可评估率为100.0%。PXT最敏感,体外有效率为50.00%,其次为DDP(35.45%)、5-Fu(31.25%)、NVB(23.53%)、HCT(10.53%)、MTX(10.53%)、VP-16(7.69%)、THP(5.00%)。化疗药物对鼻咽癌的杀伤作用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结论体外鼻咽癌组织对8种化疗药物敏感性不同,存在明显差异性,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法可用于临床制定个体化的鼻咽癌新辅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3种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经济学效果。方法:126例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30 mg吡柔比星溶于40 mL生理盐水、20 mg羟基喜树碱溶于40 mL生理盐水、20 mg丝裂霉素溶于40 mL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总疗程12个月。随访3~24个月,观察复发率,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THP、HCPT、MMC组复发率分别为18.18%、21.43%、20.00%(P>0.05),医疗总费用分别为15 924.36、12 018.36、8 580.36元。结论:MMC组方案较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MS-275联合针对DNA的化疗药物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测定MS-275单用及分别与阿霉素、丝裂霉素C和顺铂联用对T24细胞的抑制率,用金氏公式法判断联合用药的效果。结果MS-275分别与阿霉素、丝裂霉素C、顺铂联合用药对T24细胞的抑制率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MS-275与丝裂霉素C联用的协同作用最明显,而MS-275与阿霉素和顺铂在中低剂量下联用亦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可明显增强针对DNA的化疗药物对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因此可为应用于晚期膀胱癌的化疗方案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常用抗肿瘤药物对胃、肠癌的体外敏感性.方法:对41例胃癌、19例肠癌手术摘除的瘤体进行细胞分离、培养,用MTT法对其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胃癌对5-FU,PYM,MMC,Ara-C,DDP,VCR,VP-16较敏感;肠癌对MMC,PYM,DDP,5-FU较敏感;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结论:MTT肿瘤药物敏感试验对实现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卞光亮  ;蒋华  ;马秀建 《中国药房》2014,(48):4561-4563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联合顺铂(DDP)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野生型p53(wtp53)、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培养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分为苦参素组、DDP组、联合组和对照组。苦参素组低、中、高质量浓度分别为0.75、1.5、3.0 mg/ml,DDP组低、中、高质量浓度分别为1、2、4 mg/ml,联合组浓度按两药联合用药1∶1的比例应用,对照组加入200μ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不给予药物干预。观察4组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率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端粒酶活性吸光度差值(ΔA),wtp53和h TERT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联合组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率>苦参素组>DDP组>对照组,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值提示苦参素与DDP存在单纯相加或协同作用。苦参素组、DDP组及联合组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ΔA、h TERTm RN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DDP组>苦参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DDP可增加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wtp53表达上调、h TERTm RNA表达下调,从而影响端粒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外肿瘤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对13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顺铂(CDDP)、卡铂(CBP)、奥沙利铂(LO HP)、紫杉醇(PTX)、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CTX)、吡喃阿霉素(THP)、依托泊苷(VP-16)、吉西他滨(GEM)、长春新碱(VCR)、长春瑞滨(NVB)等11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的药敏结果有相关性.而对阿霉素、羟基喜树碱这2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结果无相关性.结论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代替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5种化疗药物对原代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的敏感性,探究抗乳腺癌药物敏感性的一般规律。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25种化疗药物对原代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计算各自抑制率(%)。结果:对人乳腺癌细胞抑制率超过30%的药物依次为紫杉醇、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氟尿嘧啶、替尼泊苷、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卡铂。S期、M期和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乳腺癌平均抑制率分别为(36.2±9.5)%、(29.1±5.6)%和(27.5±8.8)%,差别无显著意义。S期、M期和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中抑制率最高的药物分别是紫杉醇、氟尿嘧啶和表柔比星。结论:肿瘤药敏的结果佐证了临床联合化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