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儿高压氧疗法的临床护理。方法将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对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高压氧疗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未出现护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吴小娟  尹妙芬  黄丽  黄莹 《现代医院》2007,7(Z2):110-1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高压氧舱与脑活素联合应用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98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婴儿高压氧舱与脑活素联合应用实验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意识清醒、惊厥控制、颅内高压消失、脑干症状消失、肌张力恢复时间的变化.并追踪1年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 婴儿高压氧舱与脑活素联合应用及适当的护理,使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后遗症极大地减少.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婴儿高压氧舱与脑活素联合应用及适当的护理对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均有显著的疗效,且明显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简素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89-2290
目的:了解应用婴儿氧舱治疗新生儿皮肤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观察组于患儿病情稳定后加用婴儿氧舱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仍按常规治疗方案不变。结果:观察组患儿皮肤组织损伤部位炎症红肿、渗出消失快,结痂早,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促进皮肤组织创伤部位的恢复,缩短病程,在儿科采用婴儿氧舱治疗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彭静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238-239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1年间缺氧缺血性脑病90例患儿通过高压氧进行临床治疗的护理资料。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本组90例新生儿显效的有7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8%。结论高压氧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配合缜密、完善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产期、分娩期和出生后,胎儿、婴儿发生窒息,导致脑缺血缺氧性损害的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据统计,我国窒息患儿中发生不同程度伤残者为15.6%,每年有约30万残疾儿童出现。高压氧治疗的目的在于,使患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病变脑细胞恢复功能,从而减轻脑部病变,减少后遗症的发生。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儿科对172例HIE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例急性重度1,2-DCE中毒患者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治疗过程实行严格规范的安全管理和加强治疗前、中、后的安全护理.结果 通过施予恰当有效的安全护理,无1例发生高压氧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顺利完成治疗,全部患者成功救活.6例临床治愈出院,4例则伴有不同程度的小脑损害后遗症.结论 安全护理是保证高压氧治疗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确保了急性重度1,2-DCE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婴儿高压氧舱是临床上用于婴儿作高压氧治疗的医疗设备 ,属于单体氧舱 ,其供氧方式采用医用纯氧直接输入舱内 ,在密闭的氧舱内加压加氧 ,形成一个人工的婴儿急救和治疗环境。由于婴儿高压氧舱在工作中舱内氧浓度很高 ,为了防止舱内发生静电火花 ,保证患者和氧舱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接受高压氧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6例接受高压氧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儿在氧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在氧疗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接受高压氧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19 例HIE 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通过积极治疗及周密的护理,高压氧治疗HIE 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通过一系列细致的整体护理措施,可减轻和避免高压氧治疗HIE 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顾敏 《现代保健》2009,(10):81-82
目的通过对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总结病情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将依据诊断标准确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通过对人高压氧舱前、中、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判定疗效,总结经验。结论在综合治疗护理基础上应用高压氧能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病死率,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保证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相应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住院神经内科患者8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延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附加相应护理措施,并对观察组20名护士进行清晨护理查房带教及相关教育,分析影响神经内科患者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病情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护士病情知晓率为9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7.5%,护士病情知晓率为8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因素较多,我们要加强对护士临床知识的提高,突出重点全面护理,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安全护理的早期干预在手术安全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构建安全护理干预体系,建立安全护理干预小组,加强手术护理安全的流程,实施安全护理风险干预。结果:通过安全护理干预体系的构建,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业务素质与防范差错能力得到加强,安全与法律意识均有所强化,实现了手术室的流程与制度规范化,增强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合理的安全预防机制和有效的安全护理在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眼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相应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老年白内障住院手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观察组74例,2组患者有可比性.分析老年眼科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安全隐患的全面护理.对2组患者安全问题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老年眼科患者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摔伤碰伤、错用药品、慢性疾病引起猝死、术眼错误或感染、人工晶体突出或术眼出血.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安全问题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约有91.89%的患者未发生安全问题,明显高于对照组56.06%的比例;约有59.46%和93.24%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39.39%和83.33%的比例.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护理在老年眼科患者中进行推广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安全风险进行恰当评估,将危险因素消灭于萌芽中,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融洽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门诊输液治疗及伤口换药处置等方面对门诊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努力构建门诊护理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15.
李雪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95-1796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方法及护理。方法:把住院的90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先用1%碳酸氢钠洗胃后,给予立止血0.5KU溶于注射用水5~10ml中经胃管注入,并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治疗组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止血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碳酸氢钠联合立止血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同时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科学严密地观察病情是提高危重新生儿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愈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6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干预组在疼痛时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疼痛的表现,并于疼痛后1min、5min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NFC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新生儿对疼痛反应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变化,以皱眉、张口、挤眼最为常见,另外还有肢体动作以及呻吟、尖叫、甚至屏气等。而早期护理干预能缓解新生儿的疼痛,两组在疼痛后1min、5min的疼痛程度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新生儿对疼痛极为敏感,反应较强烈,而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新生儿的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6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干预组在疼痛时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疼痛的表现,并于疼痛后1min、5min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NFC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新生儿对疼痛反应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变化,以皱眉、张口、挤眼最为常见。另外还有肢体动作以及呻吟、尖叫、甚至屏气等。而早期护理干预能缓解新生儿的疼痛,两组在疼痛后1min、5min的疼痛程度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新生儿对疼痛极为敏感,反应较强烈,而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新生儿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NICU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NICU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的新生儿红臀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新生儿红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可有效降低NICU新生儿的红臀发生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郭月雅 《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811-1812
目的观察母婴同室新生儿的状况和护理效果,促进婴儿健康成长。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新生儿206例,根据家长意愿分为母婴同室组130例和母婴分室组76例。采用Apgar评分对新生儿出生后短期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观察比较喂养和护理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效果。结果母婴同室组130例和母婴分室组76例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临床体征Apgar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同室组第1、2、3天"较好"比例高于母婴分室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母婴同室比母婴分室具有较好的喂养和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应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提倡母婴同室并提供条件,促进母乳喂养,给以细心的护理,给产妇及家属以细化、量化、具体的指导,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